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指井穴刺络放血结合电针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30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兰翠 马玥 毛曦晔 《中医外治杂志》 2023年第3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手指井穴刺络放血加电针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阴虚火旺型不寐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手指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手指井穴刺络放血加电针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阴虚火旺型不寐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手指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医症候积分量表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两组PSQI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井穴刺络放血结合电针的临床疗效高于单纯电针,该疗法可以明显改善阴虚火旺型不寐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达到滋阴降火,养心宁神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阴虚火旺型 井穴 刺络放血 电针
下载PDF
刺络拔罐治疗热证型周围性面瘫各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毛曦晔 马玥 吴兰翠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26期85-87,共3页
目的:比较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热证型周围性面瘫三期的疗效,探讨热证型面瘫介入刺络拔罐疗法的最佳时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辨证为热证型的周围性面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在体针的基础上,介入刺络拔... 目的:比较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热证型周围性面瘫三期的疗效,探讨热证型面瘫介入刺络拔罐疗法的最佳时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辨证为热证型的周围性面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在体针的基础上,介入刺络拔罐疗法,根据介入时期的不同,分为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体针每周5次,刺络拔罐每周2次,共治疗4周,观察三组患者的有效所需次数、面部神经功能分级(House-Brackmann,H-B)评分和综合疗效等。结果:通过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三组患者治愈所需的治疗次数,H-B分级评分及痊愈率的比较,显示出急性期组痊愈所需治疗次数最少,H-B分级评分最高、痊愈率最高,而静止期组与恢复期组疗效相差不大,H-B分级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恢复期组痊愈率最低,与另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证型周围性面瘫,在常规体针的基础性上加入刺络拔罐疗法,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而在急性期时介入刺络拔罐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热证 刺络拔罐 急性期 静止期 恢复期
下载PDF
不同穴位刺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毛曦晔 吴兰翠 黎燕 《中医外治杂志》 2020年第5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局部与远端不同穴位刺血疗法治疗热证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以进一步总结和完善本病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近、远端穴刺血疗法组和近端穴刺血疗法组,每组30例,共治疗2个疗程,观... 目的:观察局部与远端不同穴位刺血疗法治疗热证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以进一步总结和完善本病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近、远端穴刺血疗法组和近端穴刺血疗法组,每组30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侧面部运动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的面部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为86.67%和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近远端穴位相结合的刺血疗法,结合择期针灸,治疗热证型周围性面瘫患者,显效快,好转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热证 刺血 不同穴位 针灸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围绝经期崩漏病(肾气阳虚证)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毛曦晔 秦璐 +2 位作者 马玥 吴兰翠 黎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49-54,共6页
观察夹脊穴温针灸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肾气阳虚证崩漏病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 将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30 例。两组患者均B超确定子宫内膜情况后,对照组单服安宫黄体酮片,每月从月经周期的12天开始服用,10天后... 观察夹脊穴温针灸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肾气阳虚证崩漏病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 将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30 例。两组患者均B超确定子宫内膜情况后,对照组单服安宫黄体酮片,每月从月经周期的12天开始服用,10天后停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针刺T11~L5节段夹脊穴、以及气海、关元、水道(左)、足三里等穴,其中T11和L2夹脊穴温针灸,其余穴位单刺针用补法,隔日1次,每月治疗7次,两组共治疗3个月。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血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性功能指数(FSFI)及副作用情况等,评定两组总体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疗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前后对比中医证候积分下降、FSFI升高,其中观察组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近期止血疗效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肾气阳虚型崩漏病的优势在副作用少、能有效改善患者头晕腰酸、疲乏畏寒、性欲减退等中医症状,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漏 围绝经期 肾虚 夹脊穴 温针灸 安宫黄体酮
下载PDF
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兰翠 毛曦晔 《湖南中医杂志》 2021年第3期173-175,共3页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疾病,又称为"贝尔麻痹"。中医学称之为"口眼?斜""吊线风"。中医学认为当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时,风寒或风热趁虚侵入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疾病,又称为"贝尔麻痹"。中医学称之为"口眼?斜""吊线风"。中医学认为当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时,风寒或风热趁虚侵入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肌肉失于约束,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则发为面瘫。西医学认为,由于风寒致面部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从而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西医多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方法^([1])。中医学则以针刺为主,结合拔罐、刺络放血、温针灸等方法,可取得较好疗效^([2])。而刺络拔罐在周围性面瘫方面的疗效目前说法不一,故本文将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针刺 刺络拔罐 综述 学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