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能谱仪检测^(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叔明 高琴琰 +1 位作者 张德中 萧树东 《胃肠病学》 2001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验证红外能谱仪检测13C-尿素呼气试验(UBT)诊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可靠性,并与气体质谱仪检测结果作一比较。方法:对76例患者以红外能谱仪进行13C-UBT检测H. pylori感染,H. p... 目的:验证红外能谱仪检测13C-尿素呼气试验(UBT)诊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可靠性,并与气体质谱仪检测结果作一比较。方法:对76例患者以红外能谱仪进行13C-UBT检测H. pylori感染,H. pylori感染状态由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以及细菌培养确定。其中17例患者的呼气样本分别用红外能谱仪与气体质谱仪进行检测。结果:76例患者中H. pylori阳性者43例(56.6%),红外能谱仪进行13C-UBT的测定结果为41例(53.9%),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3.0%和97.0%。气体质谱仪与红外能谱仪的检测数值相差无几。结论:以红外能谱仪进行13C-UBT检测可靠、准确地诊断H.pylori感染,并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红外能谱仪与气体质谱仪一样可被广泛应用于H.pylori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呼吸试验 红外能谱仪 消化性溃疡 慢性胃炎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长期随访研究
2
作者 吴叔明 高琴琰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功能性消化不良 根除术 随访研究
下载PDF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62
3
作者 郑青 吴叔明 +7 位作者 柯美云 刘晓红 刘南植 但自力 苌新明 房殿春 肖天力 萧树东 《胃肠病学》 2002年第5期272-276,共5页
背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具有较高的解离常数(pKa),在抑酸方面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稳定。目的:通过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比较,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 背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具有较高的解离常数(pKa),在抑酸方面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稳定。目的:通过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比较,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方法,于2002年1~7月在5家医院进行。109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并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学检查确定为H.pylori阳性的患者分为两组:雷贝拉唑(商品名:波利特)试验组(RAC组,53例)和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对照组(OAC组,56例)。两组均先给予三联治疗:雷贝拉唑10mg或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连续7天,然后单独给予雷贝拉唑10mg,每日1次或奥美拉唑20g,每日1次,连续7天,并于用药结束后第28天复查胃镜并检测H.pylori。于用药后第1、2、3、6和42天对患者的上腹痛、反酸以及上腹烧灼感等症状进行评估。结果:101例患者完成全部治疗方案,8例失访。H.pylori根除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RAC组的H.pylori根除率为86.0%,OAC组为76.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溃疡愈合率:PAC组的溃疡愈合率为92.0%,OAC组为76.5%,OAC组高于OAC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下载PDF
Bax-Bcl-2异源二聚体与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燕捷 吴叔明 +2 位作者 罗鸿予 江佛湖 萧树东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明确Bax-Bcl-2异源二聚体与NSAIDs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以NSAIDs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通过丫啶橙(AO)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TUNEL法加以证实。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沉淀-... 目的:明确Bax-Bcl-2异源二聚体与NSAIDs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以NSAIDs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通过丫啶橙(AO)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TUNEL法加以证实。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沉淀-蛋白印迹法检测Bax-Bcl-2异源二聚体水平的改变。结果:NSAIDs药物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ndo)800 mmol/L和阿司匹林(aspirin,Asp)8 mmol/L作用24 h后,AGS细胞发生显著的凋亡(Indo 800 mmol/L作用24 h凋亡率(9.34±1.99)%,48 h(38.97±3.36)%,Asp 8 mmol/L 48 h凋亡率(17.60±3.30)%。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Bax-Bcl-2异源二聚体水平逐渐增高,在6~48 h内均呈现增强趋势,Bax蛋白表达的增强在6~24 h最为明显,Bcl-2蛋白未检测到。结论:NSAIDs可诱导胃癌细胞AGS凋亡;Bax-Bcl-2异源二聚体可能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也可能是NSAIDs调控肿瘤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作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 BCL-2 基因 BAX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徐晓晶 徐华 +1 位作者 刘强 吴叔明 《胃肠病学》 2005年第5期277-280,共4页
