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薛俊燕 赵鹏浩 +3 位作者 黄淮 韩文艳 张亚宁 吴宝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72-76,81,共6页
目的探讨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0例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取栓治疗后72 h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 目的探讨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0例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取栓治疗后72 h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并将其分为恶化组与未恶化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分析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风险预测价值。结果480例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中,发生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患者92例,占比19.17%;恶化组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昏迷发生率高于未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升高(95%CI:1.203~1.478)、白细胞计数升高(95%CI:1.159~1.408)、吞咽功能障碍(95%CI:7.049~31.475)、昏迷(95%CI:8.375~43.195)是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早期恶化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糖、白细胞计数、吞咽功能障碍、昏迷对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早期恶化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733、0.708、0.707、0.701];ROC曲线显示模型AUC=0.934,提示模型可靠、稳定。结论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神经功能早期恶化可能与血糖、白细胞计数、吞咽功能障碍、昏迷等因素有关,临床可早期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性卒中 高龄患者 取栓治疗 神经功能早期恶化
下载PDF
下视丘胶质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宝水 何雁 +2 位作者 赵志莲 戴建平 高培毅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09-912,共4页
目的 研究下视丘胶质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发病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下视丘胶质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男 30例 ,女 18例 ,年龄 0 .5~ 39岁 ,平均 9.2岁。 4 8例患者中 12例CT平扫 ,2 0例MRI平扫 ,... 目的 研究下视丘胶质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发病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下视丘胶质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男 30例 ,女 18例 ,年龄 0 .5~ 39岁 ,平均 9.2岁。 4 8例患者中 12例CT平扫 ,2 0例MRI平扫 ,2 8例MRI平扫和增强。结果  4 8例患者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颅高压及视神经受损的症状。CT平扫病变表现为鞍上分叶状肿块 ,多呈等、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 ,瘤内出血及钙化少见。MRI平扫 ,T1WI上多表现为等、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 ,T2 WI上大多表现为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 ,肿瘤实性部分可见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下视丘胶质瘤的影像及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在多数情况下可以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视丘胶质瘤 影像学诊断 磁共振成像 X线检查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氧化应激指标及微量元素的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宝水 黄淮 +3 位作者 穆斌 贺婕 黄晓静 肖丽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7期43-44,共2页
目的 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氧化应激指标及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3-01-2014-05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观察组,同期45例健康同龄人为对照组,检测及比较2组血清及脑脊液氧化应激指标及微量元素水平,... 目的 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氧化应激指标及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3-01-2014-05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观察组,同期45例健康同龄人为对照组,检测及比较2组血清及脑脊液氧化应激指标及微量元素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者的检测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及脑脊液Ca、Mg及NO、GSH-Px均低于对照组,而Fe、Zn及SOD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严重程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分类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氧化应激指标及微量元素的变化较为明显,且检测结果 受严重程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血清 脑脊液 氧化应激指标 微量元素
下载PDF
ESSEN评分联合磁共振MRA评估小卒中患者的近期预后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宝水 穆斌 +1 位作者 黄淮 黄晓静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B12期389-390,共2页
目的研究ESSEN评分联合磁共振MRA评估小卒中患者发病90d后脑梗死的复发率。方法选择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诊治的115例小卒中患者,患者均完善头颈MRA检查,并进行ESSEN评分,随访发病后90d脑梗死的复发率。结果小卒中患者发... 目的研究ESSEN评分联合磁共振MRA评估小卒中患者发病90d后脑梗死的复发率。方法选择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诊治的115例小卒中患者,患者均完善头颈MRA检查,并进行ESSEN评分,随访发病后90d脑梗死的复发率。结果小卒中患者发病90d脑梗死复发率为13.91%,其中ESSEN评分I〉4分,同时头颈MRA提示颈内动脉或/和颅内动脉有中重度狭窄的患者,脑梗死复发率高迭37.50%。结论ESSEN评分联合磁共振MRA检查可明显提高对小卒中患者发病后90d脑梗死复发率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风险评分 磁共振血管成像 小卒中 复发
下载PDF
ESSEN卒中风险量表对轻型卒中后近期再发缺血卒中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宝水 黄淮 +1 位作者 穆斌 黄晓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415-415,共1页
