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沙海域万安盆地地质构造与沉积体系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峧岐 高红芳 孙桂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共11页
万安盆地是其东侧万安走滑断裂发生右旋走滑所派生的扭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个走滑拉张盆地。NE、NEE和SN向的断裂是盆内最主要的断裂,它们在盆内局部形成"三隆四坳"的格局。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形成、初始裂谷作用、裂谷... 万安盆地是其东侧万安走滑断裂发生右旋走滑所派生的扭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个走滑拉张盆地。NE、NEE和SN向的断裂是盆内最主要的断裂,它们在盆内局部形成"三隆四坳"的格局。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形成、初始裂谷作用、裂谷发育(第一阶段裂谷作用)、裂谷后早期(第二阶段裂谷作用)、构造反转和裂后期(区域沉降阶段)等几个阶段。根据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中叠加速度建立的时-深关系,在该盆地可划分出4个巨层序界面:MB1,声波基底的顶部(前古近纪);MB2,渐新世顶部(24Ma);MB3,晚中新世(8Ma);MB4,早上新世(4Ma)。每一个巨层序界面(MB)之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巨层序(MS),从老到新依次为MS1—MS4。盆地晚始新世—渐新世以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晚中新世时经历了非海相-海陆交互相-陆架沉积体系的过渡;中新世—早上新世为碳酸盐岩-浅海陆架-三角洲沉积体系;早上新世—第四纪为陆架-陆坡-深海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层序 沉积 万安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地区宁东3井区延8段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峧岐 张哨楠 丁晓琪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7期79-82,共4页
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地区宁东3井区的勘探开发前景,为寻找有利储层,从130个岩石薄片的分析鉴定入手,对侏罗系延安组延8段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研究,认为井区为一套三角洲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地区宁东3井区的勘探开发前景,为寻找有利储层,从130个岩石薄片的分析鉴定入手,对侏罗系延安组延8段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研究,认为井区为一套三角洲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夹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并偶夹有长石岩屑砂岩及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为主,但常被高岭石集合体充填。孔隙度平均值约14.12%,渗透率平均值约80×1-0 3μm2。通过对沉积微相、成岩相与储层之间关系的分析,认为它们对储层发育还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山地区 宁东三井区 延8段 储层特征
下载PDF
南海西北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区滑坡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泓君 黄磊 +3 位作者 彭学超 吴峧岐 李文成 王英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25,共8页
近十几年来,我国在南海琼东南陆坡区、西沙海槽区和神狐海域陆续开展了多个航次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工作。调查资料揭示南海西北陆坡海底滑坡较为发育。其成因复杂,因地形地貌、底质、沉积作用、构造活动的影响而发育规模不等、形态... 近十几年来,我国在南海琼东南陆坡区、西沙海槽区和神狐海域陆续开展了多个航次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工作。调查资料揭示南海西北陆坡海底滑坡较为发育。其成因复杂,因地形地貌、底质、沉积作用、构造活动的影响而发育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滑坡带。利用近年来调查获得的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及多波束测深资料,在以往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区内识别出3个滑坡带:神狐滑坡带、西沙海槽北坡滑坡带和琼东南陆坡滑坡带。神狐滑坡带位于神狐暗沙东南侧陆架坡折带,水深400—600m,长约100km,宽约25km,呈NE—SW向展布,其形成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密切相关,稳定性较好。