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1
作者 吴小滢 周玉杰 +5 位作者 赵迎新 马涵英 刘晓丽 王志坚 李艳芳 李曦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效应及药物安全性。方法:入选住院的102例A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和硝普钠(N...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效应及药物安全性。方法:入选住院的102例A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和硝普钠(NIP)对照组。2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rhBNP组加用新活素,NIP组加用硝普钠,持续静脉滴注24 h。分组后再于rhBNP组中选取15例(G1组),NIP组中选取16例(G2组),应用Swan-Ganz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比较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1.治疗24 h后患者呼吸困难均减轻,rhBNP组好转程度优于NIP组(P<0.05)。2.rhBNP组和NIP组肺部湿啰音均有改善,rhBNP组改善更明显(P<0.05)。3.2组心率(HR)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rhBNP组尿量较NIT组有增多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提高(P<0.05),rhBNP组升高更明显(P<0.05);但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无明显变化(P>0.05)。6.2组PCWP、PAP均降低,G1组明显优于G2组(P<0.01),在用药后30 min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rhBNP组的不良事件主要是低血压,但与NI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NP治疗急性AHF患者疗效显著,短期效果优于常规硝普钠治疗,且临床应用中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小滢 周玉杰 +4 位作者 李艳芳 朱小玲 马涵英 杨清 王建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连续选取我院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住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1 526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或心包穿刺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连续选取我院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住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1 526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或心包穿刺证实为心脏破裂的30例患者,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分析。结果:1.发生CR患者年龄明显高于无破裂者(P<0.05);女性高于男性(P<0.05);2.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肌酐异常患者易发生CR;3.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AMI并发CR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4.左心室舒张末径增大,射血分数(EF)<50%者易发生CR(P<0.05);LAD严重病变尤其是开口病变及LAD合并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5.早期成功再灌注治疗者CR发生率明显少于无再灌注者(P<0.05)。结论:AMI合并CR预后明显欠佳。女性、高龄、前壁梗死、LAD严重病变及延迟再灌注患者易于发生。床旁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早期诊断,积极预防及早期成功再灌注治疗可减少C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心脏疾病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小滢 周玉杰 +3 位作者 李艳芳 史冬梅 刘宇扬 高菲 《中国医刊》 CAS 2011年第7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rhBNP组)及硝普钠对照组。并应用超声心动图及Swan-Ganz导管检测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rhBNP组)及硝普钠对照组。并应用超声心动图及Swan-Ganz导管检测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比较2组患者临床状况、心功能、血浆NTproBNP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呼吸困难减轻,血氧饱和度提高,rhBNP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NT-proBNP均降低,rhBNP组降低显著。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心指数均有提高,rhBNP组升高更明显。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PCWP、PAP)均降低,rhBNP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用药30分钟时2组即显现出明显差异;治疗24小时时2组PCWP分别降低:12.29mmHg、8.8 mmHg,PAP降低:15.56 mmHg、11.42 mmHg,rhBNP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rhBNP组的不良事件主要是低血压,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rhBNP治疗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短期效果优于常规硝普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老年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小滢 周玉杰 《中国医药》 2011年第7期778-780,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的临床疗效对血浆N端脑利钠肽(NT-proBNP)、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112例住院ADHF患者,完全随机分成对照组和rhBNP组:对照组54例,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的临床疗效对血浆N端脑利钠肽(NT-proBNP)、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112例住院ADHF患者,完全随机分成对照组和rhBNP组:对照组54例,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rhBNP组58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冻干rhBNP)静脉注射治疗.留置Swan-Ganz导管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浆NT-proBN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动脉压力(PAP)、右心房压力(RAP)及肝、肾功能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呼吸困难均有所改善,rhBNP组与对照组改善率分别为96.6%(56/58)、88.9%(48/54),rhBNP组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亦有所改善,rhBNP组优于对照组(P〈0.05).rhBNP组NT-proBNP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治疗24 h时NT-proBNP明显升高(P〈0.05),停药后2 d NT-proBNP值明显降低(P〈0.05),rhBNP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PCWP、PAP、RAP)均降低,rhBNP组于治疗30 min时较基线PCWP值降低30.3%;PAP于治疗1 h时降低33.85%;rhBNP组下降更明显(P〈0.05).rhBNP组发生低血压7例(12.1%),对照组发生低血压5例(9.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rhBNP明显改善ADHF患者临床症状,明显降低NT-proBNP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rhBNP是治疗ADHF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治疗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伴窦性心律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小滢 史冬梅 +4 位作者 王志坚 于一 贾硕 杜俣 周玉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037-1041,1048,共6页
