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sAg核酸疫苗诱导H—2^b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兴柳 蔡洁 +1 位作者 刘雁雁 黄祖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9-189,共1页
目的 :观察 adw和 adr亚型 HBV Pre S2 +S核酸疫苗单一或联合 HBc Ag核酸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C5 7BL / 6小鼠 2 3只随机分为 4组 :p JW430 3组 (P组 )、p JW430 3/ S2 +S(adw亚型 )组 (W组 )、p JW430 3/ S2 +S(adr亚型 ... 目的 :观察 adw和 adr亚型 HBV Pre S2 +S核酸疫苗单一或联合 HBc Ag核酸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C5 7BL / 6小鼠 2 3只随机分为 4组 :p JW430 3组 (P组 )、p JW430 3/ S2 +S(adw亚型 )组 (W组 )、p JW430 3/ S2 +S(adr亚型 )组 (R组 )、p JW430 3/ S2 +S(adr) +p JW430 3/ HBc组 (R+C组 )。免疫方法为每只小鼠每次肌注相应质粒 DNA10 0 μg(10 0 μl)。免疫程序为 0、2、4周。于第 0、2、4、6、8周采集小鼠血清 ,用 EL ISA法检测血清抗 - HBs和抗 - HBc。结果 :于第 3次免疫后 4周 W组、R组、R+C组小鼠血清全部检出抗 - HBs,抗体含量随免疫次数增多而增加 ,抗 - HBs浓度最高达 2 2 32 9IU / L ,与 P组 (对照质粒组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但各核酸疫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5 )。抗 - HBc在第 1次免疫后 2周即在 R+C组全部出现 ,抗 - HBs和抗 - HBc在 P组始终未检出。结论 :adw和 adr亚型 HBV Pre S2 +S核酸疫苗和 HBc核酸疫苗能诱导 H- 2 b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 ,联合 HBc核酸疫苗有助于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疫苗 H-2^b小鼠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核心抗原
下载PDF
双环醇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兴柳 王鸿香 钟根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5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研究比较双环醇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和各自单一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HBsAg、HBeAg、HB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拉米夫定治疗组(A组)41例,拉米夫定100mg/d,po,... 目的:研究比较双环醇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和各自单一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HBsAg、HBeAg、HB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拉米夫定治疗组(A组)41例,拉米夫定100mg/d,po,qd,疗程12个月;双环醇治疗组(B组)45例,双环醇75mg/d,po,tid,疗程为12个月;拉米夫定和双环醇联合治疗组(C组)44例,拉米夫定100mg/d,po,qd,同时予双环醇75mg/d,po,tid,疗程为12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43.9%、48.8%;B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71.11%、71.1%,与A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C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90.91%、93.18%,与A、B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1和P<0.05);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BV-DNA的阴转率A、B、C3组分别为60.98%、15.6%、79.5%,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在治疗前后其血液中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百分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双环醇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能加强拉米夫定抗病毒效果。双环醇和拉米夫定的抗病毒可能不是通过细胞免疫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醇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免疫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治疗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兴柳 赵明聪 司徒国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4年第6期359-360,共2页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机制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预防作用。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1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在抗结核治疗同时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而对照组在抗结核治疗同时予以肝太乐治疗。结果对照组肝损害的发生...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机制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预防作用。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1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在抗结核治疗同时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而对照组在抗结核治疗同时予以肝太乐治疗。结果对照组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445%,而治疗组仅为163%,差异非常显著(P<0001);肝损害发生后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水平降低,与治疗前及肝功能正常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肝脏损害与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有关,且其可消耗体内的抗氧化物质。