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七情配伍理论的补骨脂药对配伍规律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晓艳 陈小菲 +5 位作者 张辉 张明亮 吴娅丽 杨柳青 唐进法 李伟霞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5期594-600,共7页
目的 基于中药七情配伍理论归纳补骨脂药对配伍规律,为补骨脂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古籍与现代文献检索与分析,从相须相使、协同增效、相畏相杀、减毒降副,配伍禁忌三方面总结补骨脂配伍规律。结果 基于七情配伍理论探析补骨... 目的 基于中药七情配伍理论归纳补骨脂药对配伍规律,为补骨脂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古籍与现代文献检索与分析,从相须相使、协同增效、相畏相杀、减毒降副,配伍禁忌三方面总结补骨脂配伍规律。结果 基于七情配伍理论探析补骨脂药对的配伍规律,补骨脂常用相须相使药对为肉豆蔻、蛇床子、小茴香、益智仁、肉桂、吴茱萸、巴戟天、杜仲、骨碎补、仙茅,常用相畏相杀药对为胡桃仁、生地黄、五味子、赤芍,相恶、相反禁忌药对有甘草、淫羊藿。结论 总结了常与补骨脂配伍的药对,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七情 配伍 药对 补骨脂 增效 减毒 整体观念
下载PDF
补骨脂肝毒性及其减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冯科冉 吴娅丽 +6 位作者 李伟霞 王晓艳 张辉 杨柳青 韩冰 汪彬 唐进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165,共4页
补骨脂因含香豆素类、黄酮类和单萜酚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炎、调节雌激素水平、促进骨生长、神经保护等作用而广泛用于肾部疾病、脾胃病、肢体经络病、妇科病的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传统“无毒”的补益类中药,但近年... 补骨脂因含香豆素类、黄酮类和单萜酚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炎、调节雌激素水平、促进骨生长、神经保护等作用而广泛用于肾部疾病、脾胃病、肢体经络病、妇科病的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传统“无毒”的补益类中药,但近年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多次通报警示补骨脂相关制剂(如壮骨关节丸、仙灵骨葆胶囊、致康胶囊)引发的肝损伤问题,更有单味补骨脂引发肝损伤的临床病例报道,其肝损伤现象已成为当前行业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为补骨脂的临床安全用药带来极大挑战。课题组前期基于脂多糖模型证实了补骨脂具有特异质肝损伤的属性,并从体内外角度相互验证了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补骨脂酚、补骨脂定或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NLRP3信号通路等引发肝损伤。通过对近年来补骨脂肝毒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探讨引起补骨脂肝毒性的主要毒理机制,并总结了配伍减毒和炮制减毒对减轻补骨脂肝毒性的重要意义,为补骨脂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肝毒性 作用机制 配伍减毒 炮制减毒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柴胡防疫组方规律分析及核心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汪彬 李伟霞 +7 位作者 王晓艳 吴娅丽 张辉 贾金浩 韩冰 纪秋如 陈小菲 唐进法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9期75-83,共9页
目的预测柴胡-黄芩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柴胡的治疫病方剂,采用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其配伍用药、治疗病症进行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 目的预测柴胡-黄芩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柴胡的治疫病方剂,采用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其配伍用药、治疗病症进行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通过数据库及文献检索并筛选柴胡-黄芩的化学成分和COVID-19的靶点,并通过Cytoscape 3.9.0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结果收集含柴胡防疫方剂442首,涉及中药334味,用药总频次4877次。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柴胡-黄芩活性成分共有靶标80个,治疗COVID-19的主要成分为山柰酚、黄芩素、小檗碱、汉黄芩素、刺槐素等,核心活性基因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2(IL-2)等。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得到3736个相关条目和230条信号通路,主要包括EGFR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柴胡-黄芩药对防治COVID-19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对指导柴胡在中医临床的合理应用、治未病的开发及防疫中药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黄芩 《中医方剂大辞典》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组方规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载PDF
某医院2021年度中药饮片处方中配伍禁忌使用情况分析
4
作者 屈红丽 李伟霞 +4 位作者 王晓艳 张辉 吴娅丽 杨柳青 唐进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分析周口市中医院2021年度中药饮片处方中配伍禁忌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57066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对含有“十八反”“十九畏”者中患者年龄、性别、科室、诊断分布情况、禁忌药对使用及配伍情况进行统计。结... 目的分析周口市中医院2021年度中药饮片处方中配伍禁忌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57066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对含有“十八反”“十九畏”者中患者年龄、性别、科室、诊断分布情况、禁忌药对使用及配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含配伍禁忌处方共1005张,男性占比44.68%,女性占比55.32%,年龄主要分布在36~60岁;半夏配伍乌头应用最多,其次为瓜蒌配伍乌头;禁忌处方中大多配伍炙甘草,而且乌头主要为附子,两者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胃脘痛病、胃痞病及恶性肿瘤。结论若辨证准确、合理配伍、煎煮得当,临床应用半夏、瓜蒌与附子配伍“相反”不是绝对禁忌,在治疗慢性胃炎、恶性肿瘤中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必须小心谨慎,密切观察病情,中病即止,不能长期大量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配伍禁忌 临床合理用药
