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解剖研究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吴农欣 徐永清 +2 位作者 李军 覃励明 朱跃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目的为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报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足背中间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外径。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4年6月-2005年10月设计足... 目的为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报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足背中间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外径。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4年6月-2005年10月设计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创面共4例5个皮瓣。结果足背中间皮神经续于腓浅神经,行于踝间线时位于其中点外侧1.3±0.6cm,直径2.05±0.56mm。神经主干于踝间线远端2.8±1.3cm处发出分支,分布于2、3、4跖背及足趾皮肤。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平均每侧5.1支。最为恒定的营养血管近端来自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的皮支,远端来自跖背动脉,分别位于踝间线近端4.3±0.4cm,直径0.82±0.13mm;第3趾蹼尖近端1.6±0.3cm,直径0.42±0.07mm;第4趾蹼尖近端1.5±0.3cm,直径0.49±0.09mm。临床应用4例5个皮瓣,术后均完全成活,随访4-10个月。外形美观,质地良好。结论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血供可靠,是一种理想的修复足部创面的皮瓣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部修复
下载PDF
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4
2
作者 吴农欣 徐永清 +1 位作者 覃励明 朱跃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为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对足背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察其起始、直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结果:足背外侧皮神经于外踝后方续于腓肠神经,起始处直径(2.... 目的:为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对足背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察其起始、直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结果:足背外侧皮神经于外踝后方续于腓肠神经,起始处直径(2.65±0.57)mm,主干于外踝前下方(1.5±0.9)cm处发出分1~2条分支。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平均每侧4.8支,最为恒定的分支穿深筋膜时分别位于外踝后方平外踝最凸点,直径(0.75±0.16)mm;第5跖趾关节外侧近端(1.5±0.3)cm,直径(0.47±0.07)mm。结论: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可以用来修复足前端或足底外侧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外侧皮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外科皮瓣
下载PDF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动脉血供与静脉回流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农欣 徐永清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96-99,共4页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借助于皮神经周围及其内部血管网的血液循环为成活基础的一种新型皮瓣,由Bertelli(1991)和Masquelet(1992)首先报道.他们分别称其为“neurocutaneous flap”(皮神经皮瓣)和“neurocutaneous island flap”(...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借助于皮神经周围及其内部血管网的血液循环为成活基础的一种新型皮瓣,由Bertelli(1991)和Masquelet(1992)首先报道.他们分别称其为“neurocutaneous flap”(皮神经皮瓣)和“neurocutaneous island flap”(皮神经岛状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静脉回流 动脉血供 皮神经岛状皮瓣 FLAP 皮神经皮瓣 血液循环 血管网
下载PDF
数字骨科技术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的放置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刚 廉凯 +4 位作者 崔露 吴农欣 陆新颜 王帮军 陈枫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07-612,共6页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以掌侧锁定钢板治疗为主,但尚存在操作中难以判断钢板位置同腕关节面边缘的距离,可导致螺钉穿出关节面的并发症。关节镜或操作中透视各有利弊,缺乏简单易行且有效的关于钢板放置定位的方法。目的:探索桡骨远端骨折掌...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以掌侧锁定钢板治疗为主,但尚存在操作中难以判断钢板位置同腕关节面边缘的距离,可导致螺钉穿出关节面的并发症。关节镜或操作中透视各有利弊,缺乏简单易行且有效的关于钢板放置定位的方法。目的:探索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的放置定位及计算机仿真在此治疗前规划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成人桡骨CT断层数据,通过MIMICS软件建模,在MIMICS中装配桡骨和掌侧钢板,测量最佳的关节面边缘同钢板远排螺孔中心的距离,求其标准差及均值。将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3例分为2组,常规规划组治疗前常规X射线及CT阅片,计算机规划组治疗前根据计算机测量的数据辅助规划。结果与结论:常用斜T型掌侧锁定钢板的安置安全区为:螺钉孔中心距关节面边缘均值男性为11.13 mm,女性为10.97 mm。计算机规划组患者治疗中透视次数及操作时间显著少于常规规划组(P<0.05)。提示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有效确定桡骨远端掌侧钢板的适当位置,应用于治疗前规划中有助于减少老年骨折患者的透视及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辅助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锁定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徐永清 覃励明 +4 位作者 陆声 赵卫东 张美超 朱跃良 吴农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评价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oy four-corn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FCAC)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32侧头状骨、月骨、三角骨、钩骨标本分别采用NT-FCAC和克氏针固定,体外模拟四角融合术,858型双轴... 