西沙海槽北坡滑坡带位于西沙海槽北侧陆坡,水深约2000—3100m,长约90km,宽约15—20km,呈近EW走向,为巨厚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整体性滑移,稳定性较好,但局部仍存在不稳定区域,极易发生滑坡扇。琼东南陆坡滑坡带位于琼东南陆坡陡坡处,水深约250—850m,呈NE—SW向展布,长约150km,宽约5—10km,其主要受活动断层及底流侵蚀影响,稳定性较差。本研究成果可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陆坡 天然气水合物 滑坡带 特征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峡谷地貌形态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泓君 蔡观强 +3 位作者 罗伟东 吴峧岐 黄磊 李丽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26,共8页
利用多波束水深及高分辨率数字单道地震测量手段,对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进行了精细地形和浅部地层结构探测,认为研究区存在4条海底峡谷及3条槽谷。其外形呈喇叭型或直线型,规模不等,长度为8~25km,宽度为1.5~4km,下切深度最大可达175... 利用多波束水深及高分辨率数字单道地震测量手段,对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进行了精细地形和浅部地层结构探测,认为研究区存在4条海底峡谷及3条槽谷。其外形呈喇叭型或直线型,规模不等,长度为8~25km,宽度为1.5~4km,下切深度最大可达175m。研究区浅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U1和U2两套层序。地层总体上以高频、强振幅、中—高连续、平行—亚平行反射地震相为主,但在峡谷区层序U2则以杂乱或低连续反射为特征。在详细分析峡谷与槽谷地貌形态及浅地层地震反射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神狐海域浅地层发育与天然气水合物有关的BSR及滑塌体,水合物的分解导致地层滑塌并发生塌陷,在NW向构造以及底流冲刷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本区形态各异的峡谷及槽谷地貌。其形成时间推测为第四纪,属幼年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谷 地貌 成因 陆坡 南海
下载PDF
越南南部湄公盆地地质构造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桂华 高红芳 +1 位作者 彭学超 吴峧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33,共9页
湄公盆地的形成是南海北部陆缘地壳发生伸展作用的结果。其构造演化上总体可以分为基底形成、裂谷初期及其裂谷期、热沉降阶段Ⅰ和热沉降阶段Ⅱ共4个阶段;盆地基底中发育大量断裂构造,从断裂的走向来看可以分为4组:NE、NEE、NW和NWW走向... 湄公盆地的形成是南海北部陆缘地壳发生伸展作用的结果。其构造演化上总体可以分为基底形成、裂谷初期及其裂谷期、热沉降阶段Ⅰ和热沉降阶段Ⅱ共4个阶段;盆地基底中发育大量断裂构造,从断裂的走向来看可以分为4组:NE、NEE、NW和NWW走向;盆地的地温梯度值为32℃/km;发育中中新世和大约5Ma前后两次玄武质火山活动。湄公盆地基底由晚中生代侵入岩、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组成,基底之上从始新统一直到第四系均有发育。盆地古近纪期间的沉积作用处于开阔海的状态,沉积物主要通过湄公河供给,沉积物厚度较大;中中新世期间,以河流-湖相浊积岩-滨、浅湖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沉积物厚度较大,主体超过2000m,沉积中心——白虎油田附近沉积厚度超过4000m;晚中新世-第四纪期间,以海相沉积体系为主,沉积物厚度明显减薄,主体在1500m左右,最大沉积厚度为30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地层 沉积 湄公盆地
下载PDF
西南巴伦支海海底天然气渗漏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标志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楚鹏 李学杰 +4 位作者 姚永坚 常晓红 吴峧岐 黄磊 鞠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在大量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西南巴伦支海浅层气渗漏的地质、地球物理以及地球化学判识标志,探讨了该区浅层天然气渗流的主控因素和成因机制。认为该区天然气渗流现象分布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包括麻坑、浅层气和水合物成... 在大量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西南巴伦支海浅层气渗漏的地质、地球物理以及地球化学判识标志,探讨了该区浅层天然气渗流的主控因素和成因机制。认为该区天然气渗流现象分布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包括麻坑、浅层气和水合物成藏(BSR)、气烟囱、沿断裂的流体渗漏以及其他相关特征;其气源主要来自下伏含油气系统,其分布主要受控于沟通深部富烃层系的深大断裂,晚上新世—更新世期间的冰川旋回作用、构造均衡抬升和剥蚀是其主要诱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渗漏系统 成因机制 西南巴伦支海
下载PDF
