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吴宝潮 金良 +2 位作者 王德志 缪英杰 夏飞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2329-2331,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减少其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月该科11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资料,按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将资料分为解剖组(79例)和未解剖组(40例),根据病变范围采用广泛性切除术或保守性切除术,...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减少其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月该科11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资料,按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将资料分为解剖组(79例)和未解剖组(40例),根据病变范围采用广泛性切除术或保守性切除术,分析不同组别及不同术式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解剖组术后3例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未解剖组术后6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其中2例为永久性损伤。两组总的喉返神经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P<0.05),在广泛性切除术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P<0.05),在保守性切除术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结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是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对于范围较小的良性病变行保守性切除术时,术中保留部分甲状腺背侧组织,不显露喉返神经亦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下载PDF
亚甲基蓝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60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吴宝潮 王筝 +2 位作者 汪海仪 徐江 李勇 《安徽医学》 2012年第4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乳晕下注射亚甲基蓝示踪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6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体检腋窝淋巴结(ALN)阴性,均单独采用亚甲基蓝作为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剂。结果全部行乳腺癌改良... 目的探讨乳晕下注射亚甲基蓝示踪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6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体检腋窝淋巴结(ALN)阴性,均单独采用亚甲基蓝作为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剂。结果全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行SLN和ALN活检,灵敏度为95.65%,准确率为91.07%,假阴性率为13.04%,假阳性率8.70%。SLNB与ALN转移检测比较效果相一致,准确率高。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准确率较高,能较准确地预测和判定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活组织检查 前哨淋巴结 亚甲基蓝染色法
下载PDF
甲状腺术后出血12例临床治疗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宝潮 徐江 +2 位作者 王德志 汪胜利 夏飞 《安徽医学》 2013年第6期749-750,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原因,以及甲状腺术后出血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1 151例甲状腺手术后12例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手术后出血共12例,发生率为1.04%,其中颈前静脉出血者3例,甲状腺残面出血3例...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原因,以及甲状腺术后出血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1 151例甲状腺手术后12例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手术后出血共12例,发生率为1.04%,其中颈前静脉出血者3例,甲状腺残面出血3例,颈前肌群出血4例,甲状腺上动脉出血1例,皮下血肿1例。所有病例经及时治疗处理止血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死亡。结论术后及时诊断处理,是降低甲状腺术后出血及导致死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术后出血 临床治疗
下载PDF
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术中技巧改良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宝潮 徐江 +1 位作者 王筝 夏飞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2109-2110,共2页
目的 总结分析大隐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术中技巧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共43侧大隐静脉患肢行EVLT进行技巧改良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32例共43侧大隐静脉曲张患肢成功接受... 目的 总结分析大隐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术中技巧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共43侧大隐静脉患肢行EVLT进行技巧改良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32例共43侧大隐静脉曲张患肢成功接受经改良的EVLT术,本组患者术后均恢复佳,无明显术后中-重度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3~12月无复发及下肢曲张静脉再通.结论 改良后的大隐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具有手术用时少,腹股沟切口小,严重曲张静脉区域分段穿刺点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在各级开展此手术的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激光治疗术 大隐静脉曲张
下载PDF
