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terarcys sp.海水藻株对UV-B辐射的响应及生理机制研究
1
作者 吕金亭 裴海伟 +4 位作者 卫华宁 吴华莲 李涛 吴后波 向文洲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88,共11页
为探究微藻对UV-B辐射的响应及生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微藻的潜在应用价值,以Asterarcys sp.SCSIO-44020海水藻株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UV-B辐射处理组(0、10、30、50和70 min),各组对应的辐射剂量分别为0、150、460、770和1050 mJ·cm^(−... 为探究微藻对UV-B辐射的响应及生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微藻的潜在应用价值,以Asterarcys sp.SCSIO-44020海水藻株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UV-B辐射处理组(0、10、30、50和70 min),各组对应的辐射剂量分别为0、150、460、770和1050 mJ·cm^(−2),从接种第一天开始,每隔48 h辐射处理1次,直至培养末期,开展UV-B辐射对该藻株的生理生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藻株经20 d培养后,与对照组相比,10~50 min处理组的UV-B辐射对藻株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70 min处理组对其生长则有显著抑制(P<0.05)。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增加,蛋白质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总脂含量反之,但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MAAs)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UV-B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70 min处理组MAAs含量达到最高,为对照组的1.75倍;而50 min处理组的总糖和MAAs产量达到最高,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40%和57.61%。综上所述,Asterarcys sp.海水藻株具有极强的抗UV-B辐射能力,MAAs增加是其适应紫外辐射的关键,间歇式的50 min UV-B辐射处理可作为该藻株生产MAAs等微藻产物的有效调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arcys sp. UV-B辐射 代谢产物 类菌胞素氨基酸 生理响应
下载PDF
硒对钝顶螺旋藻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的光谱学特性及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华莲 陈填烽 +1 位作者 尹希 郑文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9-754,共6页
研究了亚硒酸钠预处理对H2O2氧化胁迫下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生长、藻丝体形态、谱学特性以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探究硒拮抗氧化胁迫保护螺旋藻的机制。结果显示,H2O2氧化胁迫明显抑制螺旋藻的生长,藻丝体严重受... 研究了亚硒酸钠预处理对H2O2氧化胁迫下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生长、藻丝体形态、谱学特性以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探究硒拮抗氧化胁迫保护螺旋藻的机制。结果显示,H2O2氧化胁迫明显抑制螺旋藻的生长,藻丝体严重受损,可见光吸收440nm峰增强,620和680nm峰降低;荧光发射和激发光谱特征峰强度明显降低,藻胆蛋白特征发射峰由660nm蓝移至650nm;红外光谱透射峰没有发生位移,蛋白质和多肽的特征谱带酰胺Ⅰ带和酰胺Ⅱ带相对强度降低;细胞内ROS相对含量显著性升高。硒预处理24h呈剂量效应地减轻由H2O2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有效地抑制胞内ROS的过度累积,提高螺旋藻的抗氧化能力,缓解了氧化胁迫对光能捕获和传递等重要生理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氧化胁迫
下载PDF
碳酸氢钠、氯化钠和pH对菱形藻EPA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华莲 苏娇娇 +3 位作者 向文洲 刘纪化 李涛 何慧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0,共6页
