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根际黏附的界面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陈彦昭 许书麟 +6 位作者 渠晨晨 张铭 高春辉 吴一超 戴珂 黄巧云 蔡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共8页
界面作用是细菌在环境中黏附、定殖、形成生物膜和发挥生态功能的基础和前提,对植物吸收养分、病原微生物拮抗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植物根际相互作用研究大多数从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应用多种组学手段研究根系分泌物对于根际... 界面作用是细菌在环境中黏附、定殖、形成生物膜和发挥生态功能的基础和前提,对植物吸收养分、病原微生物拮抗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植物根际相互作用研究大多数从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应用多种组学手段研究根系分泌物对于根际微生物定殖数量、群落组成和生理功能的影响,忽略了细菌定殖过程中物理、化学的界面作用机制及其对黏附的贡献。本文从界面作用机制出发,探讨了不同类型根系分泌物对细菌表面性质、细菌胞外聚合物(EPS)分子组成以及黏附功能的调控作用;梳理了黏附过程中细菌-植物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主要模式及其微观机制;归纳了根际定殖过程可视化研究方法和微生物-植物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分析手段;提出了根际生物分子组成分析、黏附蛋白质功能预测、根际定殖原位观测方法等亟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作用 根际定殖 根系分泌物 胞外多糖 黏附蛋白质
下载PDF
丹参花总酚酸和花青素的含量测定
2
作者 董润鑫 徐芯 +3 位作者 李彦妮 吴一超 杨在君 彭正松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70-75,共6页
丹参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其花的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美白等活性,可作为功能化妆品的天然添加剂,但生产上常利用的是丹参根部,对丹参花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丹参花中总酚酸含量,HPLC法测定6种花青素单体含量;A... 丹参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其花的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美白等活性,可作为功能化妆品的天然添加剂,但生产上常利用的是丹参根部,对丹参花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丹参花中总酚酸含量,HPLC法测定6种花青素单体含量;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酪氨酸酶抑制法探究其美白活性。结果表明,丹参花提取液(DSH-EL)的总酚酸含量为5.95±0.01 mg/mL,总花青素为1.051±0.016 mg/mL。干燥后丹参花提取物(DSH-ES)中总酚酸的含量为151.11±1.92 mg/g,总花青素含量为48.1±2.47 mg/g。干燥前后的丹参花提取物均含有5种花青素单体,主要成分是花翠素和矢车菊素。在总花青素浓度相同时,DSH-EL的花翠素和矢车菊素比DSH-ES分别高35.88%和22.22%。丹参花提取物具有显著的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且清除能力与浓度成正比。丹参花提取物拥有显著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与浓度成正比。相同浓度下,DSH-EL的抗氧化活性和美白活性均优于DSH-ES。DSH-EL更大程度保留了其抗氧化和美白活性,更适合加入化妆品中,本研究还制做了添加丹参花提取物的手工皂。本研究通过探究丹参花提取物的抗氧化和美白活性,为丹参花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花 总酚酸 花青素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率
下载PDF
小麦 Tappc3A 基因克隆及功能预测
3
作者 向桂丽 乌日娜 +6 位作者 Yamamoto Naoki 吴一超 蒋进 廖明莉 魏淑红 彭正松 杨在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7,共10页
PEPC可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生成草酰乙酸(OAA)进入三羧酸循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无关于PEPC参与植物器官发育的报道。发掘并研究小麦Tappc3A在花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探究小麦雄蕊同源转化为雌... PEPC可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生成草酰乙酸(OAA)进入三羧酸循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无关于PEPC参与植物器官发育的报道。发掘并研究小麦Tappc3A在花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探究小麦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线索。通过PCR技术从CM28TP和HTS-1中克隆Tappc3A基因,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基因序列及系统进化关系,利用qRT-PCR技术分析Tappc3A在小麦幼穗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原核表达分析Tappc3A基因编码的蛋白功能是否正常,利用小麦RNA-Seq数据库分析Tappc3A与其他调控花器官发育基因之间的共表达情况。Tappc3A基因的ORF长2901 bp,编码966个氨基酸残基,具有典型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ase)保守结构域,N端具有保守的丝氨酸(Ser,S)可逆磷酸化位点(SIDAQLR),C端具有植物型PEPC蛋白特征序列(QNTG),第774位氨基酸为C3植物PEPC典型的丙氨酸。聚类分析也表明,Tappc3A属于C3型PEPC家族。qRT-PCR分析表明,在小麦幼穗发育的3个阶段,二棱期至小花分化期和药隔时期,HTS-1中的Tappc3A基因的表达量高于CM28TP,且Tappc3A在雌蕊(P)和雌蕊化雄蕊(PS)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蕊(S)。原核表达结果显示,Tappc3A基因编码的蛋白能催化PEP生成OAA,并且在IPTG诱导后活性明显增强。基因共表达分析显示,Tappc3A可能参与了小麦花器官的形态发生。小麦Tappc3A可能参与小麦雌蕊发育,其在雄蕊中的过量表达可能与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性状形成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PEPC基因 基因表达 雌蕊发育
