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针结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汪军 裴建 +6 位作者 崔晓 孙克兴 倪欢欢 周翠侠 吴佶 黄美 季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互动式头针与传统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脑卒中后上肢Brunnstrom分期为Ⅲ—Ⅴ级的70例患者,利用MINIMIZE分层随机软件,随机将脑卒中患者分为互动...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互动式头针与传统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脑卒中后上肢Brunnstrom分期为Ⅲ—Ⅴ级的70例患者,利用MINIMIZE分层随机软件,随机将脑卒中患者分为互动式头针组(35例)、传统头针组(35例)。互动式头针组选取病灶同侧(肢体偏瘫对侧)顶颞前斜线中2/5、顶颞后斜线中2/5、顶旁2线作为头针刺激区。互动式头针组在实施头针治疗的过程中开展作业治疗,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隔10min行捻转手法1次。传统头针组头穴刺激区同互动式头针组,头针治疗与作业治疗分开实施。两组头针治疗、作业治疗均每日1次,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积分的改善情况;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upper-extremity Fugl-Meyer scale,UFMA)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脑卒中患者在SF-36各领域的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互动式头针组在SF-36躯体功能、生理职能领域积分,与传统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FMA积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作业治疗可以全面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互动式头针在提高脑卒中患者躯体功能、生理职能方面优于传统头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生存质量 头针治疗 作业治疗
下载PDF
褐毛荔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2
作者 张辉 曹学仁 +7 位作者 张蕾 李松刚 洪继旺 吴佶 张惠云 丁灿 罗心平 王家保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46-1562,共17页
【目的】对云南省的褐毛荔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褐毛荔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褐毛荔分布较多的云南省10个县调查收集褐毛荔种质资源,采集成熟果实,评价果实的16个描述性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并... 【目的】对云南省的褐毛荔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褐毛荔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褐毛荔分布较多的云南省10个县调查收集褐毛荔种质资源,采集成熟果实,评价果实的16个描述性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并对资源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共调查收集到93份褐毛荔资源,其中1份为焦核资源。褐毛荔种质资源果实表型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均高于描述性性状,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种子质量,为2.98。变异系数最高的是果皮质量,为38.36%。果实的主要特征包括:形状为歪心形,果皮颜色淡红带微黄,果肩和果顶形状多为双肩斜和钝圆;龟裂片多为平滑,裂片峰多为毛尖,缝合线不明显,果肉颜色以蜡白色为主,果肉内膜褐色为无或少,种子形状以椭圆形为主,种皮颜色以浅褐色为主,肉质多为细嫩,香味、风味和涩味以无香、酸甜、微涩为主,种子多为大核。根据果实数量性状分析将93份荔枝资源分为5类,其中第Ⅱ类的可食率最高,为62.49%,第Ⅴ类的果实最大。根据果实描述性性状可将荔枝资源分为4类,其中第Ⅳ类的果实风味较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2个主成分主要体现了果实大小、果实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依据主成分得分,筛选出2株优异单株。【结论】褐毛荔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可用于荔枝新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毛荔(Litchi chinensis var.fulvosus Y.Q.Lee) 果实 表型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佶 《中国证券期货》 2010年第12X期93-93,96,共2页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业务在银行内部和金融行业中都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着眼于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趋势,并对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国际业务 国际结算
下载PDF
研究教育发展战略的一部力作──评《亚洲“四小龙”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兼论中国教育发展问题》
4
作者 黄崴 吴佶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00年第Z2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教育发展战略 亚洲“四小龙” 战略研究 中国教育 发展问题 研究教育 教育现代化 未来走向 战略问题 宏观背景
下载PDF
益气化瘀补肾方联合抗阻运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薛堃 邢秋娟 +5 位作者 吴佶 黄春水 暴洁 赵芸 陆虞荪 焦丹丽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补肾方联合抗阻运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对骨密度(BMD)、骨钙素(BGP)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n=50)、联合对照组(n=50)、对照组(n=50)。试验组给予抗阻运动加内服...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补肾方联合抗阻运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对骨密度(BMD)、骨钙素(BGP)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n=50)、联合对照组(n=50)、对照组(n=50)。试验组给予抗阻运动加内服益气化瘀补肾方治疗,联合对照组给予抗阻运动加口服阿伦磷酸钠治疗,对照组予口服阿伦磷酸钠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三组临床疗效、BMD、生活质量评分(SF-36)、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β-I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β-CTX)、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6.00%,联合对照组总有效率78.00%,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BMD、SF-36评分高于联合对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BGP水平高于联合对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BALP、β-CTX水平低于联合对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联合对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益气化瘀补肾方联合抗阻运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BMD、BG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益气化瘀补肾方 抗阻运动 骨密度 骨钙素
下载PDF
马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吴佶 崔晓 +1 位作者 汪军 梁瑞珑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9期132-134,共3页