背景: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肠上皮内T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过去被称为“肠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近年来发现这一疾病的本质是肠道T细胞淋巴瘤。该病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进展迅猛,内镜和消化道钡餐检查很难确诊。目的:了解... 背景: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肠上皮内T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过去被称为“肠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近年来发现这一疾病的本质是肠道T细胞淋巴瘤。该病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进展迅猛,内镜和消化道钡餐检查很难确诊。目的:了解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仁济医院1994年9月~2004年9月6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34~73岁,男女比例为5∶1。病变多位于空、回肠,可有结肠累及。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发热、消瘦为主,部分患者并发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无患者伴有乳糜泻。内镜下3例患者表现为溃疡病灶,术中见溃疡5例,肿块1例。1例患者经术前内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5例由术后病理检查确诊,4例曾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为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45RO(+)、CD3(+)、CD30(-)。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部分结合术后化疗。3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死亡。结论:不伴有乳糜泻是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之一。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常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该病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淋巴瘤 T细胞 回顾性研究 肠道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点分析 原发性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术后病理检查 患者年龄 白细胞共同抗原 消化道出血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鋆 吴叔明 +1 位作者 陈晓宇 彭延申 《胃肠病学》 2007年第3期144-147,共4页
背景:传统药物对炎症性肠病疗效不甚理想,寻找新型而有效的药物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 背景:传统药物对炎症性肠病疗效不甚理想,寻找新型而有效的药物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助溶剂对照组以及雷公藤红素低剂量组(每天0.5mg/kg)和高剂量组(每天1mg/kg)。以大体和组织学评分评价结肠炎症程度。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组织核因子(NF)-κBp65的表达,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的表达。结果:高、低剂量雷公藤红素均能显著改善结肠组织大体和组织学评分,降低NF-κBp65以及IL-1β、TNF-αmRNA的表达。结论:雷公藤红素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具有显著保护作用,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三硝基苯磺酸 雷公藤红素 NF-KB 促炎细胞因子
下载PDF
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APE/Ref-1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熊光苏 吴叔明 +4 位作者 徐晓晶 周鋆 朱红音 李恩灵 莫剑忠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25-1428,共4页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细胞株在吉西他滨化疗时APE/Ref-1基因表达的变化,并试图揭示其在胰腺癌化疗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吉西他滨0、10、20、40及60μmol/L作用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24 h,分别以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细胞株在吉西他滨化疗时APE/Ref-1基因表达的变化,并试图揭示其在胰腺癌化疗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吉西他滨0、10、20、40及60μmol/L作用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24 h,分别以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作用后APE/Ref-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吉西他滨作用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24h后,APE/Ref-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并与吉西他滨的浓度呈正相关(RT-PCR:r=0.645,P=0.012;Western blot:r= 0.598,P=0.020).结论:APE/Ref-1在胰腺癌化疗时表达明显增强,可能与化疗耐药性的产生有关,并提示针对APE/Ref-1的靶向干预可能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无嘌呤嘧啶核酸内切酶 吉西他滨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印迹
下载PDF
家族群发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1例 被引量:7
8
作者 包玉洁 张煜 +4 位作者 陆秋云 王勇峰 张林 陈萦暄 吴叔明 《胃肠病学》 2006年第9期573-574,共2页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bluerubberblebnevussyndrome,BRBNS)是以皮肤和内脏等多处海绵状血管瘤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从幼儿到老人各年龄段皆可发病,但多数常在出现内脏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癫痫、咯血、视力障碍等)时才引起重视而就医。...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bluerubberblebnevussyndrome,BRBNS)是以皮肤和内脏等多处海绵状血管瘤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从幼儿到老人各年龄段皆可发病,但多数常在出现内脏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癫痫、咯血、视力障碍等)时才引起重视而就医。据国外资料显示,BRBNS皮肤血管瘤的出现率为100%,胃肠道血管瘤为74%,中枢神经血管瘤为17%,关节和肝血管瘤各为5%,眼内、肾、脾血管瘤各为2%。消化道血管瘤的分布:小肠100%、结肠74%,胃65%。本期刊出的2例病例报道,1例为直肠黏膜血管瘤,1例为食管黏膜血管瘤。但此2例均未作小肠镜检查。由于本病少见,且单纯以皮肤血管瘤就诊者很少,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引起重视,仔细进行体格检查,一旦发现皮肤血管瘤(即使是不明显的1~2个),也需对重要脏器,如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等进行相应的检查。本期刊出的1例反复便血5年余,此次住院体检时发现右侧足背、右下腹、右腰部和肛周均有多个血管瘤,才确诊BRBNS。有关BRBNS消化道血管瘤的治疗,肠段血管瘤密集的需外科切除,分散、孤立病灶则应内镜下激光或硬化剂治疗。我们希望能对这2例患者进行消化道出血复发的随访,以及对血管瘤进行治疗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 海绵状血管瘤 消化道出血 皮肤血管瘤 中枢神经系统 硬化剂治疗 内脏并发症 小肠镜检查