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显著降低肝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肝损害 过氧化脂质 抗结核药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和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与施他宁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兴柳 丁明东 刘建琴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3年第4期191-193,共3页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和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并与施他宁比较。方法 :72例随机分成两组 :A组 37例 ,给予垂体后叶素 12U +生理盐水 4 0ml静注 ,后以 6 0U +酚妥拉明 10m...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和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并与施他宁比较。方法 :72例随机分成两组 :A组 37例 ,给予垂体后叶素 12U +生理盐水 4 0ml静注 ,后以 6 0U +酚妥拉明 10mg + 10 %葡萄糖 5 0 0ml维持 12h静滴 ,连续给药 3d。B组 35例 ,首次给予施他宁 0 .2 5mg静注 ,后持续静滴 0 .2 5mg/h ,连续用药 3天。治疗前后于空腹静息状态下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门脉系统。结果 :A、B两组总止血率分别为 75 .6 8%和 82 .86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两组在治疗后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内径与治疗前相比明显缩小 ,P <0 .0 0 1;而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加 ,P <0 .0 0 1;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治疗后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减少 ,P <0 .0 0 1。结论 :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与施他宁基本相似 ,都具有减少门脉血流量 ,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垂体后叶素 酚妥拉明 施他宁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兴柳 朱学俊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9期829-830,833,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免疫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中的作用和干扰素治疗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2 5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经干扰素 (6MIU/次 ,肌注 ,隔日 1次 )治疗 6个月后 ,测定血清HBV标志物变化及外周血CD3 + 、CD4 + 、CD8+ ... 目的 探讨细胞免疫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中的作用和干扰素治疗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2 5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经干扰素 (6MIU/次 ,肌注 ,隔日 1次 )治疗 6个月后 ,测定血清HBV标志物变化及外周血CD3 + 、CD4 + 、CD8+ T细胞。结果 干扰素治疗前和干扰素治疗无反应组 (n =16 )外周血CD4 + T细胞与正常人比显著降低 (P <0 .0 1) ,而CD8+ 显著升高 (P <0 .0 1) ;CD3 + 在干扰素治疗前后与正常人相比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干扰素治疗有反应组 (n =9)治疗后外周血CD4 + 、CD8+ 恢复至正常水平 (P <0 .0 0 1) ,而无反应组未恢复 (P >0 .0 5 )。治疗后 9例有效 ,近期有效率为 36 %。治疗前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细胞免疫在HBV感染发病机制和病毒清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乙型肝炎 细胞免疫 干扰素 CD4^+ CD8^+
下载PDF
乙肝病毒核酸疫苗诱导H-2~b小鼠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吴兴柳 丁如宁 +1 位作者 吴欣 黄祖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观察并证实adr和adw亚型MHBs核酸疫苗单独应用,或与HBc核酸疫苗联合免疫诱导H-2b ,小鼠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方法:C57BL/6(H-2b)小鼠随机分为4组:pJW4303组(P组,5只);pJW4303/MHBs/adw组(W组,6只);pJW4303/... 目的:观察并证实adr和adw亚型MHBs核酸疫苗单独应用,或与HBc核酸疫苗联合免疫诱导H-2b ,小鼠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方法:C57BL/6(H-2b)小鼠随机分为4组:pJW4303组(P组,5只);pJW4303/MHBs/adw组(W组,6只);pJW4303/MHBs/adr组(R组,6只);pJW4303/MHBs/adr+pJW4303/HBc组(R+C组,6只)。免疫方法为各组小鼠每只每次注射相应的质粒DNA疫苗100μg(100μl)。免疫程序为0,2,4 w。小鼠血清抗HBs和抗HBc水平以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FN-γ和IL-4浓度用 ELISA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增殖试验采用3H-TdR掺入法,计算刺激指数(SI)。结果:W、R、R+C各免疫组在末次免疫后4w所有小鼠均产生抗-HBs,但各免疫组间无明显差异,抗-HBs以R+C组最早出现。R+C组小鼠在第1次免疫后2w抗-HBc即全部阳性,P组免疫后始终未出现抗-HBs和抗-HBc。核酸疫苗免疫的w、R、R+C各组免疫小鼠HBsAg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均高于P组(P<0.01-P<o.001),R+C(n=6)组小鼠脾淋巴细胞HBsAg特异性SI比R组显著升高(P<0.05);R+C免疫小鼠HBcAg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均≥2,与P组(其SI均<2)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W、R、R+c各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与HBsAg共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外膜中蛋白 核心抗原 表达抗原 核酸疫苗 HBV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预后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吴兴柳 朱兴帮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1期1237-1237,1246,共2页