菱形藻(Nitzschia sp.)MD1藻株是一株具有嗜碱特性,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的硅藻。本研究探讨了培养基中碳酸氢钠(NaHCO_3)、氯化钠(NaCl)浓度和pH对菱形藻MD1 EPA累积的影响。结果显示,NaHCO_3浓度和pH对菱形藻MD1总脂肪酸和EPA含量有... 菱形藻(Nitzschia sp.)MD1藻株是一株具有嗜碱特性,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的硅藻。本研究探讨了培养基中碳酸氢钠(NaHCO_3)、氯化钠(NaCl)浓度和pH对菱形藻MD1 EPA累积的影响。结果显示,NaHCO_3浓度和pH对菱形藻MD1总脂肪酸和EPA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在试验范围内,NaHCO_3、NaCl浓度和pH对EPA产量的影响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aHCO_3、NaCl浓度和pH这3个因素中,最有利于EPA累积的条件和EPA产量分别为:NaHCO_3浓度16.8g/L,EPA产量8.16 mg/L;pH 9.5,EPA产量12.72mg/L;NaCl浓度10g/L,EPA产量13.24 mg/L。研究表明,菱形藻MD1具有较强的高碱及高盐耐受性,而且在高碱及高盐培养条件下具有较高的EPA含量和产量,是一株具有生产EPA潜力的微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藻MD1 碳酸氢钠 氯化钠 PH 脂肪酸 EPA
下载PDF
一种绿球藻的极端适应特性与虾青素高效诱导 被引量:6
4
作者 向文洲 吴华莲 +2 位作者 谢科 何慧 肖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4,共5页
绿球藻Chlorococcum sp.MC-1株系(简称MC-1)的高盐碱极端适应性和虾青素积累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MC-1适应极端高碱培养并保持快速生长,NaHCO3浓度为8g.L-1时,Mc-1平均比生长率明显高于低碱培养(1g.L-1的NaHCO3),NaHCO3浓度为20g.L-... 绿球藻Chlorococcum sp.MC-1株系(简称MC-1)的高盐碱极端适应性和虾青素积累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MC-1适应极端高碱培养并保持快速生长,NaHCO3浓度为8g.L-1时,Mc-1平均比生长率明显高于低碱培养(1g.L-1的NaHCO3),NaHCO3浓度为20g.L-1时平均比生长率与低碱培养的相近,其最高适应生长pH可达12以上。MC-1积累虾青素等次生类胡萝卜素与室内老化培养物的转红细胞相比,室外强光高盐高碱极端条件(室外太阳光、51g.L-1的NaCl、81g.L-1的NaHCO3)诱导转红细胞的虾青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提高了50.46%和71.20%,细胞转红速度显著加快,显示出极端条件对虾青素的高效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球藻Chlorococcum sp. 极端适应特性 虾青素 HPLC
下载PDF
不同氮浓度对一株产油绿球藻生长、脂类积累及脂肪酸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涛 许瑾 +2 位作者 吴华莲 王铭 向文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4-162,共9页
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产油微藻是开发高值微藻油的理想原料,一株产油微藻是否具有高值油脂开发潜力需要评估其油脂产量、中性脂比例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布等指标。低氮胁迫是研究微藻油脂积累理想的方式之一,以一株产油绿球藻(Chlorococc... 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产油微藻是开发高值微藻油的理想原料,一株产油微藻是否具有高值油脂开发潜力需要评估其油脂产量、中性脂比例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布等指标。低氮胁迫是研究微藻油脂积累理想的方式之一,以一株产油绿球藻(Chlorococcum sp.)为实验材料,以硝酸钠(NaNO_3)为氮源,设置17.6 mmol/L、5.9 mmol/L和3.5 mmol/L三种氮浓度,跟踪测定产油绿球藻生长、脂类组成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布的时相变化。结果显示,3.5 mmol/L和5.9 mmol/L氮浓度条件下,产油绿球藻取得了2.55 g/L和2.51 g/L的总脂产量,远高于17.6 mmol/L氮浓度组的总脂产量(1.43 g/L);降低氮浓度可以提高中性脂比例,3.5mmol/L氮浓度组取得最高的中性脂比例,为88.6%总脂质(Total lipid,TL),高于5.9 mmol/L氮浓度组(86.3%TL)和17.6 mmol/L氮浓度组(80.5%TL);降低氮浓度可以改变产油绿球藻的脂肪酸在不同脂类分子中的分布,促进脂肪酸更多分布于中性脂中,其中,3.5 m mol/L TL氮浓度组培养结束时,α-亚麻酸在中性脂的比例由接种时的33.9%提高到86.5%。适宜氮浓度对于提高产油绿球藻总脂产量、中性脂比例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布具有重要作用,产油绿球藻积累的α-亚麻酸在低氮条件下更倾向于分布在中性脂中,是一株具有高值化微藻油开发价值的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油绿球藻 微藻油 氮浓度 脂类组成 脂肪酸分布
