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跗骨窦切口全螺纹无头加压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伟华 林平 吴咏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8期1169-1170,1174,共3页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全螺纹无头加压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46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23例经跗骨窦切口采用全螺纹无头加压中空螺钉内固定(观察组),23例经常规跟骨外侧L...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全螺纹无头加压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46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23例经跗骨窦切口采用全螺纹无头加压中空螺钉内固定(观察组),23例经常规跟骨外侧L形切口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46例均获得了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5(6~24)个月。跗骨窦切口组手术时间、下地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常规切口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周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12周两组间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全螺纹无头加压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前负重,固定牢固可靠,可有效恢复跟骨正常解剖形态,较好的恢复足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中空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小创伤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咏军 付秀文 朱伟新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2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采用闭复小创伤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63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均行DHS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39例,对照组24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参照黄公怡股骨粗隆骨折疗效评定方法,两组之间术后优良...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采用闭复小创伤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63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均行DHS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39例,对照组24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参照黄公怡股骨粗隆骨折疗效评定方法,两组之间术后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于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闭复小创伤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创伤 股骨粗隆骨折 动力髋螺钉
下载PDF
小腿穿支局部转移皮瓣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黄志丹 林平 +1 位作者 吴咏军 吴裕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5年第5期550-552,共3页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为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因足踝部皮下脂肪组织较少,局部血液循环差,一旦损伤,往往造成皮肤坏死缺损,骨质、肌腱、内固定物外露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本次研究采用小腿穿支转移皮瓣应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为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因足踝部皮下脂肪组织较少,局部血液循环差,一旦损伤,往往造成皮肤坏死缺损,骨质、肌腱、内固定物外露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本次研究采用小腿穿支转移皮瓣应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较高的存活率,临床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转移皮瓣 临床应用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穿支 小腿 皮下脂肪组织 局部血液循环 皮肤坏死缺损
下载PDF
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徐伟华 林平 +4 位作者 许甜甜 吴咏军 涂迎春 吴裕平 黄志丹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和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对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的31例四肢不同程度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穿支动脉定位... 目的:探讨采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和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对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的31例四肢不同程度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穿支动脉定位,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16~59(35.3±1.5)岁;病程2~4(1.8±0.6)周.根据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数据及热成像图参数观察穿支数量、皮肤穿支点位置、穿支点活力以指导皮辩设计,将检测结果与术中观察到的穿支动脉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术中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共发现设定范围内穿支动脉52支,术中证实穿支动脉38支,准确率为73.1%;术中红外线热成像仪共发现设定范围内穿支动脉38支,术中证实穿支动脉35支,准确率为9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发现最具活力穿支点通过术中证实,准确率为80.6%;红外线热成像仪发现的最具活力穿支点通过术中证实,准确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例皮辩全部成活,均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31例获得随访,时间6~18(10.7±1.2)个月.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血运良好,色泽与正常皮肤基本一致,肢体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应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的穿支动脉定位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 诊断显像 穿支皮瓣
