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斑裂孔行内界膜剥离治疗的观察及预后情况研究
1
作者 吴其正 李思媛 《系统医学》 2019年第6期84-85,94,共3页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行内界膜剥离治疗的观察及预后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月90例黄斑裂孔患者根据手术分组。对照组开展不剥离内界膜手术,观察组开展内界膜剥离手术。分析效果;手术的时间、切口愈合的时间;施术前后患者视功能...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行内界膜剥离治疗的观察及预后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月90例黄斑裂孔患者根据手术分组。对照组开展不剥离内界膜手术,观察组开展内界膜剥离手术。分析效果;手术的时间、切口愈合的时间;施术前后患者视功能的恢复水平、1环和2环P1波反应密度情况;施术过程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效果100.00%相对对照组66.67%更高(χ~2=7.971,P<0.05)。观察组施术过程和术后并发症3例(6.67%)低于对照组10例(22.22%)(χ~2=4.939,P<0.05)。观察组手术的时间、切口愈合的时间(234.02±20.12)min、(6.01±1.61)d长于对照组(162.14±10.24)min、(8.15±3.21)d(t=8.223、9.311,P<0.05)。施术后观察组视功能的恢复水平、1环和2环P1波反应密度情况(0.40±0.11)、(169.15±26.16)Nv/deg、(90.24±23.61)Nv/deg优于对照组(0.25±0.09)、(119.12±20.24)Nv/deg、(75.21±14.62)Nv/deg (t=6.823、7.032、6.812.P<0.05)。结论黄斑裂孔患者行内界膜剥离手术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内界膜剥离治疗 预后情况
下载PDF
智慧化公共空间设计的系统性案例研究
2
作者 李伟健 吴其正 +6 位作者 黄超逸 胡鸿熙 白颖豪 刘峰吕 贾洪婷 张嘉宸 龙瀛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23年第1期31-46,共16页
技术发展对公共空间及其设计的智慧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有研究多关注于设计个案分析,缺乏相对系统的大规模案例研究与梳理。文章尝试提出一种适用于智慧化公共空间设计的系统性案例研究方法,系统检索整理得到594个相关的设计案例,并... 技术发展对公共空间及其设计的智慧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有研究多关注于设计个案分析,缺乏相对系统的大规模案例研究与梳理。文章尝试提出一种适用于智慧化公共空间设计的系统性案例研究方法,系统检索整理得到594个相关的设计案例,并分析归纳不同案例间多维度的规律特征。结果表明,智慧化公共空间设计已受到多种社会主体的广泛关注,其在2015年后呈现出加速涌现的发展趋势,以光电/投影/屏幕显示以及机械/机器人/自动化为代表的部分智慧技术得到了重点应用。设计案例更多地集中于建筑、设施等中小尺度,并在建成环境载体以及城市家具/设施载体中有较为突出的选择倾向。最终智慧技术为公共空间带来增强互动参与以及美化环境形象等核心作用效果,并在沉浸式空间营造等应用场景中得到具体体现。研究期望为未来的智慧化公共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技术 公共空间 空间设计 案例研究 方法论
下载PDF
基于自采集街景和深度学习的北京骑行环境风险评估
3
作者 吴其正 苏南西 +1 位作者 李彦 龙瀛 《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7,共6页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中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已攀升至3.5亿辆,逐渐成为众多市民的首选出行方式。然而,传统自行车与新型电动自行车的大规模并行使用,无疑加剧了骑行环境的安全风险。现有研究缺乏针对骑行环境安全...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中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已攀升至3.5亿辆,逐渐成为众多市民的首选出行方式。然而,传统自行车与新型电动自行车的大规模并行使用,无疑加剧了骑行环境的安全风险。现有研究缺乏针对骑行环境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无法对骑行环境中的潜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聚焦北京市四环内骑行环境的现状,以自采集的方式获取了北京四环内2963.4公里道路共116107张骑行图像作为数据基础,构建了一套包含12项风险因素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各风险因素的权重,以进行加权计算得到风险指数,最后构建计算机视觉模型识别各风险因素,并对识别结果进行聚类。本研究还在梳理北京市近年来慢行交通政策的基础上,结合风险因素识别结果,为未来北京市骑行环境建设提供了建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行环境 自采集街景 风险因素 模型识别
原文传递
单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其正 王晓明 +2 位作者 王利华 马鲁新 孔冬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单眼外直肌后徙术对中、小度数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期间行单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斜视度为15^△-35^△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69例。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定患儿注视6m和33c... 目的探讨单眼外直肌后徙术对中、小度数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期间行单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斜视度为15^△-35^△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69例。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定患儿注视6m和33cm的斜视度,根据看远斜视度定量行7-10mm单眼外直肌后徙术。