下载PDF
基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OGD/R模型研究当归-川芎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5
作者 纪秋如 泥文娟 +6 位作者 王晓艳 张书琦 吴娅丽 牛璐 李琨 李伟霞 唐进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1-703,共13页
目的探讨当归-川芎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其上下游血管活性物质、黏附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人脐静脉内... 目的探讨当归-川芎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其上下游血管活性物质、黏附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氧糖剥夺/复氧(OGD/R)模型,采用细胞增殖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探索7个成分的最佳造模时间;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探索最佳给药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个成分对VEGF、VCAM-1、PAI-1、NF-κB、IL-1和IL-6表达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7个成分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HUVEC氧糖剥夺6 h再复氧为最佳造模时间。高剂量绿原酸组、阿魏酸组、洋川芎内酯H组,低、中剂量丁烯基苯酞组,中、高剂量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组显著降低LDH漏出率(P<0.05,P<0.01);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部分剂量组细胞中VEGF、ICAM-1、VCAM-1的表达显著降低,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藁本内酯部分剂量组细胞NF-κB的表达显著下降,绿原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IL-6的表达显著增加,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IL-1表达显著减少,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部分剂量组细胞中PAI-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P<0.01);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和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ERK、VEGF、NF-κB、VEGFR2和MMP9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洋川芎内酯H和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AKT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P<0.01)。结论当归-川芎中的药效成分可能通过抑制黏附因子、炎症因子和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川芎药对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药效成分 缺糖缺氧/复氧 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活血类制剂用药规律分析
6
作者 纪秋如 张辉 +6 位作者 王晓艳 吴娅丽 杨柳青 陈毓龙 李琨 唐进法 李伟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7-85,共9页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具有活血功效制剂的组方规律,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构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成方制剂数据库,从中筛选具有“活血”功效的制剂,对活血类制剂进行经胃肠道给药和...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具有活血功效制剂的组方规律,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构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成方制剂数据库,从中筛选具有“活血”功效的制剂,对活血类制剂进行经胃肠道给药和非经胃肠道给药两大类剂型分析;根据功效将活血类制剂分为活血化瘀、活血止痛、行气活血、益气活血、活血调经和活血解毒6大类,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中函数对制剂组成药物的频数进行分析,采用Vosviewer 1.6.17软件构建药物网络视图,利用IBM SPSS Modeler 18.0提供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制作网络图。结果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共筛选出367个具有活血功效的制剂,264个不同组方,涉及417味中药。其中经胃肠道给药制剂329个,剂型较多的是胶囊剂(29%)和片剂(23%),非经胃肠道给药制剂38个。活血化瘀类、活血止痛类、行气活血类、益气活血类、活血调经类和活血解毒类制剂分别有115、99、56、44、35和18个。从264个组方频数统计发现,川芎(87次)、当归(85次)、丹参(80次)、红花(73次)、赤芍(57次)、三七(55次)、黄芪(49次)的频数最高,药物多苦、辛、甘、温,归肝经。从主治病证发现,组方主要用于13类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病(36%)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骨伤病(20%)、妇科病(14%)和风湿免疫病(10%)。结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活血类制剂主要以胶囊剂为主,主要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以当归、川芎、丹参为主,组方以苦味、辛味、甘味为主,药物多性温,归肝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活血 组方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川芎嗪及相关制剂联合用药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冯科冉 吴娅丽 +6 位作者 杨柳青 泥文娟 李琨 纪秋如 汪彬 唐进法 李伟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162,共6页