下载PDF
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王震华 熊光苏 吴叔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评价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3例幽门螺杆菌初次根除失败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了下述10天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标准剂量)+枸橼酸铋钾(0.22g)+左旋氧氟沙... 目的评价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3例幽门螺杆菌初次根除失败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了下述10天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标准剂量)+枸橼酸铋钾(0.22g)+左旋氧氟沙星(0.2g)+阿莫西林(1.0g)b.d,4周后通过13C尿素酶呼吸试验判断根除成功与否。结果2例失访,余31例完成治疗及随访,其中26例补救根除成功,5例补救治疗失败,6例(18.18%)患者发生轻微不良反应,根据意向处理分析(ITT)和完成治疗分析(PP),根除率分别为78.79%和83.87%。结论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方案为安全有效的幽门螺杆菌补救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幽门螺杆菌 补救治疗 枸橼酸铋钾
下载PDF
非甾体消炎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燕捷 吴叔明 +4 位作者 李恩灵 朱红音 沈冠凤 罗鸿予 萧树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32-436,共5页
目的 :明确非甾体消炎药 (NSAIDs)能否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明确不同的p5 3基因表型对NSAIDs诱导的细胞凋亡是否有影响 ;明确NSAIDs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及Bax表达的调控。方法 :通过MTT比色法检测NSAIDs对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 ;应用丫... 目的 :明确非甾体消炎药 (NSAIDs)能否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明确不同的p5 3基因表型对NSAIDs诱导的细胞凋亡是否有影响 ;明确NSAIDs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及Bax表达的调控。方法 :通过MTT比色法检测NSAIDs对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 ;应用丫啶橙 (AO)染色、Annexin V/PI双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应用RT 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l 2、bax基因及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 :NSAIDs药物吲哚美辛 (Indo)和阿司匹林 (Asp)对胃癌细胞株AGS(p5 3+/ +)、MKN2 8(p5 3 / )均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 ,且呈时间 /浓度依赖性增强 ;在相同作用条件下 ,AGS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MKN2 8细胞 ,处理组MKN2 8细胞凋亡数量虽有所增多 ,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 ,Bcl 2基因mRNA表达逐渐减弱 ,Bax基因及蛋白表达逐渐增强 ,在药物作用 6~ 2 4小时改变最为明显。结论 :一定浓度的NSAIDs作用一定时间后 ,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这为NSAIDs的抗肿瘤应用增加了理论依据 ;NSAIDs不能诱导p5 3基因突变的MKN2 8胃癌细胞株发生显著的凋亡 ,p5 3基因突变可能阻断了NSAIDs的凋亡诱导效应 ;NSAIDs可能通过调控Bcl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AIDS 胃癌 细胞凋亡 BCL-2 BAX P53 培养的肿瘤细胞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中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林 马雄 +1 位作者 王勇峰 吴叔明 《胃肠病学》 2002年第4期216-217,共2页
背景:胆汁酸在肝内合成和分泌,因此可以作为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指标之一。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2例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资料,比较TBA与其他常规肝功能指标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肝硬化组的TBA... 背景:胆汁酸在肝内合成和分泌,因此可以作为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指标之一。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2例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资料,比较TBA与其他常规肝功能指标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肝硬化组的TB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水平为健康对照组的6.9倍,异常率为74%,显著高于丙氨酸转氨酶(ALT)、r-谷氨酰转移酶(r-GT)和碱性磷酸酶(ALP)(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TBA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期患者(P<0.01)。结论:TBA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总胆汁酸 肝硬化 诊断 TBA
下载PDF
金钱胆通口服液治疗胆石症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文俊 李兆申 +4 位作者 谢渭芬 袁耀宗 李定国 蒋义斌 吴叔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9-231,共3页
