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切缅怀李厚达教授
1
作者 薛整风 钱莉 +6 位作者 高慧 宗卫峰 吴宝金 邢华 贺争鸣 邵义祥 李劲松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2022年12月30日,敬爱的长者、慈爱的老师、杰出的实验动物科学家及教育家李厚达教授永远离开了我们。2023年12月16日,在先生仙逝一周年之际,扬州大学兽医学院举办了实验动物学专业人才发展暨科技创新论坛,并隆重开展了“致敬李厚达教授... 2022年12月30日,敬爱的长者、慈爱的老师、杰出的实验动物科学家及教育家李厚达教授永远离开了我们。2023年12月16日,在先生仙逝一周年之际,扬州大学兽医学院举办了实验动物学专业人才发展暨科技创新论坛,并隆重开展了“致敬李厚达教授”的追思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知名学者、扬州大学实验动物专业的毕业生及李厚达教授的挚友齐聚扬州,深切缅怀李厚达教授积极进取、艰苦创业、成果卓著的精彩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科学 创新论坛 实验动物学 专业人才 扬州大学 李厚 兽医学院 毕业生
下载PDF
化妆品中激素类组分靶向及非靶向分析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宝金 王海燕 路勇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可抑制皮肤炎症,但激素长期暴露于人体皮肤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已经发布了化妆品中63种激素成分的检测方法,但... 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可抑制皮肤炎症,但激素长期暴露于人体皮肤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已经发布了化妆品中63种激素成分的检测方法,但实际执法中发现有商家对已有激素结构基础进行修饰,合成新的激素类化合物以逃避监管。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化妆品中非法添加激素类化合物的靶向和非靶向检测手段,旨在为化妆品质量安全监测和非法添加物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靶向 非靶向 化妆品 质量 安全 监管
下载PDF
守正创新,努力提高本刊学术服务及引领能力
3
作者 吴宝金 王健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2,共2页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3年,《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依托第七届编委会团队,严格执行编委会章程及各项工作制度,在编委队伍优化、专题/专栏/专刊出版、期刊版面改进、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实验动物科创团队推介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3年,《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依托第七届编委会团队,严格执行编委会章程及各项工作制度,在编委队伍优化、专题/专栏/专刊出版、期刊版面改进、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实验动物科创团队推介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实现本刊的“十四五”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2023年5月,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病毒学家夏咸柱研究员担任本刊第七届编辑委员会的特邀顾问。2023年11月,根据2022-2023年参与期刊工作业绩情况评选出8位优秀青年编委,并按编委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完成了青年编委人选的调整工作,新增了14位青年编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 比较医学 学术交流活动 学术服务 实验动物 特邀顾问 引领能力
下载PDF
snthr^(-1Bao)稀毛小鼠突变基因的精确定位及克隆鉴定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宝金 茅慧华 +8 位作者 曾咏梅 殷黎静 殷筱舒 杨伟伟 亢晓冬 刘桂杰 俞利平 顾美儿 吴培林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7-275,共9页
snthr-1Bao稀毛小鼠是本实验室培育的呈单基因隐性遗传的突变系小鼠,突变基因已被初步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末端;为了精确定位并鉴定snthr-1Bao稀毛小鼠的突变基因,将(C57BL/6J×snthr-1Bao)F1代互交繁殖F2代小鼠4400余只,其中稀毛小鼠... snthr-1Bao稀毛小鼠是本实验室培育的呈单基因隐性遗传的突变系小鼠,突变基因已被初步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末端;为了精确定位并鉴定snthr-1Bao稀毛小鼠的突变基因,将(C57BL/6J×snthr-1Bao)F1代互交繁殖F2代小鼠4400余只,其中稀毛小鼠1100只,并在2个微卫星、35个可能的简单序列重复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及3个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1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CAPS)标记中找到4个合适的基因组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及F2代稀毛小鼠将突变基因精确定位到第9号染色体距着丝粒117.763kb及119.129kb之间1.367Mb的范围内,在其间的21个基因中确定Plcd1为稀毛突变的强力候选基因。通过对基因组的直接测序,发现snthr-1Bao稀毛小鼠基因组上有一个14883bp的缺失,这一缺失包含了Plcd1基因的4—15号外显子及Vill基因的10—19号外显子。推测极可能是Plcd1基因缺失导致snthr-1Bao小鼠出现稀毛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thr-1Bao稀毛小鼠 精确定位 Plcd1 Vill 缺失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宝金 汤连志 +2 位作者 茅亭 刘志鹏 于红 《中国医学装备》 2011年第8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5岁。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利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5岁。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利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判定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与DSA对照。结果:100例患者中,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重组像评价图像质量,在心率<70次/min时,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显示较好且能满足影像学评价。MPR、MIP及VRT重组像能显示冠状动脉的所有1级、大部分2、3级以及部分4级分支。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5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94.0%,符合率79.0%。