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Rho激酶活性和内皮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86
1
作者 吴丁烨 冯健 +3 位作者 尤华彦 王强 曹华明 钟艳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短期服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血脂、炎症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0 mg)和阿托伐他汀组(20 mg);服药前及服药4周后分别测量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Rh... 目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短期服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血脂、炎症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0 mg)和阿托伐他汀组(20 mg);服药前及服药4周后分别测量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Rho激酶活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明显增加。两组中Rho激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其中瑞舒伐他汀组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中均发现Rho激酶活性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相关性,而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有明显相关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相关性。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短期服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能抑制Rho激酶活性,改善内皮舒张功能,其中瑞舒伐他汀降低Rho激酶活性优于阿托伐他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内皮功能 Rho激酶活性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丁烨 郭素峡 羊镇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545-546,共2页
目的探讨长时血压变异性(long-term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LT-BPV)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心绞痛患者9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40例,UA56例,通过多日测量计算血压变异性,分别比较不同水平的长时收缩... 目的探讨长时血压变异性(long-term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LT-BPV)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心绞痛患者9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40例,UA56例,通过多日测量计算血压变异性,分别比较不同水平的长时收缩压变异性(LT-SBPV)/长时舒张压变异性(LT-SDPV)UA所占比例。结果 LT-SBPV中位数为0.101,UA在LT-SBPV较高组中所占比例更高(58.9%vs.47.9%,P<0.05);LT-SDPV中位数为0.105,UA在LT-SDPV较高组中所占比例更高(75.0%vs.41.7%,P<0.05)。结论 LT-BPV较高提示UA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血压变异性 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下载PDF
乐卡地平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丁烨 张煜 +1 位作者 顾向红 羊镇宇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1559-1561,共3页
目的评价乐卡地平与培哚普利小剂量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80例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A组)和单用乐卡地平组(B组)和单用培哚普利组(C组)。A组服用培哚普利2 mg·d-1+乐卡地平5... 目的评价乐卡地平与培哚普利小剂量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80例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A组)和单用乐卡地平组(B组)和单用培哚普利组(C组)。A组服用培哚普利2 mg·d-1+乐卡地平5 mg·d-1;B组服用乐卡地平10 mg·d-1;C组服用培哚普利4 mg·d-1。分别观察三组治疗后4、8、12周后降压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联合治疗组第4周开始,血压达标率及血压下降幅度均优于单药治疗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4例,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乐卡地平组7例,培哚普利组19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乐卡地平与培哚普利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加降压幅度和降压速度、提高降压有效率,两药小剂量联合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卡地平 培哚普利 联合治疗 高血压 疗效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心肌重构的影响
4
作者 吴丁烨 郭素峡 +1 位作者 羊镇宇 王强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3期370-372,共3页
心肌重构是很多心脏疾病共同的病理改变,在临床上日益受到关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TGF)-β1可以通过其下游的信号传导通路,对心肌重构的发生和发展起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可通过抑制TGF-β1... 心肌重构是很多心脏疾病共同的病理改变,在临床上日益受到关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TGF)-β1可以通过其下游的信号传导通路,对心肌重构的发生和发展起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可通过抑制TGF-β1的部分作用影响心肌重构。本文对TGF-β1在心肌重构中作用的可能机制及EPO对其的干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 心肌重构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高嵩 严洁 +2 位作者 张锋 吴丁烨 张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01至2014-01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心功能不全患者共121例,根据组织多普勒及血流多普勒结果,参照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专家共识将其分为左心室舒...