下载PDF
四川白花丹参与山东白花丹参的农艺性状和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4
作者 李子嬴 余燕 +2 位作者 吴一超 严贤春 杨在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11-118,共8页
以四川白花丹参(SCBH)为试材,以川丹参1号(SDC-1)、山东白花丹参(SDBH)和山东丹参(SD)为对照,采用统计测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系统聚类分析法(UPGMA),对SCBH与CDS-1、SDBH和SD的植株地上部分形态特征、根部农艺性状以及主要有... 以四川白花丹参(SCBH)为试材,以川丹参1号(SDC-1)、山东白花丹参(SDBH)和山东丹参(SD)为对照,采用统计测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系统聚类分析法(UPGMA),对SCBH与CDS-1、SDBH和SD的植株地上部分形态特征、根部农艺性状以及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25个性状进行了比较和聚类分析,以期为丹参花色变异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SCBH的表型特征与CDS-1相似度较高,与SD和SDBH有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SCBH与CDS-1的遗传距离较小,表明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SCBH与SD和SDBH的亲缘关系较远。初步判断SCBH应是CDS-1的白花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白花变型 形态特征 有效成分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植物多基因干扰载体体系构建与效用分析
5
作者 周家燕 邹建 +6 位作者 陈卫英 吴一超 陈奚潼 王倩 曾文静 胡楠 杨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多数重要的功能基因属于多基因家族,这些家族成员间存在功能冗余,高效的多基因干扰体系对研究多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pCAMBIA1301载体改造,构建了适用于植物的多基因干扰体系pCAMBIA1301m和pCAMBIA... 多数重要的功能基因属于多基因家族,这些家族成员间存在功能冗余,高效的多基因干扰体系对研究多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pCAMBIA1301载体改造,构建了适用于植物的多基因干扰体系pCAMBIA1301m和pCAMBIA1301s。使用该多基因干扰体系构建了四基因的干扰载体pCAMBIA1301m:35S∷SlPP2C1-2-3-4,4个目标基因为来源于番茄PP2C家族A组的PP2C1、PP2C2、PP2C3和PP2C4,并通过遗传转化导入番茄,用GUS染色和PCR检测转基因阳性植株,再利用RT-qPCR技术检测T_(1)和T_(2)代转基因植株中目标基因的干扰效率,用T_(2)代种子分析转基因番茄对ABA敏感性。结果表明,应用该干扰体系成功获得了四基因干扰的转基因植株35S∷SlPP2C1-2-3-4。在转基因番茄中4个目标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其干扰效率均高于70%,转基因番茄种子萌发具有强烈的ABA不敏感性。多基因干扰体系能高效地同时沉默多个目标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RNAI 多基因干扰体系 遗传转化 ABA敏感性
下载PDF
丹参杂交F_(1)代有效成分评价
6
作者 张玉 李子嬴 +2 位作者 余燕 杨在君 吴一超 《合成化学》 CAS 2023年第6期470-475,共6页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是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探究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杂种优势,可为提高丹参的产量、品质和促进丹参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将川丹参(BH)和山东丹参(SD)进行杂交,得到正反交杂交F_(1)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是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探究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杂种优势,可为提高丹参的产量、品质和促进丹参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将川丹参(BH)和山东丹参(SD)进行杂交,得到正反交杂交F_(1)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正交F_(1)代(BH×SD)的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分别为3.40 mg/g和75.35 mg/g,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分别为5.41 mg/g、1.76 mg/g和5.48 mg/g。反交F_(1)代(SD×BH)的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分别为3.28 mg/g、63.38 mg/g,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分别为4.6 mg/g、1.74 mg/g和5.00 mg/g。BH×SD和SD×BH的丹酚酸B含量显著高于两亲本,是中国药典规定含量的2倍以上,总丹参酮含量分别为12.65 mg/g和11.34 mg/g,高出中国药典规定含量的406%和354%。BH与SD杂交后所得到的F_(1)代在有效成分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可以作为新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杂交 HPLC 丹酚酸B 丹参酮I 丹参酮ⅡA
