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四十年南渡江水下三角洲的冲淤变化及其主控原因 被引量:7
1
作者 吴创收 杨世伦 +3 位作者 罗向欣 谢林 陈沈良 王道儒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9-345,共7页
利用ArcGIS技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南渡江水下三角洲地形资料进行冲淤分析,并探讨冲淤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1963—1980年、1980—1996年和1996—2003年3个时段南渡江水下三角洲的淤积/侵蚀面积比分别为2.2,1.1和0.73,净淤积速率... 利用ArcGIS技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南渡江水下三角洲地形资料进行冲淤分析,并探讨冲淤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1963—1980年、1980—1996年和1996—2003年3个时段南渡江水下三角洲的淤积/侵蚀面积比分别为2.2,1.1和0.73,净淤积速率分别为4.17,~0.002和~2.2 cm/a。这种从淤积为主向侵蚀为主的转变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河流入海泥沙急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海岸冲淤 南渡江 人类活动 GIS
下载PDF
黄茅海河口沿程异常潮差:Ⅰ-理论模型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创收 刘欢 +2 位作者 武亚菊 任杰 超羽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6-444,共9页
依据水文年鉴资料,研究分析发现,黄茅海河口沿程潮差有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这与珠江口其他喇叭型口门有很大差别。调和分析表明,该区域主要受M2分潮的影响,M2分潮振幅的变化规律与潮差变化一致。因此,分别利用3个解析模型,讨论了河... 依据水文年鉴资料,研究分析发现,黄茅海河口沿程潮差有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这与珠江口其他喇叭型口门有很大差别。调和分析表明,该区域主要受M2分潮的影响,M2分潮振幅的变化规律与潮差变化一致。因此,分别利用3个解析模型,讨论了河宽、摩擦和水深对沿程潮差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茅海沿程异常潮差的变化主要是由其截面面积和摩擦的共同作用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茅海 沿程潮差 解析模型
下载PDF
瓯飞浅滩及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创收 黄世昌 +2 位作者 罗向欣 穆锦斌 赵鑫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9-406,共8页
基于2013年4月在温州瓯飞浅滩及附近海域采集大中小潮25个观测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同步流速观测资料,分析表层沉积物的特征以及对水动力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瓯飞浅滩及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径普遍较细,中值粒径范围0.0059~... 基于2013年4月在温州瓯飞浅滩及附近海域采集大中小潮25个观测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同步流速观测资料,分析表层沉积物的特征以及对水动力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瓯飞浅滩及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径普遍较细,中值粒径范围0.0059~0.352mm,平均0.0149mm,以粘土质粉砂为主。空间分布上,粒径呈现出“河口河槽粗,口外海域细”;“北部粗,南部细”分布特征;河口区大小潮沉积物粒径变化明显,而口外海域大小潮沉积物粒径没有明显的差异;沉积物粒径越粗,分选系数越差,偏态系数更偏重负值;粒径越细,分选系数越好,偏态接近正偏;(2)由于受到地形和水动力的影响,不同区域的表层沉积物表现出不同的运移方向;GSTA模型结果显示大小潮泥沙输移方向不同,但总体上还是向南-东南方向运移,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的河流来沙以及海域来沙,而且局部泥沙的交换也是海域泥沙运移平衡的主要途径;(3)该区域河口区潮流输沙作用范围较大,开敞海域主要分布在5m等深线以内;而对于波浪的掀沙作用主要受到波能的大小以及实际水深的影响。在水深5m以内的近海海域沉积物的泥沙运移主要是以波浪和潮流的联合作用为主,而外海的表层沉积物泥沙运移特征主要是以波浪掀沙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飞浅滩 沉积物 粒度 余流
下载PDF
温州瓯飞浅滩及其附近海域枯季悬沙输运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创收 赵鑫 黄世昌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2,共7页
