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痰合剂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少瑜 吴俊洪 +4 位作者 吴升伟 姜倩倩 吴正治 于林 曾永长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5-190,共6页
目的优选化痰合剂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筛选活性成分、靶点,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化痰合剂潜在质量标志物。以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浸泡时间为影响因素,辛弗林、芍药苷、橙皮苷转移率及固含量的综合评... 目的优选化痰合剂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筛选活性成分、靶点,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化痰合剂潜在质量标志物。以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浸泡时间为影响因素,辛弗林、芍药苷、橙皮苷转移率及固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信息熵赋权法结合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化痰合剂中122种活性成分通过调控精神分裂症疾病网络中27个靶点来发挥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β-谷甾醇、山槐素、芍药苷、卡维丁、四氢巴马汀、橙皮苷、辛弗林对关键靶点DRD2、DRD3、DRD4、HTR2A、HTR2C、HTR3A、CHRNA7、CHRM1具有良好的结合能,辛弗林、芍药苷、橙皮苷为潜在质量标志物。最佳条件为加入15倍量水浸泡30 min后提取2次,每次1.5 h,综合评分为0.998。结论该方法提取率高,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提取化痰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合剂 提取工艺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信息熵赋权法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芳香疗法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甜 熊令辉 +2 位作者 韦红梅 肖爱祥 吴升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期170-175,共6页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等为主要核心症状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的特点。抗抑郁药治疗副作用明显,且易产生药物依赖性,而芳香疗法作为一种健康的自然疗法,可采用...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等为主要核心症状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的特点。抗抑郁药治疗副作用明显,且易产生药物依赖性,而芳香疗法作为一种健康的自然疗法,可采用吸入、沐浴、熏香、按摩等作用方式,对人的情绪、生理状态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缓解精神压力、达到身心平衡、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且其具有操作方便、作用温和、安全、副作用小的特点,故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就芳香疗法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抑郁症患者康复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疗法 抑郁症 康复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和量值传递的化痰解郁合剂质量研究
3
作者 吴俊洪 梁少瑜 +3 位作者 吴升伟 于林 吴正治 曾永长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6期71-76,共6页
目的为评价化痰解郁合剂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化痰解郁合剂中试复方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测定各样品中辛弗林、芍药苷、橙皮苷... 目的为评价化痰解郁合剂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化痰解郁合剂中试复方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测定各样品中辛弗林、芍药苷、橙皮苷和固形物的含量,并计算前三者的转移率。结果10批复方煎液的HPLC图谱中共确定20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9种成分,包括辛弗林、芍药苷、橙皮苷等;复方煎液、浓缩液和离心液与小试样品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936,0.886,0.86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批复方煎液与10批小试样品中的8批可聚为一类;辛弗林、芍药苷和橙皮苷的转移率分别为80.13%,51.36%,9.97%;固形物在复方煎液、浓缩液、离心液及中试产品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46,148.03,137.53,141.60 g/L。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单、可行,重复性、稳定性良好,适用于化痰解郁合剂中试复方煎液、浓缩液、离心液及中试产品量值传递规律的相关性考察,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解郁合剂 指纹图谱 量值传递 质量研究 工艺评价
下载PDF
广州市社区精神障碍患者中医药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熊令辉 陶慧琪 +4 位作者 邹楚冰 吴升伟 徐琰 肖爱祥 赵品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0期140-145,共6页