下载PDF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三种方案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咏军 陈建生 付秀文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1期163-164,186,共3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骨性关节炎患者按不同方案分组:A组(n=34)行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和复方倍他米松;B组(n=37)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C组(n=41)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联合术后关节腔注射...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骨性关节炎患者按不同方案分组:A组(n=34)行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和复方倍他米松;B组(n=37)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C组(n=41)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联合术后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和复方倍他米松。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的功能。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4个月。膝关节评分:(1)三组治疗前相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各自治疗前后相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C组跟A组和B组相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相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联合术后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和复方倍他米松的治疗优于两者的单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关节腔注射 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
下载PDF
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咏军 《海峡药学》 2011年第6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鲑鱼降钙素注射液。两组均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鲑鱼降钙素注射液。两组均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的骨密度和疼痛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临床疗效好,优于单纯钙尔奇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鱼降钙素 钙尔奇D 老年 骨质疏松
下载PDF
盂肱下韧带MR影像对冻结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夏秀梅 舒锦尔 +3 位作者 赵小忠 周敏清 陈琳 吴咏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3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盂肱下韧带MR表现对冻结肩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间141例肩关节MR影像,将临床诊断为冻结肩48例患者作为冻结肩组、经关节镜证实的肩袖部分撕裂37例患者作为肩袖撕裂组、正常对照组56例。在斜冠状位T_2WI脂肪饱和序列上评估... 目的探讨盂肱下韧带MR表现对冻结肩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间141例肩关节MR影像,将临床诊断为冻结肩48例患者作为冻结肩组、经关节镜证实的肩袖部分撕裂37例患者作为肩袖撕裂组、正常对照组56例。在斜冠状位T_2WI脂肪饱和序列上评估盂肱下韧带T_2信号强度、有无关节囊外高信号层并测量盂肱下韧带厚度。结果盂肱下韧带T_2WI脂肪饱和序列上呈高信号:冻结肩组41例、肩袖撕裂组5例、对照组5例,其诊断冻结肩的准确性88%、敏感性85%、特异性89%、阳性预测值80%、阴性预测值92%;斜冠状位T_2WI脂肪饱和序列上盂肱下韧带厚度:冻结肩组(n=48)(5.22±1.03)mm、肩袖撕裂组(n=37)(3.95±0.69)mm、对照组(n=56)(3.96±0.72)mm,冻结肩组厚度明显大于肩袖撕裂组、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肩袖撕裂组与对照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盂肱下韧带T_2WI脂肪饱和序列上信号增高、增厚表现有助于冻结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肩 粘连性关节囊炎 盂肱下韧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NGF和PTEN双基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平 陈毅 +7 位作者 梁淑霞 李焘 邵依娜 赵有顺 吴咏军 涂迎春 黄志丹 安涛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000-1005,I0004,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过表达(NGFhigh)与10号染色体上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丢失(PTEN)的下调(PTENlow)相结合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提升周围神经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OriCellTM SD大鼠MSC(MS...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过表达(NGFhigh)与10号染色体上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丢失(PTEN)的下调(PTENlow)相结合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提升周围神经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OriCellTM SD大鼠MSC(MSC/GFP)分为两组,实验组通过NGF基因稳定转染和PTEN基因的小干扰RNA干扰瞬时沉默构建双基因修饰的NGFhigh/PTENlow大鼠MSC/GFP,对照组为未经基因修饰的大鼠MSC/GFP。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和氧-葡萄糖剥夺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NGF、PTEN和巢蛋白-1(Nestin-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双基因修饰的NGFhigh/PTENlow大鼠MSC/GFP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氧-葡萄糖剥夺模型中NGFhigh/PTENlow大鼠MSC/GFP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双基因修饰上调了NGF、Nestin-1的表达和下调了PTEN的表达。结论双基因修饰的NGFhigh/PTENlow大鼠MSC/GFP具有更强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因此,双基因定向诱导大鼠MSC分化有利于神经元再生,从而提升周围神经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10号染色体上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丢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巢蛋白-1 分化和再生
下载PDF
后路手术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朱伟新 赵杰 +2 位作者 付秀文 吴咏军 方勇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6期431-432,共2页
笔者就本院48例施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复位效果与手术时间的关系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入选标准:①T11-T2水平的损伤;②〉35%的椎管侵犯;③无旋转移位的骨块;④术前术后X线平片及CT片齐备。本... 笔者就本院48例施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复位效果与手术时间的关系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入选标准:①T11-T2水平的损伤;②〉35%的椎管侵犯;③无旋转移位的骨块;④术前术后X线平片及CT片齐备。本组48例,男28例,女2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撑开复位 效果 手术时间
下载PDF
关节镜下修整 冲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0
作者 付秀文 陈建生 +1 位作者 朱伟新 吴咏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9期1189-1189,共1页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冲洗治疗 关节镜 修整 关节疾病 中老年 同类型
下载PDF