采用山莨菪碱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23 例,结果复发次数、进展为肝硬化,并发腹水、上消化道出血人数及病死率均较对照组少(P< 0.05)。表明山莨菪碱可减轻或消除肝脏的进一步损害,稳定肝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慢性 活动性肝炎 山莨菪碱 疗效 乙型肝炎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8
作者 吴兴柳 于立新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9期497-499,共3页
目的 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 对 6 3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ALSS治疗 ,并检测治疗前、后肝肾功能 ,内毒素含量等 ,比较重型肝炎不同类型及时期应用ALSS的治疗效果。结果 ALSS治疗后 ,重型肝炎患... 目的 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 对 6 3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ALSS治疗 ,并检测治疗前、后肝肾功能 ,内毒素含量等 ,比较重型肝炎不同类型及时期应用ALSS的治疗效果。结果 ALSS治疗后 ,重型肝炎患者肝肾功能明显改善 ,血内毒素由治疗前 (6 0 .2 7± 10 .5 4)ng/L降至治疗后 (2 8.33± 6 .5 7)ng/L(P <0 .0 0 1) ,但 3d后又升至 (44 .18± 8.2 2 )ng/L。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应用ALSS治疗治愈好转率分别为 10 0 %、6 2 .5 %,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期治疗治愈好转率分别为 90 .91%、72 .2 2 %、39.13%。结论 ALSS治疗重型肝炎疗效可靠 ,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较好 ,慢性重型肝炎在早、中期治疗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人工肝支持系统 治疗 临床观察 疗效 肾功能 肝功能
下载PDF
儿童腹泻496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吴兴柳 朱兴帮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S1期24-24,共1页
对496例腹泻住院患儿的大便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腹泻病以10岁以下儿童最多,占94.35%。发病季节以6~10月份最多,占69.35%。临床症状多有发热(76.2%)、腹痛(93.3%)、恶心呕吐(52... 对496例腹泻住院患儿的大便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腹泻病以10岁以下儿童最多,占94.35%。发病季节以6~10月份最多,占69.35%。临床症状多有发热(76.2%)、腹痛(93.3%)、恶心呕吐(52.4%),偶有里急后重或伴发其他疾病。51.61%的患儿大便呈脓血便。大便中有脂肪球等不消化食物全为1岁以下婴儿。179例住院患儿大便培养阳性37例,阳性率20.67%。大肠杆菌12例,福氏痢疾杆菌19例,沙门氏菌3例,空肠弯曲杆菌2例,副伤寒乙1例。药敏试验结果: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对头孢三嗪、氟嗪酸、先锋必、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氨苄西林都有不同程度耐药,对磷霉素敏感,无耐药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腹泻 耐药试验 磷霉素
下载PDF
非耐药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9
10
作者 何纲 丁佩佩 +6 位作者 甄沛林 李秀娟 伍金华 汤志强 胡长征 吴兴柳 陈晓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对非耐药(DS)及耐多药(MDR)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对某医院及某结核病防治所2011年7月—2012年7月住院的肺结核患者(其中DS肺结核患者20例,MDR肺结核患者15例)以及医院同期26例健康体... 目的对非耐药(DS)及耐多药(MDR)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对某医院及某结核病防治所2011年7月—2012年7月住院的肺结核患者(其中DS肺结核患者20例,MDR肺结核患者15例)以及医院同期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外周血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对3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DS肺结核组、MDR肺结核组及对照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CD3+[(1 426±485)/μL]、CD4+[(825±306)/μL]、CD8+T淋巴细胞[(516±213)/μL]绝对值最高,MDR肺结核组最低[分别为(746±358)/μL、(461±204)/μL、(213±101)/μL]。3组间IFN-γ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浓度[(65.04±36.31)pg/mL]最高,MDR肺结核组[(23.32±14.04)pg/mL]最低。3组间IL-10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类痰菌阳性肺结核及MDR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及血清IFN-γ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下降可能促进了结核病情进展,且可能为耐药肺结核形成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T淋巴细胞亚群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10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2和白细胞介素—18质粒对HBcAg DNA疫苗诱导小鼠(H—2^d)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欣 黄祖瑚 +3 位作者 成军 吴兴柳 董菁 陆北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观察编码鼠白细胞介素(IL)-12和IL-18的真核表达载体犤pcDNA3.1/IL-12(以下简称IL-12质粒)和pcDNA3.1/IL-18(以下简称IL-18质粒)犦对HBcAgDNA疫苗(pJW4303/HBc)诱导Balb/c(H-2d)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接种IL-12质粒、I... 