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无业流浪人员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冬凌 李红 +1 位作者 刘雪琴 裘珊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5-47,共3页
目的:了解城市无业流浪人员患精神病住院治疗的基本现状,为加强对这类患者的诊治措施和制定相应法规提供有意义的参考资料。方法:2000-01/2003-12在深圳市康宁医院(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住院治疗的105例城市无业流浪人员精神病患者作... 目的:了解城市无业流浪人员患精神病住院治疗的基本现状,为加强对这类患者的诊治措施和制定相应法规提供有意义的参考资料。方法:2000-01/2003-12在深圳市康宁医院(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住院治疗的105例城市无业流浪人员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组,100例普通入院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首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城市无业流浪人员精神病患者显著较对照组年龄要小;他们中48.6%以伤害他人、违反社会治安、影响社会形象而入院、51.4%的患者伴有各种躯体疾病、73.3%的患者因精神病症状较重需注射抗精神病药物,上述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出院时疗效痊愈者(16例)显著少于对照组(31例)(P<0.001)。结论:对城市无业流浪精神病患者应有强有力的诊疗手段和规范化诊治程序,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配套法规和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精神病 住院 治疗 方针政策
下载PDF
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入出院原因及其方式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冬凌 李红 +1 位作者 刘雪琴 裘珊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24-12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城市流浪与非流浪精神病患者住院的行为特点差异。方法:选择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2000-01/2003-12住院治疗的105例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男39例,女66例;选择同期在本院首次住院治疗的100例非流浪精神病患者作为对... 目的:对比分析城市流浪与非流浪精神病患者住院的行为特点差异。方法:选择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2000-01/2003-12住院治疗的105例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男39例,女66例;选择同期在本院首次住院治疗的100例非流浪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9例,女61例。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精神状况、入出院方式、送住院原因、住院期间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和出院诊断结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两组精神病患者205例,无脱落者。①入院时精神状况:观察组入院时行为紊乱、配合治疗、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能交谈和部分交谈的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χ2=11.507~19.305,P<0.01),而有明显幻觉、妄想的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5.377,32.9,P<0.05,0.01);在自语、自笑,伤人,毁物,自杀、自伤方面两组相似(P>0.05)。②入院方式:对照组全部由家属或单位送入院,而观察组患者由急救中心、警察及其他医院转入入院分别占39.0%(41/105),48.6%(51/105),12.4%(13/105)。③出院方式: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由家属接出院,观察组46.1%(48/105)自行出院,49.0%(51/105)在入院后通过与家属联系,由家属接出院。两组出院方式有明显差异(χ2=68.849,P<0.01)。④入院原因:两组患者有明显差别(χ2=71.811,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家可归者 精神病 住院 行为 干预性研究
下载PDF
城市流浪人员中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冬凌 李红 +1 位作者 刘雪琴 裘珊珊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6年第9期32-34,共3页
目的了解城市流浪人员中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以105例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为研究组,100例普通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首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年龄小,多由警察或... 目的了解城市流浪人员中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以105例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为研究组,100例普通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首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年龄小,多由警察或急救中心护送入院,违反社会治安、影响社会形象是其主要入院原因,同时伴有各种躯体疾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多需要注射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症状(两组比较,P<0.05、P<0.01)。结论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难度大,更需要严谨、科学的护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流浪人员 精神病 护理
下载PDF
精神损伤鉴定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现状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冬凌 李学武 +4 位作者 李毅 王轶 邹银霞 李华 高北陵 《齐鲁护理杂志》 2015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了解精神损伤鉴定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并给予护理干预。方法:以124例精神损伤鉴定患者家属为研究组,与其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100名社区人群为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 目的:了解精神损伤鉴定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并给予护理干预。方法:以124例精神损伤鉴定患者家属为研究组,与其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100名社区人群为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GQOLI-74除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自尊、婚姻与家庭因子分外,其他因子分、躯体健康维度分、心理健康维度分、社会功能分、物质生活维度分、生活质量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SCL-90总分、因子分高于常模(P<0.01);因子分除躯体化均分外,其他因子分、总分、总均分、阳性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SAS、SDS粗分高于常模与对照组(P<0.01))。结论:精神损伤鉴定者家属生活质量较差,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伤鉴定 生活质量 患者家属 护理干预