下载PDF
一种绿藻分离物的显微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向文洲 谢科 +2 位作者 吴华莲 何慧 肖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8,共4页
用光镜和电镜对一种绿藻分离物(MC-1)的显微结构进行研究。显微与亚显微结构表明,MC-1以似亲孢子方式繁殖,在细胞形态、叶绿体和蛋白核结构上具有绿藻门绿藻目绿球藻科绿球藻属的形态分类特征。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该藻种可能是绿... 用光镜和电镜对一种绿藻分离物(MC-1)的显微结构进行研究。显微与亚显微结构表明,MC-1以似亲孢子方式繁殖,在细胞形态、叶绿体和蛋白核结构上具有绿藻门绿藻目绿球藻科绿球藻属的形态分类特征。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该藻种可能是绿球藻属的一个新种,建议定名为嗜碱绿球藻Chlorococcum alkaliphi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球藻Chlorococcum 形态特征 似亲孢子 嗜碱性 次生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海水螺旋藻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向文洲 李涛 +4 位作者 吴华莲 王兵 王广华 戴世鲲 何慧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6期573-579,共7页
回顾我国海水螺旋藻产业的发展历程,并综述海水螺旋藻的优势,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海水螺旋藻养殖新进展和海水螺旋藻的发展经验,展望海水螺旋藻养殖开发的前景,提出海水螺旋藻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战略,为我国更好地发展海水螺旋藻... 回顾我国海水螺旋藻产业的发展历程,并综述海水螺旋藻的优势,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海水螺旋藻养殖新进展和海水螺旋藻的发展经验,展望海水螺旋藻养殖开发的前景,提出海水螺旋藻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战略,为我国更好地发展海水螺旋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螺旋藻(节旋藻) 产业化养殖 CO2 综合利用 战略
下载PDF
一株耐盐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的户外培养及油脂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涛 赵伟 +4 位作者 杨冰洁 陈子硕 吴华莲 吴后波 向文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0-138,共9页
真眼点藻(Eustigmatos)具有生长速率快、可以积累高含量油脂等特性,受到藻类学家的关注,评价它的户外生产性能和探索油脂提取工艺是实现其产业化的关键。利用自制的平板光生物反应器,通过测定生长、脂类积累及脂肪酸组成,评价一株分离... 真眼点藻(Eustigmatos)具有生长速率快、可以积累高含量油脂等特性,受到藻类学家的关注,评价它的户外生产性能和探索油脂提取工艺是实现其产业化的关键。利用自制的平板光生物反应器,通过测定生长、脂类积累及脂肪酸组成,评价一株分离自宁夏地区的耐盐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SCSIO-45821)的户外生长特性及乙醇提油可行性。结果显示,真眼点藻SCSIO-45821可以利用户外平板光生物反应器进行培养,6 cm光径反应器有利于生物质和二十碳五烯酸积累,平均生物质和二十碳五烯酸产率分别为93.5 mg/L·d和0.6 mg/L·d,而在促进油脂积累方面,4 cm光径反应器更加具有优势,平均油脂产率达到22.0 mg/L·d。利用100%乙醇、常温下提取真眼点藻油脂可以获得94.3%的提取率,所提油脂含有超过70%的中性脂与4.0%的EPA,但藻油需要进行精炼和脱色处理。户外平板光生物反应器是一种较理想的真眼点藻培养装置,但需要根据目标产物选择合适的光径,乙醇可以作为真眼点藻的油脂提取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眼点藻 微藻油 平板光生物反应器 产率 油脂提取
下载PDF
南海北部巴士海峡深海沉积物中几丁质酶基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戴世鲲 王广华 +2 位作者 李涛 吴华莲 向文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3期140-145,共6页
