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e离子辐照后Zr-4和Zr-1Nb合金的力学和耐腐蚀性能研究
1
作者 全琪炜 刘向兵 +7 位作者 赵文增 吴奕初 徐超亮 张晏玮 李远飞 钱王洁 贾文清 尹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56-160,共5页
为探究两种典型燃料包壳锆合金Zr-4和Zr-1Nb辐照后的性能变化规律,本研究使用5.0 MeV的Xe离子室温辐照锆合金最高至4.0 dpa,并在360℃/18.6 MPa、0.01 mol/L LiOH溶液中开展最高28 d的腐蚀实验,结合纳米压痕、SEM和TEM,研究辐照硬化规... 为探究两种典型燃料包壳锆合金Zr-4和Zr-1Nb辐照后的性能变化规律,本研究使用5.0 MeV的Xe离子室温辐照锆合金最高至4.0 dpa,并在360℃/18.6 MPa、0.01 mol/L LiOH溶液中开展最高28 d的腐蚀实验,结合纳米压痕、SEM和TEM,研究辐照硬化规律、腐蚀后的氧化膜形态及锆合金第二相的变化规律,讨论辐照对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Xe离子辐照后两种锆合金产生了辐照硬化,Zr-1Nb比Zr-4辐照硬化率更高。在模拟环境腐蚀28 d内,Zr-4的耐腐蚀性优于Zr-1Nb,离子辐照增加了锆合金的腐蚀增重,且Zr-1Nb的辐照增强腐蚀效应更显著,辐照使锆合金第二相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非晶化。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相关锆合金的辐照效应,为新型包壳锆合金材料开发及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合金 离子辐照 辐照硬化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脉冲电流作用下纯铁及RPV钢缺陷修复的正电子湮没研究
2
作者 文海懿 全琪玮 +4 位作者 杨炫烨 赵文增 张思敏 吴奕初 刘向兵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2,共8页
为探究电脉冲处理(Electropulsing Treatment,EPT)对金属材料缺陷的修复作用,设计了一套电脉冲处理设备和与其配套的处理方法,并对电子辐照样品与拉伸样品等含有缺陷的金属材料样品进行电脉冲处理。利用正电子谱学对原子尺度缺陷的十分... 为探究电脉冲处理(Electropulsing Treatment,EPT)对金属材料缺陷的修复作用,设计了一套电脉冲处理设备和与其配套的处理方法,并对电子辐照样品与拉伸样品等含有缺陷的金属材料样品进行电脉冲处理。利用正电子谱学对原子尺度缺陷的十分灵敏的特点,对电脉冲处理后样品进行正电子寿命谱学等研究,获得纯铁及反应堆压力容器(Reactor Pressure Vessel,RPV)钢辐照或形变产生的缺陷及通过电脉冲处理后的部分“修复”情况。结果表明:缺陷“修复”的效果既与样品初始状态有关,又与电脉冲处理参数有关,电脉冲处理样品的正电子平均寿命和维氏硬度变化趋势一致。正电子湮没作为新的无损检测方法有望给出脉冲电流作用下材料损伤或缺陷“修复”的判据,可方便、快速及高灵敏探测实际工况部件的缺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湮没 脉冲电流 缺陷 修复 纯铁
下载PDF
课程思政融入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案例——以康普顿散射实验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奕初 刘海林 +2 位作者 杨智慧 王晓峰 乔豪学 《物理实验》 2023年第7期25-30,共6页
康普顿散射实验属于近代物理实验中核物理实验教学模块的典型经典诺贝尔奖物理实验项目,通过了解康普顿效应的发现过程,深刻理解康普顿散射实验原理,培养学生不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通过介绍吴有训对康普顿散射作... 康普顿散射实验属于近代物理实验中核物理实验教学模块的典型经典诺贝尔奖物理实验项目,通过了解康普顿效应的发现过程,深刻理解康普顿散射实验原理,培养学生不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通过介绍吴有训对康普顿散射作出的杰出贡献及学成归国后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通过经典与现代核仪器设备及测量方法对比探究,掌握现代γ能谱的测量原理及技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虚实融合的实验教学,多种方法验证康普顿散射的γ光子能量及微分截面与散射角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素质和科学实验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近代物理实验 康普顿散射实验
下载PDF
固体电解质Rb_(4)Cu_(16)I_(7)Cl_(13)制备及离子导电性研究
4
作者 阿地力·吐尔逊 吐沙姑·阿不都吾甫 +1 位作者 付德君 吴奕初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9-134,共6页