目的:观察编码鼠白细胞介素(IL)-12和IL-18的真核表达载体犤pcDNA3.1/IL-12(以下简称IL-12质粒)和pcDNA3.1/IL-18(以下简称IL-18质粒)犦对HBcAgDNA疫苗(pJW4303/HBc)诱导Balb/c(H-2d)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接种IL-12质粒、IL-18质粒和HBcAgDNA疫苗,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cIgG亚类(IgG1、IgG2a)水平。结果:免疫6周后,联合注射IL-12、IL-18和IL-12+IL-18组小鼠血清的抗HBc终点滴度均明显高于单纯注射HBcAgDNA疫苗组小鼠(P<0.05),抗HBcIgG亚类以IgG2a占优。结论:IL-12、IL-18以及IL-12+IL-18联合HBcAgDNA疫苗注射能够提高小鼠血清中抗HB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DNA疫苗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8 小鼠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肾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纲 甄沛林 +8 位作者 丁佩佩 黄劲华 陈晓华 吴兴柳 胡长征 李志杰 赵有为 梁少群 甄月映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含替诺福韦酯方案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HIV感染者共114例,其中启用ART时CD4+<200/μL患者45例(A组),CD4+200~<350/μL患者37例(B组),CD4+... 目的探讨含替诺福韦酯方案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HIV感染者共114例,其中启用ART时CD4+<200/μL患者45例(A组),CD4+200~<350/μL患者37例(B组),CD4+≥350/μL患者32例(C组)。每3~6个月进行1次肾功能检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治疗48周时eGFR较基线的变化情况及各组间的eGFR下降幅度。结果 A组患者ART48周后eGF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C组eGF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eGFR下降幅度也较B组、C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eGFR下降的例数也较B、C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eGFR改变<-20%的患者例数也是A组最多,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我国HIV感染者使用替诺福韦酯过程中,CD4+<200/μL HIV感染者更容易发生GFR下降,比CD4+≥200/μL的患者有更高发生肾脏功能损害的风险,而早期启动包含替诺福韦酯的ART则可以降低肾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肾功能损害 CD4+T淋巴细胞
下载PDF
HCV病毒对中国HIV/HCV共感染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7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纲 谭雁冰 +4 位作者 刘翠珍 丁佩佩 甄沛林 吴兴柳 胡长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HCV病毒对中国HIV/HCV共感染者白细胞介素-7(IL-7)/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HIV单纯感染者、HIV/HCV共感染者及健康对照组每组各30例,抽血检查血浆IL-7水平、CD4+T细胞上IL-7R(CD127)的表达、CD4+T细胞数... 目的:探讨HCV病毒对中国HIV/HCV共感染者白细胞介素-7(IL-7)/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HIV单纯感染者、HIV/HCV共感染者及健康对照组每组各30例,抽血检查血浆IL-7水平、CD4+T细胞上IL-7R(CD127)的表达、CD4+T细胞数量,各组进行比较。结果 :HIV/HCV合并感染组IL-7水平(8.55±3.15)pg/mL与HIV单纯感染组(8.63±3.64)pg/mL无显著差异(P>0.05),但HIV/HCV合并感染组CD4+CD127+T细胞百分比(53.82±15.24)%及CD4+T细胞数量(210.58±112.95)个/μL较HIV单纯感染者(61.25±16.75)%、(301.65±181.54)个/μL明显下降(P<0.05)。结论:合并HCV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影响IL-7R进一步损害HIV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HCV HIV 白细胞介素一7 CD127
下载PDF
HIV/HCV共感染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和IL-17A水平检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佩佩 何纲 +3 位作者 陈晓华 甄沛林 吴兴柳 胡长征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HIV/HCV共感染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白细胞介素(IL)-17A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随机选取HIV/HCV共感染者、HIV感染者、HCV感染者和健康人各3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和Th17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 目的探讨HIV/HCV共感染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白细胞介素(IL)-17A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随机选取HIV/HCV共感染者、HIV感染者、HCV感染者和健康人各3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和Th17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A水平。结果 HIV感染者和HIV/HCV共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310.23±114.35)个/μl和(218.42±112.47)个/μl,均较健康人明显降低[(735.46±121.52)个/μl,P<0.05],HIV/HCV共感染者较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更低(P<0.05),HC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为(719.47±123.72)个/μl,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IV感染者Th17百分比和IL-17A水平分别为(2.48±0.90)%,和(25.18±12.63)pg/ml,均较健康人显著降低[(3.95±1.23)%和(39.15±16.30)pg/ml,P<0.05],HCV感染者Th17百分比和IL-17A为(5.48±0.90)%和(45.24±15.72)pg/ml,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而HIV/HCV共感染者Th17百分比为(1.76±0.42)%,IL-17A为(16.49±7.54)pg/m L,均显著低于HIV感染者[(2.48±0.90)%和(25.18±12.63)pg/m L,P<0.05]。结论合并HCV感染可能通过影响Th17及其细胞因子IL-17A进一步影响HIV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艾滋病 T淋巴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17A
