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和汉族骨密度分布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高国一 姜范波 +3 位作者 刘平华 马志强 吴东颍 杨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研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和汉族正常人群骨量分布情况,确定峰值骨量,分析其年龄段变化规律。为本地区制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健康傣族男女1126名,汉族健康男女1328名,年龄均为20~79岁。以1... 目的研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和汉族正常人群骨量分布情况,确定峰值骨量,分析其年龄段变化规律。为本地区制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健康傣族男女1126名,汉族健康男女1328名,年龄均为20~79岁。以10岁为一年龄段,对男女分别进行分组。用美国Alara公司提供的MetriscanTM指骨骨密度仪,对非习惯性用手的第2、3、4手指进行测量,取3个手指的平均骨密度值。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傣族和汉族男女峰值骨量都在30~3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12%以上傣族男女分别在60~69岁和50~59岁年龄段,汉族男女分别在70~79岁和60~6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25%以上傣族女性在60~69岁年龄段,汉族女性在70~79岁年龄段。傣族男女峰值骨密度分别为0.3378g/cm2和0.3349g/cm2。汉族男女峰值骨密度分别为0.3614g/cm2和0.3473g/cm2。傣族和汉族男性各年龄段骨密度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0~29岁年龄段P<0.05,30~79岁年龄段P<0.001。傣族和汉族女性30~79岁年龄段骨密度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西双版纳傣族与汉族男性正常成人骨密度值差异有显著性;女性30岁年龄段以后差异有显著性。汉族男女骨密度均值高于傣族男女。傣族男女骨量丢失速率早于汉族男女。其差异是种族,还是饮食结构引起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值 民族 骨量丢失百分率 MetriScan骨密度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