目的:观察马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康复平衡训练及常规内科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马裆训练,平衡功能评定采用Berg平衡量表,步行能... 目的:观察马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康复平衡训练及常规内科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马裆训练,平衡功能评定采用Berg平衡量表,步行能力评定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Berg平衡测定值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Berg平衡测定值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马裆训练能加快中风后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马裆训练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BERG平衡量表 Holden步行功能分级
下载PDF
点压井穴对卒中弛缓期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吴佶 崔晓 +1 位作者 周翠侠 汪军 《四川中医》 2013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推拿点压井穴治疗中风弛缓期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点压井穴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疗法。结果:经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上肢... 目的:观察推拿点压井穴治疗中风弛缓期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点压井穴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疗法。结果:经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上肢功能Brunnstrom分级指数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两组间Barthel指数和Barthel指数增加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推拿治疗对于诱导卒中弛缓期患者出现主动运动,改善上肢功能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加用点压井穴的手法,可进一步缩短患者弛缓期,更快诱导患者出现主动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井穴 中风偏瘫
下载PDF
互动式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33
8
作者 汪军 崔晓 +4 位作者 倪欢欢 周翠侠 吴佶 孙克兴 吴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1-674,共4页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36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19)和治疗组(n=17)。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互动式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共1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Wol...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36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19)和治疗组(n=17)。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互动式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共1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FMA、WMFT、MB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两组间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WMFT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优于传统头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刺 头针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9
作者 倪欢欢 崔晓 +6 位作者 胡永善 吴毅 黄德权 瞿佩育 汪军 吴佶 史骏超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11期789-791,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在上肢痉挛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在上肢痉挛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肌张力评分(改良Ashworth)、上肢的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FCA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FC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F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偏瘫 痉挛 康复训练 中风后遗症
下载PDF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0
作者 倪欢欢 胡永善 +6 位作者 崔晓 吴毅 黄德权 瞿佩育 汪军 吴佶 史骏超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12期767-76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给予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在上肢痉挛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分别...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给予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在上肢痉挛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1个月后采用肌张力评分法(改良Ashworth)、上肢的Fugl-Meyer评定法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上肢肌张力水平及上肢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有即刻解痉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了康复训练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穴 针刺 中风后遗症 康复 肌痉挛
下载PDF
针刺十宣、小海穴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倪欢欢 崔晓 +6 位作者 胡永善 吴毅 黄德权 瞿佩育 汪军 吴佶 史骏超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以十宣、小海穴为主穴治疗中风后患者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中风后手指不能活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患者上肢在常规针刺取穴基础上加用十宣、小海两穴,对照组患者上肢采用常规针刺取... 目的观察针刺以十宣、小海穴为主穴治疗中风后患者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中风后手指不能活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患者上肢在常规针刺取穴基础上加用十宣、小海两穴,对照组患者上肢采用常规针刺取穴,针刺结束后两组均进行上肢的功能训练,分别于治疗前、3个疗程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的手指功能(肌力)记分和Fugl-meyer功能量表中手功能的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疗程后手指肌力和手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十宣、小海穴配合功能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卒中 中风后遗症 十宣 小海 功能训练 电针
下载PDF
浮刺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崔晓 樊文朝 +7 位作者 吴耀持 黄春水 倪欢欢 周翠侠 吴佶 汪军 叶文成 梁瑞珑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8期32-34,37,共4页