下载PDF
结核病患者口服抗结核药物依从性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11
15
作者 区秀丽 吴兴柳 +2 位作者 梁仲欢 区秀琼 文少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15年第20期55-56,共2页
目的:调查结核病住院患者口服抗结核药物的依从性,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117例住院治疗的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当天采用服药依从性(MMAS)量表、领悟社会支持(PSSS)量表调查结核患者的服... 目的:调查结核病住院患者口服抗结核药物的依从性,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117例住院治疗的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当天采用服药依从性(MMAS)量表、领悟社会支持(PSSS)量表调查结核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家庭支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1周的服药提醒,在患者住院第14天或出院时再次调查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患者依从性提高(P=0.000);60~74岁患者的依从性较其他年龄组高(P=0.008);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比文化程度低的患者依从性高(P=0.002)。结论:健康教育及服药提醒能提高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服药依从性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叶一农 张志侨 +3 位作者 何纲 王鹏 李静 吴兴柳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4期3145-3149,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HRS)的高危因素,以期建立一种筛查、预测发生HRS的高危因素的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目的分析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HRS)的高危因素,以期建立一种筛查、预测发生HRS的高危因素的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住院治疗的391例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发生HRS分为HRS组78例和非HRS组31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对相关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查HR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上述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分类树模型进一步筛查影响HR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增益指数评估不同结点的发病风险并建立评估HRS发病风险的简易风险评估表。结果HRS组患者的终末期肝病评分(MELD)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26.9±8.5)分、(72.8±11.8)%,明显高于非HRS组的(22.1±6.9)分、(68.0±1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S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为26.9%(21/78),明显高于非HRS组的5.8%(18/31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LD评分、上消化道出血和中性粒细胞比值为ACLF患者发生HR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分类树模型法提示,ACLF患者发生HRS的高危情况依次为有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者、无肝性脑病但MELD评分>32.420者、无上消化道出血但有肝性脑病者。结论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出现以下3类情况应该高度警惕并及积极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有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无肝性脑病但MELD评分>32.420;无上消化道出血但有肝性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肾综合征 分类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45例临床诊治体会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少群 吴兴柳 +2 位作者 赵明聪 丁佩佩 吴贺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第2期155-155,164,共2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患者45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及疗效、预后等。结果:本组患者均有肺结核病史,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症...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患者45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及疗效、预后等。结果:本组患者均有肺结核病史,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呈特征性改变,抗酸染色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低,影像学可见相应改变,抗痨治疗有效。