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APSO改进BP-PID的PEMFC热管理系统温度控制研究
1
作者 杨何 赵津 +1 位作者 刘照 吴佳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2-339,共8页
针对城市客车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热管理系统在连续变载工作参数变化时温度波动大、响应速度差等问题,提出以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APSO)改进BP神经网络比例积分微分控制(BP-PID)的控制方法(APSO-BP-PID),改善了BP-PID学习... 针对城市客车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热管理系统在连续变载工作参数变化时温度波动大、响应速度差等问题,提出以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APSO)改进BP神经网络比例积分微分控制(BP-PID)的控制方法(APSO-BP-PID),改善了BP-PID学习速率慢、易于陷入局部极值问题,使燃料电池系统在工况变化时能够快速调节、减小温度波动。在Simulink平台上搭建模型仿真,以所提方法控制电堆出口温度以及进出口温差,并与BP-PID、PID 2种控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APSO-BP-PID方法控制的效果更好,对比BP-PID和PID,在连续变载工况下的平均调节时间分别缩短约59 s和97 s,工作参数变化时温度波动相对降低46%和40%,所提控制方法温度波动更小、调节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 神经网络PID 热管理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麝鼠香腺上皮细胞中降麝香酮生物合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贵军 谌颖莲 +4 位作者 曾德军 竭航 张承露 吴佳勇 封孝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62-2468,共7页
【目的】构建麝鼠香腺上皮细胞的睾酮体外诱导模型,测定分析睾酮诱导培养的香腺上皮细胞代谢物差异表达情况,探究诱导刺激模型下环碳分子架构的生物合成过程,解析麝鼠香腺上皮细胞中降麝香酮生物合成机制。【方法】取9只12~18月龄繁殖... 【目的】构建麝鼠香腺上皮细胞的睾酮体外诱导模型,测定分析睾酮诱导培养的香腺上皮细胞代谢物差异表达情况,探究诱导刺激模型下环碳分子架构的生物合成过程,解析麝鼠香腺上皮细胞中降麝香酮生物合成机制。【方法】取9只12~18月龄繁殖期雄性麝鼠,将其香腺组织分离后,通过组织块培养获取离体香腺上皮细胞,使用睾酮诱导培养,以繁殖期麝鼠的香腺和肝组织样本为对照,采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测定其代谢物表达情况,再对过滤后的高质量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睾酮诱导离体培养香腺上皮细胞48 h后,在TP诱导组细胞培养液中能够检测出大量雄性激素类似物(睾酮、睾酮β-D-葡糖苷酸、甲羟孕酮、前列腺素等)的高表达,以及甲氧麻黄酮、犬尿酸、N-乙酰-L-谷氨酸和黄曲霉素G1类分子的低表达;色氨酸、精氨酸和长链脂肪酸代谢物呈显著高表达,提示睾酮诱导能够促进麝香上皮细胞的脂肪酸碳链和部分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分析繁殖期麝鼠香腺和肝脏组织中的差异代谢物,结果显示相对于肝脏组织,肌苷、乙酰肉碱、苏氨酸等代谢物在香腺中高表达,进一步提示降麝香酮的生物合成涉及氨基酸和长链脂肪酸代谢。【结论】睾酮诱导离体培养麝鼠香腺上皮细胞后,其色氨酸、精氨酸和长链脂肪酸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变化;繁殖期麝鼠香腺组织中肌苷、乙酰肉碱、苏氨酸等代谢物含量较肝脏中高,提示麝鼠中降麝香酮生物合成涉及氨基酸和长链脂肪酸代谢,为解析麝鼠香的生物合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和新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鼠 代谢组学 睾酮 降麝香酮 香腺组织
下载PDF
基于SWChen系统预测靶向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ASN、HMGCR和CYP11A1基因miRNAs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谌颖莲 曾德军 +4 位作者 赵贵军 封孝兰 张承露 吴佳勇 竭航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0-890,共11页
【目的】预测靶向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FASN、HMGCR和CYP11A1基因的miRNAs,为麝香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林麝麝香的代谢组学测序,获取麝香中的主要化学组分,确定相应化学组分合成的关键酶;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取... 【目的】预测靶向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FASN、HMGCR和CYP11A1基因的miRNAs,为麝香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林麝麝香的代谢组学测序,获取麝香中的主要化学组分,确定相应化学组分合成的关键酶;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取林麝基因mRNA序列及miRNAs序列,利用自主编写的离线SWChen系统对调控关键酶基因表达的miRNA进行预测,并以人FSAN基因对系统准确性进行验证,同时以牛(Bos taurus)、山羊(Capra hircus)和绵羊(Ovis aries)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和集合论分析,获取调控林麝基因的候选miRNAs。【结果】麝香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脂肪酸碳链类衍生物、芳香族、固醇类和甾类等衍生物质;预测调控FASN基因表达的miRNA主要为miR-24-3p和miR-30b-3p,调控HMGCR基因表达的为miR-29b、miR-146a、miR-181b-3p和miR-429家族,调控CYP11A1基因表达的为miR-532-3p和let-7家族,共同调控3个基因表达的主要为miR-205家族和miR-143家族。【结论】上述miRNAs为靶向调控林麝FASN、HMGCR和CYP11A1基因表达的候选miRNAs,对解析林麝麝香的生物合成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FASN HMGCR CYP11A1 MIRNA