液态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电导率低,安全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与应用,而固体电解质材料在室温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高的离子电导率值,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机械化学球磨法制备固体电解质Rb_(4)Cu_(16)I_(7)Cl_(13)粉末... 液态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离子电导率低,安全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与应用,而固体电解质材料在室温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高的离子电导率值,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机械化学球磨法制备固体电解质Rb_(4)Cu_(16)I_(7)Cl_(13)粉末,探索制备工艺和球磨参数,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解析、观察粉体微观结构、通过交流阻抗谱及等效电路分析得到了离子电导率与活化能、并详细探讨其离子传导性能与晶体结构的关系以及化学成分稳定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480 rpm转速下球磨6 h时可得到纯的固体电解质Rb_(4)Cu_(16)I_(7)Cl_(13)物相.粉体晶粒尺寸分布均匀,均在20 nm-400 nm之间,室温下固体电解质Rb_(4)Cu_(16)I_(7)Cl_(13)离子电导率可达到0.213 S/cm且活化能为0.087(9)eV.在真空干燥条件下存放5天和12天后观察了微观形貌和化学稳定性,符合阿伦尼乌斯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Rb_(4)Cu_(16)I_(7)Cl_(13) 离子导电率
下载PDF
基于正电子的反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奕初 胡懿 王少阶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95,共13页
正电子是最容易获得的反粒子,因而电子-正电子系统最适合研究普通物质与反物质的结合。本文结合最近实验上首次合成物质-反物质分子这个重大发现,介绍反物质(正电子)研究历史、现状及展望;重点讨论基于正电子的捕获、约束、积累等实验技... 正电子是最容易获得的反粒子,因而电子-正电子系统最适合研究普通物质与反物质的结合。本文结合最近实验上首次合成物质-反物质分子这个重大发现,介绍反物质(正电子)研究历史、现状及展望;重点讨论基于正电子的捕获、约束、积累等实验技术,以及物质-反物质分子——正电子素分子的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 止电子素 反物质 正电子束 物质-反物质分子
下载PDF
不同方式变形时高纯铁的正电子寿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奕初 朱梓英 +1 位作者 伊东芳子 伊藤泰男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5-137,共3页
采用正电子寿命研究了压缩、冷轧和拉伸变形时高纯铁的正电子寿命随形变量的变化规律(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若单考虑某一种方式的形变过程。其结果与前人的结果一致。实验中还发现压缩变形时的曲线明显高于拉伸时的曲线,而冷轧时的... 采用正电子寿命研究了压缩、冷轧和拉伸变形时高纯铁的正电子寿命随形变量的变化规律(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若单考虑某一种方式的形变过程。其结果与前人的结果一致。实验中还发现压缩变形时的曲线明显高于拉伸时的曲线,而冷轧时的曲线介于两者之间。这种曲线的不同可归因于不同方式变形时导致的缺陷结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湮没 形变 高纯铁
下载PDF
Fe_(73.5)Cu_1Nb_3Si_(13.5)B_9非晶合金化过程的X射线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奕初 滕敏康 +3 位作者 夏元复 常香荣 杨会生 田中卓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4-27,共4页
采用X射线衍射和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展宽测量相结合,研究了纳米晶态材料Fe73.5Cu1Nb3Si13.5B9的结构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急冷非品样品在480℃开始明显晶化,基体中析出体心立方结构的α-Fe(S... 采用X射线衍射和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展宽测量相结合,研究了纳米晶态材料Fe73.5Cu1Nb3Si13.5B9的结构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急冷非品样品在480℃开始明显晶化,基体中析出体心立方结构的α-Fe(Si)固溶体。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非晶漫射峰不断减弱,而晶态相的衍射谱逐渐增强。进一步计算对衍射谱的分离,给出了品化分数和非晶相平均原子间距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正电子湮没实验证实了约550℃退火时样品内出现以Nb、B原子为主的晶界非晶相,S参数随退火温度的变化与非晶相平均原子间距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非晶合金化 FeCuNbSiB
下载PDF
高纯Fe中氢损伤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奕初 常香荣 +1 位作者 田中卓 肖纪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A091-A094,共4页
本文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了高纯Fe中的氢损伤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0.5mol/L H_2SO_4溶液中不加毒化剂电解充氢时,产生氢损伤的临界电流密度为20 mA/cm^2;而在0.5mol/L H_2SO_4溶液中加少量As_2O_3作为毒化剂电解充氢时,即使很小的电... 本文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了高纯Fe中的氢损伤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0.5mol/L H_2SO_4溶液中不加毒化剂电解充氢时,产生氢损伤的临界电流密度为20 mA/cm^2;而在0.5mol/L H_2SO_4溶液中加少量As_2O_3作为毒化剂电解充氢时,即使很小的电流密度也会产生氢损伤,配合慢拉伸试验,还发现试样内部产生氢损伤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损伤 临界电流密度 纯铁