基于2013年4月瓯飞浅滩大范围海域的潮流和含沙量同步观测资料,运用机制分解法分析悬沙从小潮至大潮的输运特征,探讨不同水动力因子对悬沙输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余流从小潮到大潮期间逐渐增加,河口区余流值最大,其次是北部岛屿区,南... 基于2013年4月瓯飞浅滩大范围海域的潮流和含沙量同步观测资料,运用机制分解法分析悬沙从小潮至大潮的输运特征,探讨不同水动力因子对悬沙输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余流从小潮到大潮期间逐渐增加,河口区余流值最大,其次是北部岛屿区,南部海域最小。欧拉余流绝大部分方向向海,而斯托克斯余流方向向陆。单宽输水量以北部岛屿区最大,向陆输运,其次是瓯江口,向海输运,输沙量以大潮输移为主,其输沙强度和输沙方向在空间上差异明显。瓯江口和鳌江口、南部北部岛屿区和海域向海输运,而飞云江口和中部海域向陆输运。在各个输沙项中,河口区以平流输沙为主,而北部岛屿区、中部海域和南部海域以潮泵输沙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飞浅滩 机制分解法 水沙输运
下载PDF
西江流域100多年来径流量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创收 邱立国 《广东水利水电》 2012年第9期38-40,50,共4页
该文主要采用数理统计、Mann-Kendall秩次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对西江流域高要站径流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江流域年最大径流量和平均径流量100多年来呈现明显的减小趋势,减小率分别是20.2%和15.6%,年最小流量却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增... 该文主要采用数理统计、Mann-Kendall秩次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对西江流域高要站径流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江流域年最大径流量和平均径流量100多年来呈现明显的减小趋势,减小率分别是20.2%和15.6%,年最小流量却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增加率是7%;但是1900~1949年呈现增加趋势,而1950~2009年却没有明显的变化;②西江流域各个月份的趋势变化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比较复杂,1900~1949年枯季减少,洪季增加,而1950~1983年和1984~2009年这2个阶段的变化没有遵循一定的规律;但是1900~2009年各个月份基本上都呈现减小趋势;③西江流域存在着2~3年、12年左右以及27年左右的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高要 小波分析 Mann—Kendall趋势分析
下载PDF
风暴过程中潮滩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以长江三角洲南汇潮滩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苗丽敏 杨世伦 +3 位作者 朱琴 史本伟 李鹏 吴创收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8-167,共10页
悬沙浓度是淤泥质海岸重要的环境指标。为探讨潮滩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对风暴事件的响应过程及其动力机制,于2014年9月"凤凰"台风过境前、中、后在长江三角洲南汇潮滩进行了现场观测,获得同步高分辨率的水深、波高、近底流速... 悬沙浓度是淤泥质海岸重要的环境指标。为探讨潮滩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对风暴事件的响应过程及其动力机制,于2014年9月"凤凰"台风过境前、中、后在长江三角洲南汇潮滩进行了现场观测,获得同步高分辨率的水深、波高、近底流速和浊度剖面时间序列(9个潮周期)。结果表明,风暴中平均和最大波高、波-流联合底床剪切应力、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率可比平静天气高数倍;风暴期间高潮位低流速阶段悬沙沉降导致近底发育数十厘米厚的浮泥层(悬沙浓度大于10g/L)。研究认为风暴事件中淤泥质海岸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的剧烈变化其根本动力机制是风暴把巨大能量传递给近岸水体,进而显著增大波-流联合底床剪切应力,导致细颗粒泥沙再悬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 潮滩 悬沙浓度 悬沙输运 波-流联合剪切应力 浮泥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近期(2000-2008年)长江口南港河槽的冲淤变化——兼议外高桥新港区岸段强烈淤积的原因 被引量:15
7
作者 闫龙浩 杨世伦 +2 位作者 李鹏 吴创收 徐晓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8-384,共7页