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01至2014-01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心功能不全患者共121例,根据组织多普勒及血流多普勒结果,参照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专家共识将其分为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组40例、左心室舒张功能衰竭组41例、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组40例。另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证实无疾病的健康人群为正常对照组共40例。主要检测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E值)、二尖瓣环左侧壁附着处心肌舒张早期运动峰值(Em)、E/Em值、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 T3)生化值。结果:FT3值、rT 3值在四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T4及NT-proB NP值在四组间两两比较除正常对照组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在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Em值与FT3值存在负相关性(r=-0.724,P<0.05)。E/Em值与FT4值存在负相关性(r=-0.49,P<0.05)。E/Em与rT 3值间存在正相关性(r=0.87,P<0.05)。E/Em与NT-proB NP值存在正相关性(r=0.83,P<0.05)。结论: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已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且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随着心脏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而改变。NT-proB NP联合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心脏舒张功能 组织多普勒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反三碘甲腺原氨酸
下载PDF
无锡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现状调查——一项多中心调查研究报告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强 郭素峡 +9 位作者 羊镇宇 吴丁烨 杨承健 陶以嘉 陈风 苏伟 郑若龙 杨松 李旭东 陈景开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4期442-447,共6页
目的 分析中国江苏省无锡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通过网络直报,入选无锡九家医院STEMI患者共1 410例,分析其基线... 目的 分析中国江苏省无锡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通过网络直报,入选无锡九家医院STEMI患者共1 410例,分析其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结果 院内发生患者诊治延迟时间(发病至就诊、发病至第一份心电图、发病至接受专科治疗时间)耗时最少,其次为呼叫“120”急救车入院患者,自行入院者耗时最多.“120”急救车入院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就诊至溶栓时间短于自行入院患者.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中,“120”急救车入院患者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短于自行入院患者.在再灌注治疗患者中,就诊至溶栓、就诊至球囊扩张、发病至溶栓,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自行入院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3 h组、3~6 h组、6~12 h组和≥12 h组的院内全因病死率(4.23% vs.10.54%vs.18.67%vs.23.67%,x2=83.372,P<0.01)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47% vs.13.24% vs.18.98% vs.34.63%,x2=116.325,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接PCI治疗组、溶栓组及早期药物保守治疗组的院内全因病死率(1.50% vs.10.00% vs.18.20%,x2=50.896,P<0.01)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76% vs.12.27%vs.20.86%,x239.934,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锡地区急性STEMI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最多;药物治疗基本规范化;再灌注治疗(PCI治疗和静脉溶栓)患者比例偏低;就诊后30 min内溶栓,90 min内球囊扩张患者比例偏低.PCI治疗院内全因病死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溶栓其次,早期保守治疗最高.院内发病患者的院前延迟时间最短,“120”急救车入院患者其次,自行入院患者最长.就诊时间延迟大于12 h后就诊,院内病死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增高,溶栓再通率明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延迟治疗时间 院内全因病死率 主要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sPDPN在老年脓毒症性肺损伤病人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衡军锋 郑开明 吴丁烨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767-771,共5页
目的研究血浆中可溶性平足蛋白(soluble podoplanin,sPDPN)对老年脓毒症性肺损伤病人早期诊断、病情分级、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住无锡市人民医院ICU的老年脓毒症病人共95例,分为脓毒症组(40例)和脓毒症肺... 目的研究血浆中可溶性平足蛋白(soluble podoplanin,sPDPN)对老年脓毒症性肺损伤病人早期诊断、病情分级、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住无锡市人民医院ICU的老年脓毒症病人共95例,分为脓毒症组(40例)和脓毒症肺损伤组(55例)。将脓毒症肺损伤病人根据病情细分为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亚组(脓毒症伴有ARDS,29例)和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亚组(脓毒性休克伴有ARDS,26例);根据病人的28 d转归情况分为存活亚组(40例)和死亡亚组(15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30例。观察并记录病人收入ICU当日一般情况及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血管外肺水(EVLW);测定各组病人CRP、PCT、IL-6、TNF-α和sPDPN等指标。结果sPDPN及CRP、PCT、IL-6、TNF-α水平和SOFA、APACHEⅡ评分在脓毒症肺损伤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间,及各亚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别中,sPDPN与上述炎症指标、EVLW、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sPDPN预测病人28 d转归的ROC曲线下的AUC为0.867。结论在老年脓毒症病人发生ARDS时的早期诊断、病情分级和预后评估以及可能的治疗靶点选择方面,sPDPN是一个具有潜在价值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肺损伤 平足蛋白 炎症反应 巨噬细胞
