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茅盾《蚀》神话模式的象征和文学史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向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17,共8页
茅盾在《蚀》三部曲的深层结构中,首创了一个以北欧神话为整体性象征的隐性神话模式——构建了象征世界中,命运三女神与其他神祗,同神界安危相应的生命树的关系网络。小说的整体象征是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政治危局中,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和... 茅盾在《蚀》三部曲的深层结构中,首创了一个以北欧神话为整体性象征的隐性神话模式——构建了象征世界中,命运三女神与其他神祗,同神界安危相应的生命树的关系网络。小说的整体象征是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政治危局中,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和生死理念,以及凤凰涅槃般的重生。这使茅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该小说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蚀》 北欧神话 神话模式 文学史价值
下载PDF
论托翁笔下的安娜肖像画
2
作者 吴向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8-95,共8页
文章从人物潜在心理著笔,精微地解析了托翁笔下的安娜肖像画之精美、传神和传情,抉发出大师藉肖像画体现小说结构、题旨的艺术匠心,以及隐藏其间的作者私人情愫。这是将人的视向,由文学欣赏,引向感受叙事和绘画两相融合的诗美境界。
关键词 托尔斯泰 安娜 肖像描写 肖像画 瞬间印像
下载PDF
姐妹神祇的瞻前顾后——茅盾《蚀》三部曲的神话模式解读之一
3
作者 吴向北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8-22,共5页
《蚀》三部曲构建了象征世界中命运女神与其他神及同神界安危相系的生命树的关系网络。文章从上海地域文化和语言切入 ,联系茅盾对中西神话、文学的比较研究 ,依次展开求证式解读。本系列为长幼命运女神定位 。
关键词 茅盾 《蚀》 神话模式 生命树 命运女神
下载PDF
女神的失落与无奈——茅盾《蚀》三部曲的神话模式解读之二
4
作者 吴向北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3-35,共3页
爱神的失落 ,命运女神的无奈 ,丑恶人性的嚣张 ,英雄悲剧的重演 ,逼近诸神的黯淡前景 。
关键词 茅盾 《蚀》 女神
下载PDF
神界的末日与重生——茅盾《蚀》三部曲的神话模式解读之三
5
作者 吴向北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6-101,共6页
丰饶之神的虚空爱情 ,真理之神的法眼变成瞎眼 ,命运女神的迷途知返 ,生命树但求神界末日后重生的确证 ,交织成篇中的幻灭与希冀。而将小说的神话模式置于古今世事循环和人类本性趋同的视界 ,仅属笔者的浅表认识。
关键词 茅盾 《蚀》 神话模式
下载PDF
《霜叶红似二月花》时代背景辨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向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77-81,共5页
在茅盾研究中有一个令人思索的现象,远未终篇的《霜叶红似二月花》的长期受到冷遇与作品时代背景的仅受重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表现在建国以来的现代文学史著作和茅盾研究专著中,对这一作品几乎都惜墨如金,甚或讳莫如深,然而,除了未... 在茅盾研究中有一个令人思索的现象,远未终篇的《霜叶红似二月花》的长期受到冷遇与作品时代背景的仅受重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表现在建国以来的现代文学史著作和茅盾研究专著中,对这一作品几乎都惜墨如金,甚或讳莫如深,然而,除了未及这一作品和仅提及其篇各者外,可说所有论者,即使在匆匆带过的一句话中,总莫不表明自己对小说时代背景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叶 现代文学史 研究专著 茅盾 作品 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 九二四 五四运动 陈独秀
下载PDF
茅盾抗战时期短篇小说主题的社会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向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33-37,41,共6页