长江口南港是上海外高桥新港区所在岸段,其冲淤变化对该港区水深的维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ArcGIS对2000-2008年长江口南港海图资料进行数字化,建立不同时期此河槽的数字高程模型,定量计算南港河槽尤其是主槽的冲淤变化,分析其演变... 长江口南港是上海外高桥新港区所在岸段,其冲淤变化对该港区水深的维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ArcGIS对2000-2008年长江口南港海图资料进行数字化,建立不同时期此河槽的数字高程模型,定量计算南港河槽尤其是主槽的冲淤变化,分析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04年南港河槽整体上冲刷21.9×106m3(平均冲刷速率为3.5cm/a);(2)2004-2008年南港河槽整体上转为淤积,河床共淤积26.0×106m3(平均淤积速率为4.1cm/a);(3)2004-2008年外高桥新港区净淤积73cm,其中2006年7月-2007年7月1年淤积57cm。结论包括:(1)南港复式河槽中间沙脊的大量采砂导致的过水断面调整可能是近期沙脊两侧深槽出现淤浅趋势的重要原因;(2)2006年7月-2007年7月南港主槽(包括外高桥新港区)的强烈淤积可能还与该水文年长江径流量特低有关。(3)南港作为长江入海水沙的过境通道,其冲淤变化与河流来沙量变化的关系不大,而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径流量变异、河口人类活动以及河槽的自适应调整可能是该河槽年际冲淤变化的更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槽演变 南港 外高桥新港区 长江口
下载PDF
海南博鳌玉带沙海滩冲淤演变及脆弱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洁 吴创收 +3 位作者 杨世伦 陈燕萍 陈沈良 张文祥 《上海国土资源》 2011年第3期41-45,共5页
玉带沙是海南岛东部博鳌万泉河口的一条细长沙嘴,也是我国重要旅游海滩之一。为了揭示近期玉带沙的冲淤演变趋势,选择了1988年以来4个年份的RS图像,利用现场GPS监测的海滩地形推算出校正后的低潮位水边线,并使用GIS软件计算各年份低潮... 玉带沙是海南岛东部博鳌万泉河口的一条细长沙嘴,也是我国重要旅游海滩之一。为了揭示近期玉带沙的冲淤演变趋势,选择了1988年以来4个年份的RS图像,利用现场GPS监测的海滩地形推算出校正后的低潮位水边线,并使用GIS软件计算各年份低潮线以上的玉带沙面积。结果表明:1988~2005年玉带沙呈显著蚀退趋势,平均蚀退70m(4.1m/a),面积减少35%。分析认为:玉带沙蚀退主要原因是海平面上升和万泉河入海泥沙的减少。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玉带沙呈现高度脆弱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 沙嘴 海岸侵蚀 脆弱性分析 3S技术
下载PDF
长江口底床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测定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海飞 杨世伦 +3 位作者 孟翊 朱强 吴创收 史本伟 《上海国土资源》 2017年第4期75-79,共5页
通过传统法(吸管—筛析综合法)和激光法(采用美国Coulter激光粒度仪,LS-100Q)两种方法对179个长江口底床沉积物分别进行了粒度测量。结果显示,长江口内上半段和北港要明显粗于南港,以砂至粉砂质砂为主,而由南港至口外及杭州湾北部均以... 通过传统法(吸管—筛析综合法)和激光法(采用美国Coulter激光粒度仪,LS-100Q)两种方法对179个长江口底床沉积物分别进行了粒度测量。结果显示,长江口内上半段和北港要明显粗于南港,以砂至粉砂质砂为主,而由南港至口外及杭州湾北部均以黏土质粉砂为主;而对于口外,粉砂质砂覆盖了北面的大部,要明显粗于南面的黏土质粉砂。南支口外以现代沉积物为主,而北支口外沉积物受控于更新世残留砂。在测量方法方面,传统法与激光法测得结果的相对大小,随着不同样品粒径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分布规律。同时,对平均粒径、中值粒径、标准偏差、峭度和偏度五个粒度参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可靠的换算公式,可运用于今后的粒度参数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沉积物 粒径分布 测定方法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淤泥质海床相邻的岬湾沙滩剖面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世昌 姚文伟 +1 位作者 刘旭 吴创收 《海岸工程》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通过对浙江沿海岬角海湾沙滩多处典型剖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沙滩与淤泥质海床存在较明显的沙泥分界线,滩面物质自北至南,粒径差别不大,中值粒径在0.15~0.25mm之间,滩面基本呈现单一坡度,坡度为1:15~1:30,沙滩坡度与波浪动力... 通过对浙江沿海岬角海湾沙滩多处典型剖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沙滩与淤泥质海床存在较明显的沙泥分界线,滩面物质自北至南,粒径差别不大,中值粒径在0.15~0.25mm之间,滩面基本呈现单一坡度,坡度为1:15~1:30,沙滩坡度与波浪动力相关,沙滩前沿波浪动力强,滩面较缓,反之滩面较陡。沙滩退化表现为滩面的截断、粗化和泥化,滩面截断导致沙滩面积减少,中、细沙供给不足;细沙采挖或局部工程导致的沿岸输沙动力条件的改变会使滩面物质变粗;岬湾的水动力条件减弱,易使沙泥分界线抬升,局部泥化;过度挖沙会导致沙滩消失成为泥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岬湾沙滩 剖面 挖沙 退化
