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傻瓜威尔逊的悲剧》题疑
1
作者 吴定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80-82,共3页
提起《汤姆·索耶历险记》或者《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人们大多知道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杰作。但若议论《傻瓜威尔逊的悲剧》,不少人会面面相觑,谈不出什么名堂来。作为马克·吐温的主要作品之一,发表于1894年的... 提起《汤姆·索耶历险记》或者《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人们大多知道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杰作。但若议论《傻瓜威尔逊的悲剧》,不少人会面面相觑,谈不出什么名堂来。作为马克·吐温的主要作品之一,发表于1894年的《傻瓜威尔逊的悲剧》确实没有在文学评论界里获得应有的重视。罗伯特·罗兰特1971年推出了《马克·吐温的傻瓜威尔逊:发展和构思》。即使在这部专著里;作者对《傻瓜威尔逊的悲剧》一书的评论也欠公允。罗兰特断言:“洛克茜和假汤姆的悲剧情节和傻瓜威尔逊的闹剧情节大相径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尔逊 哈克贝利·费恩 汤姆·索耶 文学评论 洛克 美国作家 主要作品 马克·吐温 小说 白人
下载PDF
论《送冰的人来了》的荒诞色彩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定柏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3-77,共5页
本文认为,《送冰的人来了》1946年首演失败和1956年复演成功都可归因于该剧内在的荒诞色彩。虽然从严格意义上看,该剧尚不具备荒诞剧的全部特征,但是它在内容和形式上已经接近荒诞,反映了作者的存在主义意识,从而获得新一代观众和读者... 本文认为,《送冰的人来了》1946年首演失败和1956年复演成功都可归因于该剧内在的荒诞色彩。虽然从严格意义上看,该剧尚不具备荒诞剧的全部特征,但是它在内容和形式上已经接近荒诞,反映了作者的存在主义意识,从而获得新一代观众和读者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剧 《送冰的人来了》 存在主义 认同 作者 读者 形式 意义 反映 内容
原文传递
代词they的特殊用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定柏 《外国语》 1979年第4期26-27,共2页
英语中没有一个既可指“他”又可指“她”的单数第三人称的代词,于是就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当先行词的性别不清楚时,与它相呼应的代词在性别的选择上如何作出决定。譬如:Nearly every parent must have asked——that question.这句中的... 英语中没有一个既可指“他”又可指“她”的单数第三人称的代词,于是就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当先行词的性别不清楚时,与它相呼应的代词在性别的选择上如何作出决定。譬如:Nearly every parent must have asked——that question.这句中的先行词parent,既可指父亲又可指母亲,与它相呼应的反身代词应该用himself还是herself? H. W. Fowler在Modern Engl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行词 特殊用法 复数代词 反身代词 第三人称 英国英语 句子 性别 单数形式 正式文体
原文传递
现代教育技术漫谈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定柏 《外语电化教学》 1979年第2期34-37,共4页
一、现代教育技术兴起的历史背景近二十几年来,教育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主要来自“人类知识爆炸”和“人口爆炸”这两个方面。知识爆炸是六十年代西方所盛传而至今愈演愈烈的社会现象,其冲击波遍及全世界,影响到全人类。近年来科技... 一、现代教育技术兴起的历史背景近二十几年来,教育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主要来自“人类知识爆炸”和“人口爆炸”这两个方面。知识爆炸是六十年代西方所盛传而至今愈演愈烈的社会现象,其冲击波遍及全世界,影响到全人类。近年来科技发展之快是难以设想的:在当前人类高度文明赖以构成的全部科研成果中,有一半是近十五年内刚刚获得的;一九六七年全世界科学家共三百万,已占历史累计总数的90%,到一九七七年又剧增至五百万;科技资料十年增加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知识爆炸 科研成果 科技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学 人口爆炸 科技资料 教学电视 视听媒体 九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