目的:观察伊伐布雷定治疗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的临床疗效及对左心室功能、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112例,LVEF≤40%的心力衰竭患者,分为IVB组(53例)和对照组(59例),根据心力衰竭指南给... 目的:观察伊伐布雷定治疗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的临床疗效及对左心室功能、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112例,LVEF≤40%的心力衰竭患者,分为IVB组(53例)和对照组(59例),根据心力衰竭指南给予两组患者标准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因存在β受体阻滞剂使用剂量受限,或者β受体阻滞剂已达到最大靶剂量,窦性心律仍≥70次/min的情况,加用伊伐布雷定治疗起始剂量为2.5mg/次,2次/d,最大使用剂量为7.5mg/次,2次/d,心率控制在60次/min左右。连续用药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NT-proBNP、LVEF、LVESD、LVEDD、6min步行距离(6MWD)、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变化及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率均有所降低,IVB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65.42±5.15)vs.(74.69±6.38)次/min,P<0.01]。两组NT-proBNP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且IVB组降低更加显著[(402.60±185.93)vs.(708.99±221.07)ng/L,P<0.01]。两组心脏重构指标(LVEF、LVEDD),IVB组改善更显著(P<0.01)。LVEF升高[(50.2±5.8)%vs.(41.6±5.3)%];LVEDD缩小[(52.6±6.3)vs.(59.5±6.8)mm,P<0.01]。两组患者6MWD均有增加,IVB组增加更加显著,[(391.67±23.59)vs.(317.40±2567)mm,P<0.01]。MLHFQ评分均降低,IVB组降低更加明显,[(37.6±8.2)vs.(49.1±8.6),P<0.01]。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少,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心动过缓,予以调整药物剂量后心动过缓可以纠正,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化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可更加有效降低HFrEF患者的心率、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命质量,且安全性良好,是治疗HFrEF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 伊伐布雷定 心率
下载PDF
心包炎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小滢 刘晓丽 +5 位作者 史冬梅 刘威 杨士伟 杨丽霞 高菲 周玉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88-2490,共3页
目的研究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2年12月126例心包炎住院患者,探讨其临床特点、病因分型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126例心包炎患者病因分布:结核性心包炎29例占23.0%,非特异性心包炎25例... 目的研究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2年12月126例心包炎住院患者,探讨其临床特点、病因分型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126例心包炎患者病因分布:结核性心包炎29例占23.0%,非特异性心包炎25例占19.8%,心肌梗死并发心包炎18例占14.3,肿瘤性心包炎18例占14.3%,尿毒症性心包炎15例占11.9%,感染性心包炎8例占6.3%,风湿性心包炎5例占4.0%,药物性心包炎5例占4.0%,PCI术后心包炎3例占2.4%;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积液最敏感可靠的方法,有助于探查心包渗液量和穿刺定位;经临床治疗治愈68例、好转39例,外科手术7例、病情恶化7例、死亡5例。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时治疗是成功治疗心包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炎 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
原文传递
85岁及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马涵英 周玉杰 +5 位作者 Ronald J Dick 赵迎新 吴小滢 梁静 杨丽霞 张琳琳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85~94岁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8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临床和造影特点、住院期间和长期疗效。结果90例中,21例应用金属裸支架(BMs),69例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E... 目的探讨85~94岁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8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临床和造影特点、住院期间和长期疗效。结果90例中,21例应用金属裸支架(BMs),69例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ES)。三支病变41例,2支病变21例,单支病变28例。手术成功率为94.4%,术前与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分别为72.2%和94.4%。手术相关并发症为15.6%,主要为冠脉夹层(11.1%)。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为7.8%,其中DES组住院期间MACE为5.8%,BMS组为14.3%。DES组出现2例严重出血。86例患者随访1年时,总的MACE为4.6%,其中DES组为6.0%,BMS组没有任何MACE。DES组出现1例脑卒中和1例严重出血。47例患者随访2年时,总的MACE为14.9%,其中DES组MAcE为19.4%,BMS组无任何MACE。DES组1例发生严重出血,BMS组1例发生脑卒中。多因素C0x回归分析表明,肌酐水平和高血压是影响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8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手术成功率较高,住院期间和长期的MACE事件发生率较低,并存高血压和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MACE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女性绝经期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王娟 阮祥燕 +2 位作者 殷冬梅 金凤羽 吴小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9期3672-3674,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女性绝经期不同骨密度人群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女性绝经期骨质疏松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女性绝经期妇女(>60岁)血样... 目的:通过分析女性绝经期不同骨密度人群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女性绝经期骨质疏松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女性绝经期妇女(>60岁)血样标本共计625例,根据体检的骨密度报告对其进行分组,骨质疏松组215例,骨量减少组309例,骨量正常组101例,测量每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骨密度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rs=-0.763,P=0.046),三组之间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F=4.807,P<0.016),其中骨质疏松组指标最高,骨量正常组指标最低。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是重要的骨代谢指标,在衡量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进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骨质疏松 同型半胱氨酸 骨转化指标 骨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