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双节段颈椎前路杂合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唐浩杰 刘忠瀚 +7 位作者 吴官炜 赵思浩 赵子义 柳根哲 尹辛成 郑皓云 陈超 李春根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1-68,共8页
目的:观察双节段颈椎前路杂合手术(Hybrid Surgery,HS)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发生发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2年9月行双节段杂合手术的患者49例,根据杂合手术的两种手术方式的相对位置分为... 目的:观察双节段颈椎前路杂合手术(Hybrid Surgery,HS)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发生发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2年9月行双节段杂合手术的患者49例,根据杂合手术的两种手术方式的相对位置分为颈前路椎间融合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ACDF/ACDR组)和ACDR/ACDF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比较两组上下位邻近节段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整体活动度(ROM)、颈椎退化程度Rydman分级、颈椎间盘退变Miyazaki分级、邻近节段退变新发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共纳入ACDF/ACDR组15例,ACDR/ACDF组34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为(60.14±15.16)岁;随访时间为(36.00±12.13)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JOA评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和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和颈椎整体活动度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邻近节段退变新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计算两组患者的下位邻近节段退变新发率为36.7%,比上位邻近节段退变新发率22.4%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患者在接受杂合手术前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邻近节段退变;杂合手术不同的手术方式选择并不会显著影响术后的症状改善和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发展;杂合手术后的下位邻近节段退变新发率相比上位邻近节段更高,但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节段退变 杂合手术 颈前路椎间融合术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双节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