不同病理分期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行ARM后水肿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汪海仪 夏飞 +1 位作者 吴宝潮 王筝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反向腋窝淋巴结示踪(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后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情况与不同病理分期和分子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所有乳腺癌患者术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ARM术,以亚甲蓝为示踪剂,术后分析不同的病理分期... 目的:探讨反向腋窝淋巴结示踪(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后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情况与不同病理分期和分子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所有乳腺癌患者术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ARM术,以亚甲蓝为示踪剂,术后分析不同的病理分期和不同的分子分型患者间的上肢水肿情况。结果:依据病理分期分组和分子分型分组的病例术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分期组间水肿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1,P<0.05);分子分型组间水肿发生情况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205,P<0.05)。分期较晚及分子分型为Her2阳性或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术后更容易患上肢淋巴水肿。上肢淋巴水肿组年龄大于50岁和体质量指数大于25 kg·m^(-2)者分别占65.6%(21/32)和73.9%(17/23),显著高于非上肢淋巴水肿组的31.0%(9/29)和34.2%(13/3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校正了放射治疗与否、糖尿病及饮酒史后,年龄和体质量指数是乳腺癌治疗相关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患者ARM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与患者病理分期和分子分型均具有相关性,对年龄大于50岁和体质量指数大于25 kg·m^(-2)的患者在治疗中应予以高度重视,避免淋巴水肿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分型 病理分期 乳腺癌 ARM技术 淋巴水肿
下载PDF
甲状腺全切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防治体会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德志 夏飞 吴宝潮 《安徽医学》 2016年第9期1114-1115,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进行甲状腺全切手术的2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23例患者术中辨认并原位保留上甲状旁腺共40个,上甲状旁腺均位于腺体背侧中上...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进行甲状腺全切手术的2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23例患者术中辨认并原位保留上甲状旁腺共40个,上甲状旁腺均位于腺体背侧中上1/3区域,喉返神经入喉处上方、甲状软骨下角周围。术中原位保护下甲状旁腺共33枚,其中下动脉主干上方发现下甲状旁腺共18个,下方发现下甲状旁腺15个。结论术中辨认及保护甲状旁腺血供是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有效方法,术后补充钙剂可减少低钙血症的发生,利于甲状旁腺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低钙血症
下载PDF
甲状腺癌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缪英杰 吴宝潮 夏飞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5期812-814,共3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75例纳入研究。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对潜在影响手术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查。术后统计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以及潜...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75例纳入研究。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对潜在影响手术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查。术后统计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以及潜在影响因素作用情况。结果研究中纳入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5例;平均年龄(44. 09±4. 52)岁,年龄≥45岁患者比例为62. 67%; AJCC分期Ⅰ~Ⅳa期患者比例分别为73. 33%、12. 00%、9. 33%和5. 33%;性别年龄分布以及甲状腺癌的AJCC分期两性间差别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单侧与双侧肿瘤的分布比例分别为78. 67%和21. 33%;患者术中接受了单侧淋巴结清扫术者占50. 67%。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分布差异也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为12. 00%,其中男性为20. 00%,女性为10. 77%;两性之间差别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年龄≥45岁者的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为10. 67%,高于年龄<45岁者水平(1. 33%);男性内部也见年龄≥45岁者更高,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 05;损伤原因来自于钳夹挫伤、血供障碍以及误切等。借助回归模型对潜在影响甲状旁腺损伤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男性、年龄≥45岁、AJCC分期高以及双侧肿瘤患者发生甲状旁腺损伤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2. 205、3. 253、2. 333以及3. 159。结论甲状腺癌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在9. 77%,其中男性患者、年龄≥45岁、AJCC分期高以及双侧肿瘤患者发生甲状旁腺损伤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手术 甲状旁腺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汪满金 吴宝潮 +3 位作者 王德志 汪海仪 袁小庆 田远广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central compartment lymph node,CC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铜陵市人民医院甲状腺和乳腺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首诊符合...