目的调查广州市社区在库精神障碍患者中医药服务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提供研究基础。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系统抽样法对广州市3个行政辖区6个社区的在库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中医药服务需求... 目的调查广州市社区在库精神障碍患者中医药服务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提供研究基础。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系统抽样法对广州市3个行政辖区6个社区的在库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中医药服务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1005份,精神障碍患者中有中医药需求人数为471人(46.87%),无需求人数为534人(53.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在广州居住年限、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诊断、患病年限、是否知晓医院开展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是否方便、是否接受过中医药服务、是否了解中医药服务、是否对中医药服务感兴趣与患者中医药服务需求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中医药需求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显示知晓社区医院开展中医服务(β=0.824,OR=2.279,95%CI:1.607~3.234)、接受过中医药服务(β=1.030,OR=2.800,95%CI:1.976~3.967)、对中医药服务感兴趣(β=0.756,OR=2.130,95%CI:1.476~3.071)、高中及中专学历(β=-0.544,OR=0.580,95%CI:0.398~0.849),患病>10~20年(β=0.454,OR=1.574,95%CI:1.009~2.457),患病>20年(β=0.707,OR=2.029,95%CI:1.333~3.088)是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精神障碍患者对中医药服务需求偏低,其中知晓社区医院开展中医药服务、接受过中医药服务和对中医药服务感兴趣等因素显著影响患者的中医药需求,因此应主动宣传中医药服务在精神卫生领域的作用、提高中医药服务在精神卫生中的应用,从而推动中医药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中医药服务 需求分析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亚健康危险性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升伟 孙晓敏 +8 位作者 吴六国 王天 李斐 程静茹 蒋平平 项磊 唐杨 赵晓山 罗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29-1732,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亚健康发生之间的关联,为亚健康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队列中获得由健康状态转化为亚健康状态133例,按1∶1的比例分别匹配以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对照。结果单因素条...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亚健康发生之间的关联,为亚健康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队列中获得由健康状态转化为亚健康状态133例,按1∶1的比例分别匹配以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对照。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及体质指数差异未见显著,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亚健康的发生有显著性意义,OR值为5.90(95%CI为3.12~11.16,P=0.000)。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中的六个维度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压力管理的贡献作用有统计学关联,OR值为4.00(95%CI为1.54~10.40,P=0.004)。结论不良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是亚健康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以压力管理能力的作用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亚健康 危险因素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弓形虫Prugniaud株感染小鼠后脑组织病理学动态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升伟 包怀恩 +1 位作者 葛爽 李小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6-800,共5页
目的观察Prugniaud株弓形虫感染小鼠后脑的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及包囊的形成。方法弓形虫Prugniaud株10个包囊/只鼠(0.5mL)经腹腔感染40只ICR小鼠,对照组22只小鼠接种同等量的PBS,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并于感染第5d、10d、15d、20d、25d... 目的观察Prugniaud株弓形虫感染小鼠后脑的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及包囊的形成。方法弓形虫Prugniaud株10个包囊/只鼠(0.5mL)经腹腔感染40只ICR小鼠,对照组22只小鼠接种同等量的PBS,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并于感染第5d、10d、15d、20d、25d、30d、60d、90d、120d、150d和180d剖杀小鼠,取脑组织制作切片,作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同时提取脑组织DNA,用PCR法扩增弓形虫B1基因特异性片段。结果经腹腔感染小鼠从第6d开始出现食欲减退、耸毛、怠惰、抖动、腹泻及死亡等临床症状,死亡率为15%,第20d后症状开始减轻。HE染色镜检在感染第5d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第10d起见明显的神经元变性、卫星现象及噬神经现象,第15d起见神经胶质结节及较小的弓形虫包囊,第20d起珠网膜下腔见炎症细胞浸润,第25d起见血管套现象,第90d时珠网膜下腔见肉芽组织,第120~180d观察到弓形虫包囊、神经胶质结节及珠网膜下腔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共存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感染第10d脑组织细胞胞浆和胞核中发现弓形虫抗原颗粒,以后随着包囊增多抗原开始逐渐减少。PCR法从感染第10d至180d小鼠脑组织中均检测到弓形虫B1基因特异性片段。结论弓形虫Prugniaud株感染小鼠后速殖子可在几天内侵入脑,但出现包囊的时间可晚至15d,该虫可导致小鼠脑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和非特异性脑膜脑炎的病理改变。15d以后随包囊形成脑组织病变逐渐减轻,但包囊可存在于脑组织中达18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包囊 病理学改变 免疫组化 B1基因
下载PDF
小鼠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升伟 包怀恩 +1 位作者 李小燕 葛爽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7-332,共6页
