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餐饮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华 高枫 +1 位作者 董俊刚 吴寅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9-564,共6页
为了解公共餐饮建筑的室内空气品质,使用在线仪器对西安8家不同类型饭店的CO2、CO、PM2.5、PM10浓度,分别在高峰期和空白期进行实时监测.所得数据与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含烧烤的饭店中CO2、CO浓度... 为了解公共餐饮建筑的室内空气品质,使用在线仪器对西安8家不同类型饭店的CO2、CO、PM2.5、PM10浓度,分别在高峰期和空白期进行实时监测.所得数据与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含烧烤的饭店中CO2、CO浓度更易超标,烧烤店CO2和CO在高峰期的平均浓度分别超标1.71%和71.59%;面食店CO超标111.34%;印度饭店CO2超标54.31%.而可吸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普遍超标(299.33%~760%).最后,通过分析烹饪方式、通风状况、人员密度及局部人为因素来解释超标原因并提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建筑 室内空气质量 PM10 PM2 5
下载PDF
流动性视角下的入藏火车旅行研究:体验、实践、意义 被引量:35
2
作者 吴寅姗 陈家熙 钱俊希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27,共11页
在"流动转向"的背景下,"流动"成为了情感体验、物质和社会关系相互牵连的复杂过程,而交通工具作为一种"流动性技术"也不再仅仅是克服距离的功能性工具,每一种流动方式都被赋予了丰富且独特的意义。同时,... 在"流动转向"的背景下,"流动"成为了情感体验、物质和社会关系相互牵连的复杂过程,而交通工具作为一种"流动性技术"也不再仅仅是克服距离的功能性工具,每一种流动方式都被赋予了丰富且独特的意义。同时,在中国后改革时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入藏旅游成为了一种神圣的、精神的旅程,而不同的入藏方式对这种旅游体验又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入藏火车为案例,采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3种研究方法,从新移动范式的角度研究入藏游客、目的地西藏与青藏铁路沿途景观、入藏火车内部环境这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文章认为,首先目的地西藏的特殊性,使得物质技术以及其运动中相伴的渐变海拔,共同以"高原反应"的特殊形式嵌入游客的身体,致使游客对地方和运动产生了独特的流动性体验,进而赋予了入藏火车以特殊的文化意义。其次,作为视觉体验对象的沿途景观与游客存在着紧密的情感联系,而这种情感体验又在游客的实践过程中借助一定的媒介得以生产、维持和流动。另外,入藏火车内部物质空间在流动过程中,扮演着主动参与建构游客流动性体验的角色,这一内部空间的身体、物质设施与物质文化在相互交织和作用中,共同融合成了一个具有丰富情感和意义的有机整体。再者,游客互动过程中的信息交流关系、情感关系和旅行时间关系的生产和变化,促使车厢空间形成了一种具有共同的意识和行为准则的微社区,进而深刻地影响了游客的流动性体验和实践。总而言之,入藏火车旅行是一种"流动的仪式"。研究的创新点在于,联合情感体验、物质和社会关系3个维度来展开流动性的研究,并尝试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将旅途过程本身,而不是旅游目的地,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在实用层面上则指出,目的地特殊性、流动的物质景观、物质设施和物质文化,以及社会关系这4种非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游客旅游决策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 火车旅行 体验 物质 社会关系 西藏
下载PDF
边界管控中的跨境社会建构:深圳中英街的案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寅姗 刘云刚 周雯婷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72-1081,共10页
在社会建构视角下,边界并非固化的界线,各种社会力量亦在持续塑造着边界的功能与特性。采用深度访谈、实地调查和文本分析研究方法,从社会建构的视角,探讨了不同主体基于日常跨境实践对中英街边界的社会建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边境空间... 在社会建构视角下,边界并非固化的界线,各种社会力量亦在持续塑造着边界的功能与特性。采用深度访谈、实地调查和文本分析研究方法,从社会建构的视角,探讨了不同主体基于日常跨境实践对中英街边界的社会建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边境空间管控应对策略。结果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背景下,中英街的边贸旅游经济发展为居民参与跨境小额贸易提供了契机,中英街居民的身份与水客的身份由此实现了高度的融合;而在20世纪90年代内地实行市场经济及香港回归的背景下,中英街边贸旅游经济衰落,中英街地区居民的身份与水客的身份逐渐分离。在此过程中,各主体响应边界管控政策变化,塑造了不同的边界生活空间。未来边界管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以理解边界空间的历史和现状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建构 边境 社会建构 边界管控 中英街
下载PDF
一国两制下的深港跨境生活空间形成——以中英街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雯婷 刘云刚 吴寅姗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88-2304,共17页
以深港边境中英街地区为例,运用实地调查和访谈方法,探讨一国两制下的深港边境生活空间形成、居民自下而上的再边界化、以及居民通过日常生活实践对边界的再定义过程。研究指出,中英街地区的生活空间形成是在边界效应下,边境居民对边境... 以深港边境中英街地区为例,运用实地调查和访谈方法,探讨一国两制下的深港边境生活空间形成、居民自下而上的再边界化、以及居民通过日常生活实践对边界的再定义过程。研究指出,中英街地区的生活空间形成是在边界效应下,边境居民对边境两侧管理差异的不断适应、调试、乃至主动运用的空间构建过程。边境管理者、居民、游客和水客等多方力量在此过程中互动角力,而中英街地区发展的不同阶段正是这一互动过程的结果;在此过程中,边境居民从被动的边界适应到主动的边界效应利用,体现了一国两制下居民的生活空间战略和自下而上的社会力量对边界及边境地区生活空间形成的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于亚洲的边界和边境地区空间形成的理解,也对当下的边境治理具有积极的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边界 边境 生活空间 管治 中英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