下载PDF
盾构法施工对地表的变形规律与施工管控要点
7
作者 吴一超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23年第6期218-220,共3页
以深圳至惠州城际前海保税区至坪地段工程为例,为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对盾构法施工对地表的变形规律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盾构掘进、壁后注浆、管片制作与拼装、大坡度施工等一系列施工要点。以期为类似工程项目施工方... 以深圳至惠州城际前海保税区至坪地段工程为例,为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对盾构法施工对地表的变形规律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盾构掘进、壁后注浆、管片制作与拼装、大坡度施工等一系列施工要点。以期为类似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制定以及盾构法施工工艺的优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法施工 施工 沉降标准 地表建筑物
下载PDF
地质资料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15
8
作者 夏菁 白志强 +2 位作者 王宝鹏 常洁琼 吴一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5-300,共6页
针对现有地质资料管理方法在工作效率、综合研究深度、信息化程度等方面的不足,设计开发了地质资料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依据专家经验设计了平台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模块,搭建了地质资料数据库,实现了地质数据管理与维护、地质图件管理... 针对现有地质资料管理方法在工作效率、综合研究深度、信息化程度等方面的不足,设计开发了地质资料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依据专家经验设计了平台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模块,搭建了地质资料数据库,实现了地质数据管理与维护、地质图件管理与维护、综合信息查询、用户互动交流、数值分析、数据图表和系统安全管理等功能。实践表明,平台运行稳定,能够对地质资料进行有效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了地质资料的数字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料 信息化 数据库 管理平台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白芍中6种化学成分的影响与评价 被引量:15
9
作者 忠旺 吴一超 +1 位作者 王丽 张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64-1770,共7页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白芍中单萜苷类和酚酸类化学成分的影响,为白芍适宜干燥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采用HPLC同时测定经不同干燥方法制备的样品中4种单萜苷类、2种酚酸类化学成分的含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白芍中单萜苷类和酚酸类化学成分的影响,为白芍适宜干燥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采用HPLC同时测定经不同干燥方法制备的样品中4种单萜苷类、2种酚酸类化学成分的含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所得白芍均能达到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白芍含量和水分的要求,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单萜苷类和酚酸类总量最高,为6.248%,热风60℃干燥次之,为6.141%;经主成分分析,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白芍中单萜苷类和酚酸类成分含量综合评分依次为:真空冷冻干燥>热风60℃干燥>微波干燥>远红外干燥>晒干>热风40℃干燥>热风80℃干燥>阴干>热风100℃干燥。不同干燥方法对白芍中单萜苷类和酚酸类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从各成分含量、成本和实用性方面综合分析,热风60℃干燥为白芍适宜的干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干燥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主成分综合评价
下载PDF
广西桂林南边村剖面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化学地层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一超 白志强 +2 位作者 常洁琼 王宝鹏 孙永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92,共7页
广西桂林南边村剖面作为全球泥盆系-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型剖面,在界线处的δ13 C值、δ18 O值、w(Ni)、w(Al2O3)等都出现一定程度的突变,这为该剖面的高精度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能性。南边村剖面和黄茆剖面的化学地层学对比显示黄茆剖... 广西桂林南边村剖面作为全球泥盆系-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型剖面,在界线处的δ13 C值、δ18 O值、w(Ni)、w(Al2O3)等都出现一定程度的突变,这为该剖面的高精度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能性。南边村剖面和黄茆剖面的化学地层学对比显示黄茆剖面长顺页岩的时代应相当于南边村剖面第56层至第60层,而牙形石演化的证据表明南边村剖面的第56层底部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因此黄茆剖面的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应位于长顺页岩底部。Hangenberg事件作为一次泥盆纪-石炭纪之交的全球性事件,在斜坡相的南边村剖面上也有一定的表现,例如w(Al2O3)上升所代表的海退,δ13C值下降代表的生物灭绝事件,以及Ni异常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边村剖面 化学地层学 泥盆系-石炭系界线 Hangenberg事件