目的观察ICR小鼠感染Prugniaud株弓形虫后的症状和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方法 4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30只)和对照组(16只),感染组小鼠经腹腔注射弓形虫Prugniaud株包囊(10个/鼠,悬于0.5 ml PBS中),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PBS。每... 目的观察ICR小鼠感染Prugniaud株弓形虫后的症状和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方法 4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30只)和对照组(16只),感染组小鼠经腹腔注射弓形虫Prugniaud株包囊(10个/鼠,悬于0.5 ml PBS中),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PBS。每天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并于感染后第5、10、15、20、25、30、60和90天,分别处死感染组小鼠3只和对照组小鼠2只,取小鼠肝、脾、肺、肾、心和脑组织制作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感染组小鼠于第6天开始出现食欲减退、耸毛、抖动和腹泻等症状,死亡率为20.0%。HE染色镜检发现第5天至20天,肝组织结构破坏,少数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和小灶性肝细胞坏死,肝窦扩张充血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等;脾脏可见脾小体破坏、消失,脾窦扩张充血,红髓增宽白髓萎缩等。肺组织结构破坏,出现间质性肺炎等病理改变。感染第20天后上述组织病理变化逐渐减轻至恢复。脑组织从感染第10天起出现神经元变性、坏死,第15天-90天出现神经胶质结节、血管袖套现象和珠网膜下腔炎症细胞浸润等,并可见弓形虫包囊,第90天珠网膜下腔内见肉芽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第5天内脏器官即出现弓形虫抗原,第10天最强,后逐渐减弱直至转阴,脑组织从感染10天起至90天均可见弓形虫抗原。结论 ICR小鼠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后早期出现速殖子所致的非特异临床表现及多脏器组织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此后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脑组织感染与弓形虫包囊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Prugniaud株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认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龙艳 贺凯玥 +4 位作者 靖瓛 黄帅立 高三德 吴升伟 陈劲云 《广州医药》 2023年第11期65-73,84,共10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为中医“治未病”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可行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广州市不同区域的652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分别对基本认知情况与...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为中医“治未病”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可行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广州市不同区域的652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分别对基本认知情况与影响因素进行阐述。结果广州市居民对“治未病”服务了解情况不太理想(67.80%),接受“治未病”服务的意愿情况较好(77.91%),对于中医“治未病”服务的认知还比较片面,主要通过手机、网络、社区等方式了解相关内容。影响居民接受意愿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学历、户口、职业类型等。结论目前广州市社区中医“治未病”服务具有一定群众基础和发展潜力,但是还存在居民认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应当着重从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民 中医治未病 认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PRU株弓形虫感染小鼠后脑组织免疫病理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升伟 胡国顺 +1 位作者 王正蓉 包怀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2,63,共5页
目的了解弓形虫PRU株感染小鼠后脑内局部细胞因子对脑组织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 51只ICR小鼠分为感染组(33只)和对照组(18只),感染组经腹腔注射弓形虫PRU株10个包囊/鼠,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量的PBS。于感染后第5d、10d、15d、20d、30d和9... 目的了解弓形虫PRU株感染小鼠后脑内局部细胞因子对脑组织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 51只ICR小鼠分为感染组(33只)和对照组(18只),感染组经腹腔注射弓形虫PRU株10个包囊/鼠,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量的PBS。于感染后第5d、10d、15d、20d、30d和90d,剖杀感染组小鼠5只和对照组小鼠3只,取脑组织,部分作病理切片;部分提取其RNA,检测IFN-γ、IL-4、IL-6和TNF-αmRNA;部分获取脑组织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上述细胞因子。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感染小鼠脑组织中IFN-γ于感染后第5d开始升高,第10d时下降达到最低,之后开始上升;TNF-α在感染第10d或15d时明显降低,接着上升并于第30d时达到高峰;IL-6在感染第5d时开始升高,感染第10d时降至最低,之后缓慢上升,并于第30d后达到高峰;IL-4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弓形虫PRU感染ICR小鼠的过程中,脑组织中IFN-γ、IL-6和TNF-α细胞因子在感染第10d或15d的低表达有利于弓形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杀伤作用,导致速殖子在脑组织中存活;同时细胞因子的分泌不平衡,导致小鼠脑组织中出现弓形虫包囊与病理变化共存的隐性感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PRU株 免疫病理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隐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诱发急性弓形虫病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升伟 胡国顺 +1 位作者 王正蓉 包怀恩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6-49,共4页
