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部位来源脂肪干细胞促进血管化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杨艳清 许其军 +3 位作者 张洁 吴希晞 黄燕 江昌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8-320,33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解剖部位来源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促进血管化方面的作用差异。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来自人腹部和大腿的脂肪干细胞。取第3代脂肪干细胞,实验组加入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培养液定向诱导分化,阴性对照... 目的比较不同解剖部位来源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促进血管化方面的作用差异。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来自人腹部和大腿的脂肪干细胞。取第3代脂肪干细胞,实验组加入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培养液定向诱导分化,阴性对照组不加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培养液进行诱导,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1的表达。利用ELISA法检测实验组脂肪干细胞培养过程中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水平。结果实验组脂肪干细胞诱导分化后第10天,其外形开始由梭形转变为上皮样的圆形。第3周,实验组(腹部)、实验组(大腿)和阴性对照组脂肪干细胞CD31表达的百分比分别是(99.45±0.06)%、(84.87±0.03)%和(0.25±0.02)%,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部)脂肪干细胞分泌的VEGF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大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来自大腿的脂肪干细胞相比较,来自腹部的脂肪干细胞在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和分泌VEGF方面有更多的优势,可能更利于新生血管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解剖部位 血管再生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艳清 张洁 +4 位作者 许其军 吴希晞 黄燕 高扬 江昌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实验组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A型肉毒毒素(稀释成5U/0.1ml)进行干扰,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A型肉毒毒素。培养72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实验组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A型肉毒毒素(稀释成5U/0.1ml)进行干扰,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A型肉毒毒素。培养72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显示A型肉毒毒素作用后细胞增殖速度变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实验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的细胞数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多,成纤维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以抑制瘢痕疙瘩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诱导成纤维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凋亡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末梢血液改变的激光散斑成像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希晞 冯爱平 +2 位作者 李鹏程 任军 杨艳清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53-856,共4页
目的:利用激光散斑衬比分析(LSCA)技术无创性观察分析和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末梢血流改变与健康人之间的差异,探讨气温、年龄、性别因素对末梢血流改变的影响。方法收集47例SLE患者第1次就诊时的天气温度(≥20... 目的:利用激光散斑衬比分析(LSCA)技术无创性观察分析和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末梢血流改变与健康人之间的差异,探讨气温、年龄、性别因素对末梢血流改变的影响。方法收集47例SLE患者第1次就诊时的天气温度(≥20℃组和<20℃组)、年龄(〈20岁、20-〈40岁、≥40岁组)、性别及血尿常规、补体、抗体免疫学检查等临床资料,依据SLEDAI评分法进行病情评估,与LSCA技术测量的末梢血流改变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47例SLE患者末梢血流甲下为7.017±0.356,甲周为7.821±0.662,与30例健康人(甲下9.765±0.337,甲周3.129±0.12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82、5.414,P〈0.05)。SLEDAI评分与甲下及甲周血流改变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分别为0.601、0.260, P〈0.05)。随访的28例患者治疗后甲周血流(5.204±0.476)改善明显,与治疗前(7.967±0.913)比较,t=4.644,P〈0.05;甲下血流(7.578±0.554)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7.039±0.635)比较,t=2.064,P>0.05。气温对甲下血流有影响(t=2.415,P〈0.05),对甲周无明显影响(t=0.758,P>0.05);性别和年龄对患者甲下及甲周血流的改变影响不明显。结论 SLE患者末梢血流较健康人改变明显,治疗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气温对患者甲下血流改变影响较大。LSCA技术或许可更加便捷、量化地作为SL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流速度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
原文传递
