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弥漫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经验 被引量:4
1
作者 宾炜 吴弥漫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年第3期217-217,共1页
喉源性咳嗽是指因咽喉不适而造成的反复咳嗽,其特点是咽喉干涩奇痒或疼痛,阵发性干咳,缠绵难愈。检查咽喉部可见黏膜慢性充血,部分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患者因咽分泌物增多,常有清嗓动作,吐白色痰液,
关键词 喉源性咳嗽 名医经验 吴弥漫
下载PDF
岭南地区心脑血管疾病与气候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弥漫 杨沛群 《中医药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11-13,共3页
为探讨岭南地区 (广州市 )心脑血管疾病与气候关系 ,对广州市三所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月发病人数与同期 9项月气象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与平均气压、最低气温相关 ,并建立相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成为对该类疾... 为探讨岭南地区 (广州市 )心脑血管疾病与气候关系 ,对广州市三所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月发病人数与同期 9项月气象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与平均气压、最低气温相关 ,并建立相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成为对该类疾病的未来流行情况有参考意义的预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心脑血管疾病 气候 流行病学 病因
下载PDF
广州市门诊就诊人数与气候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弥漫 杨沛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49-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门诊就诊人数与气候的关系。[方法]对广州市3所医院1993~2001年各科室月门诊人数与同期月气象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广州市月门诊人数的主要气象因素为:月平均气压、月最低气温、月总日照时数、月降雨量、... [目的]探讨广州市门诊就诊人数与气候的关系。[方法]对广州市3所医院1993~2001年各科室月门诊人数与同期月气象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广州市月门诊人数的主要气象因素为:月平均气压、月最低气温、月总日照时数、月降雨量、月均相对湿度、月平均风速。平均气压、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与月门诊人数呈负相关;日照时数、降雨量与月门诊人数呈正相关。并建立相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影响广州市疾病发生的气象因素为平均气压、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降雨量。[结论]根据气象因素建立起来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用来预测所在地区的疾病流行趋势,对预测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有较大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门诊 就诊人数 气候环境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治未病——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中医防治疾病思想 被引量:41
4
作者 吴弥漫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共3页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构成了“治未病”理论的基本内容。作为中医防治疾病基本原则的“治未病”理论,包括了这三方面内容而贯穿于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康复疾病的整个过程中,成为确立和采取各种养生保健措施和防治疾病方法...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构成了“治未病”理论的基本内容。作为中医防治疾病基本原则的“治未病”理论,包括了这三方面内容而贯穿于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康复疾病的整个过程中,成为确立和采取各种养生保健措施和防治疾病方法的指导原则,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的学术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中医养生学 中医预防学 中医治疗学
下载PDF
《内经》病因病机学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点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弥漫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讨论《内经》病因病机学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点,认为其特点为:(1)比较“奇恒”,过则为病;(2)内外因并重,正邪盛衰相对而言;(3)整体失衡,动态随机的病理观;(4)类比推理,以外揣内;(5)综合归纳,以“证”命... 本文讨论《内经》病因病机学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点,认为其特点为:(1)比较“奇恒”,过则为病;(2)内外因并重,正邪盛衰相对而言;(3)整体失衡,动态随机的病理观;(4)类比推理,以外揣内;(5)综合归纳,以“证”命病。文中并认为:《内经》不仅在具体内容上,而且更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奠定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的基础,学习《内经》病因病机学说,要掌握其病机思维和病机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中医 病因 病机
下载PDF
张仲景对《内经》学术的继承和创新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弥漫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05-507,共3页
有感于近年否定《伤寒杂病论》与《内经》学术渊源关系的言论,本文通过考证《伤寒论》、《金匮要略》对《内经》、《难经》学术理论的引用和发挥情况,认为张仲景系在继承和发扬《内经》、《难经》学术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融会了当时经... 有感于近年否定《伤寒杂病论》与《内经》学术渊源关系的言论,本文通过考证《伤寒论》、《金匮要略》对《内经》、《难经》学术理论的引用和发挥情况,认为张仲景系在继承和发扬《内经》、《难经》学术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融会了当时经方学派的方药学成就而确立了伤寒六经辨证和杂病脏腑辨证体系。张仲景对于中医学术的伟大贡献,在于其超越了当时的医经和经方的学派框架,并将其学术理论熔于一炉。而从《内经》到《伤寒杂病论》,既是中医学术的成功传承,亦是重大的发扬和创新,充分地体现了《内经》在中医学术史上的原典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内经》 《难经》 学术继承
下载PDF
简论《内经》治则治法学说的规范 被引量:9
7
作者 吴弥漫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5-58,15,共5页