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活血化瘀类中药在保护脑血管作用方面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出来的吡嗪类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扩张血管等多重作用。大量的体内外研究证实TMP... 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活血化瘀类中药在保护脑血管作用方面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出来的吡嗪类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扩张血管等多重作用。大量的体内外研究证实TMP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神经元、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方式对脑血管疾病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对TMP的脑血管病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有关TMP的联合用药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明确TMP的治疗途径和作用机理,进而促进TMP研究的开展以及临床上更好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吡嗪类生物碱 联合用药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蛋白组学的地龙抗血栓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娅丽 马韫楠 +5 位作者 李伟霞 王晓艳 张辉 杨柳青 唐进法 杜守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82,I0019,I0020,共9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蛋白组学技术探究地龙抗血栓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地龙小分子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基于文献检索收集地龙化学成分101个,包括核苷酸、有机酸、氨基酸及寡肽、脂类及其他,构建成分数据库,预测成...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蛋白组学技术探究地龙抗血栓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地龙小分子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基于文献检索收集地龙化学成分101个,包括核苷酸、有机酸、氨基酸及寡肽、脂类及其他,构建成分数据库,预测成分作用靶标共798个;以课题组前期已验证的地龙抗血栓靶点(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溶酶原)为基础,通过BioGRID数据库挖掘与其具直接作用的靶点1046个,为潜在抗血栓靶点库,二者共有靶点81个;根据核心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发现脂类、氨基酸和寡肽类成分为主要抗血栓成分,纤连蛋白、纤溶酶原、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为地龙抗血栓核心靶点,通过调控黏着斑、白细胞跨内膜转移、补体与凝血、细胞周期及坏死性凋亡等发挥作用。继而采用TMT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定量蛋白组学研究,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以课题组前期分离纯化地龙抗血栓活性蛋白DPf3为研究对象,预测地龙大分子活性成分抗血栓的作用机制,其潜在调控通路包括结氨基酸代谢、紧密连接、坏死性凋亡、吞噬、甘油磷酸代谢等。反映了地龙多成分、多靶点、多功效的特性,为其临床使用提供依据,为其抗血栓机制的进一步验证提供方向,并为采用现代药理学技术研究中药动物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蛋白组学 地龙 抗血栓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氧化苦参碱重定位及作用机制研究——以多发性硬化症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孔德鑫 张明亮 +9 位作者 陈毓龙 李伟霞 王晓艳 吴娅丽 杨柳青 张辉 陈小菲 李寒冰 吴宿慧 唐进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62-2170,共9页
目的为探索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AT)新的潜在应用价值,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OMAT的药理作用重定位,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并探索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基于GEO数据库,筛选OMAT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导... 目的为探索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AT)新的潜在应用价值,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OMAT的药理作用重定位,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并探索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基于GEO数据库,筛选OMAT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导入CMap与Coexpedia数据库对OMAT药理作用及适应症重定位,选取代表性适应症对应靶点基因与DEGs取交集,构建靶点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进行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619个OMAT调控的DEGs。重定位结果表明,OMAT或可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关节炎等疾病。以MS为例进行后续分析,GO与KEGG结果提示,OMAT可能通过调控ERK的生物过程与Ras和钙离子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MS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OMAT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中枢神经炎症浸润和髓鞘脱失程度也明显减轻。RT-PCR结果显示,OMAT明显降低模型组小鼠Fgfr2、Rras2、Raf1、Camk2a、Calm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Fgf2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OMAT对MS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Fgf2、IL4、ICAM1、Fgfr2等靶点,抑制Ras信号通路和钙离子信号通路的关键靶点有关。本研究扩大了OMAT的应用范围,也为其他药物的再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药物重定位 生物信息学 多发性硬化症 实验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浅议军队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娅丽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7-58,共2页
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财务作为后勤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对加快军队财务网络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财务信息人才的培养具有关键意义,这关系到经费效能充分发挥,关系到科技强军和质量建军,更关系到能否打赢未来战争.