茅盾在抗战时期写的十二篇短篇小说,除《某一天》和《一个够程度的人》外,曾分别由重庆作家书屋和建国书店收编成集,于一九四三年六月和一九四五年三月以《耶稣之死》和《委屈》题名出版。至于曾以短篇小说形式发表的《闪击之下》(1942... 茅盾在抗战时期写的十二篇短篇小说,除《某一天》和《一个够程度的人》外,曾分别由重庆作家书屋和建国书店收编成集,于一九四三年六月和一九四五年三月以《耶稣之死》和《委屈》题名出版。至于曾以短篇小说形式发表的《闪击之下》(1942年7月《文艺杂志》一卷五期)和《偷渡》(1942年8月《创作月刊》一卷三期),实际上不过是他中篇小说《劫后拾遗》中的两个片断,当不属于这一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之死 人民战士 九四 文阵新辑 殉难者 三年 社会黑暗 江渡 历史感 色情文学
下载PDF
周朴园伪善性格探讨——兼及《雷雨》近版的重要删节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向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2-16,共5页
周朴园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艺术形象。在《雷雨》问世将近半个世纪的一九七八年九月,剧作者曹禹在同王朝闻的一次谈话中,还说“周朴园这个人物,是比较难于分析的”(《曹禺谈〈雷雨〉》,载《人民戏剧》1979年第3期)。由于这一人物在剧... 周朴园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艺术形象。在《雷雨》问世将近半个世纪的一九七八年九月,剧作者曹禹在同王朝闻的一次谈话中,还说“周朴园这个人物,是比较难于分析的”(《曹禺谈〈雷雨〉》,载《人民戏剧》1979年第3期)。由于这一人物在剧中处于多种矛盾的中心,他人的悲剧命运和全家的悲剧结局皆由他引起,所以他具有的认识意义就不仅限于人物自身,而会扩展到《雷雨》的其他方面。为对周朴园复杂性格的内涵从更多角度与更深层次作些探索,以便获得更接近于作品实际的认识,笔者现将自己以往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感触提供出来,以就正于剧作者和其他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朴园 《雷雨》 侍萍 人的悲剧 周萍 艺术形象 物自身 人民戏剧 社会内涵 周冲
下载PDF
新时期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向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9-28,共10页
近七年来的小说体现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创作的繁荣。其中,短篇小说反映现实生活及时,发展得最兴旺。中篇小说由于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广度和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方面所具的优越性,亦在最近的三年里蓬勃兴起。至于长篇小说,七年来虽已达... 近七年来的小说体现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创作的繁荣。其中,短篇小说反映现实生活及时,发展得最兴旺。中篇小说由于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广度和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方面所具的优越性,亦在最近的三年里蓬勃兴起。至于长篇小说,七年来虽已达到四、五百篇的可观数目,但没能象迅速反映当前现实生活的短、中篇小说那样,获得社会上的普遍注意;当然,不可否认,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确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拟勾勒近期小说的发展轮廓,以显示出文学中现实主义由恢复进而发展、深化这一总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社会主义新人 现实生活 花园街五号 乔光朴 张思远 人生理想 李铜钟 人物形象 蒋子龙
下载PDF
茅盾女性母题的文化审视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向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58-69,共12页
作家茅盾始终置女性于审视中心。妇女解放是他早年社会评论的中心论题。女神神话成了他神话论述中最精采、生动的部分。女性形象在他小说中占有瞩目地位,具有永久的魅力。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几乎延续了他的一生,成为一个足可涵盖他多方... 作家茅盾始终置女性于审视中心。妇女解放是他早年社会评论的中心论题。女神神话成了他神话论述中最精采、生动的部分。女性形象在他小说中占有瞩目地位,具有永久的魅力。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几乎延续了他的一生,成为一个足可涵盖他多方面写作的女性母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题 文化审视 女性命运 神话研究 梅行素 创作冲动 女性解放 妇女解放 社会评论 神话学
下载PDF