下载PDF
药用水蛭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余米 周梦 +3 位作者 曹敏 封孝兰 曾德军 吴佳勇 《水产养殖》 CAS 2021年第6期39-43,共5页
梳理了关于药用水蛭的相关报道,对药用水蛭资源、抗凝血物质、人工养殖研究等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剖析了当前水蛭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药用水蛭的规范化养殖与推广提供基础资料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 药用水蛭 人工养殖 抗凝血物质
下载PDF
略论我国的煤矿绿色开采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佳勇 《大观周刊》 2010年第48期85-85,共1页
煤矿开采规模越来越大,相应地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如何治理煤矿的环境,使煤矿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这就需要找出一个合理的技术,这就是煤矿的绿色开采技术.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发展 绿色 技术
下载PDF
热核聚变实验堆P3焊缝无损检测研究
6
作者 吴佳勇 唐伟 宋尔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2年第17期97-99,共3页
针对热核聚变实验堆P3部件焊缝无损检测难度大的问题,研究了以P3部件端面为探伤面的超声法、射线双胶片技术斜射法以及渗透检测。试验结果证明,对这种特殊异型结构焊接产品的无损检测须以超声直探法为主、射线和渗透检测为补充的工艺方... 针对热核聚变实验堆P3部件焊缝无损检测难度大的问题,研究了以P3部件端面为探伤面的超声法、射线双胶片技术斜射法以及渗透检测。试验结果证明,对这种特殊异型结构焊接产品的无损检测须以超声直探法为主、射线和渗透检测为补充的工艺方法才能满足标准要求,保证国际项目产品的质量。该探伤试验方法对金属材料特殊异型结构焊缝的无损检测,具有一定的工艺参考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核聚变实验堆 P3部件焊缝 超声检测 无损探伤
下载PDF
猪精准营养技术简述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海天 孔祥杰 +4 位作者 张奇 曹康宁 吴佳勇 姜海龙 韩明子 《猪业科学》 2018年第5期34-36,共3页
精准营养也称精准饲养,是一个较为"年轻"的概念。随着养猪业的飞速发展,在降低饲养成本的同时降低营养物质排放量,减少环境负担是当前养猪生产面临的挑战,而精准营养概念的提出为解决这项挑战提供了一个契机。文内从精准营养... 精准营养也称精准饲养,是一个较为"年轻"的概念。随着养猪业的飞速发展,在降低饲养成本的同时降低营养物质排放量,减少环境负担是当前养猪生产面临的挑战,而精准营养概念的提出为解决这项挑战提供了一个契机。文内从精准营养的概念出发,从确定动物的营养需要一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一饲养阶段的划分,对养猪生产的精准营养技术进行一个简要的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营养 营养价值 营养需要
下载PDF
林麝FASN基因CDS区克隆及序列分析
8
作者 谌颖莲 竭航 +4 位作者 赵贵军 封孝兰 张承露 吴佳勇 曾德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0-378,共9页
为了解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mRNA序列信息及解析麝香的生物机制,通过转录组测序、Trinity拼接、反转录PCR扩增和Singer测序获取林麝FASN基因mRNA序列,并对FASN蛋白序列进化树构建、二级... 为了解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mRNA序列信息及解析麝香的生物机制,通过转录组测序、Trinity拼接、反转录PCR扩增和Singer测序获取林麝FASN基因mRNA序列,并对FASN蛋白序列进化树构建、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互作蛋白、磷酸化分析及miRNAs结合预测,筛选与麝鼠(Ondatra zibethicus)FASN相同且与牛(Bos taurus)、山羊(Capra hircus)和绵羊(Ovis aries)不同的氨基酸位点作为麝香生物合成有关的关键位点。获取了林麝FASN基因的mRNA序列(GenBank ID:MW570770),其具有一定的物种保守性,筛选出16个关键位点,其中第307、602、657和1334位氨基酸能够改变蛋白羟基活性,预测出10个蛋白磷酸化位点,miR-1307-5p和miR-669与3′-UTR亲和能力较强。林麝FASN基因序列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差异信息可为解析麝香生物合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FASN 蛋白序列分析 麝香生物合成 MIRNAS
下载PDF
添加发酵玉米秸秆对松辽黑猪养分消化、肉品质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海天 车东升 +3 位作者 姜海龙 张奇 曹康宁 吴佳勇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7-733,共7页