目的:评价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oy four-corn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FCAC)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32侧头状骨、月骨、三角骨、钩骨标本分别采用NT-FCAC和克氏针固定,体外模拟四角融合术,858型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858-MTS)测试固定强度;2件NT-FCAC施加20~200N循环拉伸载荷(1Hz),达到6%记录形变时的循环载荷次数;100N下压力和上提力加载NT-FCAC有限元模型,了解应力分布情况;分析试验结果,评价NT-FCAC生物力学特性。结果:NT-FCAC组固定强度大于克氏针组(P<0.05);2件NT-FCAC发生形变达到6%时,施加载荷次数分别为4239和4068次;应力分布集中在NT-FCAC体部与4个固定臂交界处。结论:NT-FCAC固定强度可满足四角融合术后不需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疲劳度可满足四角融合后达到骨性愈合的需要;最易疲劳、断裂部位在NT-FCAC体部与4个固定臂交界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记忆合金 四角融合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技术联合2.4mm钢板系统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刚 廉凯 +5 位作者 王邦军 吴农欣 陆新颜 崔露 严力军 陈枫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13-1216,共4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联合2.4 mm钢板系统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47例,术前均做CT扫描,将数据导入软件建立3D数字模型,在数字模型中模拟复位骨折并以钢板模型固定,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组合。术后随...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联合2.4 mm钢板系统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47例,术前均做CT扫描,将数据导入软件建立3D数字模型,在数字模型中模拟复位骨折并以钢板模型固定,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组合。术后随访复查X线和腕关节功能,根据DASH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52±9.13)周,47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未见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失效者。根据DASH标准,优10例,良34例,差3例,优良率93.6%。结论无论是功能还是影像学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结合2.4 mm系统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中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三维 桡骨远端骨折 2.4 mm锁定钢板
下载PDF
肠球菌的耐药特征及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基因流行分布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蓉 吴农欣 +1 位作者 陈端 单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93-694,共2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肠球菌的耐药特征以及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肠球菌(HLGRE)的耐药基因流行分布。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对肠球菌进行耐药情况分析,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HLGRE的耐药基因,并对部分PCR...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肠球菌的耐药特征以及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肠球菌(HLGRE)的耐药基因流行分布。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对肠球菌进行耐药情况分析,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HLGRE的耐药基因,并对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89株肠球菌中,对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分别占50%和25.6%,对82株肠球菌进行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基因的检测显示:aac(6')-Ie-aph(2")-Ia基因是HLGRE的唯一耐药基因,未检测到aph(2")-Ib和aph(2")-Id基因。结论准确及时发现肠球菌的耐药性和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基因可以为临床医师治疗肠球菌感染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属 庆大霉素类 基因 耐药
下载PDF
数字骨科技术结合张力带钢丝在尺骨鹰嘴ⅡB型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刚 吴农欣 +3 位作者 崔露 鲁宏 刘明轩 石义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 探讨数字骨科技术结合张力带钢丝(tension band wiring,TBW)在尺骨鹰嘴IIB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与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相比较有无优势.方法 自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患者50 例,其中男性31 例,女... 目的 探讨数字骨科技术结合张力带钢丝(tension band wiring,TBW)在尺骨鹰嘴IIB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与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相比较有无优势.方法 自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患者50 例,其中男性31 例,女性19 例;年龄23~57 岁,平均42.5 岁.骨折原因:以跌倒或车祸直接暴力伤为主.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LCP治疗,B组采用TBW治疗.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功能预后方面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手术时间95%可信区间为(74.44±14.46) min;B组手术时间95%可信区间为(60±11.82) min;P<0.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透视次数95%可信区间为(6.48±1.75)次;B组透视次数95%可信区间为(4.17±1.63)次,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功能优18 例,良5 例,差4 例,优良率85.1%;B组功能优14 例,良6 例,差3 例,优良率86.9%;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两组的功能预后并无显著区别.