海洋微生物是新颖几丁质酶基因的重要来源。构建南海北部巴士海峡深海表层沉积物几丁质酶基因文库,得到几丁质酶氨基酸序列共计114条。以0.3的距离划分OTU,得到54个OTU单元,丰富度指数Chao1值为159.86,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值分别... 海洋微生物是新颖几丁质酶基因的重要来源。构建南海北部巴士海峡深海表层沉积物几丁质酶基因文库,得到几丁质酶氨基酸序列共计114条。以0.3的距离划分OTU,得到54个OTU单元,丰富度指数Chao1值为159.86,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值分别为3.39和0.06。对54条OTU单元的代表序列,利用BLAST程序与Gen Bank基因库中的序列比对,所有序列均发现具有几丁质酶基因的保守位点,相似性最高为97%,最低为41%,31个OTU单元的代表序列来自于未培养微生物。结果表明,在南海北部深海沉积环境中具有丰富的几丁质酶基因多样性,蕴藏着大量未知的几丁质酶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深海沉积物 几丁质酶
下载PDF
螺旋藻基因组中糖苷酶类基因的序列分析
10
作者 戴世鲲 何慧 +3 位作者 李涛 吴华莲 向文洲 曾海心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2期115-121,共7页
在NCBI基因组数据库中可检索到3个钝顶螺旋藻藻株、1个极大螺旋藻藻株、1个盐泽螺旋藻藻株和1个螺旋藻属未定种的藻株基因组序列。6个螺旋藻基因组序列来源的糖苷酶基因共计32个,编码蛋白含260-1 084个氨基酸,BLAST序列比对显示,与非螺... 在NCBI基因组数据库中可检索到3个钝顶螺旋藻藻株、1个极大螺旋藻藻株、1个盐泽螺旋藻藻株和1个螺旋藻属未定种的藻株基因组序列。6个螺旋藻基因组序列来源的糖苷酶基因共计32个,编码蛋白含260-1 084个氨基酸,BLAST序列比对显示,与非螺旋藻种属来源的已知序列的相似性在49%-84%之间。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2个糖苷酶基因聚类成8个簇,另有3个基因分别单独构成进化分支。酶学功能预测显示,这些糖苷酶基因分别属于8个糖苷酶家族(GH3、GH9、GH13、GH23、GH25、GH38、GH57、GH104),具有8种糖苷酶催化活性(纤维素酶、溶菌酶、α-甘露糖苷酶、α-淀粉酶、普鲁兰酶、1,4-α-葡聚糖分支酶、肽聚糖结合功能、β-葡萄糖苷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基因组 糖苷酶
下载PDF
海水螺旋藻C-藻蓝蛋白富硒及其抗氧化特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成华 向文洲 +3 位作者 吴华莲 彭娟 何慧 肖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65,共6页
对海水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C-藻蓝蛋白的富硒能力及含硒C-藻蓝蛋白对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低浓度硒(40—80mg.L-1)培养时,海水钝顶螺旋藻C-藻蓝蛋白对硒的富集效果显著强... 对海水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C-藻蓝蛋白的富硒能力及含硒C-藻蓝蛋白对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低浓度硒(40—80mg.L-1)培养时,海水钝顶螺旋藻C-藻蓝蛋白对硒的富集效果显著强于淡水螺旋藻C-藻蓝蛋白。硒浓度为40mg.L-1时,C-藻蓝蛋白对硒的利用率最高,富硒系数最大(0.9%);硒浓度为60mg.L-1时,C-藻蓝蛋白含硒量最高(402mg.kg-1)。含硒C-藻蓝蛋白比C-藻蓝蛋白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都有所加强,清除效应与C-藻蓝蛋白的含硒量及蛋白浓度呈正相关。C-藻蓝蛋白含硒量最高组(402mg.kg-1)在浓度为180μg.ml-1时,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可达到83%和35%,远高于同样条件下其他淡水种类相应蛋白的清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利用海水培养的螺旋藻能显著提高C-藻蓝蛋白的富硒能力和含硒C-藻蓝蛋白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活性。此研究对开发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含硒C-藻蓝蛋白显示出独特的技术优势和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富硒C-藻蓝蛋白 超氧阴离子 羟基自由基
下载PDF
太空搭载海水钝顶螺旋藻诱变株H_(11)的室外产多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丽 李涛 +3 位作者 吴华莲 吴嘉仪 向文洲 刘德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8-334,共7页
本研究对一株经太空搭载后选育的海水钝顶螺旋藻诱变株H_(11)的室外产多糖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广州秋季室外平均温度为27°C下,诱变株H_(11)的生物量产率、总糖含量、总多糖含量和水溶性多糖含量分别为19.09±0.03 mg/(... 本研究对一株经太空搭载后选育的海水钝顶螺旋藻诱变株H_(11)的室外产多糖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广州秋季室外平均温度为27°C下,诱变株H_(11)的生物量产率、总糖含量、总多糖含量和水溶性多糖含量分别为19.09±0.03 mg/(L·d)、27.89±1.28%DW、20.95±0.87%DW和19.74±0.93%DW。与野生株WT相比,H_(11)的生物量、总糖、总多糖和水溶性多糖的产率分别提高了15.39%,148.93%,176.50%和187.70%。在冬季室外平均培养温度为17°C条件下,诱变株和野生株生长速率及多糖产率都有所降低,但诱变株在产多糖能力上仍显著高于野生株(P<0.05)。研究表明海水钝顶螺旋藻诱变株H_(11)产多糖能力极高,具有可观的产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钝顶螺旋藻 多糖 太空搭载 室外培养