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在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可以做为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宝金 汤连志 +2 位作者 茅亭 刘志鹏 李延皎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12期41-43,共3页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经DSCT血管成像诊断的各种主动脉病变资料,利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T)技术重组图像,判定主动脉病变情况,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经DSCT血管成像诊断的各种主动脉病变资料,利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T)技术重组图像,判定主动脉病变情况,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照。结果:双源CT血管成像良好的显示了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其他病变。14例主动脉夹层,MPR较好地显示夹层和血栓范围以及弓部血管受累情况;表面覆盖显示(SSD)见内膜片螺旋状剥离,可以区分真假腔,20例主动脉瘤,SSD清晰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周围血管的关系;MPR显示壁内血栓的范围;MIP则显示了血管壁的钙化和血管内支架的位置及支架周围情况。MPR较好显示了假性动脉瘤与管腔的关系及动脉破口,主动脉壁内血肿4例,大动脉炎3例,主动脉缩窄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7例,正常6例。与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结果基本相近。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是评价主动脉病变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病变 体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PCI术后疗效的可行性研究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宝金 于红 +2 位作者 汤连志 李延皎 刘志鹏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8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评估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PCI术后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50例患者,分析比较DS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评估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PCI术后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50例患者,分析比较DS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1DSCT能清楚显示全部支架,95%支架图像达到良好以上;2DSCT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2.3%、94.45%、89.5%、94.2%及77.95%,与SCAG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3DSCT对直径≥3.0 mm支架的再狭窄检出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直径<3.0 mm支架。结论:DSCT冠状动脉成像是评价PCI术后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双源CT 血管成像
下载PDF
大鼠房室交界区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宝金 吴洪海 朱永泽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 :比较大鼠房室交界区各部之间的糖代谢及神经分布的差异。方法 :SD大鼠心脏冷冻切片 ;行糖原、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单胺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结果 :(1 )糖原 :房室结、中心纤维体 >房间隔、室间隔 ;乳酸脱氢酶 :... 目的 :比较大鼠房室交界区各部之间的糖代谢及神经分布的差异。方法 :SD大鼠心脏冷冻切片 ;行糖原、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单胺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结果 :(1 )糖原 :房室结、中心纤维体 >房间隔、室间隔 ;乳酸脱氢酶 :中心纤维体 >房室结、房间隔、室间隔 ;琥珀酸脱氢酶 ,单胺氧化酶 :室间隔 >房间隔 >房室结 >中心纤维体 ;乙酰胆碱酯酶 :房室结 >>房间隔、室间隔、中心纤维体 ;(2 )乙酰胆碱酯酶在房室束未分叉部光密度比其他部位高 ,其余染色在房室交界区各部无差异。结论 :(1 )房室交界区与心肌都具备有氧及无氧代谢的能力 ,交界区糖原储备丰富 ;交界区各部间的代谢无差别 ;(2 )副交感神经在房室束未分叉部的分布较其他部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 房室束 糖代谢 神经分布
下载PDF
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宝金 安晓霞 +2 位作者 汤连志 刘志鹏 杨丽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3期120-121,共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螺旋CT灌注成像在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间于我院诊疗的初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共计72例,分别于入院后立即行CT平扫,而后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扫描后...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螺旋CT灌注成像在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间于我院诊疗的初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共计72例,分别于入院后立即行CT平扫,而后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扫描后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CT平扫确诊存在脑梗死病灶患者33例,未发现明确病灶患者39例;通过CT灌注成像确诊存在脑梗死病灶患者67例,未发现明确病灶患者5例,其中病灶中心同周围正常区域比较,脑血流量、对比剂峰值时间、脑血容积及平均通过时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性、准确性均优于CT平扫,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灌注成像 平扫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流量 血流量图
下载PDF
