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蟾素胶囊联合放射治疗用于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雷金华 喻雄杰 +3 位作者 狄全书 吴何兴 李欣慧 曹凤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3-635,共3页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放射治疗用于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中心2011-2012年中晚期鼻咽癌患者95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放射治疗用于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中心2011-2012年中晚期鼻咽癌患者95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华檐素胶囊0.5 g,tid,4周为1个疗程,直至放疗结束。比较两组放射治疗时间延长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及随访1、3年的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放射治疗时间延长患者比例为89.47%,显著高于观察组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58%、63.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18%和45.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4级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放疗局部副反应、鼻咽部的呑咽困难/疼痛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1、3年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放射治疗用于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急性放疗副反应,但尚未发现对患者生存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华蟾素胶囊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TRPM7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立 曹玉文 +7 位作者 吴何兴 王其昆 楚啸 杨林 唐景霞 彭心宇 张示杰 杨宏强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3523-3525,3528,共4页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TRPM7)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RPM7在49例胆管癌、7例胆管良性病变组织和36例癌旁正常胆管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胆管癌组...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TRPM7)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RPM7在49例胆管癌、7例胆管良性病变组织和36例癌旁正常胆管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胆管癌组织中TRPM7表达阳性率为77.6%(38/49),高于其在胆管良性病变组织的表达阳性率(0,0/7)及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2.8%,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PM7蛋白的表达与胆管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脏器转移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及肝炎无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TRPM7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期低于TRPM7阴性表达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RPM7的表达水平与生存预后显著相关(P<0.0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RPM7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影响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 肿瘤分期 转移
下载PDF
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示杰 吴何兴 +4 位作者 李琪 吴向未 张小昭 王彦超 连文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研究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60只健康的长爪沙鼠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沙鼠采用开腹肝穿刺法,每只鼠接种原头节悬混液0.1 m L,对照组以相同的方... 目的研究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60只健康的长爪沙鼠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沙鼠采用开腹肝穿刺法,每只鼠接种原头节悬混液0.1 m L,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接种等量的PBS。分别于接种后第20、40、60、80、100 d时每组各处死6只沙鼠,实验组分别取泡球蚴组织和泡球蚴周围肝组织,对照组取正常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时间点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MVD-CD34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泡球蚴沙鼠肝脏中均见大小不等的团块状囊泡组织,部分播散至腹腔。在感染的各时间点,泡球蚴组织中均可见到MVD-CD34和VEGF的表达,定位于肝泡球蚴组织"外囊"囊壁内皮细胞的细胞浆。在感染后第20 d、40 d、60 d、80 d和100 d时,泡球蚴组织中MVD分别为(9.83±3.87)/HP、(25.33±6.71)/HP、(34.50±5.50)/HP、(37.67±5.71)/HP和(44.67±4.93)/HP,与泡球蚴周围肝组织〔0/HP、(1.17±0.98)/HP、(3.50±1.38)/HP、(5.83±2.71)/HP、(8.83±2.48)/HP〕和正常肝组织(均为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泡球蚴组织中VEGF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分别为(2.95±0.46)分、(3.90±0.68)分、(4.27±1.05)分、(5.33±0.95)分和(4.50±0.81)分,与泡球蚴周围肝组织〔(1.07±0.63)分、(1.38±0.75)分、(1.55±0.83)分、(1.67±0.47)分、(2.10±0.55)分〕和正常肝组织〔(1.02±0.83)分、(1.12±0.63)分、(1.26±0.26)分、(1.20±0.74)分、(1.21±0.28)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生成可能是泡球蚴浸润性生长的机制之一,VEGF可能促进沙鼠肝泡球蚴组织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抗骨桥蛋白抗体对沙鼠肝多房棘球蚴组织周围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何兴 吴向未 +6 位作者 连文波 王彦超 张小昭 张龙 张永国 孙红 张示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4-897,共4页
目的观察抗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抗体对长爪沙鼠肝多房棘球蚴(俗称泡球蚴)组织周围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90只长爪沙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对照组(A组),兔血清对照组(B组)和抗OPN抗体干预组(C组),所有沙鼠均采用开腹肝穿刺法接种泡... 目的观察抗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抗体对长爪沙鼠肝多房棘球蚴(俗称泡球蚴)组织周围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90只长爪沙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对照组(A组),兔血清对照组(B组)和抗OPN抗体干预组(C组),所有沙鼠均采用开腹肝穿刺法接种泡球蚴原头节悬混液0.1ml(约含原头节400个)。B组于接种当天注射兔血清0.15ml/鼠,1次/2d,连续7次,之后改为每周1次,直至处死;C组采用相同的方法注射抗OPN抗体(效价1∶32);A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与感染后第20、60、100、140、180d每组各处死6只沙鼠,留取肝泡球蚴组织,制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法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观察各组沙鼠肝泡球蚴组织MVD-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泡球蚴沙鼠肝脏中均可见团块状泡球蚴组织,部分播散至腹腔。感染20d时A、B、C组MVD分别为(9.83±3.87)/HP,(9.67±2.94)/HP和(7.50±1.87)/HP,感染60d时分别为(33.67±3.67)/HP,(32.83±6.11)/HP和(24.33±5.61)/HP,感染100d时分别为(44.67±4.92)/HP,(42.20±6.26)/HP和(28.00±8.76)/HP,感染140d时分别为(34.17±3.19)/HP,(31.67±4.97)/HP和(20.50±4.72)/HP;感染180d时分别为(32.33±7.42)/HP,(29.67±3.88)/HP和(13.50±3.21)/HP。其中感染60d及以后各时间点C组与A组和B组相比,微血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OPN抗体可抑制沙鼠肝泡球蚴组织周围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 骨桥蛋白 血管生成 MVD CD34
原文传递
缺氧对泡球蚴原头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李琪 吴何兴 +3 位作者 蔡飞 金亮 吴向未 张示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41-1544,共4页
目的观察缺氧对泡球蚴原头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CD34、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泡球蚴原头节与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1周后取原头节平均分为3组,即正常培养组(A组)... 目的观察缺氧对泡球蚴原头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CD34、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泡球蚴原头节与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1周后取原头节平均分为3组,即正常培养组(A组)、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对照组(B组)、去铁敏诱导组(C组),继续培养24h后伊红染色检测头节的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VEGF、CD34的表达,可见光光度比色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继续培养24h后,3组原头节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泡球蚴原头节的HIF-1α的表达量分别为(852.00±124.41)、(806.20±118.51)、(1168.20±93.59)ng/L;VE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58.28±29.24)、(157.49±26.88)、(222.36±18.87)ng/L;CD34的表达水平分别为:(605.40±49.95)、(592.20±51.91)、(873.60±61.15)ng/L;Caspase-3的释放量分别为(14.90±1.06)、(15.54±1.17)、(20.54±2.25)mmol/L;C组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体内缺氧微环境,可上调泡球蚴原头节VEGF、CD34、Caspase.3表达,血管新生可能是泡球蚴侵袭性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 缺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