下载PDF
HBP、NT-proBNP联合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休克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衡军锋 吴丁烨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分析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HB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对脓毒症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目的分析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HB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对脓毒症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脓毒症休克患者80例,均进行血清HBP、NT-proBNP检测及SOFA评估。根据患者治疗后28 d的转归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HBP、NT-proBNP、SOFA评分是否为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ROC曲线评价HBP、NT-proBNP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8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率为40.00%;预后不良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血乳酸(lactic acid,La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HBP、NT-proBNP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上均是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HBP、NT-proBNP联合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休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均高于HBP、NT-proBNP、SOFA评分单独预测的0.796、0.635、0.797。结论HBP、NT proBNP、SOFA评分均是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预后预测有较高的效能,可用于临床治疗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肝素结合蛋白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下载PDF
稳定微管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健 吴丁烨 +3 位作者 尤华彦 李坚 王强 曹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稳定微管能否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1)将离体大鼠心脏分为对照组、缺血组、缺血+0.1μmol/L泰素和缺血+1μmol/L泰素组(n=15)。每组先给予15 min平衡后,对照组继续给予50 min常氧灌注;缺血组给予20 min常氧灌注+30 mi... 目的探讨稳定微管能否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1)将离体大鼠心脏分为对照组、缺血组、缺血+0.1μmol/L泰素和缺血+1μmol/L泰素组(n=15)。每组先给予15 min平衡后,对照组继续给予50 min常氧灌注;缺血组给予20 min常氧灌注+30 min缺血处理;缺血+0.1μmol/L(或1μmol/L)泰素组给予20 min常氧灌注,30 min缺血处理,整个过程中均给予0.1μmol/L(或1μmol/L)泰素灌流。比较各组心律失常情况,观察微管形态结构并进行断裂评分。(2)将离体大鼠心脏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1μmol/L泰素组(n=8)。缺血再灌注组进行Langendorff灌流,结扎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1μmol/L泰素组给予1μmol/L进行灌流,其余处理同缺血再灌注组。灌流结束即刻冠脉内灌入伊文思蓝进行染色,比较各组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1)0.1和1μmol/L泰素均能有效降低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室性心律失常评分,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并均能降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P<0.05)。(2)0.1μmol/L泰素灌流能降低微管断裂评分。(3)1μmol/L泰素灌流能明显缩小缺血再灌注心脏梗死区面积(P<0.05)。结论稳定微管能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素 微管 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脓毒性休克伴心肌抑制患者死亡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丁烨 高嵩 +1 位作者 衡军锋 严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86-789,共4页
目的 分析脓毒性休克伴心肌抑制患者的死亡风险。 方法 入选2015~2016年入住ICU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射血分数(EF)<50%纳入心肌抑制组,EF≥50%纳入非心肌抑制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6 h内 CRP、PCT、Lac,入院24~48 h CRP、PCT、Lac、BN... 目的 分析脓毒性休克伴心肌抑制患者的死亡风险。 方法 入选2015~2016年入住ICU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射血分数(EF)<50%纳入心肌抑制组,EF≥50%纳入非心肌抑制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6 h内 CRP、PCT、Lac,入院24~48 h CRP、PCT、Lac、BNP、cTnI、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平均剂量。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法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并比较两组的死亡风险。 结果 132例患者纳入研究,心肌抑制组24~48 h Lac、BNP、cTnI、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平均剂量较非心肌抑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入院24~48 h Lac、BNP、cTnI、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平均剂量及心肌抑制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肌抑制组患者14 d死亡风险较非心肌抑制组增高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14 d后存活患者1年内生存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心肌抑制患者14 d死亡风险增加95.2%。14 d后存活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心肌抑制 死亡风险
下载PDF