目的观察浮刺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相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加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浮刺疗法。两... 目的观察浮刺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相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加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浮刺疗法。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比较上肢FMA功能评分及疼痛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MA评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FMA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首次治疗前后,两组疼痛VAS评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各时点,两组疼痛VAS评分均存在上升趋势,但治疗24 h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总体治疗前后,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刺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显著缓解患肢疼痛,改善其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 浮刺 推拿
下载PDF
针刺手三阴经穴结合功能训练改善脑卒中软瘫手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周翠侠 崔晓 +3 位作者 倪欢欢 吴佶 史骏超 胡永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手三阴经穴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软瘫期手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86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针刺手三阴经穴,对照组予针刺手阳明经穴,疗程3... 目的:探讨针刺手三阴经穴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软瘫期手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86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针刺手三阴经穴,对照组予针刺手阳明经穴,疗程30d,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Fugl-Meyer运动功能愈显率72.09%,有效率93.02%,对照组愈显率39.53%,有效率74.42%,治疗组愈显率和有效率分别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两组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手三阴经穴能改善软瘫期患者手的运动功能,疗效优于手阳明大肠经,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和手阳明大肠经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手三阴经 功能训练 脑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颈椎曲度异常对椎间盘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邢秋娟 赵东峰 +5 位作者 戴薇薇 吴佶 黄春水 暴洁 赵芸 焦丹丽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模型研究颈椎曲度变化对椎间盘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根据志愿者颈部CT数据建立曲度正常、变直、后凸3种颈椎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载荷下颈椎间盘的应力分布。结果 (1)同一载荷下,3个颈椎模型中C3~4椎间盘应力最小,C5~6... 目的利用有限元模型研究颈椎曲度变化对椎间盘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根据志愿者颈部CT数据建立曲度正常、变直、后凸3种颈椎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载荷下颈椎间盘的应力分布。结果 (1)同一载荷下,3个颈椎模型中C3~4椎间盘应力最小,C5~6椎间盘应力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重力载荷作用下,C3~4、C4~5、C5~6、C6~7椎间盘应力曲度后凸模型显著大于曲度正常模型及曲度变直模型(P <0. 05)。(3)前屈+重力载荷下,各模型中椎间盘应力均明显大于单纯重力载荷(P <0. 05),其中C4~5、C5~6椎间盘应力曲度后凸模型和曲度变直模型明显大于曲度正常模型(P <0. 01)。(4)后伸+重力载荷下,各模型椎间盘应力明显小于前屈+重力载荷(P <0. 05)。结论根据颈椎弧度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颈椎曲度变化对椎间盘应力的影响,可以用来研究颈椎病预防及治疗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曲度 椎间盘应力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冈上肌部分损伤对肌腱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邢秋娟 赵东峰 +4 位作者 戴薇薇 吴佶 黄春水 暴洁 焦丹丽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519-522,共4页
目的应用有限分析的方法,研究冈上肌部分损伤对肌腱应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成年男性志愿者,采用64排螺旋CT对志愿者肩部行薄层扫描,CT图像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6.0中,分割出肩胛骨、肱骨近端、冈上肌,然后以点云文件格式导入Geomagi... 目的应用有限分析的方法,研究冈上肌部分损伤对肌腱应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成年男性志愿者,采用64排螺旋CT对志愿者肩部行薄层扫描,CT图像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6.0中,分割出肩胛骨、肱骨近端、冈上肌,然后以点云文件格式导入Geomagic studio2012,拟合模型的NURBS曲面,在Hypermesh 13.0有限元模型。将冈上肌腱性部分由前向后分为3个区域,每个区域设计出损伤深度依次为20%(A组)、40%(B组)、60%(C组)肌腱损伤的有限元模型,并与正常无冈上肌损伤模型为对照,通过改变盂肱关节的相对位置,建立外展0°、30°、60°、90°四个肩关节模型,将模型导入Abaqus 6.14。沿冈上肌纵轴添加400N的拉力,在肱骨远端添加约束。结果a)在肩关节外展过程中,冈上肌中区受到的应力最大,其次为前区和后区。b)在四个观察组中,伴随着肩关节外展角度的增大,冈上肌载荷产生的肌腱应力以外展30°最大,与其他外展角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展90°的肌腱应力仍明显大于外展0°时的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在前区及后区损伤的三组中,C组中肌腱应力明显大于A组和B组(P<0.01),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在中区损伤的三组中,B组和C组的肌腱应力明显大于A组(P<0.01),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冈上肌中部的应力要明显高于前后区。在冈上肌中部损伤深度40%,前后区损伤深度60%,会导致损伤周围肌腱的应力集中,容易延伸为全层损伤,应积极进行手术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上肌 肩袖损伤 应力 有限元
下载PDF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倪欢欢 胡永善 +6 位作者 崔晓 吴毅 黄德权 瞿佩育 汪军 吴佶 史骏超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治疗组予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在上肢痉挛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2组分别于...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治疗组予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在上肢痉挛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月后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评定。结果:治疗组针刺前肌张力0~Ⅰ+级3例,Ⅱ~Ⅲ级17例;治疗后肌张力0~Ⅰ+级16例,Ⅱ~Ⅲ级4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针刺具有即刻缓解痉挛的效应。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有即刻解痉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了康复训练的疗效,经济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 上肢痉挛 针灸疗法 康复训练 井穴 上解痉穴