下载PDF
裂片石莼营养价值的评价及其多糖制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方方 吴后波 +4 位作者 向文洲 吴华莲 戴世鲲 贾其坤 陈灿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41,共9页
对采自福建的野生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和营养价值评估;采用微波加热新方法,进一步研究了裂片石莼多糖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裂片石莼的总糖、粗蛋白质、总氨基酸和总脂含量分别为34.38%、27.60%、25.20%、11.70%... 对采自福建的野生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和营养价值评估;采用微波加热新方法,进一步研究了裂片石莼多糖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裂片石莼的总糖、粗蛋白质、总氨基酸和总脂含量分别为34.38%、27.60%、25.20%、11.70%;其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0.0%,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79.77;裂片石莼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达到国家海藻制品的限量标准。研究结果还表明,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微波加热提取工艺,与传统加热提取工艺相比,裂片石莼多糖的得率提高了21.35%,而耗能降低了5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海藻 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 分子鉴定 营养组分 正交实验优化
下载PDF
不同氮源及氮浓度对耐高盐真眼点藻生长、脂类积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伟 李涛 +4 位作者 吴华莲 陈浩 刘德海 向文洲 吴后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68,共7页
真眼点藻纲(Eustigmatophyceae)微藻可以积累高含量的EPA 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为了探究不同氮源及氮浓度对一株耐高盐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的生长、脂类积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以BG-11 为基础培养基,选用三种不同类型氮... 真眼点藻纲(Eustigmatophyceae)微藻可以积累高含量的EPA 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为了探究不同氮源及氮浓度对一株耐高盐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的生长、脂类积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以BG-11 为基础培养基,选用三种不同类型氮源(硝酸钠、尿素、碳酸氢铵),每种氮源设置三种氮浓度(3.5 mmol/L、5.9 mmol/L、17.6 mmol/L),跟踪测定真眼点藻培养过程生物质浓度、总脂含量、脂类分级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以碳酸氢铵为氮源,氮浓度为17.6 mmol/L 条件下真眼点藻的生物质浓度最高(7.07 g/L);三种氮源3.5 mmol/L 组真眼点藻的总脂积累量均高于5.9 mmol/L 组和17.6 mmol/L 组,在3.5 mmol/L 条件下,真眼点藻在以尿素为氮源的实验组中获得最高总脂产量(4.18 g/L),其次为硝酸钠(4.07 g/L),最低为碳酸氢铵(3.42 g/L)。氮胁迫可以使真眼点藻的中性脂比例增加,3.5 mmol/L 组的中性脂比例均高于5.9 mmol/L 组和17.6 mmol/L 组,在3.5mmol/L 条件下,真眼点藻在尿素组、碳酸氢铵组和硝酸钠组的中性脂含量分别为79.0% TL(TL 为total lipid 的简写)、77.0% TL 和75.7% TL;真眼点藻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有C14∶0(豆蔻酸)、C16∶0(棕榈酸)、C16∶1(棕榈油酸)、C18∶1(油酸)、C18∶2(亚油酸)、C20∶4(花生四烯酸)和C20∶5(EPA),其中C16∶1 的含量占51% TFA(TFA 为total fatty acid 的简写),在以硝酸钠为氮源的处理组中,17.6 mmol/L 条件下C20∶5(EPA)的百分含量最高,为7.18% TFA,尿素氮源次之(6.20% TFA),最小为碳酸氢铵(4.82% TFA)。该研究显示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是一株极具开发潜力的微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眼点藻 生长 总脂 脂肪酸 氮源