下载PDF
化石自动鉴定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菁 白志强 +2 位作者 王宝鹏 吴一超 常洁琼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3年第3期159-164,共6页
随着古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与快速发展,传统化石鉴定方法效率低下、费时费力,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目前采用的化石自动鉴定技术主要有专家系统、多元统计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元统计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已... 随着古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与快速发展,传统化石鉴定方法效率低下、费时费力,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目前采用的化石自动鉴定技术主要有专家系统、多元统计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元统计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已渐渐成为主流。二者的结合将是未来化石自动鉴定系统研发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 自动鉴定 专家系统 多元统计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国外武装直升机机载光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2
作者 淦元柳 吴一超 李富栋 《舰船电子工程》 2014年第3期12-15,29,共5页
武装直升机光电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介绍了武装直升机光电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武装直升机光电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几种武装直升机光电技术的性能及其特... 武装直升机光电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介绍了武装直升机光电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武装直升机光电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几种武装直升机光电技术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了武装直升机光电技术的发展动向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装直升机 光电技术 发展分析
下载PDF
高强辐射场电磁兼容设计及测试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一超 《光电技术应用》 2018年第3期62-64,73,共4页
介绍了当前光电装备发展状态下,复杂电磁环境对于系统提出的新要求,尤其是高强辐射场对光电系统的研制和验证提出的新要求。叙述了电磁屏蔽的工程化设计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一种电磁屏蔽效能验证的工程方法。文中采用内场试验法... 介绍了当前光电装备发展状态下,复杂电磁环境对于系统提出的新要求,尤其是高强辐射场对光电系统的研制和验证提出的新要求。叙述了电磁屏蔽的工程化设计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一种电磁屏蔽效能验证的工程方法。文中采用内场试验法和外场试验法两种方法进行屏蔽效能的验证工作,并引入了线性外推的方式。所叙述的屏蔽设计方法,已在项目的实际应用得到验证,尤其是高强辐射场下的屏蔽效能验证方法,对后续光电装备在舰船等复杂环境下的验证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设计 屏蔽效能验证 内场测试 外场测试 线性外推
下载PDF
一组新的小麦EST-SSR标记开发及其在遗传图谱构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吕冰冰 代畅 +4 位作者 彭正松 YAMAMOTO Naoki 吴一超 魏淑红 杨在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63,共7页
为了丰富小麦功能分子标记的数量,为小麦功能基因的定位、比较基因组学、小麦起源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从前期利用小麦转录组数据鉴定出的8389个EST-SSR序列中,随机选取585对引物得分大于95的标记进行分析,以川麦42和川农16杂... 为了丰富小麦功能分子标记的数量,为小麦功能基因的定位、比较基因组学、小麦起源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从前期利用小麦转录组数据鉴定出的8389个EST-SSR序列中,随机选取585对引物得分大于95的标记进行分析,以川麦42和川农16杂交后自交获得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新开发出的EST-SSR标记,并结合SSR标记和SRAP标记,构建了一张遗传图谱。结果表明,585对EST-SSR引物中有555对能在亲本川麦42和川农16中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引物有效性为94.87%。其中有44对EST-SSR引物在川麦42和川农16中表现出明显的、稳定的多态性,多态性率为7.93%。所构建的遗传图谱中含有本次新开发的EST-SSR标记的连锁群共12个,由163个标记组成,包括17个EST-SSR标记,73个SSR标记和73个SRAP标记,覆盖小麦基因组长度1551.5 cM,相邻标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3.11 cM。本研究丰富了小麦功能分子标记的数量,为小麦功能基因的定位、比较基因组学、小麦起源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EST-SSR标记 遗传图谱 RIL