下载PDF
颅脑外伤法医精神病鉴定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护理干预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冬凌 李学武 +4 位作者 李毅 王轶 邹银霞 李华 高北陵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23期77-78,82,共3页
目的:了解颅脑外伤鉴定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确定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7例颅脑外伤鉴定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1)研究组SCL-90总分(175... 目的:了解颅脑外伤鉴定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确定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7例颅脑外伤鉴定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1)研究组SCL-90总分(175.76±68.68)、总均分(1.95±0.76)、阳性项目平均分(2.78±0.64)均高于全国常模(P均<0.05);除人际关系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强迫(2.19±0.85)、抑郁(2.22±0.93)等因子均高于分界值2.0(P均<0.05)。(2)SAS(51.01±11.60)、SDS(54.69±13.70)的粗分结果也均高于常模和粗分的分界值(P均<0.01)。结论:颅脑外伤鉴定者家属存在严重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及时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法医精神病鉴定 心理健康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损伤鉴定患者家属中的应用
6
作者 吴冬凌 李学武 +4 位作者 李毅 王轶 邹银霞 李华 高北陵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5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损伤鉴定患者家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名精神损伤鉴定患者的家属按案件受理顺序分为观察组63名和对照组61名,观察组给予一对一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第4周症状...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损伤鉴定患者家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名精神损伤鉴定患者的家属按案件受理顺序分为观察组63名和对照组61名,观察组给予一对一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第4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CL-90总分、项目总均分及SAS、SD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损伤鉴定者家属进行及时、恰当、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家属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护理干预 精神损伤鉴定 患者家属
下载PDF
精神损伤鉴定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对照研究
7
作者 吴冬凌 李学武 +4 位作者 李毅 王轶 邹银霞 李华 高北陵 《天津护理》 2015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精神损伤鉴定患者家属在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效果,制定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精神损伤鉴定家属124例,按案件受理编号奇偶数分为研究组63例,对照组61例。研究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不予护理干预。采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精神损伤鉴定患者家属在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效果,制定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精神损伤鉴定家属124例,按案件受理编号奇偶数分为研究组63例,对照组61例。研究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不予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3名精神损伤鉴定患者家属在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第4周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SCL-90、SAS、SDS的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CL-90、SAS、SDS的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QOLI-74研究组在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总体生活质量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损伤鉴定患者家属存在生活质量较差,恰当的护理干预能提高精神损伤鉴定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伤 鉴定 家属 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
下载PDF
21例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引起睡眠型态紊乱的护理对策
8
作者 吴冬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8期804-805,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引起睡眠型态紊乱的护理对策及其效果。方法:对21例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引起睡眠型态紊乱的护理对策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1例此类患者中短期目标实现者15例,部分实现者4例,未实现者2例;长期目标实现者...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引起睡眠型态紊乱的护理对策及其效果。方法:对21例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引起睡眠型态紊乱的护理对策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1例此类患者中短期目标实现者15例,部分实现者4例,未实现者2例;长期目标实现者100%。结论: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引起睡眠型态紊乱的护理对策要个体化,对目标部分实现或未实现者应及时寻找原因,及时修改护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精神障碍 睡眠型态 护理