结论 对于鹰嘴骨折IIB型中骨折块较细小、骨折线较多的特定类型,TBW也可以达到近似LCP的治疗效果,而且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花费也相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 张力带 锁定钢板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在腰椎术后脑脊液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枫文 邱燕 +1 位作者 涂万荣 吴农欣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1期106-106,共1页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采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22例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疗效确切,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31~73岁。腰椎管狭窄症9例,腰椎骨折脱位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采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22例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疗效确切,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31~73岁。腰椎管狭窄症9例,腰椎骨折脱位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腰椎滑脱2例,腰椎管内肿瘤4例。22例在术中发现脑脊液漏,硬膜损伤部位:硬膜囊背侧13例,侧方7例,腹侧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 脑脊液漏 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在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文 廉凯 +1 位作者 胡杨 吴农欣 《骨科》 CAS 2015年第6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12例拟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的患者,于术前应用CDFI探测胫后动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12例拟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的患者,于术前应用CDFI探测胫后动脉肌间隙穿支动脉的血管内径、位置、数量,并作体表定位,于术中验证该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48条穿支动脉的内径为0.50~1.48 mm,经手术验证CDFI的定位符合率为100%。结论彩色多普勒可对胫后动脉穿支血管做出准确、可靠的评价,有利于皮瓣的合理选取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外科皮瓣 胫动脉
下载PDF
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与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永清 吴农欣 朱跃良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评估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疗效。方法成人下肢标本32侧,解剖观测足背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分布,设计皮瓣。临床应用逆行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30例。结果可单独设计足背内侧、中间和外侧皮神经的顺行或逆行... 目的评估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疗效。方法成人下肢标本32侧,解剖观测足背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分布,设计皮瓣。临床应用逆行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30例。结果可单独设计足背内侧、中间和外侧皮神经的顺行或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深神经终末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和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使用。临床皮瓣的切取面积为(3.5~5.5)cm×(2.0~9.0)cm。27例愈合顺利,3例经按摩后完全存活。平均随访2.3年。外观满意,穿鞋无碍。结论逆行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疗较满意,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 皮瓣
下载PDF
头状骨、月骨、三角骨、钩骨测量及四角融合器的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覃励明 徐永清 +3 位作者 吴农欣 朱跃良 申小青 吴明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测量头状骨、月骨、三角骨、钩骨,为研制适于腕骨四角融合术的内固定器械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设计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oy four—com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FCAC)。方法解剖45侧成人腕骨... 目的测量头状骨、月骨、三角骨、钩骨,为研制适于腕骨四角融合术的内固定器械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设计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oy four—com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FCAC)。方法解剖45侧成人腕骨标本,保留腕掌、背侧韧带,切除大、小多角骨和手舟骨,游标卡尺测量头状骨、月骨、三角骨、钩骨各骨间距;然后,解剖出上述四腕骨,观察各骨形态,游标卡尺测量各参数;最后,依据测量结果及四腕骨解剖形态特点,结合镍钛记忆合金的特性,设计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结果头月间距最小为(24.75±3.13)mm,钩月间距(29.46±2.85)mm,月三角间距(26.48±2.08)mm;三角骨厚度最小为(8.76±0.91)mm;依据测量结果及镍钛记忆合金的特性,设计出了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结论依据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解剖特点及测量结果,结合镍钛记忆合金的特性,能够设计出适于腕骨四角融合术的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骨 腕骨 四角融合 内固定器 镍钛记忆合金
下载PDF
头状骨、月骨、三角骨、钩骨测量及四角融合器的设计
13