下载PDF
土壤pH值对何首乌生理及其光合特性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冷芬 杨在君 +1 位作者 吴一超 何道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66-1573,共8页
该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探究不同土壤pH(4.5、5.5、6.5、7.5、8.3、9.5)对何首乌生长、生理特性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明确何首乌种植的适宜土壤pH。结果表明:(1)何首乌在土壤pH 6.5~9.5时能正常生长,在pH 4.5和5.5时出现叶片枯萎脱落,... 该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探究不同土壤pH(4.5、5.5、6.5、7.5、8.3、9.5)对何首乌生长、生理特性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明确何首乌种植的适宜土壤pH。结果表明:(1)何首乌在土壤pH 6.5~9.5时能正常生长,在pH 4.5和5.5时出现叶片枯萎脱落,少数不能存活;叶面积在pH 4.5~9.5范围内先增加后降低,并在pH 6.5和7.5达到高峰值,且显著高于其余处理。(2)在土壤pH 4.5~9.5范围内,何首乌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pH 6.5和7.5时达到峰值;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随pH升高呈降低趋势;叶片丙二醛含量随pH升高先降低而后增加,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pH升高先升高后降低。(3)在土壤pH 4.5~9.5范围内,何首乌块茎有效成分含量随pH升高而降低,但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其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和结合蒽醌含量分别为1.89%~5.41%和0.10%~0.25%;土壤pH为4.5时,何首乌块茎中二苯乙烯苷和总蒽醌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5.41%和0.38%。研究认为,何首乌对土壤酸碱有一定的耐受性,但在进行何首乌人工驯化和种植时要尽量避免强酸性环境,且宜选择pH在6.5~8.3的中性至弱碱性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土壤PH 生理指标 光合特性 有效成分
下载PDF
持续水分胁迫对丹参茎叶酚酸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正 白玲 +3 位作者 余燕 杨在君 吴一超 彭正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5-443,共9页
丹参种植中产生大量废弃茎叶,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干旱显著影响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产生和积累。该研究以‘川丹参1号’为材料,采用土壤水分胁迫法,探讨长期水分胁迫对丹参茎叶的总酚酸(TPA)、8种主要酚酸含量和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 丹参种植中产生大量废弃茎叶,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干旱显著影响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产生和积累。该研究以‘川丹参1号’为材料,采用土壤水分胁迫法,探讨长期水分胁迫对丹参茎叶的总酚酸(TPA)、8种主要酚酸含量和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初步明确丹参茎叶中酚酸及其抗氧化能力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特征,为丹参茎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丹参茎叶TPA对土壤水分响应敏感,8、9、10月份样品(SL-8、SL-9和SL^(-1)0)的TPA含量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降低而增加,且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在相同SRWC下,SL-9的TPA含量最低,仅为SL-8的41.4%~91.1%和SL^(-1)0的24.0%~79.9%。(2)长期土壤水分胁迫下,丹参茎叶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咖啡酸和原儿茶醛明显积累;干旱增加了TPA和单一酚酸的含量,但严重缺水(SRWC为35%)会降低酚酸含量。(3)丹参茎叶乙醇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其DPPH·和ABTS·+清除活性随着SRWC的降低而增强,与TP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研究发现,适度干旱胁迫能显著增加丹参茎叶酚酸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在丹参种植中可以通过科学灌溉技术来增加茎叶中酚酸含量,促进丹参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干旱胁迫 HPLC 酚酸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三雌蕊小麦中SNP/InDel位点的挖掘 被引量:2
17
作者 国钰环 YAMAMOTO Naoki +4 位作者 彭正松 廖明莉 魏淑红 吴一超 杨在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42,共8页