下载PDF
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表在颅脑外伤后智力伤残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志彪 丁树明 +3 位作者 李学武 吴冬凌 李华 高北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02-405,共4页
目的分析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表(MMSE)在颅脑外伤后智力伤残评估中的作用及局限性。方法对221例合作实施智力伤残鉴定的脑外伤患者的MMSE资料进行分析,并与韦氏智力测验成绩、成人智残评分、专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①无脑损伤至极重度... 目的分析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表(MMSE)在颅脑外伤后智力伤残评估中的作用及局限性。方法对221例合作实施智力伤残鉴定的脑外伤患者的MMSE资料进行分析,并与韦氏智力测验成绩、成人智残评分、专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①无脑损伤至极重度脑损伤5组患者的MMSE总分、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和短时记忆因子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并呈递减趋势。②MMSE总分与韦氏FIQ、VIQ、PIQ及11个分量表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MMSE对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缺损筛查的假阳性率为3.8%(3/78);假阴性率为44.1%(63/143)。结论MMSE能一定程度反映急性脑外伤后认知功能损害的状况,可作为该类认知损害评估的参考工具,但应注意其使用时的假阴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表 智商 智力残疾 伤残评估
下载PDF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转归调查(英文)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邓先华 黄志彪 +5 位作者 李学武 李毅 王轶 吴冬凌 高北陵 杨曦 《上海精神医学》 2012年第5期271-278,共8页
背景 国内关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长期预后尚不清楚。目的 对因吸毒出现精神症状而曾住院治疗的患者,评估其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病程。方法 于 2012 年对 2003 年至 2010 年期间首次在深圳市康宁医院住院、入院前 1 个... 背景 国内关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长期预后尚不清楚。目的 对因吸毒出现精神症状而曾住院治疗的患者,评估其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病程。方法 于 2012 年对 2003 年至 2010 年期间首次在深圳市康宁医院住院、入院前 1 个月内曾非法使用过毒品、被诊断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为 13~108 个月。通过对患者及其同住的家庭成员的调查,了解患者出院后复吸情况及精神病性症状演变情况。结果 受调查的 258 例患者主要特点为年轻、男性、无业,主要使用的毒品为冰毒,入院时使用毒品的平均时间为 7 年。共 189 例完成随访,其中 168 例(89%)复吸,25例(13%)在随访期间再次住院。114例(60%)患者的精神症状在停吸 1 个月内缓解,56 例(30%)的精神症状持续 1~6 个月,19 例(10%)的精神症状持续存在超过 6 个月(其中 8 例的诊断改为精神分裂症)。与症状持续时间较短的其他两组相比,症状持续 6 个月以上这组存在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比例最高,开始吸毒的年龄最小,首次住院前毒品使用时间最长,随访期间再住院的比例最高,随访时存在精神症状的比例也最高。结论 多数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预后较好,但首次吸毒年龄小、吸毒年限长、存在精神疾病家族史者容易发展为慢性精神病。需要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以明确毒品的神经毒性作用与个体素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吸毒者出现慢性精神病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非法使用 患者 症状 治疗 毒品 药物使用 持续时间
下载PDF
伤残鉴定中智能障碍评定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英 高北陵 +3 位作者 吴冬凌 黄志彪 丁树明 李学武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智力测验在智力损伤与伤残鉴定中的适应性。方法对366例在精神损伤或伤残鉴定中进行韦氏智力测验的结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与鉴定专家评定结论进行比较。结果①韦氏智力测验结果与专家鉴定结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 目的探讨智力测验在智力损伤与伤残鉴定中的适应性。方法对366例在精神损伤或伤残鉴定中进行韦氏智力测验的结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与鉴定专家评定结论进行比较。结果①韦氏智力测验结果与专家鉴定结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不一致率为68.8%,但二者呈现显著正相关(r=0.431,P<0.01)。②影响韦氏智力测验的客观因素包括多种身体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分别占32.2%(118例)和23.8%(87例)。③在智力测验时表现有主观不合作者为61.5%,而在专家检查中表现有主观不合作者仅为38.8%。结论智力测验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直接引用评定智力伤残等级,需要结合脑外伤的严重程度、临床检查及社会功能等综合评定智力伤残的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精神病学 智力测验 智力伤残鉴定 颅脑外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简易精神症状自陈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志彪 高北陵 +3 位作者 吴冬凌 盛璐 李映萍 李学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27-229,245,共4页