下载PDF
光磁共振实验测量地磁场方法的探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奕初 胡占成 +1 位作者 刘海林 李美亚 《物理实验》 2016年第4期1-6,11,共7页
在对光磁共振实验原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光磁共振测量地磁场的诸多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外加水平及竖直方向磁场对共振条件的影响,提出了利用光磁共振实验直接测量地磁场的改进方法.在不抵消地磁场竖直分量的情况下,只改变电流... 在对光磁共振实验原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光磁共振测量地磁场的诸多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外加水平及竖直方向磁场对共振条件的影响,提出了利用光磁共振实验直接测量地磁场的改进方法.在不抵消地磁场竖直分量的情况下,只改变电流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得出前后2次共振频率的平方差与电流的线性关系,进而拟合直线得出斜率,计算出地磁场分量的大小,从而避免了抵消法测地磁场竖直分量带来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磁共振 地磁场 光抽运
下载PDF
基于捕获的新型正电子束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奕初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8-272,共15页
基于捕获的新型正电子束技术是通过潘宁阱中捕获、约束和积累正电子而发展的新一代正电子束技术。本文介绍正电子的捕获、冷却,压缩技术,基于捕获的正电子束形成技术,以及该技术将来发展展望,最后讨论该技术在原子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等多... 基于捕获的新型正电子束技术是通过潘宁阱中捕获、约束和积累正电子而发展的新一代正电子束技术。本文介绍正电子的捕获、冷却,压缩技术,基于捕获的正电子束形成技术,以及该技术将来发展展望,最后讨论该技术在原子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 正电子束 潘宁阱 原子物理学 材料科学
下载PDF
浅谈磁共振系列实验教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奕初 熊正烨 +1 位作者 黄彩霞 沈韩 《大学物理》 2000年第10期35-36,40,共3页
总结了我们开设磁共振系列实验、建立近代物理实验的层次教学体系的体会和设想 .
关键词 磁共振 系列实验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
下载PDF
应用正电子湮没技术定量估算高纯铁形变的位错密度和空位浓度
12
作者 吴奕初 滕敏康 +3 位作者 夏元复 常香荣 田中卓 肖纪美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597-600,共4页
采用慢拉伸与多普勒展宽相结合.研究了单一试样以5×10-5/s的应变速率拉伸时,高纯铁形变作品500K回复前后S参数随形变量的变化[S(ε)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回复前的S(ε)曲线包含位错和空位的贡献.回复后仅... 采用慢拉伸与多普勒展宽相结合.研究了单一试样以5×10-5/s的应变速率拉伸时,高纯铁形变作品500K回复前后S参数随形变量的变化[S(ε)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回复前的S(ε)曲线包含位错和空位的贡献.回复后仅食位错的贡献。对于同一形变量的样品.500K回复后S参数下降.形变量越大下降量越大.对应空位贡献也越大:根据两态捕获模型计算可得:高纯铁拉伸变形产生空位和位错.空位浓度和位错密度均随形变量的增加而增加.空位浓度CV的数量级为1017-1019cm-3.位错密度ρd的数量级为109-1011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铁 位错 空位 变形 正电子湮灭
下载PDF
冷轧镍中氢化物分解的正电子湮没
13
作者 吴奕初 常香荣 +1 位作者 田中卓 肖纪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59-363,共5页
采用正电子多普勒展宽和X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冷轧镍中氢化物的分解过程。实验结果指出:冷轧镍中充氢(0.5mol/lH_2 SO_4+250mg/lAS_2O_3)会产fccβ相(氢化物),β相是不稳的,室温时效将发生分解。氢化物本身对正电子不敏感,但选择适当的条... 采用正电子多普勒展宽和X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冷轧镍中氢化物的分解过程。实验结果指出:冷轧镍中充氢(0.5mol/lH_2 SO_4+250mg/lAS_2O_3)会产fccβ相(氢化物),β相是不稳的,室温时效将发生分解。氢化物本身对正电子不敏感,但选择适当的条件,仍可用正电子湮没技术(PAT)研究它的分解过程,所得结果与X衍射分析吻合。采用氢与空位互作用形成以氢为核心的空位团机制可较好地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氢化物 分解 正电子湮没
下载PDF
高温超导中多个正电子捕获位及其对正电子湮没参数的影响
14
作者 吴奕初 滕敏康 +1 位作者 金新 夏元复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714-717,共4页
