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博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及对策 被引量:33
1
作者 吴学满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8-260,共3页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普遍青睐。微博的流行,其意义并不仅仅限于它是一种网络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还发挥着传播思想和建构观念的价值观导向功能。微博在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带来冲击的...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普遍青睐。微博的流行,其意义并不仅仅限于它是一种网络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还发挥着传播思想和建构观念的价值观导向功能。微博在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促使我们对之加以重视和研究,思考和探索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的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当代大学生 价值观
下载PDF
试论高校哲学原理课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学满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87-188,共2页
作为我国高校的一门理论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案例教学法是哲学原理课教学中的一个十分有效的基本教学法,在哲学原理课的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应用这一教学方... 作为我国高校的一门理论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案例教学法是哲学原理课教学中的一个十分有效的基本教学法,在哲学原理课的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应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哲学原理课的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哲学原理课 案例教学法
下载PDF
自媒体传播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若干原则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学满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7-62,共6页
自媒体传播,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普遍青睐,其意义并不仅仅限于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或单纯的信息传播工具,它还可以发挥着传播思想和建构观念的价值观导向功能。为了有效消解在校大学生自媒体传播的无序或失序现象,... 自媒体传播,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普遍青睐,其意义并不仅仅限于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或单纯的信息传播工具,它还可以发挥着传播思想和建构观念的价值观导向功能。为了有效消解在校大学生自媒体传播的无序或失序现象,抵御自媒体传播可能导致的不利或消极影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当自觉把握与遵循自觉和自信原则、适应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适度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传播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原则
下载PDF
觉解与道德:论冯友兰“新理学”之歧出的人性观
4
作者 吴学满 唐晖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3-27,共5页
冯友兰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是分别经由了两条路径进行的。一是"形而上"的路径;一是"形而下"的路径。由形而上的路径,我们只知道人性即是人之所以为人者;至于作为人之性的"人之所以为人者"究竟是什么,其... 冯友兰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是分别经由了两条路径进行的。一是"形而上"的路径;一是"形而下"的路径。由形而上的路径,我们只知道人性即是人之所以为人者;至于作为人之性的"人之所以为人者"究竟是什么,其形上学并不讲。由形而下的路径,冯友兰一方面径直说人的本质即是觉解,觉解是人之所以为人者;但另一方面又认为,人之性蕴涵有社会性,并进而把人之性所蕴涵的社会性与人之性直接等同了起来,从而陷入了一种歧出的人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人性 歧出 觉解
下载PDF
哲学原理课的教学应灵活运用几个有效的基本教学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学满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52-154,157,共4页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互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是哲学原理课的几个十分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不是相互分离而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配合的;在哲学课的实际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哲学课的教学效果,实现...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互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是哲学原理课的几个十分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不是相互分离而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配合的;在哲学课的实际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哲学课的教学效果,实现哲学课的教学目的;不能以一种教学方法替代其它的教学方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灵活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方法 互动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下载PDF
论戴震从考据学对义理之学的回归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学满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86-288,共3页