下载PDF
海南岛小海沙坝-泻湖-潮汐汊道体系的演变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洁 张登荣 +1 位作者 杨世伦 吴创收 《遥感信息》 CSCD 2013年第2期88-92,共5页
小海作为海南岛最大的泻湖是一种典型的沙坝-泻湖-潮汐汊道体系,它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得极不稳定,但其变化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利用地理信息集成技术,研究小海泻湖面积和潮汐汊道30多年来的变化过程及其相互联系... 小海作为海南岛最大的泻湖是一种典型的沙坝-泻湖-潮汐汊道体系,它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得极不稳定,但其变化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利用地理信息集成技术,研究小海泻湖面积和潮汐汊道30多年来的变化过程及其相互联系,分析变化的原因,提炼沙坝、泻湖、潮汐汊道体系演变的规律性认识,为小海今后港口航道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海 沙坝-泻湖-潮汐汊道体系 3S技术 演变
下载PDF
黄茅海河口沿程异常潮差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武亚菊 刘欢 +2 位作者 吴创收 包芸 超羽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7,共12页
通过一维及ECOMSED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分别计算了黄茅海河口潮波传播中的非线性效应和径流对潮波的影响,以及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计算结果表明:1)在潮汐的高潮和低潮时,非线性效应对潮水位的影响较为明显,且越向上游影响越显著;2)当... 通过一维及ECOMSED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分别计算了黄茅海河口潮波传播中的非线性效应和径流对潮波的影响,以及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计算结果表明:1)在潮汐的高潮和低潮时,非线性效应对潮水位的影响较为明显,且越向上游影响越显著;2)当径流量加大到一定程度时,沿程潮差逐渐向上游减小,而当径流较小时,潮差则沿程增大;3)崖门射流口潮能辐聚,同时单位面积能耗率也最高,沿河道向上游,能通量与能耗率均有所下降,能耗与能通量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沿程潮差的变化;4)在一定的潮汐和流量边界条件下,具体的整体和局部河道形态决定了河口能量分布和耗散性质,从而决定了不同河口的动力场的具体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茅海 沿程潮差 一维模型 Ecomsed模型
下载PDF
洋浦湾南浅滩-深槽-拦门沙近40年冲淤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国尧 吴创收 陈斌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115,共5页
本文根据1965、1984、1999和2005的海图对比分析,探讨了洋浦湾深槽、南浅滩以及口外拦门沙的冲淤变化,得出:1)1965—1984年之间,南浅滩呈淤涨之势,其西南部最大淤涨距离可达640m;1984—1999年南浅滩出现了侵蚀,这主要是由于洋浦湾波浪... 本文根据1965、1984、1999和2005的海图对比分析,探讨了洋浦湾深槽、南浅滩以及口外拦门沙的冲淤变化,得出:1)1965—1984年之间,南浅滩呈淤涨之势,其西南部最大淤涨距离可达640m;1984—1999年南浅滩出现了侵蚀,这主要是由于洋浦湾波浪以及沿岸流的作用引起的;1999—2005年,靠近口门附近的南浅滩出现淤涨现象,主要是由于洋浦湾口门附近水动力的影响作用;但是目前整体基本上处于稳定的阶段。2)洋浦深槽段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西边坡淤涨,东边坡侵蚀后退,深泓断面缩窄、淤浅及东偏的趋势,特别是剖面5的变化比较复杂,值得关注。3)口外拦门沙近几十年来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冲淤变化,但是以淤积为主,1965—2005年拦门沙总的淤积厚度达到1m左右,但随着泥沙补给的减少,这种淤积趋势也随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浦湾 冲淤 南浅滩 深槽 拦门沙
下载PDF
浙江省淤泥质海岸线特点及整治修复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辜伟芳 赵鑫 吴创收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年第5期37-40,共4页