本组临床治愈32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7例,死亡6例。结论: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临床表现多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大,病程长,治疗难度大,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脑炎及脑膜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乙肝肝硬化的失代偿期临床诊治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少群 吴兴柳 +2 位作者 赵明聪 丁佩佩 吴贺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乙肝肝硬化(HBV-C)的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重点等.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1年8月确诊的失代偿期PBC患者16例作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此时段内16例失代偿期HBV-C患者比较...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乙肝肝硬化(HBV-C)的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重点等.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1年8月确诊的失代偿期PBC患者16例作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此时段内16例失代偿期HBV-C患者比较分析其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等.结果 失代偿期PBC组以GLB、ALP、GGT及D-BIL升高明显,发生胆汁淤积较失代偿期HBV-C组明显.失代偿期PBC组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较失代偿期HBV-C组明显.失代偿期HBV-C组白蛋白下降更明显、PT延长更明显、PLT下降更明显.失代偿期PBC组自身免疫性指标常阳性.结论 失代偿期的原发性PBC治疗应该以激素为主,失代偿期的HBV-C患者治疗仍然应该以抗病毒为主.失代偿期的HBV-C的预后略好于P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乙肝肝硬化 失代偿期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长征 何纲 +2 位作者 丁佩佩 甄月映 吴兴柳 《今日药学》 CAS 2012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并于0、3、6、12个月随访观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上PD-1及HBeAg、HBVDNA...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并于0、3、6、12个月随访观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上PD-1及HBeAg、HBVDNA、细胞因子IFN-γ、TNF-α、child-pugh评分、肝脏病理的变化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child-pugh评分、HBVDNA拷贝数、HBeAg阳性比例和肝脏病理的Knodell HAI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少,而HBV CD8+T细胞比率、特异性PD-1表达以及IFN-γ、TNF-α水平则逐渐升高。PD-1表达水平与child-pugh评分、HBV DNA拷贝数、HBeAg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与HBVCD8+T细胞百分比、IFN-γ和TNF-α水平间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可以明显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乙肝病毒载量,降低HBeAg水平,恢复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功能,减轻肝脏病理改变,并且PD-1与HBeAg、HBVDNA、细胞因子IFN-γ、TNF-α、child-pugh评分、肝脏病理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掌握这些规律有利于指导HBV的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肝硬化 恩替卡韦 PD-1
下载PDF
尿路感染患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少群 吴兴柳 +5 位作者 赵明聪 丁佩佩 吴贺明 王海清 陈克强 孙明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10期3-4,共2页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患者细菌谱的分布、药敏试验和耐药性等特点,以期为指导临床有效治疗和预防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158例患者中段尿或尿路脓液行细菌培养后的病原体构成比例、分布特点、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特点、细菌耐药性状况等进...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患者细菌谱的分布、药敏试验和耐药性等特点,以期为指导临床有效治疗和预防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158例患者中段尿或尿路脓液行细菌培养后的病原体构成比例、分布特点、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特点、细菌耐药性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寻求尿路感染细菌谱的构成情况和敏感药物现状。结果:尿路感染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6.8%;其次为肠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常见菌株还有葡萄球菌、念珠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等敏感性较高,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氨曲南等敏感性较高,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肾脏积脓或尿液絮状物患者的脓尿普通培养结果细菌阳性率相对较低。结论:尿路感染菌株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治疗和预防应选择哌拉西林舒巴坦等敏感率相对较高的药物。留置尿管患者真菌感染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较高,及时更换尿管可有效减少和预防尿管并发感染。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产气肠杆菌类所致尿路感染,容易出现肾周脓肿和感染性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