戴震是一个富于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对戴震来说,考据不仅是破坏旧经学、旧哲学的工具,而且也是建立新经学、新哲学的思想资料和理论基础。戴震之新义理思想的确立,不仅因为他自己有"志乎闻道"的志向,以及&qu... 戴震是一个富于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对戴震来说,考据不仅是破坏旧经学、旧哲学的工具,而且也是建立新经学、新哲学的思想资料和理论基础。戴震之新义理思想的确立,不仅因为他自己有"志乎闻道"的志向,以及"此学不仅在故训"、"执义理而后能考核"的方法论原则,而且还主要归因为他的理论批判与社会批判的理性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考据学 义理之学
下载PDF
新理学的人生境界与本体境界如何贯通——从冯友兰新理学遭遇的批评说起
7
作者 吴学满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5,共5页
在新理学关于天道的形上学中,本体存在的情感经验和价值内涵被剥离了,由此引起了学界的诸多批评。但新理学在转入关于人道的境界学说中,本体原先被剥离的东西却从经验维度被重新植入了进去。因而在新理学,道德境界不能离开对经验世界尤... 在新理学关于天道的形上学中,本体存在的情感经验和价值内涵被剥离了,由此引起了学界的诸多批评。但新理学在转入关于人道的境界学说中,本体原先被剥离的东西却从经验维度被重新植入了进去。因而在新理学,道德境界不能离开对经验世界尤其是社会规律的理性认知以及相应的社会行为;天地境界融合道德境界并且超越了道德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新理学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下载PDF
道德与天地:论新理学“境界”之如何可能——兼与邓联合博士商榷
8
作者 吴学满 唐晖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年第4期11-14,共4页
冯友兰新理学的"境界"是以"觉解"为枢纽的。在新理学的境界思想中,"觉解"有"形上"和"形下"的两个向度。《新理学》严格区分了"形上"与"形下";而在《新原人》的... 冯友兰新理学的"境界"是以"觉解"为枢纽的。在新理学的境界思想中,"觉解"有"形上"和"形下"的两个向度。《新理学》严格区分了"形上"与"形下";而在《新原人》的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里,本来所严格区分的"形上"与"形下"又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使新理学之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的实现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觉解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下载PDF
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探索与人的全面发展
9
作者 吴学满 徐文虎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6,共2页
江泽民同志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过程中,如何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作了深入全面的阐述,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键词 江泽民 社会主义本质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冯友兰境界说的文化心理背景
10
作者 吴学满 唐晖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61-63,共3页
"新理学"之境界观总体上的文化背景是那个时代"古今中西"之争这一特定的文化事件。"新理学"境界观的形成,既有对西方哲学理性主义传统的借鉴,更有冯友兰在心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特质即"极高明... "新理学"之境界观总体上的文化背景是那个时代"古今中西"之争这一特定的文化事件。"新理学"境界观的形成,既有对西方哲学理性主义传统的借鉴,更有冯友兰在心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特质即"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哲学精神的特别关注。在获得此种境界的具体路径上,冯友兰又提出了所谓"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而"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则又分别代表着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思维方法或哲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新理学 境界 文化
下载PDF
道德与天地:论新理学“境界”之如何可能——兼答邓联合博士的一个问题
11
作者 吴学满 唐晖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冯友兰新理学的"境界"是以"觉解"为枢纽的。在新理学的境界思想中,"觉解"有"形上"和"形下"的两个向度。《新理学》严格区分了"形上"与"形下";而在《新原人》的... 冯友兰新理学的"境界"是以"觉解"为枢纽的。在新理学的境界思想中,"觉解"有"形上"和"形下"的两个向度。《新理学》严格区分了"形上"与"形下";而在《新原人》的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里,本来所严格区分的"形上"与"形下"又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使新理学之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的实现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觉解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下载PDF
戴震对考据学的继承与发展
12
作者 吴学满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3-74,共2页
戴震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考据学大师。他继承了顾炎武以来特别是惠栋的汉学治学宗旨,并融惠学为己学。在继承惠栋以训诂治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使其学术性格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理性精神。
关键词 戴震 惠栋 考据学 理性特征
下载PDF
以社会历史为本位:论冯友兰新理学的道德观
13
作者 吴学满 唐晖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3X期46-47,共2页
冯友兰认为传统的儒家哲学是一种伦理学,那么,道德问题即是其最主要的问题。在传统的儒家哲学里,道德是内在的,因而是超越历史的。而在冯友兰的新理学体系里,因为消解了传统儒学"天理"、人性之道德价值性的内涵,因而道德是外... 冯友兰认为传统的儒家哲学是一种伦理学,那么,道德问题即是其最主要的问题。在传统的儒家哲学里,道德是内在的,因而是超越历史的。而在冯友兰的新理学体系里,因为消解了传统儒学"天理"、人性之道德价值性的内涵,因而道德是外在于人的,是社会之理的基本内容;人所有的道德理性,也由此从传统儒家哲学之道德的"内在自觉"而向新理学之"外在自觉"转换了,因而也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新理学 道德观
下载PDF
晚清名臣陶澍主政安徽之一、二事略及其经世致用思想
14
作者 吴学满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X期20-22,共3页
