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介入诊疗中DSA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龙学颖 吴廷创 +3 位作者 曹觉 唐静波 谢江平 刘慧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TACE介入栓塞前肝动脉造影图像上癌灶、癌旁肝组织、背景肝组织之间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差异性。方法本组共34例,男28例,女6例,均为经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后第一次行介入诊疗。介入栓塞治疗前均先行肝固有动脉插管造影,采... 目的探讨肝癌TACE介入栓塞前肝动脉造影图像上癌灶、癌旁肝组织、背景肝组织之间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差异性。方法本组共34例,男28例,女6例,均为经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后第一次行介入诊疗。介入栓塞治疗前均先行肝固有动脉插管造影,采用高压注射器团注对比剂(370 mgI/ml)15 ml,流率5 ml/s,注射后延时0.5 s曝光,以4帧/s(fps)帧率持续采集图像15 s,获取60(4×15)幅图像。图像处理采用自主开发的图像处理软件DSA analysis 1.0。分别在癌灶的肿瘤染色区、癌旁肝组织及背景肝组织等区域各选定兴趣区(ROI),并生成各区域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对各TDC进行定量分析,获得与血流动力学相关的参数并对比,相关的参数包括:视频密度增量峰值(△PV)、达峰时间(TP)、显影持续时间(TD)、TDC升支及降支最大斜率(KmaxU及KmaxD)。结果癌灶、癌旁肝组织、背景肝组织的TD分别为12.97s±0.89、7.75s±0.89、4.99s±0.37;KmaxD分别为36.0 s^(-1)±8.2、90.8 s^(-1)±24.3和142.6 s^(-1)±26.4 s。癌灶、癌旁肝组织、背景肝组织的TD及KmaxD两两对比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而其他参数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DSA analysis 1.0软件获得的TDC进行分析,可获得与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值,其中TD、KmaxD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癌灶、癌旁肝组织及背景肝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图像处理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先天性输尿管异常的影像学诊断(附26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廷创 温应昌 田强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5期401-402,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输尿管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26例先天性输尿管异常的患者,男12例,女14例,年龄9~64岁.26例均行IVP检查,24例行B超检查,4例行肾盂逆行造影,3例行CT扫描,2例行CT增强扫描,9例经手术证实.结果: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3... 目的:探讨先天性输尿管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26例先天性输尿管异常的患者,男12例,女14例,年龄9~64岁.26例均行IVP检查,24例行B超检查,4例行肾盂逆行造影,3例行CT扫描,2例行CT增强扫描,9例经手术证实.结果: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3例(双侧1例,单侧2例);单侧双肾盂、单输尿管畸形和单侧双肾盂、部分双输尿管畸形各6例;单侧双肾盂、双输尿管并异位开口2例,单侧肾发育不良位置异常并输尿管开异位1例;单介输尿管狭窄5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4例,下段输尿管1例);巨输尿管、输尿管囊肿、迷走血管压迫等各1例.结论:先天性输尿管异常的检查方法首选IVP,遇患侧肾脏不显影时应行肾盂逆行造影检查,多数可明确诊断.B超检查和CT扫描对诊断均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输尿管异常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间接性门静脉DSA的时间-视频密度曲线对肝功能状态的评估价值
3
作者 吴廷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25-82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肝门静脉DSA的时间-视频密度曲线(TVDC)参数对肝功能状态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08年10月进行介入诊疗的肝癌(HCC)患者42例,其中男35例,女7例,平均年龄56岁(28~76岁),肿块平均10.38 cm(5.5~15.5 cm)。按肝功能C... 目的初步探讨肝门静脉DSA的时间-视频密度曲线(TVDC)参数对肝功能状态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08年10月进行介入诊疗的肝癌(HCC)患者42例,其中男35例,女7例,平均年龄56岁(28~76岁),肿块平均10.38 cm(5.5~15.5 cm)。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成A组(24例)、B组(11例)和C组(7例)。其中35例经脾动脉插管、7例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行间接性肝门静脉造影。利用DSA图像处理软件选定兴趣区(ROI),生成TVDC,取得并对比各参数值(PV、KmaxU、KmaxD、PT)。结果随肝功能分级增加,PV、KmaxU、KmaxD逐渐降低,PT逐渐增加,但三组间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的Kmax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及C组间的Kmax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肝门静脉DSA的TVDC参数可以反映肝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状态 时间-视频密度曲线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间接性肝门静脉造影
下载PDF
术前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屈长征 刘经武 +3 位作者 吴廷创 柴从海 张芙蓉 田强标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7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张家界市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因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75例患者,术前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后介入手术的38例患者作为联合组,未行... 目的探讨术前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张家界市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因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75例患者,术前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后介入手术的38例患者作为联合组,未行CTA检查直接介入手术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责任动脉、非支气管动脉源性体循环动脉的检出率,栓塞术后的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前CTA检出责任动脉93支,其中非支气管动脉22支,术中DSA检出责任动脉126支,其中非支气管动脉46支,行CTA敏感率为73.8%(93/126),止血有效率92.11%,复发率5.26%。对照组术中检出责任动脉97支,其中非支气管动脉24支,止血有效率83.79%,复发率13.51%。联合组责任血管检出数目、非支气管动脉源性体循环动脉检出数目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上联合组更优,且复发率明显降低;CTA检出责任血管的能力低于DSA。结论CTA能敏感发现支气管动脉及非支气管动脉源性体循环供血动脉,术前行CTA检查后再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能明显提高责任动脉的检出率;而且疗效优于未行CTA直接介入栓塞,术后复发率降低。支气管动脉CTA在介入术前能充分了解责任血管的开口、位置、血管走行及直径,为术中快速准确寻找责任血管、超选择插管、合理选择导管提供帮助,可以缩短操作和曝光时间、缩小辐射量、减少造影剂用量,明显提高介入治疗疗效,减少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CTA 大咯血 支气管动脉栓塞 临床疗效 术后复发率