观察金钱胆通口服液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182例胆囊炎及胆石症患者分为金钱胆通口服液治疗组 12 2例和消炎利胆片对照组 6 0例。治疗后第 1天、3天、7天、14天和 2 1天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组分... 观察金钱胆通口服液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182例胆囊炎及胆石症患者分为金钱胆通口服液治疗组 12 2例和消炎利胆片对照组 6 0例。治疗后第 1天、3天、7天、14天和 2 1天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组分别为 2 0 4 9%、5 0 82 %、80 33%、91 80 %和 94 2 6 % ;对照组分别为 11 6 7%、4 8 33%、6 6 6 7%、81 6 7%和 85 0 0 % ,7天后症状改善率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排石有效率金钱胆通组为5 1 92 % ;消炎利胆片组为 2 7 2 7% ;完全排石率治疗组为 14 4 2 % ,对照组为 2 2 7% ,排石有效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 <0 0 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金钱胆通口服液能明显改善胆囊炎、胆石症症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胆通口服液 胆石症 疗效研究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含多西环素的四联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初次根除失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震华 熊光苏 +2 位作者 杨川华 王勇峰 吴叔明 《胃肠病学》 2011年第4期211-213,共3页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一线三联疗法的根除失败率日益增高。目的:评价含多西环素的四联方案补救治疗H.pylori初次根除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纳入37例H.pylori初次根除失败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一线三联疗法的根除失败率日益增高。目的:评价含多西环素的四联方案补救治疗H.pylori初次根除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纳入37例H.pylori初次根除失败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予四联方案埃索美拉唑(2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多西环素(100 mg)+阿莫西林(1000 mg),2次/d×10 d。治疗结束4周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UBT)以评估H.pylori根除情况。结果:4例患者失访,25例患者补救治疗成功,8例失败,补救治疗意向治疗(ITT)分析和符合方案(PP)分析根除率分别为67.6%和75.8%。21例(63.6%)患者发生轻微不良反应。结论:含多西环素的四联方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H.pylori初次根除失败后的补救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环素 螺杆菌 幽门 药物疗法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青 吴叔明 +7 位作者 柯美云 刘晓红 刘南植 但自力 苌新明 房殿春 肖天力 萧树东 《胃肠病学》 2002年第B11期106-106,共1页
背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具有较高的解离常数(pKa),在抑酸方面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稳定.目的:通过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比较,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 背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具有较高的解离常数(pKa),在抑酸方面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稳定.目的:通过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比较,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方法,于2002年1~7月在5家医院进行.109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并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学检查确定为H.pylori阳性的患者分为两组:雷贝拉唑(商品名:波利特)试验组(RAC组,53例)和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对照组(OAC组,56例).两组均先给予三联治疗:雷贝拉唑10 mg或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g+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连续7天,然后单独给予雷贝拉唑10 mg,每日1次或奥美拉唑20 mg,每日1次,连续7天,并于用药结束后第28天复查胃镜并检测H.pylori.于用药后第1、2、3、6和42天对患者的上腹痛、反酸以及上腹烧灼感等症状进行评估.结果:101例患者完成全部治疗方案,8例失访.H.pylori根除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RAC组的Hpylori根除率为86.0%,OAC组为76.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溃疡愈合率:RAC组的溃疡愈合率为92.0%,OAC组为76.5%,RAC组高于OAC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症状改善情况:两组从用药第1天起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腹痛、反酸、上腹烧灼感等症状,虽然RAC组的总得分下降幅度略高于OAC组,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治疗方案均能有效缓解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症状,并能有效地根除H.pylori和促进溃疡愈合,RAC组的溃疡愈合率较OAC组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多中心 随机 双盲 平行 对照研究 治疗
下载PDF
肠内营养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素梅 熊光苏 吴叔明 《胃肠病学》 2010年第10期595-599,共5页
背景:营养支持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重要治疗措施,然而目前对选择肠内营养(EN)或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SAP仍存在争议.目的:系统性评价EN和TPN治疗SAP/预期SA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 背景:营养支持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重要治疗措施,然而目前对选择肠内营养(EN)或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SAP仍存在争议.目的:系统性评价EN和TPN治疗SAP/预期SA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中国期刊网(1966年1月~2010年4月),纳人有关EN和TPN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2名评价者对入选研究的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进行独立摘录,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包括701例患者.与TPN相比,EN能显著降低感染率(RR=0.43,95%CI:0.28~0.66,P〈0.0001)、外科干预率(RR=0.45,95%CI:0.29~0.70,P=0.0004)、器官衰竭率(RR=0.45,95%CI:0.26~0.78,P=0.004)和死亡率(RR=0.37,95% CI:0.23~0.58,P〈0.0001).结论:EN治疗SAP优于TPN,若无EN禁忌症,应优先选择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META分析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和营养