双源CT多模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宝金 安晓霞 +2 位作者 汤连志 刘志鹏 杨丽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4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究双源CT多模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的6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均行常规CT扫描及双源CT容积脑灌注成像,分析两者的诊断结果,同时对比... 目的探究双源CT多模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的6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均行常规CT扫描及双源CT容积脑灌注成像,分析两者的诊断结果,同时对比患者梗死区和健侧镜像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排空时间及平均通过时间等指标。结果常规CT显示41例患者出现病灶区域,均为早期脑梗死表现,检出率为68.33%,主要表现为病灶区域脑组织密度降低,并且伴有临近的脑沟消失表现;双源CT容积脑灌注成像显示均存在异常灌注区,包括轻度降低8例,中度降低45例,重度降低7例;患者的梗死区的CBF、CBV和健侧对比显著减低,梗死区的TTD、MTT和健侧对比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双源CT多模式成像检查,可以准确显示缺血部位、缺血程度等,并且提高了临床诊断率,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必要的图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成像 急性脑梗死 灌注 血流 血容量
下载PDF
低剂量下肢CTV扫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宝金 汤连志 +2 位作者 张浩 安晓霞 李婧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16期121-124,共4页
目的讨论低剂量下肢造影(CT venography,CTV)扫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9年2月在我院血管外科治疗的经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怀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患者47例,分别行低剂量CTV检查以... 目的讨论低剂量下肢造影(CT venography,CTV)扫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9年2月在我院血管外科治疗的经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怀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患者47例,分别行低剂量CTV检查以及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扫描,对比不同扫描方式下的图像质量、受线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7例患者的CTV检查以及DSA扫描在检测DVT方面有极高的一致性(Kappa=0.97);CTV检查患者的受线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于DSA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V检查同DSA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并且在受线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优于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DSA DVT CTV 受线剂量 一致性
下载PDF
双能CT成像在痛风诊断中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宝金 姜洪 +2 位作者 刘志鹏 汤连志 李延皎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0期187-188,共2页
目的观察双能量CT在痛风石成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5月—2014年8月间在黑龙江省医院CT室进行检查的47例有关节痛并怀疑痛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痛风"金标准"检查,均具有双能量CT检查资料,记... 目的观察双能量CT在痛风石成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5月—2014年8月间在黑龙江省医院CT室进行检查的47例有关节痛并怀疑痛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痛风"金标准"检查,均具有双能量CT检查资料,记录诊断准确性。结果 47例具有痛风金标准检查资料的患者经过双能CT检查经过图像后处理及痛风分析后,有43例存在绿色痛风结石,诊断符合率为91.5%,与金标准资料比较(χ2=2.261,P=0.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能量CT检测痛风石在临床痛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新型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及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石 双能量CT 尿酸盐
下载PDF
炫速双能CT、肺灌注成像及下肢静脉联合成像技术对静脉栓塞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宝金 汤连志 +3 位作者 张浩 姜月红 张淑杰 姜洪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8期95-97,共3页
目的该文主要讨论炫速双能CT(DE-CTPA)、肺灌注成像(DE-PI)及下肢静脉联合成像技术(下肢CTV)对静脉栓塞性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6月间于该院治疗的高度疑似肺栓塞(pulmonary embol... 目的该文主要讨论炫速双能CT(DE-CTPA)、肺灌注成像(DE-PI)及下肢静脉联合成像技术(下肢CTV)对静脉栓塞性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6月间于该院治疗的高度疑似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共20例,均行常规DSA法诊断联合DE-CTPA、DE-PI联合下肢CTV技术进行诊断,对比观察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DE-CTPA、DE-PI联合下肢CTV以下记为CT组;DSA法记为DSA组。结果 DSA金标准检查共得出PE 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9例。CT组检出盆腔DVT 8例,下肢DVT 10例,DSA组检出盆腔DVT 5例,下肢DVT10例,两组在盆腔DVT检查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19);下肢DVT检查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P=0.067)。结论 DE-CTPA、DE-PI联合下肢CTV技术具有成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且具有无创性和多视角观察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栓塞性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炫速双能CT 肺灌注成像
下载PDF