逆行穿支皮瓣接力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杨初见 吴咏军 +2 位作者 陈佩 孙艺 杨俊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讨论逆行穿支皮瓣接力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及指背供区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我们收治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7指,应用指动脉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创面,皮瓣供区以掌背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接力皮瓣修复... 目的讨论逆行穿支皮瓣接力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及指背供区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我们收治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7指,应用指动脉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创面,皮瓣供区以掌背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接力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1.5 cm×2.0 cm~2.0 cm×3.0 cm。皮瓣切取后通过皮下隧道或明道转移覆盖受区,掌背部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7例7指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3~13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弹性好,肤色质地与健侧无明显差异,外观无臃肿,伤指活动功能满意,无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皮瓣两点分辨觉达7~10 mm,平均8 mm。手功能按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定:优6例,良1例。患者对伤指的外形和功能满意。结论采用指动脉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创面,皮瓣供区以掌背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接力皮瓣修复,操作简单,不牺牲主干血管,兼顾耐用性和美观,供区可直接缝合,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外科皮瓣 皮瓣供区
原文传递
单干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裕平 林平 吴咏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单干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软组织小面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我们采用单干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10例手指近、中节掌侧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创面大小... 目的探讨单干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软组织小面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我们采用单干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10例手指近、中节掌侧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创面大小为1.2 cm×2.0 cm^2.0 cm×2.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3.0 cm^2.5 cm×4.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无一例出现明显回流障碍而坏死。早期观察(48 h内):7块皮瓣的颜色较白,3块皮瓣术后当时红润。中期观察(48 h至7 d):7块白的皮瓣从第三天开始逐渐红润,无明显肿胀,无张力水泡,质地好,皮瓣质量接近生理性皮瓣;3块红的皮瓣有2块出现轻度肿胀及散在水泡,颜色变紫,水泡消退皮结痂。后期(7 d至2个月),2块有水泡的皮瓣约在7、8周左右脱痂,皮瓣完全存活,无坏死,1块颜色略深,质地较硬。所有病例供受区均未发生感染。术后随访时间为1~14个月,平均6.2个月,感觉功能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达8~11 mm。供区愈合后遗留线性瘢痕,无明显疼痛不适,部分患者早期供区少许麻木感,半年后均好转。采用TAM评价患指优5例,良3例,可2例。结论单干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是一种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受区恢复快,患者长期随访满意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指损伤 动脉化静脉 组织移植
原文传递
缩小动脉吻合口径在无静脉末节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裕平 林平 +1 位作者 涂迎春 吴咏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4-305,共2页
目的探讨在无静脉吻合的断指再植手术中缩小动脉吻合口口径及减少动脉血灌注量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8年3月,我科临床应用缩小动脉吻合口口径、减少动脉血灌注量的方法对45指无法吻合静脉的末节断指进... 目的探讨在无静脉吻合的断指再植手术中缩小动脉吻合口口径及减少动脉血灌注量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8年3月,我科临床应用缩小动脉吻合口口径、减少动脉血灌注量的方法对45指无法吻合静脉的末节断指进行再植。观察成活率,随访疗效。结果术后存活40指,坏死5指,成活率为88.8%;存活病例随访平均6个月(3~9个月),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1指,良17指,差7指;优良率84.4%。结论采用缩小动脉吻合口口径、减少动脉血灌注量的方法再植无法吻合静脉的末节断指,操作简单、可靠,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护理方便,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植术 显微外科手术 末节断指 静脉回流
原文传递
神经生长因子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双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毅 林平 +4 位作者 吴咏军 涂迎春 李焘 赵有顺 黄志丹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0-295,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双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方法通过构建NGF稳定...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双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方法通过构建NGF稳定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PTEN基因的siRNA瞬时转染NGF-BMSC稳转株,构建双基因修饰的BMSC。采用切断坐骨神经法构建周围神经损伤模型,BMSC移植治疗,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普通细胞组和双基因修饰组。采用SFI测定实验和肌湿重恢复率测量实验检测损伤神经元的功能恢复情况,利用Nestin-1免疫组化染色,HE和LFB染色以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再生神经超微结构,检测损伤后的神经元的分化和再生能力。结果双基因修饰组BMSC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能力明显强于普通细胞治疗组(P<0.05);双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损伤局部能更好地存活,分布更广;双基因修饰组BMSC治疗后,神经分化能力更强,更能促进神经轴突和髓鞘再生。结论NGF基因的过表达和PTEN基因的沉默的双重修饰的BMSC,能够更好地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的分化和再生能力,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再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双基因修饰
原文传递
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伟华 林平 +2 位作者 吴咏军 徐晶晶 赵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我们对14例根据X线和CT确诊为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患者行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X... 目的探讨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我们对14例根据X线和CT确诊为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患者行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X线片定期复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4例患者均获得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6.6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标准评定:优10例,良3例,可1例。无感染、肌腱磨损断裂、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稳定,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够较好地恢复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桡骨骨折 BARTON骨折 Die-punch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