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性否定+疑问代词”组配的主观小量评述及其理据解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为善 顾鸣镝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65,共11页
本文借鉴构式语法理论,讨论"能性否定+疑问代词"组配形式的主观小量评述的话语功能,其中能性否定指某些"V不C"形式;疑问代词选择"什么、哪里、多少、多久",主要是后置于动词的"虚指"用法;"... 本文借鉴构式语法理论,讨论"能性否定+疑问代词"组配形式的主观小量评述的话语功能,其中能性否定指某些"V不C"形式;疑问代词选择"什么、哪里、多少、多久",主要是后置于动词的"虚指"用法;"主观小量评述"是会话含义的概括,是语义层面的"部分量"含义在语用层面的映射。本文主要阐述三个问题:1)主观小量评述的构式类型;2)主观小量评述的理据解析;3)程度量评述的隐喻承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性否定 疑问代词 理据性 构式承继
下载PDF
述宾两字组的整合度高低及其层级分布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为善 陈颖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1,共9页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述宾两字组的整合度高低及其层级分布加以探讨。全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的阐述;二、述宾两字组的整合度高低及层级分布的描写。述宾两字组指的是两个单音节组成成分之间...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述宾两字组的整合度高低及其层级分布加以探讨。全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的阐述;二、述宾两字组的整合度高低及层级分布的描写。述宾两字组指的是两个单音节组成成分之间为述宾关系的组合,内部结构关系为述宾,外部整体功能却不一定就是动词性的,这取决于整合度的高低。从我们考察的结果来看,述宾两字组的整合度由低到高可以分为四个等级:A级(低整合度),B级(次低整合度),C级(次高整合度),D级(高整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整合 浮现意义 框架 整合度
下载PDF
汉语“动~叠+补”结构的共时比较和历时考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吴为善 李文浩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汉语中的"动叠+补"结构包含"动叠1(量增)+补"和"动叠2(量减)+补"两类:北方方言不存在"动叠+补"结构;闽语只有"动叠1(量增)+补";吴语两者兼有,且异类同形;普通话中诸如"说说清楚... 汉语中的"动叠+补"结构包含"动叠1(量增)+补"和"动叠2(量减)+补"两类:北方方言不存在"动叠+补"结构;闽语只有"动叠1(量增)+补";吴语两者兼有,且异类同形;普通话中诸如"说说清楚"等零星的"动叠+补"现象系从南方方言引进,用于语用委婉语,目前仍表现为熟语性质。笔者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初步探讨上述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 补语 闽语 吴语 北方方言 普通话
下载PDF
论汉语后置单音节的粘附性 被引量:28
4
作者 吴为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6-19,共4页
笔者在一些文章中多次提到汉语音节组合中后置单音节具有粘附性这个特点,然而对这个命题本身却并没有加以论证,也就是说经常被用作论据的命题本身也是应该加以论证的。本文即试图用“假设——演绎”的方法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1986年笔... 笔者在一些文章中多次提到汉语音节组合中后置单音节具有粘附性这个特点,然而对这个命题本身却并没有加以论证,也就是说经常被用作论据的命题本身也是应该加以论证的。本文即试图用“假设——演绎”的方法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1986年笔者曾发表了《现代汉语三音节组合规律初探》一文,文章中提到现代汉语的三音节段中,1+2形式多数为动宾结构,而2+1形式则多数为偏正结构,并通过音段的缩减和扩展证明了“动宾”和“偏正”分别对1+2与2+1的音节组合形式有一种选择关系。那么接着值得探讨的是为什么不同的结构形式与不同的音节组合形式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呢?进一步分析发现:三音节段的动宾结构(如“运粮食”、“缝衣服”、“清仓库”、“收麦子”)在意义上都是两个概念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音节 粘附性 双音节 三音节 语段 音段 汉语 动宾结构 听辨 “去”
下载PDF
双音化、语法化和韵律词的再分析 被引量:66
5
作者 吴为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4,共7页