目的评估ESSEN卒中风险量表(ESRS)对轻型卒中患者近期再发缺血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0月期间在中国石油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轻型卒中121例。随访发病后90 d再发缺血卒中的情况。依据ROC曲线下面积评价ES... 目的评估ESSEN卒中风险量表(ESRS)对轻型卒中患者近期再发缺血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0月期间在中国石油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轻型卒中121例。随访发病后90 d再发缺血卒中的情况。依据ROC曲线下面积评价ESSEN卒中风险量表对轻型卒中近期再发缺血卒中的预测作用。结果:121例患者90 d内的随访期间,18例(14.9%)发生缺血卒中,其中ESRS3分的患者有15例(83.3S)。ESRS量表预测再发缺血卒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6(0.587—0.832)。结论:作为初筛的ESRS对轻型卒中近期再发缺血性卒中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卒中 缺血卒中 ESSEN卒中风险量表 再发 预测
下载PDF
脑内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的MR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宝水 王大明 +2 位作者 高培毅 赵性泉 王春雪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脑内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 Space,VRS)磁共振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8例扩张VRS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影像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因检查其它疾病或体检而偶然发现者最多见(14例),其次为头痛和癫痫症状(分别为... 目的探讨脑内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 Space,VRS)磁共振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8例扩张VRS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影像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因检查其它疾病或体检而偶然发现者最多见(14例),其次为头痛和癫痫症状(分别为8例和4例)。扩张的VRS在磁共振上按解剖部位可分为3型:Ⅰ型VRS位于基底节,Ⅱ型位于脑凸面白质区,Ⅲ型位于其他部位;在形态学上可归纳为四种形式:Ⅰ单发囊型、Ⅱ局限簇集型、Ⅲ单侧为主的密集囊型以及Ⅳ网格型。结论扩张的VRS的磁共振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然而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头痛和癫痫与本病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MR VRS 磁共振 病理学 临床资料
下载PDF
ABCD2评分结合MRA评价TIA患者近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7
作者 吴宝水 黄晓静 +1 位作者 穆斌 黄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405-1406,共2页
目的研究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MRA检查评价TIA患者发病90天后脑梗死发生风险.方法:以我院神经内科2012.1-2014.9诊治的124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完善头颈MRA检查并进行ABCD2评分,随访发病后90天脑梗死的发生率. 结果:TIA患者... 目的研究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MRA检查评价TIA患者发病90天后脑梗死发生风险.方法:以我院神经内科2012.1-2014.9诊治的124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完善头颈MRA检查并进行ABCD2评分,随访发病后90天脑梗死的发生率. 结果:TIA患者发病90天脑梗死发生率为9.7%,其中ABCD2评分≥4分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为13.5%,ABCD2评分≥4分同时MRA发现颈内动脉或/和颅内大动脉有中重度狭窄(狭窄率≥50%)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高达41.7%,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BCD2评分联合磁共振MRA检查能进一步提高预测 TIA 患者发病后90天发生脑梗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MRA TIA 脑梗死
下载PDF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志莲 刘翔 +3 位作者 吴宝水 何雁 戴建平 高培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990-992,共3页
目的 分析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表现 ,加深对本病的再认识。方法  2 0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 ,重点观察肿瘤的大小、部位、与脑室的关系、水肿情况和增强扫描特征。并分析发病的年龄及性别特点。结果 本组脑实... 目的 分析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表现 ,加深对本病的再认识。方法  2 0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 ,重点观察肿瘤的大小、部位、与脑室的关系、水肿情况和增强扫描特征。并分析发病的年龄及性别特点。结果 本组脑实质内室管膜瘤多呈囊性或囊实性占位 ,体积多较大 ,一般大于 5cm ,部分较大肿瘤周围水肿不明显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增强后表现为环形强化或囊腔壁结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 ;与侧脑室后脚、下脚及三角区的关系密切。结论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 ,对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肿瘤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分级与NIHSS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苏微微 饶世俊 +4 位作者 曾小雁 孙志华 吴宝水 贺婕 肖丽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7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s)分级与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 175例脑梗死患者,于入院72 h内进行SEPs检测并进行分级,观察不同SEPs分级患者发病72 h、2周及2月时NIHSS评分。结果脑梗死患者中SEPs异常者123例,其中Ⅰ级44例、Ⅱ级3...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s)分级与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 175例脑梗死患者,于入院72 h内进行SEPs检测并进行分级,观察不同SEPs分级患者发病72 h、2周及2月时NIHSS评分。结果脑梗死患者中SEPs异常者123例,其中Ⅰ级44例、Ⅱ级39例、Ⅲ级40例。发病72 h、2周及2月时,SEPs分级Ⅰ级者NIHSS评分分别为(4.32±1.78)、(2.34±0.82)、(2.13±0.64)分,Ⅱ级者分别为(6.52±2.27)、(4.81±1.92)、(4.51±1.71)分,Ⅲ级者分别为(10.21±3.64)、(8.15±2.21)、(8.81±3.55)分,与SEPs分级Ⅰ级者相比,SEPs分级Ⅲ级者发病72 h、2周及2月时NIHSS评分高(P均<0.05)。脑梗死患者SEPs分级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20,P=0.012)。结论脑梗死患者SEPs分级越高,NIHSS评分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体感诱发电位 NIHSS评分
下载PDF
cTnI测定在急性脑心综合征中的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银广悦 丁俊丽 +2 位作者 孙志华 吴宝水 黄益兴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4期262-263,275,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测定在急性脑心综合征中的意义。方法:对37例血清相关酶谱增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设对照组进行cTnI测定,对各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例,cTnI水平测定为2.631±1.23...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测定在急性脑心综合征中的意义。方法:对37例血清相关酶谱增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设对照组进行cTnI测定,对各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例,cTnI水平测定为2.631±1.235ng/ml,与正常对照组(cTnI测定为0.022±0.014ng/ml)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脑心综合征(脑心反应组)24例,cTnI水平测定为0.033±0.021ng/ml,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组cTnI与脑心综合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TnI测定可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相关酶谱增高的原因(有无心肌梗死)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肌钙蛋白I