使用发酵玉米秸秆(Fermented corn stalks,FCS)整体替代基础日粮,研究基础日粮与FCS的组合效应对松辽黑猪不同育肥阶段养分消化、屠宰性能、肌肉品质、生长性能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FCS的适宜添加水平。选取96头平均体质量为(60.52... 使用发酵玉米秸秆(Fermented corn stalks,FCS)整体替代基础日粮,研究基础日粮与FCS的组合效应对松辽黑猪不同育肥阶段养分消化、屠宰性能、肌肉品质、生长性能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FCS的适宜添加水平。选取96头平均体质量为(60.52±4.59)kg的健康松辽黑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次重复,每次重复8头猪。试验分为2个育肥阶段:育肥1阶段(60~90 kg)和育肥2阶段(90~120 kg)。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组、3组、4组分别用6%、12%、18%的FCS对基础饲粮进行整体替代,饲养期为80 d(40 d+40 d)。结果表明:2组结束体质量与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4组(P<0.05);料重比1组、2组显著低于3组、4组(P<0.05)。2组粗蛋白、粗脂肪消化率与1组相比分别提高2.27%、1.33%;粗纤维消化率1组、2组显著高于3组、4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1组显著高于4组(P<0.05)。各组屠宰率差异不显著,背膘厚随FCS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2组24 h滴水损失最低,显著低于3组(P<0.05),熟肉率1组与2组差异不显著。经济效益计算分析表明,各组饲料成本随FCS添加量增加而升高,2组收益最高,高于1组14.17元/头。综上,日粮中使用6%FCS替代基础日粮,调节日粮营养水平可提高松辽黑猪饲料养分消化率、肉品质、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使用6%FCS替代基础日粮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玉米秸秆 松辽黑猪 养分消化率 肉品质 生长性能 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不同配比饲料对3月龄~6月龄林麝育成麝体重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封孝兰 赵贵军 +6 位作者 曾德军 张承露 竭航 陈强 周梦 吴佳勇 余米 《当代畜牧》 2020年第1期24-26,共3页
笔者选择3月龄,体重、体质相近,生长发育正常的健康育成雌雄麝各24头,将其分成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6头。各组育成麝饲喂不同的配比饲料,试验期为3个月。结果表明,使用试验Ⅲ组饲料饲喂试验麝体重增重最高,增长速度最快,且随着月... 笔者选择3月龄,体重、体质相近,生长发育正常的健康育成雌雄麝各24头,将其分成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6头。各组育成麝饲喂不同的配比饲料,试验期为3个月。结果表明,使用试验Ⅲ组饲料饲喂试验麝体重增重最高,增长速度最快,且随着月龄的增长优势更为明显。6月龄时,对照组与试验Ⅱ组之间,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试验Ⅲ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对照组与试验Ⅰ组二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不同配比饲料对育成麝体重变化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成麝 配比饲料 增重试验
原文传递
麝鼠肠道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特性分析
11
作者 吴佳勇 封孝兰 +2 位作者 曾德军 谌颖莲 竭航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51,共9页
本研究旨在从麝鼠(Ondatra zibethicus)肠道中分离出高效分解纤维素的菌株,为开发纤维素分解菌微生物制剂提供菌种资源。本研究利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单一碳源的培养基,从麝鼠盲肠内分离出--株高效分解纤维素的菌株WJ-3,并对... 本研究旨在从麝鼠(Ondatra zibethicus)肠道中分离出高效分解纤维素的菌株,为开发纤维素分解菌微生物制剂提供菌种资源。本研究利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单一碳源的培养基,从麝鼠盲肠内分离出--株高效分解纤维素的菌株WJ-3,并对该菌株进行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分子鉴定。对菌株WJ-3所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进行酶学特性实验,分析此纤维素酶的最佳反应pH和最佳反应温度,以及此纤维素酶对不同温度和不同酸碱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菌株WJ-3属于空气芽孢杆菌(Bacillus aerius),并将其命名为Bacillus aerius WJ-3。菌株WJ-3所产羧甲基纤维素酶在pH 4.0~6.0的范围内反应时,酶活性随pH值升高而增加,其最佳反应pH为6.0,且此纤维素酶在pH4.0~8.0范围内保存30min后均能保持80%以上的相对酶活性:菌株WJ-3所产羧甲基纤维素酶在温度30~50 ℃范围内反应时,随温度上升酶活性逐渐增加,在50 ℃时酶活性最高,之后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下降,且纤维素酶在此温度范围内保存30 min后均能保持较高的酶活性。综上所述,菌株Bacillus aerius WJ-3所产羧甲基纤维素酶的酶活性较高,并且此纤维素酶的耐酸碱性及热稳定性良好,是具有一定利用价值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鼠 纤维素分解菌:羧甲基纤维素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