作为封建主义官僚的陶澍,继承了明末清初王夫之的思想遗风,主张"通经学古而致诸用",既大倡实学又有勇于办实事的精神。针对日益严重的社会流弊,陶澍采取了有效的改革措施,切实解决了国计民生中许多重要的实际问题,成为晚清时... 作为封建主义官僚的陶澍,继承了明末清初王夫之的思想遗风,主张"通经学古而致诸用",既大倡实学又有勇于办实事的精神。针对日益严重的社会流弊,陶澍采取了有效的改革措施,切实解决了国计民生中许多重要的实际问题,成为晚清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和经学主变派的杰出代表。陶澍主政安徽期间的种种政绩即是有力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澍 经世致用 主政安徽
下载PDF
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简析
15
作者 吴学满 《青海师专学报》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构建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人口老龄化、失业、贫困、医疗卫生等问题的解决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文化的形成以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社会 保障 人民 完善
下载PDF
论戴震考据学的理性品格及其理论局限
16
作者 吴学满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2-75,共4页
戴震集清代考据学之大成,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继承了顾炎武以来特别是惠栋倡导的由名物、度数以通经义的汉学主张,大力推阐汉学的治学宗旨。戴震不仅继承了汉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超越了汉学,从而使其考据学表现出鲜明... 戴震集清代考据学之大成,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继承了顾炎武以来特别是惠栋倡导的由名物、度数以通经义的汉学主张,大力推阐汉学的治学宗旨。戴震不仅继承了汉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超越了汉学,从而使其考据学表现出鲜明的理性特征。戴震考据学既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也因为时代的局限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考据学 理性特征
下载PDF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学术背景与创新
17
作者 吴学满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2X期81-82,共2页
标榜实事求是的考据学是有清一代学术思想史上的一大思潮。乾嘉期间,考据学发展至鼎盛并流于泛滥,日渐离开明末清初"经世致用"的方向。针对这一学术风气,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强调学说不应... 标榜实事求是的考据学是有清一代学术思想史上的一大思潮。乾嘉期间,考据学发展至鼎盛并流于泛滥,日渐离开明末清初"经世致用"的方向。针对这一学术风气,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反对为考据而考据。"六经皆史"说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据学 章学诚 六经皆史
下载PDF
论《中庸》的和谐理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晖 吴学满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48-350,共3页
《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包含的和谐理性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本文试图就《中庸》篇中的"中和"价值观所体现的价值理性以及"中庸"方法论所体现的交往理性来阐释中华文化所蕴涵的和谐精神,挖掘其中的理性资... 《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包含的和谐理性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本文试图就《中庸》篇中的"中和"价值观所体现的价值理性以及"中庸"方法论所体现的交往理性来阐释中华文化所蕴涵的和谐精神,挖掘其中的理性资源,为今日之中华和谐社会建设寻找理论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价值理性 交往理性 和谐
下载PDF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探微
19
作者 仰和芝 吴学满 《怀化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41-43,共3页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 ,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 ,考据学发展到鼎盛 ,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 ,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 ,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 ,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 ,反对为考据而考据 。
关键词 清代 章学诚 考据学 “六经皆史”说 学术思想 学风
下载PDF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探微
20
作者 仰和芝 吴学满 《青海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24-27,共4页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 ,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 ,考据学发展到鼎盛 ,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 ,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 ,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 ,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 ,反对为考据而考据 ...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 ,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 ,考据学发展到鼎盛 ,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 ,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 ,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 ,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 ,反对为考据而考据 ,试图以此挽回一代惠戴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考据学 "六经皆史"说 经学 戴震 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