下载PDF
缺血修饰白蛋白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连义 吴宝水 张继领 《医学综述》 2009年第21期3239-3241,共3页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近年来发现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即可出现的血清标志物。进一步的研究证实IMA是心肌缺血标志物而非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诊胸痛患者的危险分层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IMA并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所...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近年来发现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即可出现的血清标志物。进一步的研究证实IMA是心肌缺血标志物而非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诊胸痛患者的危险分层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IMA并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所特有的标志物,在急性脑卒中、肺梗死、难产、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甚至正常妊娠妇女中均发现可以升高。本文综述了IMA在各种疾病时的表现及对IMA结果的校正,以便更客观地认识I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修饰白蛋白 临床应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利用脑电频域指标评定脑梗死的预后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丽萍 康志新 +4 位作者 吴宝水 丁俊丽 孙志华 佟翠梅 李淑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10期1250-1251,共2页
目的利用脑电活动的主频分析以及慢波功率谱比值指标为脑梗死的预后提供客观可行的评定指标。方法选择脑梗死致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病72h内和疗程结束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脑电图的测定。结果脑梗... 目的利用脑电活动的主频分析以及慢波功率谱比值指标为脑梗死的预后提供客观可行的评定指标。方法选择脑梗死致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病72h内和疗程结束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脑电图的测定。结果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内和疗程结束时NIH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频谱分析中主频分布、慢波相对功率谱比值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脑电频谱分析中主频的分布均数在8Hz以下提示预后不良。脑电活动慢波相对功率谱比值越高提示脑梗死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电图 主频分布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结合脑电频谱分析评定脑梗死预后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丽萍 康志新 +2 位作者 吴宝水 孙志华 佟翠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23-1725,共3页
目的利用体感诱发电位(SEPs)潜伏期和脑电频谱分析为脑梗死预后提供客观可行的评定指标。方法选择脑梗死致肢体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病72h内和疗程结束(14d)时测定脑电图、SEPs。结果(1)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和... 目的利用体感诱发电位(SEPs)潜伏期和脑电频谱分析为脑梗死预后提供客观可行的评定指标。方法选择脑梗死致肢体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病72h内和疗程结束(14d)时测定脑电图、SEPs。结果(1)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相关性。(3)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与脑电频谱分析中慢波相对功率谱比值有相关性。结论(1)SEPs潜伏期的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可提供客观肯定的评定参数。(2)SEPs潜伏期的变化与脑电频谱分析结合有望为脑梗死预后提供定量分析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 脑电慢波功率谱比值
下载PDF
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14
作者 丁俊丽 银广悦 +2 位作者 张洁 孙志华 吴宝水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7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氯毗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治疗组停用阿司匹林,给予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对照组继续给予阿司匹林150mg每日一次。治疗期间2组均辅以银杏叶制剂、维生素E、血压增高者给予... 目的研究氯毗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治疗组停用阿司匹林,给予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对照组继续给予阿司匹林150mg每日一次。治疗期间2组均辅以银杏叶制剂、维生素E、血压增高者给予适当调整血压、糖尿病者给予降糖药等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判断疗效,监测氯吡格雷副作用。结果氯吡格雷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未发现氯吡格雷出现出血、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结论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治疗24小时后病情仍加重的进展性卒中的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GFAP、S100B的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郝芳芳 贺婕 +2 位作者 孙志华 吴宝水 肖丽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0期3063-3065,共3页
目的测定珠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与SAH早期脑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SAH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SAH... 目的测定珠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与SAH早期脑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SAH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SAH患者发病后1、2、3、6天血清GFAP和S100B蛋白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在相应时间点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发病后6个月对以上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GCS)评分。结果病例组发病后第1、2、3、6天血清GFAP、S100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后患者血清GFAP、S100B蛋白水平均与SAH早期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性,与预后呈负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后血清GFAP、S100B表达水平可反映SAH早期脑损伤程度,为临床评估SAH早期脑损伤及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S100B蛋白 珠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下载PDF