文章总结了浙江省海岸线分类及分布特点,以及淤泥质海岸线面临被大量占用、数量和比例锐减、自然淤积形成速率减缓、潮间带生态系统单一等一系列问题。为完成国务院关于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批复要求,近年来浙江省全面开... 文章总结了浙江省海岸线分类及分布特点,以及淤泥质海岸线面临被大量占用、数量和比例锐减、自然淤积形成速率减缓、潮间带生态系统单一等一系列问题。为完成国务院关于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批复要求,近年来浙江省全面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工作。结合浙江省近岸海域含沙量高,潮滩长期处于淤涨态势的特点,对于人工海塘外自然淤涨条件较好的淤泥质滩,在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整治修复措施下可将该部分海岸线整治修复成为淤泥质海岸线,使其具有较完备的淤泥质海岸线地貌形态和潮间带生态系统,最终纳入自然岸线管控目标管理。文章针对淤泥质海岸线整治修复,提出了潮滩地貌结构完整性塑造、潮滩生态系统构建及整治修复海域水环境改善等整治修复方向,以供规划设计单位和管理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海岸线 淤泥质滩 整治修复 地貌形态 潮间带生态系统 修复措施
下载PDF
三门湾海域悬沙输运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创收 黄世昌 罗向欣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3,31,共8页
基于2013年洪枯季三门湾海域12个测站潮流和含沙量同步观测资料,运用机制分解法研究三门湾枯季和洪季悬沙输移变化特征,探讨不同水动力因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无论是洪季还是枯季,三门湾的欧拉余流和斯托克斯余流从小潮至大潮逐渐增... 基于2013年洪枯季三门湾海域12个测站潮流和含沙量同步观测资料,运用机制分解法研究三门湾枯季和洪季悬沙输移变化特征,探讨不同水动力因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无论是洪季还是枯季,三门湾的欧拉余流和斯托克斯余流从小潮至大潮逐渐增大。欧拉余流方向基本向海,斯托克斯余流绝大部分向陆。单宽输水量的大小和方向主要由欧拉余流决定。2)枯季时三门湾海域"平流输沙(T1+T2)"对单宽输沙量绝对值的贡献率最大,其中T1项最大贡献率可达83%;"潮泵输沙项(T3+T4+T5)"的贡献率在湾中区域最大。洪季时,三门湾的平流输沙项的贡献率降低,而潮泵输沙项贡献率增大。3)无论是洪季和枯季时,三门湾泥沙净输运个别站位(SM08和SM11)输沙方向相反,其他站位的规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湾 机制分解法 悬沙输运
下载PDF
浙江瓯飞浅滩潮位、悬沙及水沙通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创收 许自力 《上海国土资源》 2020年第1期69-73,共5页
本文主要依据2010年10月浙江瓯飞浅滩一个潮周期内的潮流和悬沙浓度资料,对浙江瓯飞浅滩淤泥质海岸的潮流和悬沙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瓯飞浅滩的潮流具有明显的往复流性质,涨潮往西北向,落潮流往东南向;潮流在平面分布上是... 本文主要依据2010年10月浙江瓯飞浅滩一个潮周期内的潮流和悬沙浓度资料,对浙江瓯飞浅滩淤泥质海岸的潮流和悬沙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瓯飞浅滩的潮流具有明显的往复流性质,涨潮往西北向,落潮流往东南向;潮流在平面分布上是河口流速大于开敞海域的流速,如测站1的大潮涨潮平均流速是0.93 m/s,测站5的大潮涨潮平均流速是0.36 m/s;潮流在垂向分布上逐步减少,表层最大,底层最小;(2)悬沙浓度在平面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河口区的悬沙浓度最大,开敞海域的悬沙浓度小;垂向上,底层的悬沙浓度大于表层的悬沙浓度,悬沙浓度的垂线分布大致呈现出抛物线、混合线型以及斜线型等三种类型;(3)瓯飞浅滩的单宽输水输沙具有复杂的时空变化,但是总的趋势是:河口附近是净向海输运,而外海的净输运方向是向陆输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海岸 水沙交换 潮流 悬沙浓度 单宽通量 浙江瓯飞浅滩
下载PDF
1954-2011年间珠江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吴创收 杨世伦 +1 位作者 黄世昌 王珊珊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2-432,共11页
基于高要(西江)、石角(北江)和博罗(东江)水文站1954.2011年的连续径流量和输沙率资料,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检验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珠江流域的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1954-2011年珠江的入海径流量没... 基于高要(西江)、石角(北江)和博罗(东江)水文站1954.2011年的连续径流量和输沙率资料,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检验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珠江流域的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1954-2011年珠江的入海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输沙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间不同阶段的变化趋势不同:1954-1983年珠江水沙均处于增长阶段,该阶段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的贡献率分别是70%和30%;1984-1993年珠江水沙通量呈先降后升(1989年是转折点1波动阶段,主要与气候变化有关;1994-2011年珠江的水沙通量均呈下降趋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率下降的贡献率分别是20%和80%。