作者 覃励明 徐永清 +3 位作者 吴农欣 朱跃良 申小青 吴明宇 《怀化医专学报》 2008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测量头状骨、月骨、三角骨、钩骨,为研制适于腕骨四角融合术的内固定器械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设计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oy follr—corn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FCAC)。方法解剖45侧成人腕... 目的测量头状骨、月骨、三角骨、钩骨,为研制适于腕骨四角融合术的内固定器械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设计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oy follr—corn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FCAC)。方法解剖45侧成人腕骨标本,保留腕掌、背侧韧带,切除大、小多角骨和手舟骨,游标卡尺测量头状骨、月骨、三角骨、钩骨各骨间距;然后,解剖出上述四腕骨,观察各骨形态,游标卡尺测量各参数;最后,依据测量结果及四腕骨解剖形态特点,结合镍钛记忆合金的特性,设计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结果头月间距最小,为24.75±3.13mm,钩月间距29.46±2.85mm、月三角间距26.48±2.08mm;三角骨厚度最小,为8.76±0.91mm;依据测量结果及镍钛记忆合金的特性,设计出了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结论依据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解剖特点及测量结果,结合镍钛记忆合金的特性,能够设计出适于腕骨四角融合术的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骨 四角融合 内固定器 镍钛记忆合金
下载PDF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3
14
作者 吴农欣 徐永清 +2 位作者 李军 覃励明 朱跃良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88,i0002,共4页
目的 为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报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对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察其起始、直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足背内侧皮神经营... 目的 为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报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对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察其起始、直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于临床修复足前端创面3例。结果 足背内侧皮神经均续于腓浅神经,行于踝间线时位于中点内侧(0.7±4.3)mm,直径为(2.59±0.54)min,主干于踝间线远端(3.0±1.5)cm处发出1—3条分支。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平均每侧6.9支,最为恒定的分支穿深筋膜时分别位于踝间线近端(4.1±0.5)cm,直径为(0.81±0.13)min;第一跖趾关节内侧近端(1.4±0.2)cm,直径(0.48±0.08)min;第二趾蹼尖近端(1.5±0.3)cm,直径(0.46±0.08)mm。临床应用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结论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逆行皮瓣转移是一种理想的修复足前端创面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内侧皮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陈旧性骨性锤状指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陆新颜 刘义强 +5 位作者 周攀 翁雨雄 陈振兵 吴农欣 陈刚 陈江海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开放复位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疗效差异,初步探讨陈旧性骨性锤状指较为合适的治疗手段。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共有81例陈旧性骨性锤状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受伤后8—21周,分别采用闭合性复...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开放复位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疗效差异,初步探讨陈旧性骨性锤状指较为合适的治疗手段。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共有81例陈旧性骨性锤状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受伤后8—21周,分别采用闭合性复位克氏针固定术(A组43例),单纯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先经闭合性复位克氏针固定但效果不佳,B组21例),微型骨锚重建伸肌腱止点术(先经闭合性复位克氏针固定但效果不佳,C组17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1.1个月。A组:优21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6.0%。B组:优9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C组:优6例,良8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82.4%。损伤8~14周患者中,91.9%经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后骨折愈合;损伤14周以上患者中,79.5%需再次接受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或微型骨锚重建伸肌腱止点术。结论根据受伤时间的差异,合理应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伸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锤状指,以期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骨折 闭合性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测试 被引量:13
16
作者 覃励明 徐永清 +5 位作者 吴农欣 赵卫东 汪新民 李军 朱跃良 林斯萍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用于四角融合的内固定器械和方法。方法根据国人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测量数据及解剖特点,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制作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oy four-corn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FCAC);取32...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用于四角融合的内固定器械和方法。方法根据国人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测量数据及解剖特点,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制作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oy four-corn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FCAC);取32侧成人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标本,分别采用NT- FCAC和克氏针固定,体外模拟四角融合术,用858型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858-MTS)测试其固定强度;2 件NT-FCAC施加20-200N循环拉伸载荷(1Hz),观察NT-FCAC的形变情况;分析试验结果,评价NT-FCAC 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 NT-FCAC固定臂产生的回复力可将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聚合于一体,体部可遮挡植入上述4处腕骨间关节间隙的松质骨,防止其滑脱;NT-FCAC组固定强度大于克氏针组(P< 0.05);2件NT-FCAC发生形变达到6%时,施加的载荷次数分别为4 239次和4 068次。结论 NT-FCAC 的设计符合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解剖特点,其固定强度可满足四角融合术后不需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生物力学要求,疲劳强度可满足四角融合术后达骨性愈合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骨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模型 解剖学