从正电子陷阱物理图象出发,引入正电子在陷阱中湮没的竞争机制,提出了一个新的陷阱湮没模型,并采用此模型分析了高温超导材料中正电子在陷阱中湮没的特征。
关键词 正电子湮没 高温超导材料 陷阱湮没模型
下载PDF
铝合金中氢效应的正电子湮没研究
15
作者 吴奕初 滕敏康 夏元复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3期439-443,共5页
铝合金的氢脆和应力腐蚀开裂是受到广泛重视的课题.本文采用正电子湮没(PA)技术研究了LC4铝合金在慢拉伸动态充氢时,在3.5%NaCl+200mg/1As2O3介质中,多普勒展宽(Dopplerbroadening)... 铝合金的氢脆和应力腐蚀开裂是受到广泛重视的课题.本文采用正电子湮没(PA)技术研究了LC4铝合金在慢拉伸动态充氢时,在3.5%NaCl+200mg/1As2O3介质中,多普勒展宽(Dopplerbroadening)S参数的变化.实验发现在阴极极化下,S参数下降.这是由于相当部分原来是深阱的正电子陷阱转为为浅阱,或者充氢后产生新的正电子陷阱引起,Mg与H互作用形成MgH2是形成脆化的可能原因;在阳极极化下也观察到S参数下降,作者认为这是由于此时GP区(主要是MgZn2)的优先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正电子湮没
下载PDF
面向21世纪的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奕初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8年第2期154-156,共3页
面向21世纪的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改革⒇吴奕初(中山大学物理学系,广州510275)近代物理实验是物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中大部分实验在近代物理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对学生加深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活跃物理思想,掌... 面向21世纪的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改革⒇吴奕初(中山大学物理学系,广州510275)近代物理实验是物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中大部分实验在近代物理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对学生加深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活跃物理思想,掌握一些较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以及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教学改革 物理实验课程 面向21世纪 普通物理实验 教学研究 科学研究 教学方法 科研能力 科研实验
下载PDF
高温超导体中的一个正电子陷阱湮没模型(英文)
17
作者 吴奕初 朱梓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9-63,共5页
从简单的正电子物理图像出发,引入正电子在陷阱中湮没竞争机制,提出了一个新的陷阱湮没模型,并采用这个模型分析了多陷阱的高温超导材料中的正电子湮没特征,此模型可用于探索非平衡缺陷问题的普遍情况.
关键词 正电子湮没 高温超导材料 陷阱湮没模型
下载PDF
MTGA和MDTG法及其在材料研究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德明 王华生 +2 位作者 林木良 陈泳军 吴奕初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3-37,共5页
介绍磁热重分析(MTGA)和磁微商热重(MDTG)的原理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首次提出利用TGA系统建立独立的MTGA和MDTG热分析法;对应用过程中某些容易被混淆的概念给予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 磁热重分析法 磁微商热重法 热分析 材料 相变
下载PDF
ZnO压敏陶瓷热处理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国淙 陈志雄 +1 位作者 朱梓英 吴奕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00-302,共3页
在常温下测量了ZnO压敏陶瓷经不同方法热处理后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结果表明,与无热处理比较,750℃×2h的氧化热处理基本不改变缺陷强度I2;随后进行的750℃×2h还原热处理则使I2明显降低。氧化热处理和还... 在常温下测量了ZnO压敏陶瓷经不同方法热处理后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结果表明,与无热处理比较,750℃×2h的氧化热处理基本不改变缺陷强度I2;随后进行的750℃×2h还原热处理则使I2明显降低。氧化热处理和还原热处理均使缺陷寿命τ2延长。根据正电子理论和ZnO压敏陶瓷晶界缺陷模型,该结果支持适当温度下的氧化热处理使氧离子O-吸附于晶界中这一假设。同时,我们还得出:晶界吸附的O-并非Bi2O3相变的结果,O-对应的寿命τ0约为286ps;Bi2O3、HBO3添加剂和热处理均能消除晶界中的部分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敏陶瓷 氧化锌 热处理 正电子湮没 陶瓷
下载PDF
光磁共振实验中测量g_F值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0
20
作者 熊正烨 吴奕初 郑裕芳 《物理实验》 2000年第1期3-4,15,共3页
采用与示波器同步的扫描场探测光抽运和光磁共振 ,使光抽运峰和磁共振峰稳定 ;用扫描场抵消地磁场水平分量 ,从而使光抽运峰和光磁共振峰分开而容易判断 .改进测量 g F
关键词 光抽运 光磁共振 劈裂因子gF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