为建立环磷酰胺诱导隐性弓形虫感染小鼠复发为急性弓形虫病的模型,20只ICR小鼠腹腔注射弓形虫Prugniaud株包囊10个/只鼠,10只小鼠注射等量无菌PBS。2个月后给所有小鼠每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连续注射14d。隔天监测小鼠体重、全... 为建立环磷酰胺诱导隐性弓形虫感染小鼠复发为急性弓形虫病的模型,20只ICR小鼠腹腔注射弓形虫Prugniaud株包囊10个/只鼠,10只小鼠注射等量无菌PBS。2个月后给所有小鼠每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连续注射14d。隔天监测小鼠体重、全血中白细胞数和弓形虫基因,同时取濒死小鼠肝、脾和肺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发现,感染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后第8天开始出现急性弓形虫病的症状;与试验前比较,小鼠体重和白细胞数明显下降;第10天时全血中再次发现弓形虫基因;第10天后濒死小鼠组织中检测到弓形虫基因,HE染色发现明显病理损伤,免疫荧光检测到弓形虫抗原。证明环磷酰胺可成功诱导隐性弓形虫感染小鼠复发为全身性的急性弓形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Prugniaud株 隐性感染小鼠 环磷酰胺
下载PDF
抗真菌药对复发急性弓形虫病小鼠的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升伟 胡国顺 +1 位作者 王正蓉 包怀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91-894,共4页
目的了解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对复发急性弓形虫病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PRU株)2月后的ICR小鼠按以下方法进行分组:环磷酰胺组(CTX),环磷酰胺+氟康唑组(CTX+F),环磷酰胺+伊曲康唑组(CTX+I),环磷酰胺+阿奇霉素组(CTX+... 目的了解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对复发急性弓形虫病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PRU株)2月后的ICR小鼠按以下方法进行分组:环磷酰胺组(CTX),环磷酰胺+氟康唑组(CTX+F),环磷酰胺+伊曲康唑组(CTX+I),环磷酰胺+阿奇霉素组(CTX+A),阿奇霉素浓度为250mg/kg·d,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组根据浓度不同又分为20mg/kg·d、30mg/kg·d和40mg/kg·d 3个组,同时设置正常小鼠+环磷酰胺(N+CTX)和感染组(In)对照。除In组外,其余各组每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d),同时CTX+F、CTX+I和CTX+A组小鼠用灌胃方法分别喂食不同浓度的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阿奇霉素,连续用药14d。结果实验结束时,CTX组小鼠全部死亡,CTX+A组、N+CTX组及In组小鼠全部存活,CTX+A组与CTX组存活率有显著差异(P=0.016)。CTX组、F组、I组和A组对复发急性弓形虫病小鼠的存活情况差异及其显著(P=0.000);阿奇霉素效果好于氟康唑(P=0.001),而氟康唑作用强于伊曲康唑(P=0.000)。但是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组由于药物剂量不同所导致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CTX组与In组、F组、I组和A组比较,小鼠脑组织包囊数量明显增加(P=0.001),但是A组、I组、F组和In组之间的包囊数差别及F组和I组各个浓度之间包囊数的差别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氟康唑对复发急性弓形虫病小鼠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其可作为临床上免疫低下患者同时并发弓形虫及其他机会性真菌感染时的备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Prugniaud株 复发急性弓形虫病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下载PDF
基于社会心理服务需求的中医药介入策略“1239”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升伟 徐琰 +3 位作者 邹楚冰 肖爱祥 丁国安 于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6期178-182,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障碍问题逐渐凸显。为应对这种局势,我国在社会治理层面提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实践-社会心理的服务体系。目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的理论及应用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完善的、可应用的本土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障碍问题逐渐凸显。为应对这种局势,我国在社会治理层面提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实践-社会心理的服务体系。目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的理论及应用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完善的、可应用的本土化研究成果的展示。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在精神、心理的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积极挖掘其在社会心理服务方面的作用显得必要且可行。本文首次提出“1239”神志病治未病三级服务模式介入社会心理服务,从综合的、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层面防止神志病的发生与发展,探索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进而提升民众的心理健康素质,对中西医结合社会心理服务模式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服务 中医药介入 神志病 治未病 服务模式
下载PDF
贵州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野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升伟 朱青 +3 位作者 徐飞 杜雯 叶绪芳 许松涛 《应用预防医学》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特征,为麻疹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收集的咽拭子或尿液标本接种到单层Vero/SLAM细胞,获取阳性分离物后提取其病毒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羧基... 目的了解贵州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特征,为麻疹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收集的咽拭子或尿液标本接种到单层Vero/SLAM细胞,获取阳性分离物后提取其病毒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羧基(COOH)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以C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分析毒株间相互关系。结果2007年贵州省共分离到11株麻疹野病毒,与H1a参考株China 9344的核苷酸差异为0.9%~1.4%,同属于H1a基因亚型。分离的麻疹野病毒包括2个亚支(即GZ07-1与GZ07-3,GZ07-6~12),分属不同的病毒传播链。GZ-06~12为相同麻疹野毒株引起的传播,GZ07-1、GZ07-3和GZ04-5是来源于一个祖先病毒的传播,为同一麻疹野毒株不同年份的传播。结论贵州省麻疹强化免疫后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为H1a基因亚型,与中国的优势株保持一致,未见强化免疫前存在的H1b基因亚型流行。存在相同麻疹野毒株引起的传播和同一麻疹野毒株不同年份的传播,需加强麻疹疫苗覆盖率和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病毒分离 H1a基因型 序列测定和分析