中国的太阳神话和太阳神形迹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向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33-42,共10页
在人们的印象中,几乎人类各民族都有太阳神话,也几乎太阳神话都是太阳神神话。这与印欧神话最早成为神话研究对象并广为流传相关。 在印度,就有乘着七匹光耀马车巡视天宇的苏利耶(Surya)。在北欧,有车驾二马由两狼前后引护巡空的索尔(So... 在人们的印象中,几乎人类各民族都有太阳神话,也几乎太阳神话都是太阳神神话。这与印欧神话最早成为神话研究对象并广为流传相关。 在印度,就有乘着七匹光耀马车巡视天宇的苏利耶(Surya)。在北欧,有车驾二马由两狼前后引护巡空的索尔(Sol),以她太阳女神的身份跻身于男性太阳神的行列。在希腊,则有被称为宙斯眼睛的赫利俄斯(Hel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利俄斯 羲和 夸父 古神话选释 自然崇拜 《九歌》 祭神 禺谷 少嗥 神格
下载PDF
三十年代上海都市文学——兼谈对茅盾《子夜》的新认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向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39-50,共12页
三十年代上海都市文学,从来就是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遗憾的是,尽管人们已分别从茅盾的《子夜》和当时被称做“城市派”的小说中,觉察到某些都市文学的特征,但往往围于观念上的求异趋向,总未将它们视为同一文学现象,作相类特征的研究分... 三十年代上海都市文学,从来就是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遗憾的是,尽管人们已分别从茅盾的《子夜》和当时被称做“城市派”的小说中,觉察到某些都市文学的特征,但往往围于观念上的求异趋向,总未将它们视为同一文学现象,作相类特征的研究分析。即或遇有从整体上就都市文学进行考察的文章,也只着眼在相对于“乡土文学”的角度,却将都市文学的现代特征置于聚焦点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文学 《子夜》 “乡土文学” 吴荪甫 穆时英 施蛰存 叶灵凤 刘呐鸥 整体面貌 都市女性
下载PDF
三十年代上海都市文学——兼谈对茅盾《子夜》的新认识
13
作者 吴向北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05-306,共2页
作者对三十年代上海都市文学作了一个总体观照和审视,以期对新时期都市文学的创作和研究有所启迪。作者首先对三十年代上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作了扼要精确的分析,指出“三十年代上海都市文学的勃兴,是与上海都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作者对三十年代上海都市文学作了一个总体观照和审视,以期对新时期都市文学的创作和研究有所启迪。作者首先对三十年代上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作了扼要精确的分析,指出“三十年代上海都市文学的勃兴,是与上海都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同步的。”在具体分析审视三十年代上海都市文学时,作者认为,“最具代表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文学 《子夜》 吴荪甫 现代都市生活 进程同步 人物画廊 性压抑 时代女性 传统束缚 人物命运
下载PDF
沈重的漂泊与漂泊者的寻梦——《沈重诗选》意象解读
14
作者 吴向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3-105,共3页
关键词 《沈重诗选》 意象 孤独体验 生命意识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沫若自传》中的主体意识探讨
15
作者 吴向北 《郭沫若学刊》 1988年第2期61-65,46,共6页
郭沫若可说是一个主体意识极其强烈的作家。 他的这种主体意识,渗透在他以《女神》为代表的诗作中,渗透在以历史悲剧为主体的史剧中,渗透在他主要以抒情诗为探讨对象的诗论中。
关键词 自传 心态 观照 郭沫若 自述 意识流 文学创作方法 传记文学 叙事散文 少年时代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文学研究的视野拓展与观念更新
16
作者 吴向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52-57,共6页
抗战时的文学评论和理论探讨,以及文学发展的阶段总结,是同时代人近距离观察文学现象的研究成果,表明了初期的抗战时期文学研究,与抗战时期文学的同步共生。在随后的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相当时期里,人们无暇回顾与思考历史,宽泛意义... 抗战时的文学评论和理论探讨,以及文学发展的阶段总结,是同时代人近距离观察文学现象的研究成果,表明了初期的抗战时期文学研究,与抗战时期文学的同步共生。在随后的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相当时期里,人们无暇回顾与思考历史,宽泛意义上的抗战时期文学研究,也仅限于屈指可数的两三部现代文学史教材的编写范围。抗战时期文学研究,真正作为一个历史时期文学的研究,并广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 历史性转折 解放战争时期 同时代人 阶段总结 学史 东北作家群 七月派小说 理论探讨 八十年代