就本质上说,"双音化"指的是两个音节构成基本韵律单元(音步)的倾向。双音节韵律单元运作的结果,既有"融合"的一面,也有"分化"的一面。前者导致汉语双音词的大量出现,后者导致汉语功能性成分的产生。功能... 就本质上说,"双音化"指的是两个音节构成基本韵律单元(音步)的倾向。双音节韵律单元运作的结果,既有"融合"的一面,也有"分化"的一面。前者导致汉语双音词的大量出现,后者导致汉语功能性成分的产生。功能性成分具有独立性,在语言使用中只可能同搭配的词"共现",不可能"融合"为一个单位,不属于"韵律词"的范畴,而这正是汉语中始终存在相当数量的单音节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化 语法化 韵律词 汉语 双音词 功能性成分 构词 动补结构 石毓智
下载PDF
“V起来”构式的多义性及其话语功能——兼论英语中动句的构式特征 被引量:30
6
作者 吴为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3,共11页
现代汉语"V起来"构式可以形式化为"NP+V(O)起来+AP",是现代汉语口语中较为常见的表达格式。本文立足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V起来"构式的历时承继、内部差异以及话语功能进行考察,并讨论该构式与英语中动... 现代汉语"V起来"构式可以形式化为"NP+V(O)起来+AP",是现代汉语口语中较为常见的表达格式。本文立足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V起来"构式的历时承继、内部差异以及话语功能进行考察,并讨论该构式与英语中动句的差异,具体包括四个问题:(1)"V起来"结构的虚化及其句法分布;(2)"V起来"构式的构式义及其演变;(3)"V起来"构式的话语功能及其特征;(4)汉语"V起来"构式与英语中动句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起来 构式义 承继链接 话语功能 中动结构
下载PDF
节奏停顿与语义理解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为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2-15,共4页
节奏停顿指语流中长度大致相等的音节群之间的空隙,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看成是语音的“零形式”,就如一个音节没有声母称为“零声母”一样。历来对有声语言的研究偏重“有声的”成分,如音段、音节、音节群等等,而对“无声的”成分,如停顿,... 节奏停顿指语流中长度大致相等的音节群之间的空隙,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看成是语音的“零形式”,就如一个音节没有声母称为“零声母”一样。历来对有声语言的研究偏重“有声的”成分,如音段、音节、音节群等等,而对“无声的”成分,如停顿,较为忽略。其实节奏停顿不仅能表现语言的音乐美,更重要的是大小不等的停顿是结构层次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人们的语义理解。本文即试图对节奏停顿和语义理解之间的关系,作初步的探讨。 一 谈到语义理解,我们想从分析歧义形式入手。在语言的静态形式(即未进入现实交际状态)中,有一些被称为歧义的形式。如常为语言学家所例举的“咬死了猎人的狗”,既可理解为“咬死了/猎人的狗”,也可以理解为“咬死了猎人的/狗”。其实,歧义是对多义而言。一个语言形式有多种解释,从整体分析来看,是多义;从单一理解来看,就是歧义。对歧义的分析能够揭示语言句法和语义方面的许多内在规律,很值得研究。有人说,这些所谓的歧义句进入交际环境中不会有歧义,故不值得研究,这是一种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理解 歧义 猎人 节奏 偏正结构 结构识别 结构层次 电影片 动宾 语义联系
下载PDF
汉语节律的自然特征 被引量:20
8
作者 吴为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00-106,共7页
汉语韵律研究必须立足于汉语的特点,必须先弄清楚它的自然特征。古代诗词格律源于自然语言节律,形成一种压倒句法的强制性格式,可以作为探讨汉语节律自然特征的依据。本文主要讨论关于节律的三个相关问题:1.音步长度的确认及其类型;2.... 汉语韵律研究必须立足于汉语的特点,必须先弄清楚它的自然特征。古代诗词格律源于自然语言节律,形成一种压倒句法的强制性格式,可以作为探讨汉语节律自然特征的依据。本文主要讨论关于节律的三个相关问题:1.音步长度的确认及其类型;2.音步组合的松紧及其规律;3.律动要素的选择及其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节律 韵律 音步构成模式 近体诗 格律 音节 律动要素
下载PDF
平仄律、轻重音和汉语节律结构中“弱重位”的确认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为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0-94,共5页