关键词 军队财务 信息化管理 后勤保障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病症特点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瑞 李伟霞 +5 位作者 王晓艳 吴娅丽 张辉 冯科冉 任献青 唐进法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目的基于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分析现有过敏性紫癜的动物模型,探讨现有模型与临床病症的吻合情况。方法通过整理分析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优缺点、临床症状吻合情况,提出... 目的基于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分析现有过敏性紫癜的动物模型,探讨现有模型与临床病症的吻合情况。方法通过整理分析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优缺点、临床症状吻合情况,提出建立复合性病症结合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设想。结果卵清蛋白法复合血热症动物模型、麦胶蛋白联合印度墨水复合血热法动物模型、BSA+LPS+CCl_(4)复合瘀热法动物模型为与过敏性紫癜吻合度较高的动物模型。目前现有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制备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且多以西医发病机制为主,中医学证候体现较差。结论提议利用现有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与临床病证相结合,建立复合动物模型,并建立合理的模型评价体系,为研究过敏性紫癜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动物模型 病证结合
下载PDF
《中国药典(一部)》治疗中风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
12
作者 司利玲 李伟霞 +8 位作者 陈小菲 张辉 王晓艳 吴娅丽 纪秋如 汪彬 贾金浩 韩冰 唐进法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8期54-59,共6页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治疗中风中成药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治疗中风中成药的名称、剂型、功能主治等信息,采用Excel 2010软件分类统计其剂型、适用证型、性味归经、单药使用频次及单方组方药物数量,采用SPSS ...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治疗中风中成药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治疗中风中成药的名称、剂型、功能主治等信息,采用Excel 2010软件分类统计其剂型、适用证型、性味归经、单药使用频次及单方组方药物数量,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并运用Apriori算法,对中成药不同组方不同剂型且药味频次≥4的中药进行关联分析并排序,采用VOSviewer 1.6.14软件制作中药关联网络图。结果共得中成药75种,主治证型7类,以气虚血瘀证(34种,45.33%)及风痰入络证(28种,37.33%)为主。经胃肠道给药72种,主要包括胶囊剂(26种)、丸剂(16种)、片剂(15种)等6种剂型;非胃肠道给药3种,均为注射剂。中成药组方中药以川芎、丹参、红花出现频次较高,以温性,辛、甘、苦味药为主,主要归肝、脾、心经。结论中成药治疗中风多从肝、脾、心三脏着手,处方以解气虚血瘀及风痰入络之证为主。该研究可为治疗中风中成药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药典(一部)》 中风 中成药 性味归经 使用频次 用药规律 关联性评价
下载PDF
试论美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3
作者 吴娅丽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0期29-30,共2页
多媒体的介入为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中的"赏"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更直观的影像、更丰富、广阔的空间。培养审美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世界。评价是学生在自己原有审美理解力的基础上表达自己观点的一个途径,... 多媒体的介入为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中的"赏"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更直观的影像、更丰富、广阔的空间。培养审美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世界。评价是学生在自己原有审美理解力的基础上表达自己观点的一个途径,同时也可以通过看法的交流、思想的撞击、观点的融汇得到再次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 教学 审美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补骨脂致特异质肝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晓艳 李伟霞 +8 位作者 张辉 张明亮 吴娅丽 曹站霞 泥文娟 陈毓龙 李琨 冯科冉 唐进法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11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从代谢组学层面探索补骨脂肝损伤机制,筛选相关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法建立特异质肝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CMC组)、补骨脂组(BGZ组)、LPS组、BGZ+LPS组,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 目的从代谢组学层面探索补骨脂肝损伤机制,筛选相关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法建立特异质肝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CMC组)、补骨脂组(BGZ组)、LPS组、BGZ+LPS组,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通过UPLC-QTOF/MS分析不同组别大鼠血清样品的代谢轮廓谱,借助Progenesis QI(v2.4)、SIMCA v13.0等软件及MetaboAnalyst v5.0在线数据库,分析各组血清代谢标志物及其代谢通路。结果补骨脂单独给药对ALT和AST无明显影响,而联合LPS后ALT和AST显著升高,发生明显肝损伤。OPLS-DA结果显示,CMC、BGZ、LPS和BGZ+LPS组血清代谢物谱得到明显分离,筛选14个与补骨脂特异质肝损伤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17条代谢通路。结论补骨脂肝损伤为特异质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鞘脂代谢、酪氨酸代谢等代谢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特异质肝损伤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代谢通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痰热清干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致呼吸系统感染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娅丽 王晓艳 +6 位作者 张辉 陈毓龙 张明亮 张书琦 陈小菲 李伟霞 唐进法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4期665-675,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痰热清干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所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依前期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选取痰热清为研究药物,通过中药...