南海西北部晚第四纪典型地震相—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泓君 黄文凯 吴峧岐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11期1-7,共7页
南海西北部地形变化大,水深由近岸几十米变化至深海盆区的3 500m,跨越了陆架、陆坡、深海盆、岛礁等地貌单元。南海西北部也是深水油气的重要勘探地区。利用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资料,采用地震相分析方法,对研究区晚第四纪典型地震相—沉积... 南海西北部地形变化大,水深由近岸几十米变化至深海盆区的3 500m,跨越了陆架、陆坡、深海盆、岛礁等地貌单元。南海西北部也是深水油气的重要勘探地区。利用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资料,采用地震相分析方法,对研究区晚第四纪典型地震相—沉积相分布特征开展深入分析。研究区内的主要地震相包括:①席状、亚平行、强振幅、低连续、中频地震相;②披盖状、波状、中振幅、中—低连续、中低频地震相;③披盖状、平行—亚平行、中—弱振幅、中连续、中—低频地震相;④披盖状、平行、强振幅、高连续、中—高频地震相;⑤席状、平行、中—弱振幅、高连续、中—低频地震相;⑥披盖状、波状、弱振幅、低连续、低频地震相;⑦前积相;⑧下切充填地震相;⑨杂乱地震相;⑩条带状、波状、中—弱振幅、中—低连续、低频地震相;瑏瑡披盖状、平行、强振幅、高频、高连续地震相共11种。对地震相—沉积相及其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认为,区内晚第四纪主要发育有三角洲相、河道相、滨浅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深海相、滑塌相、斜坡相、浊流相、生物礁相等沉积相,其分布主要受海底地形地貌、构造运动等多种因素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沉积相 南海西北部 晚第四纪
下载PDF
南海中央海盆热流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8
作者 黄磊 陈泓君 +1 位作者 高红芳 吴峧岐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11期39-43,共5页
对南海中央海盆70个热流观测值的统计结果表明,南海中央海盆属于高热流区,热流平均值可达89.9mW/m2。其中西南次海盆热流平均值为96.6mW/m2,东部次海盆热流平均值为86mW/m2,西南次海盆比东部次海盆更"热"。高热流值的主要原... 对南海中央海盆70个热流观测值的统计结果表明,南海中央海盆属于高热流区,热流平均值可达89.9mW/m2。其中西南次海盆热流平均值为96.6mW/m2,东部次海盆热流平均值为86mW/m2,西南次海盆比东部次海盆更"热"。高热流值的主要原因是岩石圈的构造拉张减薄以及壳内高导层埋深较浅。而局部存在的热流高值异常其根本原因是断裂和岩浆活动的结果。通过对研究区热流分布以及高值特征的分析,不仅可以对洋壳年龄和扩张年代进行估算,还可以对构造特征以及沉积环境进行有效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海盆 热流 特征 成因分析 南海
下载PDF
北极巴伦支海-喀拉海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9
作者 邱燕 孙桂华 +2 位作者 吴峧岐 高红芳 蔡观强 《海洋地质》 2009年第1期9-14,共6页
综合国际地质大会有关巴伦支海-喀拉海地区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巴伦支海盆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巴伦支海-喀拉海区的地壳剖面自上而下分为沉积盖层、形变和褶皱复合体、结晶上地壳层-太古代-元古代花岗片麻岩和下... 综合国际地质大会有关巴伦支海-喀拉海地区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巴伦支海盆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巴伦支海-喀拉海区的地壳剖面自上而下分为沉积盖层、形变和褶皱复合体、结晶上地壳层-太古代-元古代花岗片麻岩和下地壳层;其沉积盖层可划分为下石炭系、上石炭系-下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上白垩统-新生界5套沉积层,三叠纪、侏罗纪泥岩、二叠纪泥岩和白垩纪海相泥岩是主要烃源岩,储层有二叠纪、三叠纪和侏罗纪砂岩,尤其是三叠纪大型斜坡三角洲沉积体和中始新世砂岩是本区最重要储层。油气地质研究结果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意义 地质构造特征 巴伦支海 北极 国际地质大会 沉积盖层 花岗片麻岩
下载PDF
环北极区大地构造及其演化新见解
10
作者 邱燕 孙桂华 +1 位作者 蔡观强 吴峧岐 《海洋地质》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北纬60°以北的环北极区在全球显生宙超大陆的形成以及后来的裂解事件等过程中,其大地构造演化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①古生代块体之间的碰撞与拼贴;②泛古陆解体,裂谷作用和洋底旋转拉张;③新生代地壳重新调整。除... 北纬60°以北的环北极区在全球显生宙超大陆的形成以及后来的裂解事件等过程中,其大地构造演化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①古生代块体之间的碰撞与拼贴;②泛古陆解体,裂谷作用和洋底旋转拉张;③新生代地壳重新调整。除此之外,从泛古陆解体以来持续的裂谷作用一直延续至现代还在作用。与此同时,不同构造阶段还导致环北极区发育众多不同类型和特征的沉积盆地以及相应的沉积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演化 北极区 裂谷作用 沉积地层 沉积盆地 构造阶段 超大陆 显生宙