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central compartment lymph node,CC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铜陵市人民医院甲状腺和乳腺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首诊符合入组条件的PTMC患者335例,根据颈部CCLN是否有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106例)和淋巴结非转移组(229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等,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颈部CCLN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颈部CCLN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有颈部CCLN转移者共106例(占31.6%);颈部CCLN发生转移与年龄≤45岁、肿瘤直径>5 mm、双侧腺叶癌灶、单侧腺叶多灶、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和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等有关(χ^(2)值分别为13.985,13.746,24.345,5.362,21.429,12.285;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45岁、肿瘤直径>5 mm、双侧腺叶癌灶及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者(OR值分别为0.474,1.964,2.970,3.229;P<0.05),是PTMC患者发生颈部CC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颈部CCLN转移的AUC为0.722。结论: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诊断能够较好的预测PTMC患者颈部CCLN的转移情况,如PTMC患者合并年龄≤45岁、肿瘤直径>5 mm、双侧腺叶癌灶及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者,建议常规行颈部CCLN清扫,以减少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前哨淋巴结1~2个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汪满金 吴宝潮 +2 位作者 王德志 汪海仪 袁小庆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087-1092,共6页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entinal lymph node,SLN)1~2个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is,NSLN)转移情况和危险因素,为该类患者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可行性提供...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entinal lymph node,SLN)1~2个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is,NSLN)转移情况和危险因素,为该类患者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甲状腺和乳腺外科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证实有1~2个SLN阳性且行规范化ALND的5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NSLN是否有转移分为NSLN转移组(17例)和NSLN非转移组(37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腋窝NSLN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腋窝NSLN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SLN有1~2个转移者有54例,腋窝NSLN有转移者共17例(占31.5%)。肿瘤处于T1期(最大径≤2 cm)的患者腋窝NSLN转移率为14.3%(4/28),而肿瘤处于T2~T3期(最大径>2 cm)的患者腋窝NSLN转移率为50.0%(13/26);SLN有1个转移者,腋窝NSLN转移率仅为21.2%(7/33),而SLN有2个转移者,腋窝NSLN转移率为47.6%(10/21)。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肿瘤最大径>2 cm)、有2个SLN转移、SLN数目>5个和有脉管癌栓的乳腺癌患者更容易发生腋窝NSLN转移(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肿瘤最大径>2 cm)和有2个SLN转移是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预测腋窝NSLN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95%CI为(0.657,0.917),敏感度为0.765,特异度为0.649。结论肿瘤T分期和SLN转移数目联合能够较好地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的转移情况,对T分期(肿瘤最大径>2 cm)和有2个SLN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建议行ALND,以减少腋窝NSLN转移癌残留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非前哨淋巴结转移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胸肌变异伴腋静脉3支变异1例
10
作者 汪满金 缪英杰 +1 位作者 汪胜利 吴宝潮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10期729-730,共2页
患者女,66岁,因“发现左乳包块2 d”于2021年3月31日入住铜陵市人民医院乳腺和甲状腺外科。查体:双乳对称,皮肤表面无红肿、橘皮样改变及酒窝征。左乳内上象限距离乳晕约3.0 cm处可触及1枚约2.0 cm×1.5 cm肿物,质韧,边界不清,活动... 患者女,66岁,因“发现左乳包块2 d”于2021年3月31日入住铜陵市人民医院乳腺和甲状腺外科。查体:双乳对称,皮肤表面无红肿、橘皮样改变及酒窝征。左乳内上象限距离乳晕约3.0 cm处可触及1枚约2.0 cm×1.5 cm肿物,质韧,边界不清,活动度较差,无明显压痛,无乳头溢血、溢液。右乳未触及明显肿物,双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区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既往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史。乳腺彩超检查示左乳11~12点钟方向、距乳头约3.0 cm处可见约17 mm×18 mm×11 mm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改变,纵横比大于1,包膜不明显,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4A级。乳腺钼靶示左乳内上象限中带11~12点钟方向可见一不规则形肿块,高密度,边缘呈毛刺状,局灶性不对称,并段性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BI-RADS 5级。初步诊断:左侧乳腺肿物。2021年4月6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乳腺肿物切除术,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左乳浸润性癌,前哨淋巴结1/2枚见癌转移。遂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行左侧乳房切除时发现一处长约12 cm的变异肌肉(图1A),位于左侧胸大肌内侧、胸骨左侧,上下端均为扁平的肌束,覆盖在左侧胸大肌内侧上方,肌纤维走向与左侧胸大肌呈60°左右夹角,从肌肉的形状和位置判断为胸前壁的异常肌,考虑为胸骨肌,临床上较为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肌 腋静脉 遗传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