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痰热清干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所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依前期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选取痰热清为研究药物,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SwissADME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筛选获取痰热清各味中药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过OMIM数据库挖掘PA相关呼吸系统疾病靶点,参考用药指南选取PA临床用药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药物-疾病共有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Metascape平台分析共有靶点涉及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痰热清干预耐药PA感染的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主要作用靶点和活性成分,采用分子对接初步验证结合作用。结果:筛选得到痰热清中所含5味中药潜在活性成分共107个,预测作用靶点共746个,PA相关呼吸系统疾病及临床用药靶点共959个,韦恩图分析获取成分和疾病共有靶点213个;最终预测核心靶点主要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酪氨酸受体激酶(SRC)、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亚基(PIK3CA)、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等,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MAPK、趋化因子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结论:痰热清组方配伍合理,具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主要通过抑制PI3K-Akt和EGFR-MAPK信号通路,抑制耐药PA在呼吸道过度黏附、产生黏液并分泌炎性因子和内毒素,从而缓解呼吸系统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 铜绿假单胞菌 呼吸系统感染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不平衡数据处理方法的丹红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和再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娅丽 吴东苑 +5 位作者 杨伟 张辉 王晓艳 陈小菲 李伟霞 唐进法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10期1233-1236,1243,共5页
目的:建立不平衡数据处理方法对丹红注射液(DHI)临床应用安全性进行再评价,预测临床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医院集中监测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3年8月全国6个省内参与监测研究的3... 目的:建立不平衡数据处理方法对丹红注射液(DHI)临床应用安全性进行再评价,预测临床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医院集中监测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3年8月全国6个省内参与监测研究的37家综合性医院30 888例临床使用DHI的住院患者,确定不良反应108例,发生率为3.5‰,属于不平衡数据;基于不平衡数据数理方法,构建重抽样-正则化法,对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症状、给药信息和联合用药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确定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结果:基于所构建的不平衡数据处理方法,选取6种重抽样-正则化模型,发现随机欠采样和合成小类过采技术组合(比例为3∶3)的重抽样模式较优;以不少于3种模型选中作为筛选条件,共得到41个DHI不良反应相关变量;分析可知,女性、体重指数较小、具有过敏史的患者更易发生不良反应;首次使用DHI的患者更易发生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易引发不良反应,但与螺内酯、阿司匹林、盐酸氨溴索和盐酸贝那普利等联合应用或可缓解DHI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重抽样-正则化法可用于处理DHI不良反应的不平衡数据,进而进行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及精确预测风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联合用药预警,但所构建的算法是否可用于其他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不平衡数据 临床用药 安全性评价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的五味子素B诱导高甘油三酯血症小鼠模型作用机制研究
17
作者 王晓艳 储著胜 +7 位作者 宋雪兰 李伟霞 张辉 张明亮 吴娅丽 潘思源 唐进法 高锦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70-2578,共9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素B(Schisandrin B,Sch B)诱导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的基因(肝脏)表达谱的变化及可能的机制。方法ICR小鼠,雄性,分为7组,每组10只:正常饮食(normal diet,ND)组(2组)、ND/Sch B(0.5,2 g·kg^(-1))组、高脂/糖饮食(high fat... 目的探讨五味子素B(Schisandrin B,Sch B)诱导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的基因(肝脏)表达谱的变化及可能的机制。方法ICR小鼠,雄性,分为7组,每组10只:正常饮食(normal diet,ND)组(2组)、ND/Sch B(0.5,2 g·kg^(-1))组、高脂/糖饮食(high fat/fructose diet,HFFD)组、HFFD/Sch B(0.5,2 g·kg^(-1))组。小鼠用Sch B(橄榄油配制)灌胃,48 h后用生化法检测血清和肝脏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载脂蛋白A1(Apo A1)、Apo E、Apo B48、Apo B100、Apo CⅡ和Apo CⅢ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肝脏中全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及所涉及的通路。结果ND/Sch B组小鼠血清/肝脏TG(升高266%/352.57%)和TC水平显著升高(升高36.54%/25.70%),血清HDL和LDL水平显著升高(分别升高29.96%和30.68%),但VLDL、Apo E、Apo B100、Apo CⅡ和Apo CⅢ显著降低(分别降低15.98%、28.90%、20.76%、20.53%和17.82%);肝脏脂质沉积并出现病理学损伤;与HFFD组比,HFFD/Sch B组血清TG水平、肝脏TG和TC水平升高,血清HDL、LDL、VLDL、Apo E、Apo B100和Apo CⅡ水平显著降低;ND/Sch B组与ND组比肝脏有1016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722个,下调基因294个,HFFD/Sch B组与HFFD组比肝脏有1162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671个,下调基因491个。而HFFD组与ND组比肝脏有2070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1289个,下调基因781个。