16
作者 吴叔明 《胰腺病学》 2004年第2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营养 机体代谢 膳食 治疗
下载PDF
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抑制作用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勇峰 熊光苏 +2 位作者 高琴琰 吴叔明 莫剑忠 《胃肠病学》 2010年第4期222-224,共3页
背景:急性胰腺炎(AP)动物模型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肠内营养(EN)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胰腺继发感染的风险.目的:评估EN对SAP患者SIBO的影响.方法:13例CT严重度指数(CTSI)≥3分的AP患者随机分为EN组(7例... 背景:急性胰腺炎(AP)动物模型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肠内营养(EN)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胰腺继发感染的风险.目的:评估EN对SAP患者SIBO的影响.方法:13例CT严重度指数(CTSI)≥3分的AP患者随机分为EN组(7例)和胃肠外营养(PN)组(6例),所有患者均置入鼻空肠管,分别于第1 d、3 d、7 d行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计算患者每次GHBT的总产氢量.EN组患者于首次GHBT后即开始行EN,PN组患者于第二次GHBT后改行EN.结果:两组患者首次GHBT的总产氢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第一、二次GHBT总产氢量下降值显著大于PN组(33.0对4.0,P〈0.05);两组间第一、三次GHBT总产氢量下降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可能对SAP患者的SIBO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CT严重度指数 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氢呼气试验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应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聂佳佳 熊光苏 吴叔明 《胃肠病学》 2014年第2期83-88,共6页
背景:近年来关于微生态制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研究较多,然而其效用尚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微生态制剂应用于SAP的效用。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CNKI和万方数据库,选取关于微生态制剂应用于SAP的随机... 背景:近年来关于微生态制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研究较多,然而其效用尚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微生态制剂应用于SAP的效用。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CNKI和万方数据库,选取关于微生态制剂应用于SA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以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评价分别采用比值比(OR)和加权均数差(WMD)。结果:共6项RCTs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包括SAP患者444例。Meta分析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间死亡率(OR=1.55,95%CI:0.83~2.88,P=0.17)以及感染性坏死(OR=1.19,95%CI:0.61~2.30,P=0.61)、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OR=0.91,95%CI:0.29~2.84,P=0.87)、多器官功能衰竭(MOF)(OR=1.72,95%CI:0.98~3.01,P=0.06)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组住院时间(WMD=-6.72,95%CI:-9.16^-4.28,P<0.000 01)以及血淀粉酶、CRP恢复时间和腹部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R=0.39,95%CI:0.16~0.95,P=0.04)。结论:目前研究表明添加微生态制剂并不能降低SAP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感染性坏死、SIRS、MOF发生率,但能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RCTs对微生态制剂应用于SAP的效用作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有益菌种 益生元 META分析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燕捷 吴叔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6,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并与胃癌、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众多研究表明,Hp的根除有助于溃疡愈合,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延缓MALT淋巴瘤的进程。因此,Hp感染的治疗一直是胃肠病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并与胃癌、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众多研究表明,Hp的根除有助于溃疡愈合,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延缓MALT淋巴瘤的进程。因此,Hp感染的治疗一直是胃肠病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Hp根除治疗的普遍开展,Hp对常用抗生素的原发和继发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随着Hp耐药株的不断增加,对其根治的困难亦随之增加。因此,探讨Hp耐药的发生原因及机制,明确如何避免和克服耐药性的产生将是Hp根除治疗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慢性活动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癌
下载PDF
硫唑嘌呤引起的药物性胰腺炎1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华静 马雄 +2 位作者 赵韫嘉 吴叔明 李继强 《胃肠病学》 2002年第2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硫唑嘌呤 药物性胰腺炎 药源性疾病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