在当代非线性音系学的研究中,节律结构是指语流的轻重音结构,就是语流中轻重音按一定的规则交替出现形成的一种语言特有的节奏规律。本文试图对汉语的节律结构进行初步探讨,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平仄律”的剖析;(2)“轻重音”的对立;... 在当代非线性音系学的研究中,节律结构是指语流的轻重音结构,就是语流中轻重音按一定的规则交替出现形成的一种语言特有的节奏规律。本文试图对汉语的节律结构进行初步探讨,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平仄律”的剖析;(2)“轻重音”的对立;(3)“弱重位”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仄律 轻重音 正常重音型 轻声型 后附成分 弱重位
下载PDF
自致使义动结构式“NP+VR”考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为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1,共9页
汉语自致使义构式"NP+VR"属于"弱致使义"范畴,构式义体现了一种"非预期的过量后果义"。从话语功能来看,该构式往往表达了在某种条件下所产生的主体非可控、非自主的生理或心理上某种消极性的状态变化。... 汉语自致使义构式"NP+VR"属于"弱致使义"范畴,构式义体现了一种"非预期的过量后果义"。从话语功能来看,该构式往往表达了在某种条件下所产生的主体非可控、非自主的生理或心理上某种消极性的状态变化。本文主要对汉语自致使义构式"NP+VR"的构式类型及其变式进行描写和解释。研究表明,汉语自致使义构式"NP+VR"虽然并不属于特征明显的"句式",但同样是一种具有特定构式义及话语功能的"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结式 构式义 自致使 致使因
下载PDF
主谓结构前的单音节能否站得住?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为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12,共3页
谈到现代汉语的音节问题,记得曾讨论过这样的现象,比如“他们刚刚吃过了”这个句子,可以将“刚刚”移到句首说成“刚刚他们吃过了。”但“他们刚吃过了”却不能说成“刚他们吃过了。” 对于上述现象,大家都认为可以从音节上去解释,只... 谈到现代汉语的音节问题,记得曾讨论过这样的现象,比如“他们刚刚吃过了”这个句子,可以将“刚刚”移到句首说成“刚刚他们吃过了。”但“他们刚吃过了”却不能说成“刚他们吃过了。” 对于上述现象,大家都认为可以从音节上去解释,只要将“刚”扩展成双音节就能站得住。给人的印象是句首的单音节站不住,或者说得严密一些,主谓结构(如上例“他们吃过了”)前一般不能出现单音节。这个解释还可以进一步从音节节奏规律来论证。语音节奏和音乐节奏有相通的基础,按通常语感,在语流中双音节较稳重,单音节较活泼,且往往跟随一个停顿。比如“相信群众相信党”是现代汉语中典型的七字句节奏,可以标示为××|××|××|×○”,中间没有明显的停顿,而若说成“相信党相信群众”,节奏就会成“××|×○|××|××”,中间由于含有单音节“党”,就在随后出现一个停顿。按照这个规律来看,“刚刚他们吃过了”节奏形式开头为“××|××|……”,很顺畅;而“刚他们吃过了”则成了“×○|××|……”,句首的单音节和句中单音节情况不一样,它前面也是一个停顿,所以显得突兀,不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音节 主谓结构 句子 语义块 句法 语音节奏 双音节 音节问题 “吃” 中心动词
下载PDF
汉语双音化效应再探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耀根 吴为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6-112,共7页
双音化是中古时期汉语发展中出现的特定现象,是汉语韵律的一个基本形式,也是汉语韵律句法研究最重要的起点之一。通常认为双音化是个很简单的现象,即两个音节的连缀,是汉语词汇的主要形式。笔者认为,汉语的双音化现象看似简单,其实不简... 双音化是中古时期汉语发展中出现的特定现象,是汉语韵律的一个基本形式,也是汉语韵律句法研究最重要的起点之一。通常认为双音化是个很简单的现象,即两个音节的连缀,是汉语词汇的主要形式。笔者认为,汉语的双音化现象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从历时的、动态的观点来看,汉语的双音化效应至少表现在两个重要层面:一个是在汉语层级体系构建中具有"枢纽"效应,另一个是在汉语词法构式成型中具有"整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化 两字组 层级体系 词法构式 概念整合
下载PDF
“NP+V1”中NP分裂后移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莉 吴为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本文主要讨论"NP+V1"句式中,当NP内部成分之间是领属性语义关系,谓语动词为一价动词时,论元NP的分裂后移情况,以此说明"NP+V1"句式中NP短语分裂后移的条件。文章主要讨论两个问题:(1)与V1相关的因素;(2)与NP相关的... 本文主要讨论"NP+V1"句式中,当NP内部成分之间是领属性语义关系,谓语动词为一价动词时,论元NP的分裂后移情况,以此说明"NP+V1"句式中NP短语分裂后移的条件。文章主要讨论两个问题:(1)与V1相关的因素;(2)与NP相关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移位 NP短语 一价动词 瞬间动词 领属关系