无锡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现状调查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素峡 羊镇宇 +8 位作者 吴丁烨 杨承健 陶以嘉 陈风 苏伟 郑若龙 杨松 李旭东 陈景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9-313,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无锡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通过网络直报,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人选无锡9家医院1714例AMI患者,其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30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410例。男性1334... 目的分析中国无锡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通过网络直报,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人选无锡9家医院1714例AMI患者,其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30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410例。男性1334例,吸烟754例,高血压1076例,高脂血症270例,糖尿病398例。分析AMI的药物使用、再灌注治疗、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住院期间全因病死率。结果(1)药物治疗及再灌注治疗:服用抗血小板药物1685例(98.3%),B受体阻滞剂1013例(59.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1159例(67.6%),他汀类药物1682例(98.1%),硝酸酯类1218例(71.1%),行临时起搏132例(7.7%)。1410例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480例(34.0%),其中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260例(18.4%),药物溶栓220例(15.6%)。(2)诊治延迟时间:120急救车就诊361例,患者自行就诊1318例,院内发生35例,3组发病至就诊中位数时间分别为178、368和9min,发病至第1份心电图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81、379和10min,发病至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87、431和69min,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行再灌注治疗患者中,120急救车入院患者的发病至再灌注治疗时间明显短于自行入院者[溶栓组:224(171,514)min比378(158,785)min;PCI组:318(154,674)min比489(143,816)min,P均〈0.05]。(3)MACE和院内全因死亡:1714例AMI患者发生MACE279例(16.3%),其中NSTEMI患者43例,STEMI患者236例;院内死亡224例(13.1%),其中NSTEMI患者28例,STEMI患者196例。按发病至就诊时间分为:〈3、3—6、6-12和12h组,院内全因病死率分别为4.1%(21/517)、10.4%(47/451)、18.6%(75/404)和23.7%(81/342)(X2=84.36,P〈0.01),MACE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STEMI患者分为直接PCI、溶栓和早期药物治疗组,其MACE[分别为5.8%(15/260)、12.3%(27/220)和20.9%(194/930),x2=39.93,P〈0.01]及全因病死率[分别为1.5%(4/260)、10.0%(22/220)和18.2%(170/930),X2=50.9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锡地区AMI患者药物治疗基本规范化,再灌注治疗占比偏低。院前延迟时间较多,而120急救车入院诊治延迟时间明显短于自行人院者。STEMI经直接PCI治疗患者的院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治疗结果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多配体聚糖-1检测联合肺部超声评估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的程度 被引量:11
12
作者 高嵩 吴丁烨 +3 位作者 高飞 严洁 梁锋鸣 惠姣洁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90-99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多配体聚糖-1(SDC-1)检测联合肺部超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ARDS的患者共50例。患者入科后均置入脉搏... 目的探讨血浆多配体聚糖-1(SDC-1)检测联合肺部超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ARDS的患者共50例。患者入科后均置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导管,由1名医生监测PiCCO指标,包括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由另一名医生进行肺部超声检查,计算双肺的上蓝点、下蓝点、膈肌点、Plaps点、后蓝点共10个超声切面下的B线数目之和,随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SDC-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超声B线数目、血浆SDC-1水平与EVLWI、PVPI的相关性。以10 mL/kg EVLWI为界值将ARDS患者肺水肿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B线数目、SDC-1以及两者联合对ARDS患者肺水肿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50例ARDS患者心排血指数(CI)为(46.84±6.00)mL·s^(-1)·m^(-2),中心静脉压(CVP)为(8.12±1.80)mmHg(1 mmHg=0.133 kPa),均排除心源性肺水肿。50例ARDS患者EVLWI为(10.82±2.92)mL/kg,PVPI为3.02±0.69,超声B线数目为(40.90±13.05)条,血浆SDC-1为(568.25±118.14)μg/L。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RDS患者超声B线数目与EVLWI(r=0.802)、PVPI(r=0.799)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血浆SDC-1与EVLWI(r=0.732)、PVPI(r=0.576)同样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B线数目、SDC-1对ARDS患者肺水肿严重程度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891(0.803~0.979)、0.875(0.772~0.978);当B线阈值为40.50条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1%、86.4%;当SDC-1阈值为559.37μg/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81.8%。将B线数目与SDC-1联合可进一步提高对ARDS患者肺水肿程度的预测价值,其AUC(95%CI)为0.958(0.890~1.00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91.8%。结论血浆SDC-1和肺部超声B线数目与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程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两个无创指标联合应用可以作为判断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程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外肺水指数 血浆多配体聚糖-1 肺部超声