snthr^(-1Bao)稀毛小鼠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宝金 茅慧华 +3 位作者 殷俊 陈兵 薛整风 李厚达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观察snthr-1Bao稀毛小鼠皮肤组织及其他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方法:取2月龄snthr-1Bao稀毛小鼠和正常DBA/2J小鼠的主要脏器,两品系4、5、6、7、8周龄小鼠的睾丸、附睾、子宫、卵巢以及胚胎18·5d、初生、1周、2周、1月、2月6个... 目的:观察snthr-1Bao稀毛小鼠皮肤组织及其他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方法:取2月龄snthr-1Bao稀毛小鼠和正常DBA/2J小鼠的主要脏器,两品系4、5、6、7、8周龄小鼠的睾丸、附睾、子宫、卵巢以及胚胎18·5d、初生、1周、2周、1月、2月6个年龄段背部肩胛间皮肤,常规处理后行石蜡切片,光镜观察;取2月龄小鼠背部毛发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snthr-1Bao稀毛小鼠除皮肤外,其他内脏器官均无明显病理变化,扫描电镜见毛发鳞片边缘略粗糙,皮肤病变始发于出生后1~2周,随年龄增长,病变加重。原发病变表现为皮肤棘层肥厚、角化过度及部分毛发结构缺陷、继发病变为部分毛发皮内卷曲、折断、皮肤损伤并引发局部非感染性炎症,继而导致疤痕形成。结论:snthr-1Bao小鼠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皮肤组织,1~2周龄间是病变的关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thr^-1Bao小鼠 皮肤 病理
下载PDF
大鼠房室结区的特化心肌纤维构筑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宝金 朱永泽 项晓人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1999年第5期413-417,共5页
目的:为探讨心传导系房室结区双(多)径路传导、折返等复杂电生理的形态学基础。方法:本文采用连续切片的方法观察了18例SD大鼠房室结区的特化心肌纤维构筑。结果:①大鼠房室结位置较恒定贴于中心纤维体的右侧,大小约为0.97mm×... 目的:为探讨心传导系房室结区双(多)径路传导、折返等复杂电生理的形态学基础。方法:本文采用连续切片的方法观察了18例SD大鼠房室结区的特化心肌纤维构筑。结果:①大鼠房室结位置较恒定贴于中心纤维体的右侧,大小约为0.97mm×0.51mm×0.13mm,后份薄而宽,中份厚,前份窄。③房室结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包裹深层.为上下方向的特化纤维;深层由上、下两部前后走向的细胞束组成.下部较粗大并延伸为房室柬。③房室结可明确区分出四种细胞:P细胞、T细胞、浦氏细胞及普通心肌细胞.④房室结的覆盖层为心房肌与房室结之间的特化过渡区,与房室结有较多联系,部分可穿房室环联系心室肌。⑤房室结与心房肌之间有多条路径相连.有的还与心室肌直接联系。结论:房室结内部的分层、分部及其周围与心房或心室肌的联系可能与多路径传导和折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 大鼠 心肌纤维构筑 电生理
下载PDF
大鼠房室束的内部构筑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宝金 朱永泽 项晓人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1999年第6期511-513,共3页
目的:探讨心传导系房室来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连续切片及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测量了18例SD大鼠房室来的内部纤维构筑。结果:①大鼠房室束长平均1.08mm,可分为后方的未分叉部(0.42mm)和前面的分叉部(0.66mm);②房室束主... 目的:探讨心传导系房室来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连续切片及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测量了18例SD大鼠房室来的内部纤维构筑。结果:①大鼠房室束长平均1.08mm,可分为后方的未分叉部(0.42mm)和前面的分叉部(0.66mm);②房室束主要由蒲氏细胞和T细胞构成;在结一束区P细胞与蒲氏细胞互相移行,无截然分界;③特化心肌纤维被胶原纤维分隔成细胞来,并以前后方向的纵行排列为主。结论:房室束由后向前纵行分离逐渐显著,纵行分离纤维束间的联系可能是房室束折返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束 构筑 纵行分离 大鼠 形态学
下载PDF
心脏房室交界区传导延搁的形态学基础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宝金 朱永泽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2年第1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房室交界区 形态学 传导延搁 心脏传导系
下载PDF
心脏房室交界区双(多)径路传导的形态学基础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宝金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6期426-427,共2页
关键词 心脏房室交界区 双径路传导 形态学
下载PDF
大鼠心脏房室束各部浦氏细胞的比较
19
作者 吴宝金 朱永泽 吴洪海 《心脏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心脏房室束 (AVB)各部浦氏细胞的细胞学和体视学特征。方法 :SD大鼠 10只 ,切取房室交界区组织 ,常规处理后 ,Masson三色或 HE染色 ,计算机图象分析仪测量 AVB各部浦氏细胞的细胞学及体视学参数。结果 :1AVB主要由两种细... 目的 :探讨大鼠心脏房室束 (AVB)各部浦氏细胞的细胞学和体视学特征。方法 :SD大鼠 10只 ,切取房室交界区组织 ,常规处理后 ,Masson三色或 HE染色 ,计算机图象分析仪测量 AVB各部浦氏细胞的细胞学及体视学参数。结果 :1AVB主要由两种细胞组成 ,浦氏细胞 ,T细胞。AVB后端与房室结移行处 ,浦氏细胞与 P细胞的形态无截然分界。2 AVB由后向前 ,浦氏细胞浆面积增加 ,核浆比减小 ,肌原纤维增多。3AVB由后向前 ,浦氏细胞体积密度、表面积密度增大 ,而数密度不变。结论 :1AVB的浦氏细胞在 AVB的不同部位处于不同的分化状态 ;由后向前分化逐渐成熟。 2 AVB由后向前 ,浦氏细胞增大导致体积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束 浦氏细胞 细胞学 体视学 大鼠
下载PDF
杭州师范大学“实验动物科学实验室”简介
20
作者 吴宝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2-232,共1页
杭州师范大学“实验动物科学实验室”由校实验动物中心和医学实验中心优化组合而成,隶属于杭州师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2006年12月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实验室,2008年12月被确定为杭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点;是浙江省首批实验动物公共服... 杭州师范大学“实验动物科学实验室”由校实验动物中心和医学实验中心优化组合而成,隶属于杭州师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2006年12月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实验室,2008年12月被确定为杭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点;是浙江省首批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成员单位——浙江省大动物实验基地及浙江省唯一的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培训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科学 大学实验室 师范大学 杭州市 实验动物中心 公共服务平台 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