下载PDF
八株海洋微藻Nannochloris sp.生长及生化性状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程浩 吴嘉仪 +5 位作者 汤明星 李涛 吴华莲 王广华 戴世鲲 向文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1-237,共7页
通过对从南海海域筛选分离纯化的8株Nannochloris sp.海洋微藻进行生长和生化特性分析,评估该属微藻的生产应用潜力。采用干重法、索氏提取法、凯氏定氮法、苯酚硫酸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别测定微藻生长以及油脂、蛋白质、多糖含量及... 通过对从南海海域筛选分离纯化的8株Nannochloris sp.海洋微藻进行生长和生化特性分析,评估该属微藻的生产应用潜力。采用干重法、索氏提取法、凯氏定氮法、苯酚硫酸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别测定微藻生长以及油脂、蛋白质、多糖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8株微藻的最大生物量干重为0.39-0.91 g/L,生长最快的为SCS-761藻株;总脂含量为(19.06-33.67)%,其中SCS-249、SCS-589、SCS-655藻株总脂含量超过25%,且SCS-655藻株油脂产率高达22.23±0.71 mg/(L·d);SCS-249、SCS-325、SCS-355、SCS-640、SCS-769藻株蛋白质含量超过30%,其中SCS-640藻株蛋白质含量最高(36.70±2.20)%;而各株藻的多糖含量介于19.23%-29.34%,其中SCS-761最高,SCS-655最低。另外,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8株微藻的脂肪酸组成结构相似,主要为C16饱和脂肪酸和C18系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相对含量最高,SCS-249、SCS-355、SCS-761藻株亚油酸相对含量超过40%。海洋微藻Nannochloris生物活性物质资源丰富,含有较高的脂质、蛋白质和亚油酸含量,应用潜力可观,应对该属微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开发,为该属微藻高值化综合性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生长 油脂 蛋白质 多糖 脂肪酸
下载PDF
饲料添加海水螺旋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营养和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冰洁 李涛 +3 位作者 吴华莲 向文洲 段元慧 吴后波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8-43,共6页
海水螺旋藻营养价值丰富,在水产养殖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文章主要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海水螺旋藻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营养成分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海水螺旋藻的饲料添加剂应用提供参考。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 海水螺旋藻营养价值丰富,在水产养殖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文章主要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海水螺旋藻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营养成分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海水螺旋藻的饲料添加剂应用提供参考。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海水螺旋藻粉(0%、0.7%、2.1%、3.5%和5.0%),饲喂凡纳滨对虾56 d后,测定其生长性能、肌肉中营养成分及肝胰脏中碱性磷酸酶(APK)、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YZ)和酚氧化酶(PO)的活力。