下载PDF
2012—2014年贵州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升伟 王寅寅 +3 位作者 刘淳婷 周晖 叶绪芳 张丽 《应用预防医学》 2015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贵州省2012—201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实验室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集2012—2014年流脑疑似病例急性期脑脊液、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和急性期抗凝全血,首例病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 目的通过分析贵州省2012—201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实验室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集2012—2014年流脑疑似病例急性期脑脊液、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和急性期抗凝全血,首例病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脑脊液抗原检测、血清抗体检测和脑膜炎奈瑟菌(Nm)特异性DNA片段检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进行Nm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分离出的菌株用E-test浓度梯度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2012—2014年贵州省流脑实验室共收到33例60份疑似流脑病例标本,其中急性期血清采集率最高,占84.55%,其次为脑脊液标本,占54.55%。在脑脊液标本中检测到1份Nm A群抗原和4份Nm C群抗原,阳性率为27.78%。血清标本中检测到1例病例恢复期血清Ig G抗体出现4倍升高。从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2株A群和1株C群Nm菌株,阳性率为4.84%。分离到的Nm菌株对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不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抗生素敏感。同时监测到一例病原为肺炎链球菌的脑膜炎病例。结论贵州省Nm病例实验室监测质量不高,需加强对基层人员的培训,提高对病原标本的合格采送及对病原标本初步处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病原学监测
下载PDF
对中医药名词术语“热证”的层级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升伟 邓颖 +1 位作者 禤正正 殷平善 《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对于中医药名词术语的层级分类研究,当代研究工作者几乎没有涉及,它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中医药名词术语的层级分类研究,为中医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提供一定的思路。首先,以脏腑辨证为基础,通过对"热证"一词的分类、分层、分... 对于中医药名词术语的层级分类研究,当代研究工作者几乎没有涉及,它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中医药名词术语的层级分类研究,为中医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提供一定的思路。首先,以脏腑辨证为基础,通过对"热证"一词的分类、分层、分级处理,展示了中医药名词术语蕴藏着的无穷信息。其次,还整理统计了一些资料,期为近10年来的流行病学提供了一定的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术语 中医药 热证 层级分类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多重PCR技术对贵州省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病例病原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升伟 冯蓓 +3 位作者 蒋琳 吴国刚 蒋凤 王寅寅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5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用多重PCR技术对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病原进行分型。方法获取患者脑脊液标本,离心,上清液用乳胶凝集试剂进行抗原检测,沉淀进行革兰氏染色并提取其DNA。根据全国流行肺炎链球菌主要的血清型设计和合成9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多重PCR... 目的研究用多重PCR技术对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病原进行分型。方法获取患者脑脊液标本,离心,上清液用乳胶凝集试剂进行抗原检测,沉淀进行革兰氏染色并提取其DNA。根据全国流行肺炎链球菌主要的血清型设计和合成9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多重PCR条件并对病原体DNA进行扩增,通过电泳对肺炎链球菌血清型进行初分类,然后用普通PCR对可疑血清型进行再次确定,最后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乳胶凝集试验出现肺炎链球菌乳胶凝集颗粒,多重PCR分别在约600bp和220bp处出现阳性条带,考虑为CPSA和6B血清型;普通PCR进一步确认为CPSA和6B。测序后分析为肺炎链球菌血清群6,血清型为6A/6B/6C/6D-f。结论多重PCR技术由于使用的标本量少,且可以提高诊断速度、经济,故可以直接用于临床标本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分群/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技术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 分型
下载PDF
六盘水市疑似麻疹病例的发热伴出疹性疾病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升伟 杜雯 +1 位作者 徐飞 朱青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年第7期517-518,共2页