脑内明显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大明 吴宝水 +2 位作者 王春雪 杨中华 赵性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明显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的临床及磁共振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1例明显扩张血管周围间隙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影像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临床症状以头痛和癫痫较为多见,多合并高血压病及脑血管疾病;明显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在磁共振上按... 目的探讨明显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的临床及磁共振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1例明显扩张血管周围间隙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影像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临床症状以头痛和癫痫较为多见,多合并高血压病及脑血管疾病;明显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在磁共振上按解剖部位可分为3型:1型血管周围间隙位于基底节,2型位于半卵圆区,3型位于其他部位;在形态学上可归纳为四种形式:单发囊型、局限簇集型、单侧为主的密集囊型以及蜘蛛网型。结论明显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的磁共振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头痛和癫痫与本病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脑内明显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 核磁共振成像 血管周围间隙 头痛 分型
下载PDF
以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卒中风险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晓静 吴宝水 +2 位作者 黄淮 穆斌 肖丽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423-423,共1页
目的评价MRA检查、ABCD2和ESSEN评分对以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以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9例,随访患者7 d及1年内卒中复发情况,分析复发情况与/dRA、ABCD2、ESSEN评分的关系。结... 目的评价MRA检查、ABCD2和ESSEN评分对以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以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9例,随访患者7 d及1年内卒中复发情况,分析复发情况与/dRA、ABCD2、ESSEN评分的关系。结果:TIA型脑梗死患者7 d及1年内脑梗死的再发率分别为7.2%和11.6%。MRA阳性组7 d和1年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21.7%和30.4%,MRA阴性组分别为0%和2.2%。ABCD2评分预测7 d及1年内脑梗死发生的AUC值分别为0.804和0.798,ESSEN评分预测7 d及1年内脑梗死发生的AUC值分别为0.562和0.787。结论:MP,A检查能较好的预测患者7 d及1年内脑梗死风险,ABCD2评分对7天及1年内脑梗死发生均有较好预测价值,而ESSEN评分对7 d内脑梗死复发预测价值较差,对1年内脑梗死复发率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 再发 风险 预测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饶世俊 苏微微 +7 位作者 吴宝水 肖丽萍 周嘉慧 侯学伶 钱成荣 潘丹 康妍 陈巧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6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8月收治的不具备溶栓治疗指征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8月收治的不具备溶栓治疗指征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hs-CRP、IL-6、TNF-α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具备溶栓治疗指征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及炎症反应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9
作者 苏微微 饶世俊 +2 位作者 潘丹 吴宝水 张雅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6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该病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该病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评估并比较2组血脂水平、凝血功能、颈动脉斑块、血流动力学变化、血小板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部内中膜厚度(IMT)和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同组治疗前,而观察组比对照组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稳定颈动脉斑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脑梗死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 血脂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血清PECAM-1、Sirt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郝芳芳 刘天一 +2 位作者 范庆怡 张英杰 吴宝水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48例CAP患者,根据CAP稳定性分为不稳定组(n=81)和稳定组(n=67)。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酶...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48例CAP患者,根据CAP稳定性分为不稳定组(n=81)和稳定组(n=67)。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ECAM-1、Sirt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P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ECAM-1、Sirt1水平对CAP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不稳定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ECAM-1水平高于稳定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irt1水平低于稳定组(P均<0.05)。LDL-C(OR=1.675,95%CI:1.190~2.356)、PECAM-1(OR=1.622,95%CI:1.291~2.039)为CAP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Sirt1(OR=0.438,95%CI:0.301~0.638)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PECAM-1+Sirt1预测CAP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PECAM-1、Sirt1单独预测(P均<0.05),敏感度、特异度为88.89%、88.06%。结论CAP不稳定患者血清PECAM-1水平升高,Sirt1水平降低;血清PECAM-1、Sirt1水平为CAP不稳定独立影响因素,联合检测能提升CAP不稳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