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一2018年滇池总磷出入湖通量变化与源汇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东少 曹敏 +2 位作者 段仲昭 张远 高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06-1319,共14页
磷的外源输入与底泥源汇变化是湖泊富营养化形成的重要原因,解析磷出入湖关键过程及其平衡变化对湖泊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滇池外海出入湖磷通量变化问题,融合水文水质观测数据和HBV水文模型模拟数据,使用LOADEST负荷统计... 磷的外源输入与底泥源汇变化是湖泊富营养化形成的重要原因,解析磷出入湖关键过程及其平衡变化对湖泊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滇池外海出入湖磷通量变化问题,融合水文水质观测数据和HBV水文模型模拟数据,使用LOADEST负荷统计模型解析了20012018年滇池外海入湖河流、大气沉降和出湖河流的磷通量变化特征,评估了湖体总磷的源汇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12018年滇池外海入湖磷通量年际间波动范围大,在118~700 t/a之间,多年平均入湖磷通量为280.61 t/a,其中河流平均输入251.97 t/a,大气沉降平均输入28.64 t/a,在研究的气象水文因子中,入湖磷通量主要影响因素是入湖流量和调水量,其次是降水;②滇池外海年均出湖总磷通量42.25 t/a,在8~84 t/a之间波动,出湖通量变化主要受入湖流量与调水量的影响,其次是气温;③在年和月的时间尺度上,滇池外海均表现为磷的环境汇,多年平均磷滞留量为238.36 t/a,但在部分年份(2009、2018年)逐日尺度上存在源效应。针对滇池外海常年表现磷的环境汇问题,调水工程对降低磷的滞留率有显著作用,但仍无法有效解决磷在湖泊中富集的问题。滇池外海持续的磷汇效应将增加湖泊未来水生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ADEST 随机森林 磷通量 时空特征 源汇效应 外海 滇池
下载PDF
亚热带流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与河流输出响应--以东江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敏 吴东少 +3 位作者 段仲昭 陈岩 张远 高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28-439,共12页
流域人类活动导致的过量氮输入是造成河流氮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基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模型,采用县级面板数据,评估了东江流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与河流氮输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3-2020年东江流域的N... 流域人类活动导致的过量氮输入是造成河流氮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基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模型,采用县级面板数据,评估了东江流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与河流氮输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3-2020年东江流域的NANI无显著时间变化趋势,多年平均值为8511 kg·km^(-2)·a^(-1),化肥是最主要的输入源,平均贡献率为57.4%,其次是大气氮沉降,平均贡献率为17.3%;(2)东江流域的人类活动净氮输入呈现沿干流集中分布的特点,且上、下游输入强度高于中游,寻乌水、贝岭水以及公庄河的局部集水区域的氮输入强度较高,人口密度和GDP是影响NANI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3)人类活动净氮输入与河流氮通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指数和线性双重响应关系,其中,河流通量与NANI的线性响应斜率高达34.6%,在国内外大型河流中处于高位,表明在亚热带的特殊气候环境下,东江流域相同的氮输入负荷可引发更高的氮输出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净氮输入 河流通量 非点源 东江 营养盐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LAM模型的河流污染源解析方法与例证 被引量:3
3
作者 吴东少 高伟 +1 位作者 陈岩 张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6-383,共8页
污染源精准解析是河流水环境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技术.针对基于流量-浓度关系的LAM模型(负荷分摊模型)存在参数不确定性高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流量-通量关系的新型LAM源解析模型,并以广东省北江为案例,解析了2018年北江COD_(Mn)的污染来... 污染源精准解析是河流水环境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技术.针对基于流量-浓度关系的LAM模型(负荷分摊模型)存在参数不确定性高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流量-通量关系的新型LAM源解析模型,并以广东省北江为案例,解析了2018年北江COD_(Mn)的污染来源特征.结果表明:(1)改进模型与原始模型的计算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改进模型的解析结果显示2018年北江COD_(Mn)主要来源于非点源,其负荷占比高达95.1%,点源仅占4.9%,而原始模型的结果为非点源占比100%;(2)改进后的LAM模型可实现拟合优度的提升,相对于原始模型,判定系数由0.89提升到0.92,主要参数的标准误差显著下降;(3)原始模型无法识别负荷占比较小的污染源,改进后的模型识别能力显著提升,结论与研究区实际污染源结构更相符.研究提出的改进模型与应用可为多源河流污染源精准解析提供方法和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 不确定性 通量 LAM模型 源解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