下载PDF
顽固性上消化道出血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连峰 吴廷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0期118-12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消化道溃疡顽固性出血患者诊疗过程,探讨多学科的联合救治模式。方法:收集上消化道顽固性出血患者16例,对其药物治疗的同时行急诊胃镜检查,诊断为上消化道溃疡、确定溃疡部位,并排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DSA血...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消化道溃疡顽固性出血患者诊疗过程,探讨多学科的联合救治模式。方法:收集上消化道顽固性出血患者16例,对其药物治疗的同时行急诊胃镜检查,诊断为上消化道溃疡、确定溃疡部位,并排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DSA血管造影检查均为阴性,依据溃疡病灶的部位,超选择性插管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相应部位的供血动脉。结果:所有患者15例治疗成功,1例病情进展。联合治疗模式总有效率93.75%,其中介入治疗有效率87.5%,外科治疗有效率50.0%。结论:内科治疗为基础,联合胃镜、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的协作模式,可明显提高顽固性消化道出血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胃镜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难治性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联合诊疗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连峰 吴廷创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26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胃镜及放射介入联合诊疗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临床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及DSA血管造影检查均未见活动性出血,且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16例。胃镜检查的同时排除食管胃底... 目的:探讨胃镜及放射介入联合诊疗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临床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及DSA血管造影检查均未见活动性出血,且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16例。胃镜检查的同时排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查找到可能出血的溃疡部位。依据溃疡病灶的部位,DSA引导下超选择性插管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相应部位的供血动脉。结果:所有16例患者中11例出血停止;3例出血量减少;2例止血无效,转外科手术探查。栓塞治疗止血率达68.7%,有效率87.5%。结论:放射介入血管栓塞与胃镜检查相结合,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对难治性上消化道溃疡动脉性出血患者的治疗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 血管造影 栓塞
下载PDF
急诊介入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屈长征 刘经武 +3 位作者 吴廷创 张芙蓉 陶晶 田强标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7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行介入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至2019年8月因急性重症胆道感染急诊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及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D)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前后症状体征、感染... 目的探讨急诊行介入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至2019年8月因急性重症胆道感染急诊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及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D)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前后症状体征、感染指标、细菌培养、胆红素的变化情况,总结介入临床疗效及治疗经验。结果介入引流手术成功率96.55%,并发胆道出血1例,围术期死亡2例。26例患者术后3~5 d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胆汁引流正常,感染指标明显好转,胆红素下降。后续外科手术13例,其中3例因复发行两次手术治疗。未进行手术14例,4例胆囊造瘘患者4~6周后复查造影胆囊管通畅而拔除引流管,5例在随访中病情进展死亡,5例继续带管(其中2例为肿瘤患者拒绝手术,1例结石患者拒绝手术,2例结石患者拟择期行外科手术)。结论介入引流能迅速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胆道压力,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并为后续二期再处理创造条件和机会,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率较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感染 PTCD PTGD 疗效分析
下载PDF
膝关节脱位的X线诊断(附9例报告)
8
作者 温应昌 伍刚 吴廷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0期791-792,共2页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脱位 X线诊断
下载PDF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诊断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翠丽 刘经武 +2 位作者 廖伟华 谢芳芳 吴廷创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85-387,共3页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更有利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5例患者中发现19个病灶,病灶单发12例...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更有利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5例患者中发现19个病灶,病灶单发12例,多发3例.幕上13例,幕下2例.MRI表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团块状或结节样均匀或不均匀性强化;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属轻、中度;DWI多呈高信号,ADC值多低于或接近于正常脑白质.结论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结合其MRI特点、部位及年龄有助于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诊断 脑肿瘤/诊断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