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的詞源學及古文字學闡釋——黄河爲何名之爲“河”?
1
作者 高嶋謙一 吴可穎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16年第1期10-42,共33页
本文回顧了迄今爲止有關專有名詞'河'(黄河)的詞源學研究,着重介紹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尤其關注其中涉及的詞源學探究方法。在'河'的詞源探究中,主要涉及兩個方法:一個是從印歐語研究中發展出來的比較法,此法在漢... 本文回顧了迄今爲止有關專有名詞'河'(黄河)的詞源學研究,着重介紹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尤其關注其中涉及的詞源學探究方法。在'河'的詞源探究中,主要涉及兩個方法:一個是從印歐語研究中發展出來的比較法,此法在漢藏語和藏緬語的研究中被普遍采用;另一個是基於漢語本身證據的内部比較法,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約公元13世紀)學者的研究。廣爲人知的'漢語同族詞之研究'是由日本學者藤堂明保(1914—1985)開始的,在他的博士學位論文《上古漢語の單語家族の研究》(東京大學,1962年)中他第一次系統地研究了這個問題。該論文的修訂版(1965年)及其他相關著作一直受到學術界的討論和批評。毫無疑問,漢語早在甲骨文(約公元前1230年)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和被使用了,然而我們對上古漢語的音系和形態所做的構擬卻不能看作是早於甲骨文時代的。因此我們需要重新這樣來定義詞源學:它研究的是單個詞語的最早可證意義,以及它們跟同源語言中的詞語的關係,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儘管不是所有),漢語詞彙的研究需要考慮古文字學和詞源學之間的相互關係和作用。本文試圖溝通和彌合這兩個領域。儘管商代甲骨文的契刻者本身也許並不是這些文字的創造者,但他們對初文創造者的傳統肯定有所承繼。這些契刻者生活的時代比漢代隸書的使用者早一千多年,甲骨文和金文的許多字形呈現着契刻者所書寫的詞語,折射着它們的意義。這個方面跟'河'的詞源有什麽關係,乃是本文的關鍵論題。不僅是語言學的證據,古文字學和考古學的證據也讓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河'的詞源跟錛斧手柄之'柯'的字音及形體皆有關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證據 上古 詞語 契刻 創造者 詞源
下载PDF
古汉语表年龄的语词及其文化背景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海棻 吴可颖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68-374,共7页
古汉语表述人的年龄,除较为常见的几种外,还有其他方式。这些方式中蕴含着古代社会有关礼制的、心理的、民俗的诸多文化现象。本文给予初步阐述,以期引起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古汉语 年龄 陶渊明 全唐诗 表述方式 后汉书 谢灵运 头发 全唐文 文化现象
原文传递
上古汉语中作为所有格标志的“其”(英文)
3
作者 吴可穎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90-109,共20页
在上古汉语中,"其"是一个使用广泛、功能复杂的虚词。学者们多把名词前面的"其"看做第三人称所有格代词,相当于"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也有人认为它相当于"名词+... 在上古汉语中,"其"是一个使用广泛、功能复杂的虚词。学者们多把名词前面的"其"看做第三人称所有格代词,相当于"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也有人认为它相当于"名词+之"。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上古汉语中的"其"在名词前面的用法,提出"其"在这个语法环境中是一个所有格标志,跟我们所熟悉的所有格标志"之"以及现代汉语中的所有格标志"的"的性质一样。俞敏(1949[1984])从汉藏语比较的角度提出过相似的看法。本文通过进一步考察"其"和"之"在先秦几部典籍中的所有格标志用法,分析了"其"和"之"的区别,指出"其+名词"是一个跟"名词+之+名词"平行的所有短语或领属结构,"其"在这种语法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跟"名词+之+名词"中的"之"一样,是一个所有格标志,表示两个名词之间存在着领属关系。"其"是所有格标志"之"的变体,两者构成互补分配,"之"用在领属名词和被领属名词之间,"其"用在领属名词不出现的句法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格结构 领属结构 所有格标志 领属标志 所有格代词 领属名词 其之的语法虚词 上古汉语 现代方言
原文传递
“云烟出没”:石涛《庐山观瀑图》和17世纪的观察方式 被引量:2
4
作者 安濮 陈慧兰 +1 位作者 夏彤 吴可颖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1-52,61-64,共6页
“云烟出没”:石涛《庐山观瀑图》和17世纪的观察方式[美]安濮(AnneBurkus-Chasson)陈慧兰夏彤吴可颖译1613年秋,旅人刘同升来到今江西省北部、长江以南、长江与鄱阳湖交会以西的庐山。自古登庐山者众,... “云烟出没”:石涛《庐山观瀑图》和17世纪的观察方式[美]安濮(AnneBurkus-Chasson)陈慧兰夏彤吴可颖译1613年秋,旅人刘同升来到今江西省北部、长江以南、长江与鄱阳湖交会以西的庐山。自古登庐山者众,故四处可见诗隐道释的墨迹。刘氏所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克罗尔 17世纪 李白诗 伊沙贝尔 《画语录》 郭熙 视觉性 中国宗教 云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