(2)龙滩水库蓄水后的2007-2011年与2006年以前相比,珠江年均入海径流量减少了14%,而年均入海输沙率是减幅达到70%。这一时期水库蓄水和水土保持对输沙率减少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3)珠江的水沙通量变化具有明显年代际周期和年际周期变化特征,且不同子流域的周期有所不同。例如西江的径流量主要存在24年和13年的年代际周期以及4~7年的年际周期,而输沙率主要存在16年左右和10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和4~7年的年际周期;北江径流量主要存在12年左右年代际周期和2年左右以及8年左右的年际周期和和输沙率年代际周期主要13-16年,而年际周期是4~7年和2-3年;东江的径流和输沙率主要存在12年左右年代际周期和2年左右以及6年左右的年际周期。这些年代际和年际变化周期与珠江流域降雨量的变化周期有较好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水沙通量 Mann-Kendall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原文传递
我国入境旅游者流动行为机理分析——对旅游热点城市西安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郑鹏 马耀峰 +1 位作者 李天顺 吴创收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9-144,共6页
旅游者流动机理是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者行为学交叉研究的重要内容。推—拉理论是解释游客流动原因的一种有效方法。以西安入境旅游者为研究对象,从推—拉理论的视角,运用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皮尔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来华入境游客的... 旅游者流动机理是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者行为学交叉研究的重要内容。推—拉理论是解释游客流动原因的一种有效方法。以西安入境旅游者为研究对象,从推—拉理论的视角,运用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皮尔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来华入境游客的流动机理进行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①明确了西安入境旅游者推力维度和拉力维度的各个因子;②检测了推拉维度的各因子受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③测度了推拉维度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及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对指导我国各主要旅游城市进行针对性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同时在理论上也拓展了国内旅游流推力与拉力之间关系研究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一拉理论 旅游流 机理分析 入境旅游者行为 西安
原文传递
近期长江口南港河槽沉积地貌变异及其可能原因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强 杨世伦 +3 位作者 孟翊 杨海飞 吴创收 史本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0-566,共7页
南港是长江口两个主要入海通道之一,也是长江深水航道的必经之路。基于2012和1984年的地形资料,利用Arc GIS技术对南港进行冲淤分析;并用同一种方法(筛析法-移液管)对相应年份所采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径测试对比。结果表明:近28年来南... 南港是长江口两个主要入海通道之一,也是长江深水航道的必经之路。基于2012和1984年的地形资料,利用Arc GIS技术对南港进行冲淤分析;并用同一种方法(筛析法-移液管)对相应年份所采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径测试对比。结果表明:近28年来南港地形发生了重大变化,复式河槽间的沙脊因刷深而趋于消亡,主航槽则淤浅数米;沉积物中值粒径均值从81μm下降为24μm,特别是原沙脊位置上的沉积物从砂变细为砂质粉砂或粘土质粉砂。分析认为,采砂是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沙脊采砂使复式河槽"中脊"消失,水动力减弱,河槽中央过水断面增大、分流增多,两侧航槽流速减小导致淤浅;沉积物变细是较粗颗粒被采走、动力减弱和淤积发生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港 筛析法-移液管法 河槽演变 沉积物粒径 采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