目的探讨贵州省六盘水市疑似麻疹病例异常增高的病原原因。方法收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和EB病毒VCA IgM抗体检测。结果 805份血清标本中检测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2份,... 目的探讨贵州省六盘水市疑似麻疹病例异常增高的病原原因。方法收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和EB病毒VCA IgM抗体检测。结果 805份血清标本中检测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2份,阳性率为1.5%;风疹IgM抗体阳性5份,阳性率为0.6%;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阳性23份,阳性率为2.9%;OA值处于灰区的标本14份,阳性率为1.8%;未检测到EB VCA IgM抗体阳性的标本。结论疑似麻疹病例中存在其他发热伴出疹性疾病病原感染,了解本省发热伴出疹性疾病的本底值有利于消除麻疹策略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似麻疹病例 麻疹IGM抗体 风疹IGM抗体 人细小病毒B19IgM抗体 EBVCAIgM抗体
下载PDF
人幽门螺杆菌HspA亚单位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18
作者 吴升伟 吴升宇 +2 位作者 苑天红 王明永 吴承龙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55-158,161,共5页
目的:获取幽门螺杆菌(Hp)热休克蛋白A(HspA)亚单位基因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方法:获取幽门螺杆菌的染色体DNA,PCR技术扩增获取HspA基因,将其定向插入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经酶切鉴定及基因... 目的:获取幽门螺杆菌(Hp)热休克蛋白A(HspA)亚单位基因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方法:获取幽门螺杆菌的染色体DNA,PCR技术扩增获取HspA基因,将其定向插入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经酶切鉴定及基因序列证实HpHspA基因克隆成功,DNA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比较有13个碱基存在差异,同源性为96%;由碱基序列推定编码的氨基酸残基序列没有发生变异,同源性为100%。结论:成功地将HpHspA基因克隆到了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为HspA的表达和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HspA亚单位 克隆 生物 基因顺序
下载PDF
广东人群亚健康状态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性 被引量:36
19
作者 陈洁瑜 杨乐斌 +7 位作者 蒋平平 孙晓敏 余克强 李斐 吴升伟 姬彦兆 赵晓山 罗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8-543,共6页
目的:探讨广东人群亚健康状态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2013年进行了24159人(12~80岁)的大样本、多中心的横断面调查;生活方式的评估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健康状况的判定主要结合被调查者的体检报告及... 目的:探讨广东人群亚健康状态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2013年进行了24159人(12~80岁)的大样本、多中心的横断面调查;生活方式的评估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健康状况的判定主要结合被调查者的体检报告及《亚健康评定量表》。结果在24159名调查对象中,亚健康(46.0%)及疾病(35.2%)人群所占的比例远高于健康者(18.8%);回归分析发现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健康状态有显著影响(P〈0.001),不良的生活方式是亚健康和疾病的危险因素,且其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比对疾病的影响更大;在校正一般人口学资料的模型中,相对于优秀的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最小暴露者),差的生活方式(最高暴露者)发生亚健康的危险性高达43倍(OR:42.825,95%CI:30.567~59.997),一般的生活方式(较高暴露者)发生亚健康的危险性高达21倍(OR:21.072,95%CI:17.258~25.729),次优的生活方式发生亚健康的危险性为4倍(OR:4.085,95%CI:3.352~4.979)。且在一般人群中,压力管理差、自我实现差、运动锻炼少、人际关系差是亚健康状态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亚健康状态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对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组合进行干预,是健康促进的有效方法;将慢性管理的窗口前移,加强对亚健康状态“窗口”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 生活方式 健康促进
下载PDF
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苑天红 王明永 +2 位作者 吴升伟 王正蓉 吴承龙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80-581,614,共3页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的关系。方法 分别将孢子相、菌丝相白念珠菌与人口腔颊黏膜细胞 (BEC)进行黏附试验 ,比较二相性白念珠菌对BEC的黏附率 ;分别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及卵黄培养基测定二相性白念珠菌的分泌性酸性蛋白酶...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的关系。方法 分别将孢子相、菌丝相白念珠菌与人口腔颊黏膜细胞 (BEC)进行黏附试验 ,比较二相性白念珠菌对BEC的黏附率 ;分别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及卵黄培养基测定二相性白念珠菌的分泌性酸性蛋白酶与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 ;分别将二相性白念珠菌进行小鼠毒力实验。结果 菌丝相白念珠菌对BEC的黏附率显著高于孢子相 (P <0 .0 0 1) ;菌丝相白念珠菌分泌性酸性蛋白酶与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孢子相 (P分别 <0 .0 0 1和 <0 .0 0 2 ) ;注射菌丝相白念珠菌的小鼠死亡率高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 (P <0 .0 2 5 ) ,且平均存活期低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 (P <0 .0 0 1)。结论 菌丝相白念珠菌的毒力强于孢子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菌丝相 小鼠 细胞外 分泌性 黏附率 注射 孢子 牛血清白蛋白 毒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