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头地区某医院就诊女性患者HPV感染现状及基因分型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丽华 娄源 +1 位作者 吴宜伟 乔瑞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56-58,75,共4页
目的:探索包头地区HPV感染人群的分布情况及主要基因分型,为防治提出对策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7月—12月检测HPV的就诊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疾病状况,同时采集其宫颈上皮脱落细胞,采用PCR-反... 目的:探索包头地区HPV感染人群的分布情况及主要基因分型,为防治提出对策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7月—12月检测HPV的就诊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疾病状况,同时采集其宫颈上皮脱落细胞,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调查的1138例患者中检测出HPV感染者254例,感染率22.32%;其中低危型感染率为13.59%,高危型感染率为86.41%;多重感染76例,占29.92%。感染前5位分别为HPV16:19.69%;HPV52:17.32%;HPV53、HPV58、HPV42:11.02%。年龄分组中,60~70岁组检测感染率最高,为32.69%。就诊分布中,妇科门诊为226人(88.98%)。就诊原因中,仅12人(4.72%)主动进行HPV感染检测。结论:HPV感染主要以单一型感染为主,高危型感染占比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主动检测意识,利于HPV感染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基因分型 多重感染 感染现状
下载PDF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登记地区老年人恶性肿瘤流行现状及2013-2018年变化趋势分析
2
作者 颜雪 何丽 +3 位作者 乔丽颖 韩静 吴宜伟 席云峰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0-1026,共7页
目的 分析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登记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恶性肿瘤流行现状及2013-2018年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登记地区18个肿瘤登记点上报的老年人发病和死亡数据,按照城乡和性别分层,计算发病/死亡粗率、年龄... 目的 分析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登记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恶性肿瘤流行现状及2013-2018年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登记地区18个肿瘤登记点上报的老年人发病和死亡数据,按照城乡和性别分层,计算发病/死亡粗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和构成比。使用Joinpoint软件计算2013-2018年发病/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登记地区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别占全人群恶性肿瘤总数的57.24%和70.06%。发病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死亡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2013-2018年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3.58%,95%CI:-5.42%~-1.71%,P<0.050;AAPC=-2.57%,95%CI:-5.48%~0.44%,P=0.076)。不论男女性,发病谱前5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在老年男性中肝癌下降最快(AAPC=-7.14%,95%CI:-11.01%~-3.10%,P<0.050),在老年女性中肺癌下降最快(AAPC=-5.35%,95%CI:-7.42%~-3.23%,P<0.050)。结论 肺癌和消化道癌是内蒙古自治区老年人的主要癌症类型,癌谱前5位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趋势存在较大差异,应根据老年人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癌症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恶性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2009-2020年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晨曦 李建云 +3 位作者 刘芳 范蒙光 刘洋 吴宜伟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8-561,共4页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掌握该疫源地鼠疫疫情的发展和变化特点。方法2009-2020年,每年5-9月在满洲里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开展监测,采用一日弓形夹法调查达乌尔黄鼠密度,5 m...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掌握该疫源地鼠疫疫情的发展和变化特点。方法2009-2020年,每年5-9月在满洲里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开展监测,采用一日弓形夹法调查达乌尔黄鼠密度,5 m夹线法调查其他小型啮齿类动物;对达乌尔黄鼠体外寄生蚤,于低倍光镜下进行分类鉴定,对获取的鼠、蚤可检材料,按照《鼠疫诊断标准》(WS 279-2008),进行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分离培养;采集捕获的活鼠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鼠疫抗体检测。结果2009-2020年,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达乌尔黄鼠平均密度为0.45只/hm2;其他小型啮齿类动物捕获率为1.25%(787/63091),共获鼠类4科8属9种;达乌尔黄鼠总染蚤率为28.37%(1945/6856),蚤指数为1.04,共获蚤类2科3属3种;共剖检达乌尔黄鼠6674只,培养各种蚤类2537组6787只,鼠疫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共检测达乌尔黄鼠血清6795份,检出阳性血清11份,阳性检出率为0.16%,阳性血清最高滴度为1∶1280。2010-2014年连续5年均发现间接血凝试验阳性血清,且均分布在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右旗。结论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多个年度检出达乌尔黄鼠鼠疫菌抗体阳性血清,值得高度警惕,今后应持续开展监测工作,加强检菌工作,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鼠疫疫情,做好各项鼠疫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呼伦贝尔高原 蒙古旱獭 疫源地 达乌尔黄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