目的:检验简易精神症状自陈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在精神医学鉴定对象、普通精神科患者及正常人三组人群中用该量表进行测试,部分测试对象同时实施MMPI,并间隔5-15日后予以重测。结果:①全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量表的分半... 目的:检验简易精神症状自陈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在精神医学鉴定对象、普通精神科患者及正常人三组人群中用该量表进行测试,部分测试对象同时实施MMPI,并间隔5-15日后予以重测。结果:①全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0;重测信度为0.73~0.98。②各因子与全量表总分相关在0.79~0.87之间;各因子之间相关在0.50~0.65之间。全量表总分与MMPI的Fake分量表相关系数为0.76;以专家评定为校标,量表判定伪装的总准确率为86.6%。结论:简易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装 精神症状 评定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辨认和控制能力与责任能力司法精神鉴定差异的调查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学武 高北陵 +8 位作者 胡峰 吴超 张华 关亚军 赖武 李毅 王轶 吴冬凌 操小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比较辨认和控制能力(以下简称"辨控能力")与责任能力司法精神鉴定的差异。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10月(第一时段)实施责任能力与2006年11月—2010年10月(第二时段)在刑事案件中实施辨控能力的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回访调... 目的比较辨认和控制能力(以下简称"辨控能力")与责任能力司法精神鉴定的差异。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10月(第一时段)实施责任能力与2006年11月—2010年10月(第二时段)在刑事案件中实施辨控能力的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回访调查上述被鉴定人的法庭判决及鉴定意见的采信情况。调查公、检、法、司等法学界人士对司法精神鉴定相关问题的观点。结果两个时段的鉴定案件类型大致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个时段作出的精神障碍诊断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时段鉴定为正常范围辨控能力和部分辨控能力的人数比例较第一时段多,而完全丧失辨控能力的人数比例较第一时段少(P<0.05)。70.5%的法学界人士认为司法精神鉴定"评定辨控能力"有别于"评定刑事责任能力"。94.9%认为"作出精神病症对行为人作案行为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或"作出辨控能力"的司法精神鉴定是符合要求的规范行为。结论评定辨控能力比评定责任能力更符合当前法学要求和自身学科的行为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责任能力 辨认和控制能力
下载PDF
伪装与非伪装认知功能损伤事件相关电位P_(300)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丁树明 高北陵 +2 位作者 吴冬凌 李学武 梁伟德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检测认知功能损伤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方法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脑损伤程度基本匹配的伪装与非伪装认知功能损伤各10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上述条件相匹配的10例正常人作对照。通过高低音听觉刺激高低概率范式(oddball... 目的探讨检测认知功能损伤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方法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脑损伤程度基本匹配的伪装与非伪装认知功能损伤各10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上述条件相匹配的10例正常人作对照。通过高低音听觉刺激高低概率范式(oddball)引发P_(300),并同步记录被试判断高低音和简单图片的正确率。结果①伪装组、非伪装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听觉高低音和简单图片判断的正确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伪装组显著低于非伪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伪装组高低音判断的正确率仅为34.7%,图片判断的正确率为45.8%;而非伪装组和对照组的正确率均在90%以上。②三组在额点(Fz)、中央点(Cz)、顶点(Pz)三个导联上的P_(300)潜伏期及低、高概率事件的P300幅值差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_(300)潜伏期及幅值差值对伪装认知功能损伤的诊断能够提供间接的神经电生理学佐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认知功能 伪装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器质性人格改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学武 高北陵 +2 位作者 吴冬凌 梁伟德 丁树明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11期981-983,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器质性人格改变的发生率、症状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脑外伤后进行工伤精神伤残鉴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终结后,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对这些伤者的器质性人格改变情况进行诊断,并依据诊断...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器质性人格改变的发生率、症状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脑外伤后进行工伤精神伤残鉴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终结后,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对这些伤者的器质性人格改变情况进行诊断,并依据诊断标准中所罗列的人格改变症状表现,进行评分及统计分析。结果诊断为脑外伤后器质性人格改变者22例,占脑外伤工伤鉴定案例的19%。各临床症状的出现率为:易激惹72.7%;意志缺乏72.7%;孤僻退缩59.1%;缺乏亲密人际关系和情感平淡分别为54.5%;情绪不稳50.0%;自我中心和冲动性行为分别为45.5%;情感幼稚27.3%;情感脆弱、固执、偏执多疑、欲望增强分别为22.7%;言语粘滞、欣快、伦理道德观念减弱分别为13.6%。结论颅脑外伤后器质性人格改变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器质性人格改变 临床分析 道德观念 智能障碍
下载PDF
21例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引起睡眠型态紊乱的护理对策
16