原文传递
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与重症肺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挺 吴丁烨 阙军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17期1924-1925,共2页
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与重症肺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入住ICU的重症肺炎患者32例,检测患者入院即刻和入院后6、24、48h动脉血乳酸值,计算乳酸清除率;入院后24、48h行APACHEⅡ评分。结果 32例... 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与重症肺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入住ICU的重症肺炎患者32例,检测患者入院即刻和入院后6、24、48h动脉血乳酸值,计算乳酸清除率;入院后24、48h行APACHEⅡ评分。结果 32例中,入院28d存活19例(存活组),死亡13例(死亡组)。入院6、24、48h,存活组血乳酸清除率分别为(14.3±7.2)%、(25.5±8.3)%、(48.6±12.5)%,死亡组血乳酸清除率分别为(7.0±5.8)%、(8.8±7.4)%、(12.8±11.4)%,存活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5)。入院24、48h,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为(20.6±4.8)分、(17.6±6.2)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为(24.7±6.8)分、(28.2±7.5)分,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入院48h内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对判断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清除率 重症肺炎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原文传递
肺部超声联合血浆SDC-1评估双肺移植术后患者血管外肺水状态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嵩 吴丁烨 +3 位作者 陈耿靖 金科 张锋 许红阳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肺部超声技术结合血浆多配体聚糖-1(SDC-1)对于双肺移植术后患者肺水肿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选择2017年至2018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行双肺移植手术患者50例,术中均放置Picco导管,术后入ICU 2 h后由1名医师监... 目的探讨应用肺部超声技术结合血浆多配体聚糖-1(SDC-1)对于双肺移植术后患者肺水肿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选择2017年至2018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行双肺移植手术患者50例,术中均放置Picco导管,术后入ICU 2 h后由1名医师监测Picco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同时由另1名医师进行床旁肺部超声检査,在肺部超声常规检测位点(上蓝点、下蓝点、膈肌点、Plaps点、后蓝点)进行检测,监测B线数目,然后计算总和。随后该医师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SDC-1水平。结果双肺移植患者EVLWI同超声B线数目及血浆SDC-1水平均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S分别为0.833、0.747,P<0.05),PVPI同B线数目及血浆SDC-1水平同样均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S分别为0.738、0.626,P<0.05)。结论超声检测的B线数量及血浆SDC-1水平与双肺移植术后患者的血管外肺水状态有着良好的相关性,将两指标联合应用可作为评估双肺移植术后肺水肿程度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肺移植 血管外肺水 肺部超声 血浆多配体聚糖-1
原文传递
重症医学科临床教学中OTD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15
作者 衡军锋 吴丁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157-158,共2页
探讨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教学工作开展当中,OTD与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应用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1月至12月一年内的54名规培生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n=27)及实验组(n=27),对照组规培生接受常规方式教学培... 探讨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教学工作开展当中,OTD与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应用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1月至12月一年内的54名规培生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n=27)及实验组(n=27),对照组规培生接受常规方式教学培训,实验组规培生则接受OTD与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带教,观察两组规培生接受不同方式培训后的考核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规培生接受培训带教后的理论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教学满意度更高,相关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重症医学科的临床教学方法选择而言,将OTD与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应用的效果较好,该方案的可行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情景模拟 OTD 教学 满意度
下载PDF
目标导向性教学应用在重症医学科带教中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衡军锋 吴丁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15-116,共2页
观察施行目标导向性教学对重症医学科带教中教学质量的影响,为医院如何培养更多专业性医务人员作出策略性依据。方法:对于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规培医师,共搜集82名,时间分布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随机分组,针对所行带教方... 观察施行目标导向性教学对重症医学科带教中教学质量的影响,为医院如何培养更多专业性医务人员作出策略性依据。方法:对于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规培医师,共搜集82名,时间分布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随机分组,针对所行带教方案为常规教学的40例常规组样本和所行带教方案为目标导向性教学的43例教学组样本,出科时行以考核成绩(理论得分、操作得分、综合能力得分)、教学效果总评分的比较。结果:教学组重症医学科专科理论知识成绩、专科基础操作成绩和综合成绩及教学效果总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目标导向性教学可提高重症医学科规培医师教学质量,帮助规培医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熟练各种操作,对培养更优质人才具有积极作用,并且更被规培医师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性教学 教学质量 重症医学科规培医师