为了进一步定位Pis1基因,加快小麦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获得高质、高产、稳产的小麦品种。以川麦28(CM28)与其三雌蕊近等基因系CM28TP为研究材料,对CM28和CM28TP幼穗的3个阶段(幼穗长度为0.2~0.5 cm,0.5~0.7 cm,0.7~1.0 cm)进行转录... 为了进一步定位Pis1基因,加快小麦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获得高质、高产、稳产的小麦品种。以川麦28(CM28)与其三雌蕊近等基因系CM28TP为研究材料,对CM28和CM28TP幼穗的3个阶段(幼穗长度为0.2~0.5 cm,0.5~0.7 cm,0.7~1.0 cm)进行转录组测序,然后通过GO数据库对变异位点所在的基因进行分类分析,并选取4个位于Pis1基因附近的SNP标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M28TP和CM28幼穗3个阶段共有的SNP/InDel位点为5310个,其中SNP位点5024个,InDel位点286个。SNP位点中转换类型(63.33%)多于颠换类型(31.28%),两者的比值达到了2.02;InDel位点中插入类型(152个)多于缺失类型(134个);SNP/InDel位点在A基因组上分布最多、其次是B基因组、D基因组上最少。对SNP/InDel所在的基因进行GO分类注释表明,生物学进程中基因的占比最高,其次是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SNP/InDel位点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预测表明,有36个变异位点会严重影响蛋白质功能,中度影响蛋白质功能的位点有1279个。从Pis1基因的定位区间附近筛选了4个SNP位点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验证,发现这4个位点与RNA-Seq分析结果一致,这表明挖掘出的SNP/InDel位点是准确的。本研究丰富了小麦中的SNP/InDel标记,为小麦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同时开发出的4个位于Pis1基因附近的SNP标记,为图位克隆该基因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雌蕊小麦 转录组 SNP标记 INDEL标记
下载PDF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存在的不足及处理对策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一超 张杰英 马晓博 《低碳世界》 2021年第1期90-91,共2页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是极其关键的一个部分,关乎整个城市的运行成效,需要思考、顾虑很多因素,因此此项工作难度非比寻常。市政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策划,就可以使城市快速发展。所以,建立完备的市政排水系统至关重要,此项工作不仅可以进...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是极其关键的一个部分,关乎整个城市的运行成效,需要思考、顾虑很多因素,因此此项工作难度非比寻常。市政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策划,就可以使城市快速发展。所以,建立完备的市政排水系统至关重要,此项工作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还可以防止城市内涝的问题出现,确保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给排水 工程施工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地铁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决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一超 王浩 冯文明 《低碳世界》 2019年第10期221-222,共2页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也越来越好,因此地铁基坑工程也相对较多,且逐步向大、深、难等方向靠拢。地铁深基坑工程较为复杂,涉及面较广,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而支护方案的好坏可以对工程的进展...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也越来越好,因此地铁基坑工程也相对较多,且逐步向大、深、难等方向靠拢。地铁深基坑工程较为复杂,涉及面较广,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而支护方案的好坏可以对工程的进展、消耗的成本、工程的质量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整个工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地铁深基坑支的方案进行细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支护方案 地铁深基坑 优选 研究
下载PDF
大肠杆菌表面感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立亮 高春辉 +2 位作者 吴一超 黄巧云 蔡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5-690,共6页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胃肠道的主要兼性厌氧菌群,既能在宿主体内生存,也能吸附在环境中的固体介质表面形成生物膜而得以存活和传播。吸附是生物膜形成的关键,它能改变细胞运动性和代谢等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性质和行为。细菌对...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胃肠道的主要兼性厌氧菌群,既能在宿主体内生存,也能吸附在环境中的固体介质表面形成生物膜而得以存活和传播。吸附是生物膜形成的关键,它能改变细胞运动性和代谢等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性质和行为。细菌对表面的"感知"以及初始吸附后细胞的"响应"过程统称为"表面感应"。对细菌表面感应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微生物尤其是病原菌在土壤环境中的存活和迁移,以及土壤生物膜形成过程的理解。本文结合多种微生物表面感应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表面感应的概念,重点关注了近期有关大肠杆菌表面感应的研究,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感应 吸附 生物膜 大肠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