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计划与人工计划在宫颈癌术后VMAT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建篪 邓婷 赵罂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8期989-992,共4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自动计划与人工计划在宫颈癌术后患者容积弧形调强(VMAT)中的剂量学参数,对自动计划应用于临床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30例,将... 目的:观察并比较自动计划与人工计划在宫颈癌术后患者容积弧形调强(VMAT)中的剂量学参数,对自动计划应用于临床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30例,将其作为对象展开临床分析与探究。采用Pinnacle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VMAT人工计划与自动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的D95、D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结果:人工计划与自动计划在D95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人工计划与自动计划在靶区Dmean、HI、CI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人工计划与自动计划在膀胱、骨、小肠、直肠、右侧股骨头及左侧股骨头的危及器官剂量体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VMAT自动计划与VMAT人工计划比较,自动计划的计划质量较高,可提高剂量参数合理性,应用Pinnacle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自动计划的宫颈癌术后VMAT计划,临床可行性较高,可将VMAT自动计划应用于临床宫颈癌术后放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自动计划 人工计划 容积弧形调强 放射剂量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建篪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4期636-638,共3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其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纳入进行研究,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 目的研究并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其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纳入进行研究,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孕三烯酮口服治疗,观察组采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卵巢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均显著减少(P<0.05),而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促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在治疗后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其症状,且安全性可靠,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42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吴建篪 邓婷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0期107-107,共1页
目的分析可预测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指标。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确诊为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各指标的预测价值。... 目的分析可预测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指标。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确诊为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痛经、高泌乳素血症及黄体功能异常、韧带增粗或子宫骶结节、原发不孕、输卵管或卵巢粘连能够预测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得知能够作为预测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指标有痛经、韧带增粗或子宫骶结节、原发不孕。结论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测指标主要包括韧带增粗、原发不孕、子宫骶结节、痛经,观察这些指标并及早的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指标
下载PDF
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680例临床结果分析
4
作者 吴建篪 邓婷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0期351-351,共1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680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80例患者中,年龄≤25岁77例(11.3%),年龄26~40岁者... 目的:分析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680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80例患者中,年龄≤25岁77例(11.3%),年龄26~40岁者387例(56.9%),年龄41~55岁189例(27.8%),年龄≥56岁27例(4.0%),26~40岁的患者居多,相较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变情况比较,≤25岁组患者的病变主要为CINⅠ;26~40岁组患者的病变类型主要CINⅠ,同时也有CINⅡ、CINⅢ和浸润癌;41~55岁组患者的宫颈浸润癌发生率(26.98%)显著高于26~40岁组患者(2.58%),P<0.05。67例为宫颈浸润癌,其中有50例患者合并有中、重度宫颈糜烂。结论对年轻女性加强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有利于减少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降低宫颈浸润癌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癌前病变 临床特点 发病情况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中不同止血方式对比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建篪 邓婷 赵罂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40-24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之后不同止血方式对患者的窦卵泡数、卵泡数、卵子数、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首次月经复潮时间、卵巢大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实施腹腔镜肿瘤剥除术治疗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 目的:对比分析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之后不同止血方式对患者的窦卵泡数、卵泡数、卵子数、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首次月经复潮时间、卵巢大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实施腹腔镜肿瘤剥除术治疗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按照不同止血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电凝止血,研究组实施缝合止血,对组间术后的窦卵泡数、卵泡数、卵子数、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首次月经复潮时间、卵巢大小进行指标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的窦卵泡数、卵泡数、卵子数、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卵巢大小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月经复潮时间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腹腔镜肿瘤剥除术治疗后进行缝合的方式止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术后止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卵巢良性肿瘤 缝合止血 电凝止血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艳丽 吴建篪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9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究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河池市人民医院实施PICC置管术的64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静脉血栓分为未发生血栓组(36例)与血栓组(28... 目的探究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河池市人民医院实施PICC置管术的64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静脉血栓分为未发生血栓组(36例)与血栓组(28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患者置管时间≥100d、穿刺选择贵要静脉、有使用止血药物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发生血栓组,APTT、TT、FIB水平均显著低于未发生血栓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穿刺贵要静脉血管、有使用止血药物、置管时间≥100 d(OR=3.251、8.843、15.672,均P<0.05)。结论针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采用PICC置管术治疗中穿刺贵要静脉血管、使用止血药物、置管时间≥100d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此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预防措施
下载PDF
上皮膜蛋白1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邓婷 吴建篪 +3 位作者 谭琛 于渊毅 王茜 李娜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5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膜蛋白1(EMP1)在浆液性卵巢癌(SO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MP1蛋白在306例SOC组织和8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χ^(2)检验比较不同EMP1蛋白表达水平的S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应用Kaplan... 目的探讨上皮膜蛋白1(EMP1)在浆液性卵巢癌(SO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MP1蛋白在306例SOC组织和8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χ^(2)检验比较不同EMP1蛋白表达水平的S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EMP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SOC组织EMP1蛋白高表达率为42.8%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的12.9%(χ^(2)=25.661,P<0.001)。EMP1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14.251,P<0.001)和高FIGO分期(χ^(2)=6.954,P=0.008)呈正相关。EMP1蛋白高表达的SOC患者总生存率(χ^(2)=14.574,P<0.001)和无进展生存率(χ^(2)=4.683,P=0.031)均较低表达者降低。结论EMP1蛋白在SOC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上调与淋巴结转移和高FIGO分期相关,且可预测SOC患者预后不良。提示EMP1可能成为一个SOC早期诊断、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浆液性 上皮膜蛋白1 表达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