寻常疣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前后激光散斑成像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希晞 冯爱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采用激光散斑衬比分析(LSCA)技术无创性观察分析不同部位和大小的疣体激光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化,以探讨 LSCA 技术用于激光治疗寻常疣疗效量化评价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17例寻常疣患者30处病灶,使用 LSCA... 目的:采用激光散斑衬比分析(LSCA)技术无创性观察分析不同部位和大小的疣体激光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化,以探讨 LSCA 技术用于激光治疗寻常疣疗效量化评价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17例寻常疣患者30处病灶,使用 LSCA 观察和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0 min、治疗后3周疣体及其周围正常皮肤血流变化及散斑流速指数(SFI)值,以评估 PDL 治疗的效果。结果寻常疣患者治疗前疣体的血流 SFI 值(11.600±1.190)高于周围正常皮肤(5.280±0.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169,P 〈0.01)。与治疗前疣体 SFI值相比,治疗后10 min(3.112±0.484)和治疗后3周时(7.315±1.083)疣体血流 SFI 值均显著降低(t 值分别为4.407、3.294,均 P 〈0.01),治疗后3周高于治疗后10 min(t =4.646,P 〈0.01)。激光治疗后10 min 疣体周围正常皮肤血流 SFI 值(20.260±2.063)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 =6.770,P 〈0.01),但治疗后3周(4.941±0.616)又较治疗后10 min 显著降低(t =6.964,P 〈0.01),治疗后3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378,P =0.707)。激光治疗的效果与疣体大小和分布部位有关,〈0.5 cm^2疣体激光治疗后血流改变较≥0.5 cm2疣体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87,P 〈0.05);不同分布部位的疣体激光治疗后血流改变不同(F =15.71,P 〈0.01),不同部位疣体血流 SFI 值改变由大到小依次为手指、足背、足趾、掌跖、甲周。结论寻常疣疣体内血流较正常皮肤明显升高,PDL 可以凝固气化疣体内血管达到治疗目的。利用 LSCA 血流监测技术,能定量观察到激光治疗寻常疣前后的血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疗法 局部血流 激光散斑衬比分析
原文传递
A型肉毒毒素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杨艳清 张洁 +3 位作者 许其军 吴希晞 黄燕 江昌艳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分离和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过程中加入A型肉毒毒素(稀释成50 U/ml)进行干扰。实验组分为2组,各10例,分别加用2种不同剂量的A型肉毒毒素(1×10~6/ml细胞分别...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分离和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过程中加入A型肉毒毒素(稀释成50 U/ml)进行干扰。实验组分为2组,各10例,分别加用2种不同剂量的A型肉毒毒素(1×10~6/ml细胞分别加入肉毒毒素1.0μl和2.5μl)并比较其影响效果。空白对照组8例,培养液中不加A型肉毒毒素。共同培养72 h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检测细胞Ki67的表达状况。结果实验组:A型肉毒毒素作用后细胞增殖速度较慢,细胞数量变少。空白对照组:细胞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63.2%,不同剂量肉毒毒素实验组细胞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6%和25.6%。空白对照组与实验组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实验组组间比较,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可以抑制瘢痕疙瘩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且药物剂量越大抑制作用可能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A型肉毒毒素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A型肉毒毒素和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艳清 许其军 +2 位作者 张洁 吴希晞 石晓琼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9年第5期431-432,共2页
比较A型肉毒毒素和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以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优势。2015年9月至2017年7月,选取36例胸部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组和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组各18例。每组共接受5次注射治疗... 比较A型肉毒毒素和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以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优势。2015年9月至2017年7月,选取36例胸部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组和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组各18例。每组共接受5次注射治疗,间隔1月注射1次。5次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瘢痕疙瘩外观的变化和厚度的下降值,以及皮肤坏死和皮肤萎缩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所有病例在5次治疗结束后,瘢痕疙瘩组织出现萎缩,进行治疗前后瘢痕疙瘩最高厚度下降平均值比较,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和曲安奈德治疗组瘢痕疙瘩最高部分厚度下降平均值分别为为(4.00±2.68)mm和(4.00±2.91)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过程中均无皮肤坏死和周围正常皮肤萎缩等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获治疗后6~12个月随访,无1例瘢痕疙瘩复发。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以有效治疗瘢痕疙瘩,但是其与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相比较,在临床效果方面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A型肉毒毒素 曲安奈德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