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Sch B诱导的高脂血症与11条通路的改变有关。结论Sch B诱导高脂血症的机制与肝脏调节脂代谢多条通路、载脂蛋白及脂蛋白代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素B 高脂血症 基因芯片 载脂蛋白 脂蛋白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地龙平喘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马韫楠 吴娅丽 +5 位作者 钟宛凌 汪文杰 杨万青 张经纬 李鹏跃 杜守颖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10期1737-1746,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地龙平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百链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和SwissADME平台筛选获得地龙活性化合物;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并与OMIM、DrugBank数...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地龙平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百链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和SwissADME平台筛选获得地龙活性化合物;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并与OMIM、DrugBank数据库中哮喘的疾病靶点数据进行比对,获得地龙平喘的作用靶点;通过STRING 11.0平台分析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Matascape数据库对地龙平喘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通过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诱导收缩实验验证地龙提取物对胆碱能受体兴奋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结果:共收集地龙平喘活性成分56个,包括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等,预测其作用靶点包括前列腺素G/H合酶2、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家族、β2-肾上腺素受体等67个,潜在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胆碱能神经突触信号、色氨酸代谢等通路和生物过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地龙提取物对胆碱能受体兴奋引起的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有明显的舒张作用。结论:地龙的平喘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的特点,为地龙平喘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平喘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作为纳米运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喻祥龙 吴娅丽 +1 位作者 杜守颖 陆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38-1447,共10页
玉米醇溶蛋白(zein)是一种来源于玉米胚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自组装特性的天然植物大分子,作为公认安全的食品级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领域。基于玉米醇溶蛋白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特性,可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使玉米醇溶蛋白完... 玉米醇溶蛋白(zein)是一种来源于玉米胚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自组装特性的天然植物大分子,作为公认安全的食品级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领域。基于玉米醇溶蛋白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特性,可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使玉米醇溶蛋白完成自组装过程形成纳米粒。然而,玉米醇溶蛋白作为纳米运载体材料在包封率、稳定性和药物释放等方面的性能仍然不够理想,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改性研究,在克服上述问题的同时也使其具备新的特性,如pH响应性、护肝活性等。本文将从玉米醇溶蛋白的组成与性质,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不同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玉米醇溶蛋白作为纳米运载体材料的物理化学改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玉米醇溶蛋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制备方法 纳米运载体 改性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及体内试验浅析三七总皂苷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宗喜 王雨 +3 位作者 杨万青 吴娅丽 胡少男 杜守颖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12期2317-2321,2394,共6页
目的:考察三七总皂苷联用阿司匹林对抗血栓作用的影响,浅析两药协同抗血小板的优势疗效,为临床合理联合用药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初步预测三七总皂苷对环氧化酶-1(COX-1)和COX-2活性的影响,并以健康大鼠和皮下注射盐酸... 目的:考察三七总皂苷联用阿司匹林对抗血栓作用的影响,浅析两药协同抗血小板的优势疗效,为临床合理联合用药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初步预测三七总皂苷对环氧化酶-1(COX-1)和COX-2活性的影响,并以健康大鼠和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联合冰水浴诱导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三七总皂苷(31.25 mg·kg-1)、阿司匹林(15.62 mg·kg-1)及这两种药物组合(三七总皂苷31.25 mg·kg-1+阿司匹林15.62 mg·kg-1)连续灌胃10 d,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三七总皂苷对COX-1和COX-2潜在调控能力较弱;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健康大鼠预防给药,阿司匹林可显著性下调TXB2、6-keto-PGF1α水平和TXB2/6-ketoPGF1α比值(P<0.05),联用三七总皂苷可进一步下调TXB2水平和TXB2/6-keto-PGF1α比值(P<0.05);急性血瘀大鼠治疗用药,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模型组中异常升高的TXB2水平和TXB2/6-keto-PGF1α比值(P<0.05),联用三七总皂苷呈进一步下调趋势(P<0.05),但是对6-keto-PGF1α水平影响并不显著(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对COX-1和COX-2潜在调控作用较小,两药联用协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与三七总皂苷抑制酯酶所介导的阿司匹林水解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阿司匹林 分子对接 急性血瘀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