作者 吴冬凌 《深圳医学》 200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引起睡眠型态紊乱的护理对策及其效果。方法 对21例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引起睡眠型态紊乱的护理对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此类患者中短期目标实现者15例,部分实现者4例,未实现者2例;长期目标实...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引起睡眠型态紊乱的护理对策及其效果。方法 对21例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引起睡眠型态紊乱的护理对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此类患者中短期目标实现者15例,部分实现者4例,未实现者2例;长期目标实现者100%。结论 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引起睡眠型态紊乱的护理对策要个体化,及时为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取得家属的配合以及经常与医生沟通。对目标部分实现或未实现者应及时寻找原因,及时修改护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精神障碍 睡眠型态 护理 对策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远期调查及其与成年人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英 李学武 +4 位作者 吴冬凌 黄志彪 李毅 王轶 高北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脑外伤后4~10年远期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及其与成年人的差异。方法对深圳市39家医院的脑外伤病例进行系统抽样,采用自编的《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状况调查手册》对抽样的105例脑外伤儿童青少年患者的精神障碍进行...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脑外伤后4~10年远期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及其与成年人的差异。方法对深圳市39家医院的脑外伤病例进行系统抽样,采用自编的《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状况调查手册》对抽样的105例脑外伤儿童青少年患者的精神障碍进行随访调查,并与同期调查的570例成人脑外伤患者进行比较。由二名副主任及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师面检筛查阳性者,并按照CCMD-3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结果 20.0%(21/105)儿童青少年在调查时符合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包括:行为(人格)改变12.38%(13/105),智能损害8.57%(9/105),脑外伤后综合征6.67%(7/105),抑郁综合征1.90%(2/105)。重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型和轻型(2=8.08,P<0.05;2=20.43,P<0.01)。儿童青少年组颅脑外伤所致远期精神障碍总发生率明显较成人组低(2=6.49,P<0.05),主要是智能损害和抑郁综合征发生率低于成人组(2=6.84,P<0.05;2=6.02,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脑外伤对精神损伤的远期影响较成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脑外伤 精神障碍 远期追踪
下载PDF
简易精神症状自陈量表对主观夸大精神症状的测试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北陵 黄志彪 +3 位作者 吴冬凌 丁树明 梁伟德 李学武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应用简易精神症状自陈量表检测法医精神鉴定中主观夸大精神症状的情况,并分析其测试结果。方法对206名不同类型的法医精神鉴定的被鉴定人用该量表进行检测,并由两名鉴定专业人员对被鉴定人是否有主观夸大精神症状分别进行评定。结果... 目的应用简易精神症状自陈量表检测法医精神鉴定中主观夸大精神症状的情况,并分析其测试结果。方法对206名不同类型的法医精神鉴定的被鉴定人用该量表进行检测,并由两名鉴定专业人员对被鉴定人是否有主观夸大精神症状分别进行评定。结果(1)以该量表判断主观故意或夸大精神症状的划界分(13分)对测试的被鉴定人进行检测,206例被鉴定人中有71例被判定为主观夸大精神症状(34.5%)。与专家评定的结果相比,量表评定的假阴性为19.8%,假阳性率为1.7%;总准确率为90.8%。(2)工伤和交通事故精神伤残理赔鉴定案例主观夸大精神症状的比例较高(51%)。结论简易精神症状自陈量表是检测主观夸大精神症状的有效评定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司法鉴定 精神症状 自陈量表 伪装
下载PDF
4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8
19
作者 邓先华 黄志彪 +4 位作者 李学武 李毅 王轶 吴冬凌 高北陵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对照研究4种常见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自制吸毒人员一般资料调查表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258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在纳入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使... 目的:对照研究4种常见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自制吸毒人员一般资料调查表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258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在纳入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使用的毒品包括海洛因、冰毒、K粉以及摇头丸,临床症状以幻觉、妄想、敌对性等阳性症状最为常见,部分病例伴有明显的阴性症状及情感障碍。4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K粉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出现中度以上幻觉的比例达到83.05%,明显高于其他3组(P均<0.05);而海洛因所致精神障碍组各项阴性症状条目达中度以上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P均<0.05)。结论:不同种类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活性物质 毒品 精神障碍
下载PDF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转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志彪 邓先华 +5 位作者 谢静 高北陵 李学武 李毅 王轶 吴冬凌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活性物质(毒品)所致精神病性障碍转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74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进行随访。结果72.5%患者完成了随访,随访期间复吸率达88.9%,随访前6个月内仍有吸毒行为者占17.0%;69.0... 目的:探讨精神活性物质(毒品)所致精神病性障碍转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74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进行随访。结果72.5%患者完成了随访,随访期间复吸率达88.9%,随访前6个月内仍有吸毒行为者占17.0%;69.0%患者随访期内接受过住院治疗。患者首次入院后精神病性症状1个月内完全缓解者占62.9%(症状短暂型),6个月内精神病性症状逐渐缓解者占28.2%(症状持久型),>6个月仍残留部分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者占8.9%(症状残留型);症状残留型组吸毒年限、精神病家族史阳性率、多次住院率、随访时存在精神病性症状率均显著高于症状短暂型组及症状持久型组(P<0.01),初次吸毒年龄显著小于症状短暂型组及症状持久型组(P<0.01);多种物质滥用率显著高于症状短暂型(P<0.05)。结论多数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预后不良,脱离毒品后可能仍然长期残留精神病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活性物质 毒品 精神障碍 精神病性症状 复吸率 转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