结果表明,饲料中高含量添加海水螺旋藻(5.0%)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P<0.05),饲料中添加海水螺旋藻对凡纳滨对虾的粗脂肪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以显著提高其肌肉中粗蛋白含量(P<0.05),高含量添加海水螺旋藻(5.0%)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肌肉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P<0.05),饲料添加海水螺旋藻粉可以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APK和LYZ的活力(P<0.05),随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对PO、SOD和GSH-Px活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无明显的规律。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海水螺旋藻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免疫力,并增加凡纳滨对虾的营养价值(粗蛋白、EPA和DHA),因此螺旋藻粉可以作为一种对虾饲料添加剂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螺旋藻 凡纳滨对虾 生长 营养成分 免疫因子
下载PDF
一株微杆菌CBA01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特性与生理响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灵 向文洲 +3 位作者 卫华宁 吕金亭 吴华莲 吴后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99,共9页
赤潮给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危害,溶藻细菌是目前生物防治赤潮的有效手段之一。旨在探究从蓝细菌Cyanobacterium sp SCSIO-45682分离的4株共附生细菌中得到的一株对球形棕囊藻具有明显溶藻效应的微杆菌属菌株Microbacteri... 赤潮给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危害,溶藻细菌是目前生物防治赤潮的有效手段之一。旨在探究从蓝细菌Cyanobacterium sp SCSIO-45682分离的4株共附生细菌中得到的一株对球形棕囊藻具有明显溶藻效应的微杆菌属菌株Microbacterium sp.CBA01的溶藻特性和初步的作用机理。采用细菌发酵液与棕囊藻共培养模式测定菌株CBA01的溶藻效应,并分别研究去除菌体、不同温度、不同pH条件下的溶藻特性,进一步测定藻细胞丙二醛(MDA)和抗氧化相关酶系统的响应规律。结果显示,菌株CBA01发酵菌液和无菌上清液对棕囊藻有明显的溶藻作用,而菌体本身不具有溶藻活性;其溶藻效应随着菌液发酵时间延长、菌液添加量增多以及藻液初始浓度降低而增强。经CBA01无菌上清液处理,棕囊藻生长初期的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大幅度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POD)活性显著提高。菌株CBA01通过胞外分泌溶藻物质经间接溶藻作用而导致球形棕囊藻的裂解,其分泌的溶藻活性物质具有一定耐高温性、耐酸不耐强碱性;而该菌株产生的溶藻物质,可能具有较强烈的氧化活性,或产生诱导藻细胞产生过量氧自由基的活性,这可能是其形成溶藻效应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ACTERIUM sp. CBA01 赤潮 球形棕囊藻 溶藻特性 生理响应
下载PDF
栅藻Scenedesmus sp.蛋白质提取方法优化及氨氮与硝态氮处理下蛋白质组表达差异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其坤 梁青 +5 位作者 吴后波 王广华 吴华莲 李涛 王兵 向文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旨在寻找一种快速高效提取栅藻Scenedesmus sp.蛋白质的方法并研究氨氮对该藻的毒害机制。使用液氮研磨和超声细胞破碎进行细胞破碎,丙酮沉淀和TCA-丙酮沉淀法进行蛋白纯化,SDS-PAGE进行蛋白样品丰度检验,2-DE电泳技术对差异表达蛋白进... 旨在寻找一种快速高效提取栅藻Scenedesmus sp.蛋白质的方法并研究氨氮对该藻的毒害机制。使用液氮研磨和超声细胞破碎进行细胞破碎,丙酮沉淀和TCA-丙酮沉淀法进行蛋白纯化,SDS-PAGE进行蛋白样品丰度检验,2-DE电泳技术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栅藻Scenedesmus sp.,液氮研磨破碎细胞效果明显优于超声细胞破碎法,前者细胞破碎完全,内容物充分外泄。TCA-丙酮沉淀纯化得到的蛋白样品不仅浓度高,而且丰度和纯度均显著优于丙酮沉淀法。氨氮毒害作用下栅藻Scenedesmus sp.蛋白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85个表达降低的蛋白和25个表达升高的蛋白,这些蛋白涉及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固定、糖酵解、蛋白质合成及非正常折叠蛋白降解、细胞分裂和物质运输,以及自由基清除等途径。应用液氮研磨和TCA-丙酮沉淀法可快速高效地提取栅藻Scenedesmus sp.蛋白质,氨氮毒害作用涉及光合作用、脂肪酸合成、非正常折叠蛋白降解等多种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泳 栅藻 细胞破碎 蛋白纯化 氨氮毒害
下载PDF