下载PDF
《霜叶红似二月花》的思想倾向
17
作者 吴向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5-10,共6页
茅盾的未完成杰作《霜叶红似二月花》,是被公认为已脱尽作者插入痕迹的一部小说。由于作品的倾向已“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我们对它的思想倾向的认识,自难舍此而另觅其他途径。 一 人所熟知的看法是,《霜叶红似二月花》... 茅盾的未完成杰作《霜叶红似二月花》,是被公认为已脱尽作者插入痕迹的一部小说。由于作品的倾向已“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我们对它的思想倾向的认识,自难舍此而另觅其他途径。 一 人所熟知的看法是,《霜叶红似二月花》的思想倾向,集中体现于小说中的王赵斗争。这涉及斗争本身以及这一斗争在小说中的位置两个方面。 王赵的实力,说明斗争双方已非局限于他们个人。身为轮船公司最大股东和总经理的王伯申,掌握着水网地带的航运命脉,沟通着县城同上海的商业联系,是全县最具经济实力的显要人物。同为乡绅而敛财但又固守封建剥削手段的赵守义,则在县城暗中侵吞一手操纵的善堂公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倾向 二月花 霜叶红 水网地带 婉卿 封建剥削 张询 生活圈子 社会内涵 人生道路
下载PDF
谈鲁迅小说色调的节奏度
18
作者 吴向北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35-37,55,共4页
鲁迅小说中的审美倾向浸透着他深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而使之越形色泽鲜明和光彩绚丽,为人瞩目。其中,小说色调的节奏度的把握,作为这一审美倾向的特定方面,我们同样不应忽略。在鲁迅小说中,诗的激情和绘画的沉静同时出现,达到了热... 鲁迅小说中的审美倾向浸透着他深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而使之越形色泽鲜明和光彩绚丽,为人瞩目。其中,小说色调的节奏度的把握,作为这一审美倾向的特定方面,我们同样不应忽略。在鲁迅小说中,诗的激情和绘画的沉静同时出现,达到了热烈奔放和清冷节制这一看来似不协调实则相互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审美倾向 爱国主义精神 陈士成 夏瑜 吕纬甫 《野草》 《呐喊》 子君 艺术力量
下载PDF
郭沫若历史悲剧理论的本质特征
19
作者 吴向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53-60,共8页
郭沫若的剧论是他自身剧作的理论概括和理论依据,而他的剧作则是他的剧论所由产生的材料基础和指导对象。从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看,他的剧作的性质也就能够反映出他的剧论的性质。 作为剧作家和剧论家,郭沫若的剧论往往是以总结... 郭沫若的剧论是他自身剧作的理论概括和理论依据,而他的剧作则是他的剧论所由产生的材料基础和指导对象。从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看,他的剧作的性质也就能够反映出他的剧论的性质。 作为剧作家和剧论家,郭沫若的剧论往往是以总结剧作经验的形态出现的,但由于感性经验中蕴藏有理性认识的因素,而他本人又着意于将感性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便使他以剧作经验总结形态出现的剧论具有理论概括的性质。但是,郭沫若剧论总结和指导的对象是他的历史剧,其中主要是抗战时期的历史悲剧。因此,就性质来看,他的剧论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史剧理论而是历史悲剧理论。而其理论来源,则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悲剧理论的接受,以及对西方悲剧理论的扬弃和对我国古典悲剧优秀传统的继承。下面,即试就郭沫若历史悲剧理论的本质特征作一些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理论 剧论 历史悲剧 悲剧冲突 感性经验 理论概括 信陵君 阿盖 创作动机 《屈原》
下载PDF
茅盾的长篇小说《锻炼》
20
作者 吴向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26-35,共10页
长篇小说《锻炼》写于建国前夕,是茅盾的最后一部创作。当时,蒋介石政权的法西斯面目已充分暴露。
关键词 陈克明 赵朴斋 建国前夕 蒋介石政府 党的领导 阮仲平 季真 少女形象 一三 生活道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