下载PDF
南海南-北陆缘盆地地层沉积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差异性控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熊量莉 杨楚鹏 +5 位作者 吴峧岐 高红芳 姚永坚 李学杰 朱雪影 程子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07-1425,共19页
南海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赋存规律的南北差异性大。本文在系统梳理南海中—新生代地层、沉积相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对南海南北典型含油气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认为南海打开过程对古南海沉积地... 南海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赋存规律的南北差异性大。本文在系统梳理南海中—新生代地层、沉积相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对南海南北典型含油气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认为南海打开过程对古南海沉积地层的改造,使得现有残余地层南北分离,主要分布于北部的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和南部的礼乐盆地中,推测发育“自生自储”、“新生古储”或“古生新储”的中—新生界油气成藏模式。南海新生代油气藏在“北张、南挤”的构造应力背景下,古近纪以来的古水系控制了大型碎屑岩油气藏的分布;区域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控制了中新世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发育;早新生代以来的古地貌控制的深水峡谷、深海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孕育了潜在深水油气藏。总之,南海南北地层沉积各有特色,油气成藏条件各有优势,但均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以期为未来南海油气勘探战略部署和选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 油气藏 沉积有利相带 地质调查工程 南海
下载PDF
大巴伦支海地区的构造地层及其对含油气系统的意义
12
作者 E. Henriksen A. E. Ryseth +4 位作者 G. B. Larssen 吴峧岐(翻译) 鞠东(校对) 万玲(校对) 范广慧(校对) 《海洋地质》 2017年第F12期128-170,共43页
对大巴伦支海地区的古地理和构造地层学研究表明,晚古生代至古近纪时期的储层和烃源岩分布与3期构造事件有关。首先,古生代加里东造山运动导致研究区西部隆升,接着沉积物向东前积分布,穿过陆架,直到东面的碳酸盐台地沉积;其次,... 对大巴伦支海地区的古地理和构造地层学研究表明,晚古生代至古近纪时期的储层和烃源岩分布与3期构造事件有关。首先,古生代加里东造山运动导致研究区西部隆升,接着沉积物向东前积分布,穿过陆架,直到东面的碳酸盐台地沉积;其次,晚古生代至中生代的乌拉尔造山运动导致东面隆升,并使碎屑沉积广泛分布和沉积物分布模式的反转;第三,晚中生代至新生代西巴伦支海地区的主隆升作用和地壳破裂主导了现今的盆地格局。储层由晚古生代碳酸盐和海绵骨针,中生代陆相、海相砂岩和古近纪深水砂岩组成。烃源岩的时代范围从志留纪到早白垩世,由来源于晚古生代、三叠纪和晚侏罗世源岩的3组石油系统组成。复合的构造幕事件形成了多种圈闭类型,其中伸展断块型和轻微褶皱穹窿型是其中最有潜力的类型。对已生油容量上的研究表明,除了西部边缘,充注条件不是油气藏形成的限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层学 含油气系统 海地 巴伦 晚古生代 碳酸盐台地 隆升作用 晚中生代
下载PDF
AAA-10北极地区古气候及其极端性 生态系统对dansgaard—oeschger气候多样性的响应
13
作者 Barbara Wohlfarth Linda Ampel +3 位作者 Maarten Blaauw Daniel Veres 吴峧岐(译) 高红芳(校对) 《海洋地质》 2009年第1期64-64,共1页
气候的突然变异性是在冰芯、海洋沉积物、以及洞穴堆积层中可以见到的显著的特征,尤其是在3期海洋同位素时期(MIS)。在许多陆相(湖相沉积中)沉积中也可以观测到相应的变化,然而那些能证明事件同步性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对这些气候迅... 气候的突然变异性是在冰芯、海洋沉积物、以及洞穴堆积层中可以见到的显著的特征,尤其是在3期海洋同位素时期(MIS)。在许多陆相(湖相沉积中)沉积中也可以观测到相应的变化,然而那些能证明事件同步性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对这些气候迅速变化的清晰的证据仍然模糊不清。我们这里报告的是对法国LesEchets地区湖相沉积层序的多方面研究。研究表明湖泊生态系统在较高和较低的湖泊有机质生产率之间交替变化时经历了深刻的循环变化。这种变化既类似又不同于我们在冰芯和海洋沉积物中看到的情况。我们的研究表明虽然生态系统对气候多变性的响应迅速,但还是受到局部因素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古气候 北极地区 多样性 海洋沉积物 湖泊生态系统 湖相沉积 沉积层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