下载PDF
吴语“Vv+A”韵律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炜 刘民刚 吴为善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吴语中,完全重叠的动词附带单个形容词作补语可组成"Vv+A"结构。它与"V+Ap"(含"V+AABB"式)同属现代汉语动补结构"动+形"的分支类别,具有显著的韵律标记和韵律支点。比较而言,"Vv+A"... 吴语中,完全重叠的动词附带单个形容词作补语可组成"Vv+A"结构。它与"V+Ap"(含"V+AABB"式)同属现代汉语动补结构"动+形"的分支类别,具有显著的韵律标记和韵律支点。比较而言,"Vv+A"与基本式"V+Ap"在语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有标记的韵律结构适用的语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律标记 韵律支点 语用差异 语境适应度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三音节组合规律初探 被引量:38
15
作者 吴为善 《汉语学习》 1986年第5期1-2,共2页
六十年代初,吕叔湘先生曾写过题为《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的文章(见《中国语文》63—1),指出了现代汉语音节组合中双音节和四音节段落占优势的事实,其中也涉及三音节段落的组合问题。汉语音节的基本单位是单音节和双音节,这两种... 六十年代初,吕叔湘先生曾写过题为《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的文章(见《中国语文》63—1),指出了现代汉语音节组合中双音节和四音节段落占优势的事实,其中也涉及三音节段落的组合问题。汉语音节的基本单位是单音节和双音节,这两种形式组合可以产生三种形式: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其中三音节段落的内部组合方式又有1+2和2+1两种形式。可见三音节段落也是现代汉语中很值得探讨的基本语音段落之一。 从实际材料看,现代汉语中的三音节段主要有两种语法结构形式:一种是动宾结构,另一种是以名词性成分为中心的偏正结构。其中动宾结构1+2占绝对优势(如抓兔子、理房间)。这有其词汇音节构成上的客观基础。《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收名词1621个,其中复音词(绝大多数为双音节)1379个,约占85%,可见名词中的双音节倾向非常明显。动词正相反,根据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的统计,汉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千个词中动词有280个,其中单音节有200个,占70%。由于最常用的动词大多为单音节,名词大多为双音节,就使他们构成的动宾结构大多为1+2的模式。与动宾结构相反,名词性成分为中心的偏正结构,内部形式以2+1为主(如长毛兔、亭子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音节 双音节 现代汉语音节 组合规律 动宾结构 单音节 偏正结构 四音节 段落 名词性成分
下载PDF
古代诗歌节律中的后重原则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为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48-151,146,共5页
(一) 首先我们要解释一下什么叫节律后重原则,要讲清这个问题,就必须先简略地谈一下有关节律的一些基本原理,这些都是传统诗词格律研究中所忽略了的. 节律就是节奏规律,关于节奏这个概念,历来说法很多,有的专家作了简明的概括:“节奏,... (一) 首先我们要解释一下什么叫节律后重原则,要讲清这个问题,就必须先简略地谈一下有关节律的一些基本原理,这些都是传统诗词格律研究中所忽略了的. 节律就是节奏规律,关于节奏这个概念,历来说法很多,有的专家作了简明的概括:“节奏,简单地说,就是事物有规律的重复变化.寒来暑往,这是自然的节奏,秋收冬藏,这是生活的节奏.只有重复而无变化,是单一的东西,无所谓节奏;只有变化而无重复,是杂乱的东西,也无所谓节奏.”①诗歌节律是一种语言节律,它是由各种语音特征的对立要素(如音的长短、轻重、高低及不同音色等等)通过有规律的重复变化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歌 节律 节奏规律 主要成分 音节 语音特征 音步 西方诗歌 选择型 原则
下载PDF
1+3+1音段的语法结构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为善 《汉语学习》 1987年第3期11-12,共2页