下载PDF
体温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丁烨 董亮 +4 位作者 高嵩 衡军锋 严洁 严正 陆士奇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9-1223,共5页
目的 探讨异常体温及体温-时间曲线下面积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3年9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因脓毒性休克入住重症医学科(ICU)的患者.在医院病例资料数据库中获取相关数据,如... 目的 探讨异常体温及体温-时间曲线下面积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3年9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因脓毒性休克入住重症医学科(ICU)的患者.在医院病例资料数据库中获取相关数据,如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来源、ICU住院时间、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21 d预后,ICU住院期间的最高体温(Tmax)、最低体温(Tmin)、体温极差(Tmax-min)以及入ICU 24 h内的最高体温(24 h Tmax)、最低体温(24 h Tmin)、体温极差(24 h Tmax-min).设置不同体温线T,计算体温高于T或低于T的体温-时间曲线下面积(A>T、A<T),以及不同温度段内所覆盖的面积(AT1-T2).根据21 d预后将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体温指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1 d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63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21 d内好转476例,死亡159例.死亡组年龄、SOFA评分高于好转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好转组,而两组间性别、感染来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性别、年龄、ICU住院时间、SOFA评分进行校正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ax的升高、Tmin的下降及Tmax-min的增加是脓毒性休克患者21 d死亡的危险因素〔Tmax :优势比(OR)=2.959,95%可信区间(95%CI)为1.620~5.398,P<0.001;Tmin :OR=0.329,95%CI 为 0.140~0.790,P=0.012;Tmax-min :OR=3.258,95%CI为1.840~5.471,P<0.001〕,而24 h Tmax、24 h Tmin、24 h Tmax-min与预后无关.A<36.0 ℃(OR=1.335,95%CI为1.102~1.745,P=0.014)、A>38.0 ℃(OR=1.041,95%CI为1.019~1.077,P=0.001)可使患者21 d相对死亡风险增加.设置体温线T在38.0~40.0 ℃时,A>T每增加1 ℃×h,患者21 d相对死亡风险相应增加4.1%~83.2%.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住院期间体温低于36.0 ℃或高于38.0 ℃时,随着体温异常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其21 d相对死亡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发热 低体温 预后 脓毒性休克
原文传递
探讨内皮糖萼降解产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水肿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丁烨 高飞 +2 位作者 梁锋鸣 杨挺 高嵩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内皮糖萼降解产物在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肺水肿严重程度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诊断为ARDS的患者。患者入科2 h内行... 目的探讨内皮糖萼降解产物在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肺水肿严重程度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诊断为ARDS的患者。患者入科2 h内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记录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糖萼降解产物[血浆多配体聚糖-1(syndecan-1,SDC-1)、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phate,HS)、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指标及炎症因子[血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浓度。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ARDS患者糖萼降解产物与EVLWI、炎症因子的相关性。以EVLWI 10 mL/kg为界值,将患者分为轻度肺水肿组和重度肺水肿组,比较两组患者糖萼降解产物以及炎症因子指标的差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糖萼降解产物对于判断肺水肿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入选ARDS患者共85例,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SDC-1、HS、HA均与IL-6、TNF-α、EVLWI呈正相关(均P<0.05),均与IL-10无相关性(均P>0.05)。在轻度肺水肿组(39例)与重度肺水肿组(46例)进行对比显示,IL-6[(33.63±3.43)ng/L vs.(39.99±4.64)ng/L]、TNF-α[(43.38±6.05)ng/L vs.(50.79±7.35)ng/L]、SDC1[(494.13±47.23)ng/L vs.(563.50±56.36)ng/L]、HS[(114.02±18.39)ng/mL vs.(138.93±17.02)ng/mL]、HA[(441.44±62.52)ng/mL vs.(546.23±85.24)ng/mL]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0[(24.37±10.11)ng/L vs.(28.75±11.98)ng/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将SDC-1、HA、HS三者指标联合预测优于单项指标,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95%CI:0.872~1.00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86.7%。结论ARDS患者糖萼降解产物SDC-1、HS、HA均与血管外肺水指数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三项糖萼降解产物指标的应用可以作为判断ARDS患者肺水肿程度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外肺水指数 多配体聚糖-1 硫酸乙酰肝素 透明质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