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反思——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展现的思想与力量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十日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138-139,共2页
作家对传统的深刻反思,是促使中国文学不断发展的力量。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不但专注于对现实社会的解读,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时,也有着极为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不但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之载体,也... 作家对传统的深刻反思,是促使中国文学不断发展的力量。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不但专注于对现实社会的解读,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时,也有着极为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不但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之载体,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忠实记录,处处展现出思想的光辉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儒家文化 伦理思想
下载PDF
回归生活:实施普通话隐性教育的一种思路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十日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28-131,共4页
隐性教育是引导学生在教育性环境中,通过内隐学习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隐性知识的活动方式及过程。在普通话教育中,隐性教育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具有独特的优势。语言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语言的生命力存在于使用之中... 隐性教育是引导学生在教育性环境中,通过内隐学习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隐性知识的活动方式及过程。在普通话教育中,隐性教育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具有独特的优势。语言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语言的生命力存在于使用之中,因此,"回归生活",使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生活化,是实施普通话隐性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生活 普通话教育 隐性教育
下载PDF
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南长沙五所学校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十日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9期233-236,共4页
加强通识教育是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办学层次实质性提升的需求.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着对通识教育重视不够、对通识教育内涵理解不准确、通识教育目标不明确、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五个方面的问题.改善新建本科院... 加强通识教育是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办学层次实质性提升的需求.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着对通识教育重视不够、对通识教育内涵理解不准确、通识教育目标不明确、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五个方面的问题.改善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现状,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完善课程设置,优化校园环境;明确通识教育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论普通话教育的新视角——隐性教育
4
作者 吴十日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语言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基础 ,在培养 2 1世纪新人、提高人的基本素质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借鉴当代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关于隐性教育研究成果的理论 ,认真探讨汉语的特点和人类语言学习的规律 ,提出实施普通话隐性教育这一命题 ,以期... 语言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基础 ,在培养 2 1世纪新人、提高人的基本素质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借鉴当代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关于隐性教育研究成果的理论 ,认真探讨汉语的特点和人类语言学习的规律 ,提出实施普通话隐性教育这一命题 ,以期能建立一种全新的普通话教育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教育 当代教育 语言教育 教育体系 普通话 培养 基本素质 汉语 人类语言学 新视角
下载PDF
论隐性教育在普通话教育中的作用
5
作者 吴十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7-68,78,共3页
传统普通话教育以显性教育为主,教学内容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巧的训练,高耗低效。母语习得与"语感中心论"给普通话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与启示,普通话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语感,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隐... 传统普通话教育以显性教育为主,教学内容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巧的训练,高耗低效。母语习得与"语感中心论"给普通话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与启示,普通话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语感,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隐性教育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隐性教育 新思路 优势效应
下载PDF
隐性教育在普通话教育中的优势效应
6
作者 吴十日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4期44-46,共3页
一个完整的普通话教育体系应包括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而传统普通话教育以显性教育为主,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被人为割裂,使语言直感可望而不可及。隐性教育在打破"语言自我"和方言定势、培养普通话语感等方面,体现出更大的优势... 一个完整的普通话教育体系应包括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而传统普通话教育以显性教育为主,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被人为割裂,使语言直感可望而不可及。隐性教育在打破"语言自我"和方言定势、培养普通话语感等方面,体现出更大的优势效应。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普通话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普通话教育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语感 隐性教育 优势效应
下载PDF
儒家教育观中的终身教育思想
7
作者 吴十日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教育思想有历史继承性,现代的终身教育思想是伴随产业经济的产生而产生的,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产生、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学习时间的终身性、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和学习形式的多样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也是构成它的基本理论框架,我国儒家的教育... 教育思想有历史继承性,现代的终身教育思想是伴随产业经济的产生而产生的,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产生、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学习时间的终身性、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和学习形式的多样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也是构成它的基本理论框架,我国儒家的教育观,已具备了这三个方面的因素,蕴含着萌芽状态的终身教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继承性 终身教育 儒家教育观
下载PDF
课堂语境构建述略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澍心 吴十日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4年第4期65-67,73,共4页
教师的语言能力归根结底是将教学语言与课堂语境恰当结合的能力。语境是可以按照言语表达者的意图来构建的。构建语境可以为各种语言策略的实施提供更广阔的使用空间。课堂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课堂语境比一般语境具有更强的... 教师的语言能力归根结底是将教学语言与课堂语境恰当结合的能力。语境是可以按照言语表达者的意图来构建的。构建语境可以为各种语言策略的实施提供更广阔的使用空间。课堂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课堂语境比一般语境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课堂语境构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语用策略实施的过程,因此,构建课堂语境本身就是一条重要的教师语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构建 学具 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 实际 述略 课堂语境 语用策略 言语表达
下载PDF
中学语文阅读心理与阅读教学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青 吴十日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53-154,共2页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必须研究阅读主体(学生)的阅读心理,针对中学生心理特征和阅读心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整体阅读教学原则。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阅读心理 阅读教学
下载PDF
网名与当代文化意识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澍心 吴十日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网名是当代人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与传统人名不同的独特性,它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为专用性、易变性、随意性、创造性和多样性。人名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文化现象,网名作为当代人名系统中的新成员,同样积淀着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特... 网名是当代人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与传统人名不同的独特性,它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为专用性、易变性、随意性、创造性和多样性。人名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文化现象,网名作为当代人名系统中的新成员,同样积淀着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特别是蕴含着民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种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名 人名系统 语言 社会 文化
下载PDF
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十日 刘澍心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李清照是开南宋一代词风的杰出女词人。她词作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就其语言艺术而言,具有灵动的形象美、和谐的音韵美、淡雅的自然美。
关键词 李清照 语言艺术 形象美 音韵美 自然美
下载PDF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十日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8年第7期18-19,共2页
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点。”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是语文学科回归文化本身、回归人性本身的科学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家庭作业时,既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 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点。”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是语文学科回归文化本身、回归人性本身的科学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家庭作业时,既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也要重视挖掘其人文意义,把人文教育贯穿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性质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新课程标准 “人文性” 语文学科 人文意义 人文教育
下载PDF
发挥和拓展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特色
13
作者 刘湘溶 程大琥 吴十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年第3期53-56,共1页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关键在师范院校。因此,必须进一步发挥和拓展我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特色,实施职前职后一体化、信息资源网络化、继续教育经常化、教师职能专业化。
关键词 师范院校 教师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