一 1、1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66节中提到一些语言单位的排列与结构层次不一致的现象,我们认为这是语用移位引起的,其中有的是为了调整音节使之更适合自然语言的节奏。如: 电影制片厂(=制电影片厂)这里括号里是1+3+1的音段... 一 1、1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66节中提到一些语言单位的排列与结构层次不一致的现象,我们认为这是语用移位引起的,其中有的是为了调整音节使之更适合自然语言的节奏。如: 电影制片厂(=制电影片厂)这里括号里是1+3+1的音段(前后两个单音节,中间夹一个紧密的三音节块),调整后是2+3的音段。通常认为1+3+1这种“大肚子”式音段不协调,故语流中遇到这种不协调的音段往往会加以调整。涉及语言节奏的语法著作如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陈建民的《汉语口语》,在读到五音节段时也都排除了1+3+1的形式。给人的印象是:1+3+1的音段不适合语言的自然节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段 语法结构分析 结构层次 单音节 结构段 三音节 电影片 有“的” 节奏规律 “的”字
下载PDF
语言研究趋势和功利性言语交际
18
作者 吴为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145-149,共5页
研究范围:扩散性发展趋势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组合体,具有多种属性。回顾语言研究的历程,我们发现,由于不同历史时期语言研究者对语言本质属性认识的侧重点不同,语言研究的范围也随之向外拓展。现... 研究范围:扩散性发展趋势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组合体,具有多种属性。回顾语言研究的历程,我们发现,由于不同历史时期语言研究者对语言本质属性认识的侧重点不同,语言研究的范围也随之向外拓展。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Saussure强调语言的符号属性,明确指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并说:“如果我们能够在各门学科中第一次为语言学指定一个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功利性 语言系统 研究范围 语用学 本质属性 符号系统 不同历史时期 人类社会 奠基人 言语交际
下载PDF
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设想与建议
19
作者 吴为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6-28,共3页
高校中文系的现代汉语是一门传统课程,也是中文系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一翼。依据因人施教的原则,同样教汉语,对不同的对象应当施行不同的教学。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一样,前者学生毕业后一般分赴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因此师... 高校中文系的现代汉语是一门传统课程,也是中文系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一翼。依据因人施教的原则,同样教汉语,对不同的对象应当施行不同的教学。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一样,前者学生毕业后一般分赴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因此师范院校中文系的现代汉语课程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这个根本目标来进行。目前,普通高校中文系和师范院校中文系的现代汉语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等方面来看,基本上没有差别或者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课程 师范院校 中学语文教师 非师范专业 语法体系 语法错误 语音训练 教学时间 汉语教材 《现代汉语》
下载PDF
“A不到哪里去”的构式解析、话语功能及其成因 被引量:100
20
作者 吴为善 夏芳芳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6-333,383,共8页
"A不到哪里去"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口语表达式,也是一个典型的"构式"。本文借鉴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认为,构式作为一个整体表达式,表达的是构式义,体现了说话人对情景的识解,具有典型的语境适切度。本文主要立足&quo... "A不到哪里去"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口语表达式,也是一个典型的"构式"。本文借鉴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认为,构式作为一个整体表达式,表达的是构式义,体现了说话人对情景的识解,具有典型的语境适切度。本文主要立足"A不到哪里去"这个构式,讨论与此相关的三个问题:一,构式及构式义的解析;二,话语功能的表达形式;三,成因探究及认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 主观化 有限量 理据性 承继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