原文传递
数字骨科技术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陆新颜 陈刚 +1 位作者 廉凯 吴农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应用数字骨科技术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失败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4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患者术前均做三维CT重建,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分析肱骨内侧壁是否完整,肱骨头松质骨密度及分布,模拟安置的肱... 目的 应用数字骨科技术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失败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4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患者术前均做三维CT重建,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分析肱骨内侧壁是否完整,肱骨头松质骨密度及分布,模拟安置的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螺钉同肱骨头骨骨质的把持关系.根据以上指标分为骨质正常组(A组)和骨质疏松组(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维持情况,对内固定物失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骨质异常组术后骨折复位维持情况及内固定失效情况高于骨质正常组.结论 对于骨折疏松合并内侧壁缺失的患者,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同样存在内固定失效的风险.内侧植骨可以减少失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肱骨骨折 近端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原文传递
利用数字骨科技术进行术前规划对儿童Ⅱ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及进针顺序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刚 吴农欣 +3 位作者 廉凯 王邦军 鲁宏 石义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60-762,768,共4页
[目的]利用数字骨科技术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的体位及交叉进针的顺序。[方法]回顾性研究比较本科3年来收治的70例儿童Gar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A组术前常规X线检查,术中常规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B组术前增加CT检查,并分... [目的]利用数字骨科技术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的体位及交叉进针的顺序。[方法]回顾性研究比较本科3年来收治的70例儿童Gar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A组术前常规X线检查,术中常规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B组术前增加CT检查,并分析骨折远端旋转移位趋势,根据术前规划制定前臂旋转复位方式,并根据旋转方位制定进针顺序。[结果]利用基于CT建立的数字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其手术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功能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Ⅱ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有其客观规律。术前规划有助于正确的复位和维持,交叉进针的顺序应该根据维持复位时前臂的旋转姿态来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数字骨科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健岳 覃巍 吴农欣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7期683-684,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应用两种手术人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操作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掌侧人路、背侧人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26例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获得随访12—30个月。依据Gar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 目的分析比较应用两种手术人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操作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掌侧人路、背侧人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26例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获得随访12—30个月。依据Gar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掌侧组优49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92.4%;背侧组优46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2种手术人路,在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基于骨折类型、患者情况及内固定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骨折 掌侧入路 背侧入路 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数字骨科技术结合VSD在慢性Morel-Lavallee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刚 廉凯 +4 位作者 王邦军 吴农欣 崔露 陆新颜 陈枫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评价数字骨科技术结合VSD在MML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MML患者的CT及MRI dicom格式的图像资料导入Mimics软件,组合后计算出皮下积液的3D模型。根据体表结构特点将积液区划分为各个分区。外科引流,处理囊壁,全层打包结合VSD持续引... [目的]评价数字骨科技术结合VSD在MML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MML患者的CT及MRI dicom格式的图像资料导入Mimics软件,组合后计算出皮下积液的3D模型。根据体表结构特点将积液区划分为各个分区。外科引流,处理囊壁,全层打包结合VSD持续引流。[结果]术后随访,7例患者全部愈合无复发,无皮肤坏死及深部感染。2例出现皮神经麻痹,1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 三维 负压封闭吸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