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宇翎 赵小朋 +1 位作者 严凌健 潘朝斌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了解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的发病机制,探讨其诊断、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对近两年收治的4例BRONJ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临... 目的了解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的发病机制,探讨其诊断、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对近两年收治的4例BRONJ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报告的4例患者均有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史,临床主要表现为患区反复疼痛、流脓,骨暴露及死骨形成。3例患者接受手术,同时抗生素对症治疗,其中1例术前病情最重的患者出院后半年内曾有小范围感染灶,口服抗生素控制,其余患者均无明显感染及复发。结论恰当的手术治疗对BRONJ可控制感染,缓解症状,使病情趋于静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 颌骨 骨坏死 感染 治疗
下载PDF
婴幼儿咽旁间隙畸胎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宇翎 赵小朋 +1 位作者 唐东晓 潘朝斌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93-96,共4页
畸胎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三层胚叶的少见肿瘤,而头颈部畸胎瘤在其中更占少数。因其特征不明显,临床诊断较困难,应引起重视。本文报告1例3个月大的婴儿咽旁间隙畸胎瘤合并腭裂患儿,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进行... 畸胎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三层胚叶的少见肿瘤,而头颈部畸胎瘤在其中更占少数。因其特征不明显,临床诊断较困难,应引起重视。本文报告1例3个月大的婴儿咽旁间隙畸胎瘤合并腭裂患儿,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瘤 咽旁间隙 婴幼儿 头颈部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纯 赵小朋 +2 位作者 吴宇翎 黎润东 潘朝斌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上皮-间质转化(EMT)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65例TSCC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MT标记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同时CD34联合PAS双重染色检测VM情况。结果 Vimen... 目的初步探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上皮-间质转化(EMT)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65例TSCC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MT标记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同时CD34联合PAS双重染色检测VM情况。结果 Vimentin在癌和癌旁正常上皮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1.54%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815,P=0.000),Vimentin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cadherin在TSCC和癌旁正常上皮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阳性率56.92%和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951,P=0.000),E-cadherin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M在TSCC和癌旁正常组织的出现的例数比率是33.14%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46,P=0.000),VM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E-cadherin与Vimentin具有负相关关系(r=-0.507,P=0.000),Vimentin表达与VM具有正相关关系(r=0.592,P=0.000),VM与E-cadherin具有负相关关系(r=-0.518,P=0.000)。结论 TSCC中存在EMT及VM,存在EMT和VM的TSCC具有更高临床分期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对TSCC侵袭、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血管生成拟态
原文传递
面动脉瓣修复口咽癌术后缺损 被引量:3
4
作者 唐东晓 赵小朋 +3 位作者 焦九阳 郁鑫 吴宇翎 潘朝斌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面动脉瓣修复口咽癌术后缺损的效果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4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口咽癌患者33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同期采用顺行或逆行面动脉瓣修复组织缺损。结果 33例面动脉瓣中,逆行... 目的探讨面动脉瓣修复口咽癌术后缺损的效果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4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口咽癌患者33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同期采用顺行或逆行面动脉瓣修复组织缺损。结果 33例面动脉瓣中,逆行性皮瓣11例全部成活,而顺行性皮瓣成活18例、部分坏死2例、完全坏死2例。皮瓣成活病例伤口愈合良好,患者术后语音和吞咽功能得到恢复。结论应用面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咽癌切除术后缺损,制取技术简单,皮瓣血供明确,皮瓣成活率高,瘢痕较为隐蔽,是修复口咽癌切除术后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动脉瓣 带蒂皮瓣 口咽癌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面动脉切断后近、远心端动脉压力的测定和意义
5
作者 严凌健 赵小朋 +3 位作者 穆巴拉克 吴宇翎 麦潋曦 潘朝斌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研究面动脉切断后近、远心端动脉是否具有恒定的血压,其远心端动脉血压能否为皮瓣的存活提供足够的血流基础。方法选择2017年3—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癌患者25例(临床检查均已排除颈部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术前告知此实验... 目的研究面动脉切断后近、远心端动脉是否具有恒定的血压,其远心端动脉血压能否为皮瓣的存活提供足够的血流基础。方法选择2017年3—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癌患者25例(临床检查均已排除颈部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术前告知此实验内容并同意接受此实验。于下颌骨下缘解剖充分暴露面动脉,并结扎沿途分支。于面动脉远心端距离下颌骨下缘下方约1 cm处剪断面动脉,置入动脉导针并连接动脉血压换能器,分别记录数值。此后结扎下唇动脉,观察血压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评价面动脉近、远心端收缩压及舒张压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性。结果远心端收缩压平均值为(88.00±17.46)mmHg(1 mmHg=0.133 kPa),远心端舒张压平均值为(60.33±7.49)mmHg,近心端收缩压平均值为(113.36±21.22)mmHg,近心端舒张压平均值为(68.80±11.63)mmHg。远心端收缩压为近心端77.68%,远心端舒张压为近心端88.43%,近、远心端收缩压(t=10.210,P<0.001)及近、远心端舒张压(t=6.643,P<0.001),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扎下唇后面动脉远心端血压无明显波动。结论面动脉远心端的压力较近心端虽有所下降,但仍具有足够血压能够为组织瓣存活提供良好的血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皮瓣 面动脉 近端 面动脉 远端 血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