不同氮源及氮浓度对海水驯化藻株Asterarcys sp.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卫华宁 王灵 +3 位作者 李涛 王娜 吴华莲 向文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44,共11页
以经海水驯化后的藻株Asterarcys sp.SCSIO-44020为材料,以30‰海水改良ZSNT为基础培养基,在柱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类型氮源(硝酸钠、尿素及碳酸氢铵)和3组氮浓度(3 mmol/L、6 mmol/L及18 mmol/L),研究不同氮源及氮浓度对As... 以经海水驯化后的藻株Asterarcys sp.SCSIO-44020为材料,以30‰海水改良ZSNT为基础培养基,在柱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类型氮源(硝酸钠、尿素及碳酸氢铵)和3组氮浓度(3 mmol/L、6 mmol/L及18 mmol/L),研究不同氮源及氮浓度对Asterarcys sp.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Asterarcys sp.生物质浓度均随着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氮浓度18 mmol/L条件下,硝酸钠组获得最大生物质浓度(7.78 g/L),其次为尿素(6.61 g/L),最低为碳酸氢铵(5.33 g/L)。低氮胁迫有利于藻细胞油脂和总糖的积累,最大油脂含量和多糖含量分别达到46.78%DW(碳酸氢铵,3.0 mmol/L)和29.70%DW(尿素,3.0 mmol/L)。该藻中性脂比例大于82.58%,在3种氮源随着氮浓度的降低而升高;脂肪酸主要包括C16:0(棕榈酸)、C16:1(棕榈油酸)、C18:0(硬脂酸)、C18:1(油酸)、C18:2(亚油酸)和C18:3(亚麻酸),其中油酸含量最高(占总脂含量38.75%);高氮有利藻细胞蛋白质积累,在尿素为氮源18 mmol/L条件下的蛋白质含量最高(17.61%DW);在以硝酸钠为氮源18 mmol/L条件下,该藻总脂、总糖、总蛋白质及总类胡萝卜素均获得最大产量,分别为2.79 g/L、1.71 g/L、1.22 g/L和30.29 mg/L。总之,本研究显示Asterarcys sp.SCSIO-44020在海水中生长良好,初步确定高浓度(18 mmol/L)硝酸钠为其小型柱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较佳的氮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arcys sp. 氮源 生化组成 海水驯化
下载PDF
磷浓度对海水钝顶螺旋藻生长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浩 杨冰洁 +3 位作者 李涛 吴华莲 吴后波 向文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3-110,共8页
磷元素对微藻的生长代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究磷源浓度调控海水螺旋藻主要代谢产物合成积累的可行性。以改良的Zarrouk海水培养基为基础,通过设置5种K2HPO3浓度(0.005-0.04g/L),分析不同磷浓度对海水螺旋藻的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 磷元素对微藻的生长代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究磷源浓度调控海水螺旋藻主要代谢产物合成积累的可行性。以改良的Zarrouk海水培养基为基础,通过设置5种K2HPO3浓度(0.005-0.04g/L),分析不同磷浓度对海水螺旋藻的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水螺旋藻生物质浓度和蛋白质含量随着磷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0.04g/L处理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48±0.02g/L和59.23±0.61%DW;总多糖含量随着磷源浓度增加先显著下降,0.005g/L处理组含量最高(25.96±1.61%DW);C-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和总藻胆蛋白含量随着磷源浓度增加,先升后降,0.03g/L处理组含量最高,分别为14.56±0.99%DW、4.21±0.19%DW和18.77±0.39%DW;叶绿素a与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磷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最高含量分别为1.01±0.01%DW和0.35±0.02%DW;而磷源浓度的变化对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总体上无显著影响(P>0.05)。低磷源浓度有利于多糖积累,高磷源浓度则促进蛋白质和藻蓝蛋白、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通过磷源调节可有效定向诱导海水螺旋藻主要高值化产物的合成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螺旋藻 生长 蛋白质 多糖 藻蓝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