随访时间≥6个月。手术前后采用Worth四点灯检查中心和周边融合,采用Titmus立体视图测定立体视锐度。疗效评价标准以眼位-8^△-0^△为正位;第一眼位与侧向注视的斜视度相差≥10^△为非共同性阳性。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3d和≥6个月随访正位率分别为81%和62%,欠矫率分别为12%和36%。斜视度为30^△、35^△(外直肌后徙9.5-10mm)者欠矫率较高。术前与术后远期随访比较,具有正常中心融合和周边融合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P〈0.01;X^2=14.0,P〈0.01),术后明显高于术前;具有正常立体视功能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P〈0.01),术后明显高于术前。术后远期随访未见眼位非共同性阳性者。结论单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斜视度为15^△-25^△的儿童间歇性外斜视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间歇性 眼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外直肌后徒术 单眼
原文传递
慢性泪囊炎的三种手术方式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军 郑秀丽 +2 位作者 吴其正 胥鹏 由新英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鼻腔泪囊吻合术、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鼻泪管支架植入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眼科将慢性泪囊炎患者90例90只眼随机分为3组。A组为鼻泪管支架植入术组,B组... 目的分析比较鼻腔泪囊吻合术、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鼻泪管支架植入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眼科将慢性泪囊炎患者90例90只眼随机分为3组。A组为鼻泪管支架植入术组,B组为鼻腔泪囊吻合术组,C组为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组。术后对其疗效进行追踪观察。结果术后随诊12个月。6个月时有效率:A组为93.33%,B组为96.67%,C组为96.67%,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有效率:A组为90%,B组为93.33%,C组为93.33%,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好、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可重复手术,该术式可作为慢性泪囊炎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鼻腔泪囊吻合术 鼻泪管支架植入术
原文传递
无中间带先天性眼球震颤水平直肌缝线钳夹术的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永华 陈杰 +2 位作者 高建鲁 吴其正 蔡新萌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766-769,共4页
目的评价作者所设计应用的水平直肌缝线钳夹术对无中间带先天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 nystagmus,CN)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作者设计的水平直肌缝线钳夹术治疗的无中间带CN1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后1... 目的评价作者所设计应用的水平直肌缝线钳夹术对无中间带先天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 nystagmus,CN)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作者设计的水平直肌缝线钳夹术治疗的无中间带CN1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视力、眼球震颤的幅度和频率变化。结果右眼术前及术后1个月和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为0.65±0.25、0.42±0.26和0.38±0.23,左眼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62±0.26、0.38±0.17和0.35±0.14,双眼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眼震幅度明显降低,频率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平直肌缝线钳夹术可有效减轻无中间带CN的眼震幅度及频率,改善视功能,是治疗无中间带CN患者的有效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震颤 先天性 无中间带 缝线钳夹术
原文传递
美国Hertle教授行白化病眼球震颤矫治术的手术配合
7
作者 杨庆菊 Richard +4 位作者 W·Hertle 杨东升 张邵茹 吴其正 高建鲁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6-37,共2页
白化病是一种由于黑色素合成基因突变导致的眼、皮肤、毛发黑色素缺乏性遗传病,表现在眼部时患者虹膜、视网膜颜色浅淡或缺如,临床出现眼底着色不足、虹膜半透明、眼球震颤、高度屈光不正、视力低下等.白化病遍及全世界,总发病率为1/10 ... 白化病是一种由于黑色素合成基因突变导致的眼、皮肤、毛发黑色素缺乏性遗传病,表现在眼部时患者虹膜、视网膜颜色浅淡或缺如,临床出现眼底着色不足、虹膜半透明、眼球震颤、高度屈光不正、视力低下等.白化病遍及全世界,总发病率为1/10 000~1/20 000,绝大多数的白化病患者并无智力或精神上的障碍[1-3].白化病眼球震颤在国内还没有手术治疗的先例,在国外也仅有Hertel教授的100例手术.我院与Hertle教授合作,于国内负责收集相关病例,于2012年4月20~29日邀请Hertle教授亲赴国内开展此项手术,手术顺利,并于10月底开始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后复查,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配合 眼球震颤 白化病 矫治术 黑色素合成 美国 高度屈光不正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