下载PDF
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及综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周翠侠 胡永善 +3 位作者 崔晓 倪欢欢 吴佶 史骏超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8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认知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对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在认知训练的基础上,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中药组...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认知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对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在认知训练的基础上,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中药组给予口服中药治疗,针药组给予针刺和口服中药治疗,疗程30天。治疗前后分别用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HDS量表评分、FCA量表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均P<0.01),且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或P<0.01),而针刺组和中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中药均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综合功能,针药合用效果显著,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药 认知训练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针药并用干预中风后抑郁症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翠侠 崔晓 +4 位作者 胡永善 倪欢欢 吴佶 史骏超 冯美兰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疏肝健脾法)干预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西药组,每组32例。分别予中药、针刺、中药配合针刺...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疏肝健脾法)干预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西药组,每组32例。分别予中药、针刺、中药配合针刺及氟西汀胶囊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0 d,治疗前后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观察不同方案对PSD近期疗效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结果四组各有30例纳入结果分析,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降低(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针药组与其他三组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积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针刺配合中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抑郁症 针刺 针药并用 中药疗法
下载PDF
益气化瘀补肾方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邢秋娟 吴佶 +5 位作者 戴薇薇 葛京化 陆巍 黄春水 赵芸 焦丹丽 《河南中医》 2018年第3期396-403,共8页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补肾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比较益气化瘀补肾方与美洛昔康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128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化瘀补肾方汤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补肾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比较益气化瘀补肾方与美洛昔康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128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化瘀补肾方汤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7.5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结束后、12周和24周随访,评定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量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 g Scale for Pain,VAS)、5次坐立试验、生存质量SF-36量表及有效率。结果:两组早中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治疗后WOMAC量表各项积分均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早中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早中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治疗后5次坐立试验所用时间较治疗前均缩短(均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缩短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1);治疗6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有效率为89.71%。结论:益气化瘀补肾方与美洛昔康片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均有效,益气化瘀补肾方既可以明显的缓解患者疼痛又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益气化瘀补肾方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及恢复膝关节内部力学平衡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美洛昔康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 益气化瘀补肾方 美洛昔康片
下载PDF
针药合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翠侠 崔晓 +7 位作者 李晓琦 曾慧玲 倪欢欢 黄春水 吴佶 史骏超 冯美兰 吴银根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疏肝健脾法)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中药+针刺组、百忧解组(每组各22例),分别予疏肝健脾中药、针刺、疏肝健脾中药结合针刺及西药百忧解治疗,各组疗程均... 目的探讨中药(疏肝健脾法)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中药+针刺组、百忧解组(每组各22例),分别予疏肝健脾中药、针刺、疏肝健脾中药结合针刺及西药百忧解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情况。结果4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药+针刺组与其他3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百忧解组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中药结合针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抑郁症 疏肝健脾 针刺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