针对传统的“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法则”观点,作者提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治法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并对二者内容、层次、相互关系作了新的阐述,试图整理目前存在于《内经》治则、治法学说概念、内容和相互关系上的不规范状况,以利... 针对传统的“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法则”观点,作者提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治法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并对二者内容、层次、相互关系作了新的阐述,试图整理目前存在于《内经》治则、治法学说概念、内容和相互关系上的不规范状况,以利教学科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经 治则 治法
下载PDF
把握藏象研究方法,走出中医藏象研究误区 被引量:9
8
作者 吴弥漫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83-185,共3页
通过分析中医藏象学说形成的历史背景,以黑箱理论形象地阐述了中医藏象学说的研究方法。指出中医的藏象研究方法是在不打开人体黑箱的前提下,直接通过对输入、输出信息的动态观察和分析而建立起来的,这种“司外揣内,以象知藏”的藏象研... 通过分析中医藏象学说形成的历史背景,以黑箱理论形象地阐述了中医藏象学说的研究方法。指出中医的藏象研究方法是在不打开人体黑箱的前提下,直接通过对输入、输出信息的动态观察和分析而建立起来的,这种“司外揣内,以象知藏”的藏象研究方法正是对信息的充分利用,包含有信息论、系统论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习和研究中医藏象学说,必须走出将中医脏腑系统与西医解剖器官对号入座式研究方法的误区,如此才能阐发中医学术真谛,发扬光大中医学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学说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范畴及其研究状况的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弥漫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620-622,627,共4页
提出了中医基础理论学科范畴的界定,认为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带有普遍适应性和基础性,能为中医各分支学科所认同和利用的理论。临床实践的需求才是促进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在动因,之所以当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未能取... 提出了中医基础理论学科范畴的界定,认为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带有普遍适应性和基础性,能为中医各分支学科所认同和利用的理论。临床实践的需求才是促进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在动因,之所以当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未能取得重大突破,除了外部条件的制约外,亦与其原有理论尚未过时失效,理论与临床之间尚能处于协洽状态,因而要求创新突破的内部动因不足有重要关系。只有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融汇于临床,从临床中寻求其突破口和切入点,才能使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学科范畴 发展道路
下载PDF
汉初经学对《内经》学术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弥漫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1-5,共5页
(一) 中医学术与古代哲学有同步发展的关系。在先秦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下,医家曾创造和总结了多种多样的诊疗疾病方法,提出各式各样的医学理论,为《内经》的成书准备了丰富的基本素材,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和系统的学术体系。... (一) 中医学术与古代哲学有同步发展的关系。在先秦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下,医家曾创造和总结了多种多样的诊疗疾病方法,提出各式各样的医学理论,为《内经》的成书准备了丰富的基本素材,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和系统的学术体系。秦汉之际,随着大一统封建帝国的建立,学术界上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渐趋结束,各家学说互相渗透、吸收、融合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内经》正是在这些比较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学说 五行相生 古代哲学 学术气氛 太阴阳明论 配属关系 学术体系 阴阳学说 基本素材 学术环境
下载PDF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寒热并用法初探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弥漫 《国医论坛》 1995年第5期1-4,共4页
本文讨论《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寒热药物并用的方法,认为张仲景既把这一方法作为治疗寒热杂证的基本方法,又把它作为方剂药物配伍的重要法则,使之起相互中和监制药物寒热属性的作用,或起反佐作用以防药性与病性之间的互相格拒... 本文讨论《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寒热药物并用的方法,认为张仲景既把这一方法作为治疗寒热杂证的基本方法,又把它作为方剂药物配伍的重要法则,使之起相互中和监制药物寒热属性的作用,或起反佐作用以防药性与病性之间的互相格拒,张氏对这一方法的精当运用成为后世的典范。文中还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有关方剂的分析,说明寒热并用法作为治疗法则,中和监制药性、反佐用药的不同作用机理、适应范围和运用要领,以期为医者在临床上掌握和正确运用这一方法提供参考。同时针对历代医家的一些片面见解,认为方剂配伍的反佐法与作为治疗法则的反治法是截然不同的,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药物配伍
下载PDF
古四方治疗慢性病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弥漫 《中医药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病 古方新用 中医药疗法 苦酒汤 半夏原朴汤 治疗
下载PDF
《内经》诊脉和刺灸方法沿革考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弥漫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24-426,共3页
通过对《内经》有关内容的研究和考证,探讨中医诊脉方法和针灸取穴方法的发展沿革。认为诊脉方法的发展经历了由遍诊十二经脉法、三部九候遍诊法、人迎寸口同诊法到独取寸口法的过程,这些变革都是为了适应临床诊病的实际需要而发生的。... 通过对《内经》有关内容的研究和考证,探讨中医诊脉方法和针灸取穴方法的发展沿革。认为诊脉方法的发展经历了由遍诊十二经脉法、三部九候遍诊法、人迎寸口同诊法到独取寸口法的过程,这些变革都是为了适应临床诊病的实际需要而发生的。针灸取穴方法则由各自独立存在的、只考虑刺灸的特定点(腧穴)而不考虑经脉的定位方法(即刺灸腧穴法)和只考虑经脉而不考虑腧穴的定位方法(即刺灸经脉法)互相融合而成为循经取穴方法,这一过程说明经络理论来源于针灸治疗实践,而经络学说的形成又促进了针灸取穴方法的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脉诊 针灸穴位
下载PDF
变须有道本岂可戕——论中医学术发展的道路兼与《变亦变,不变亦变》一文商榷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弥漫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0,共4页
针对《变亦变,不变亦变》一文提出争鸣意见。认为中医学近百年来发展迟缓有其复杂的内外原因,而不是“中医学术本身的落后”。中医之所以成为中医,之所以在西医成为世界性医学的今天能够得以保存并得到发展,根本原因正在于具有自己的理... 针对《变亦变,不变亦变》一文提出争鸣意见。认为中医学近百年来发展迟缓有其复杂的内外原因,而不是“中医学术本身的落后”。中医之所以成为中医,之所以在西医成为世界性医学的今天能够得以保存并得到发展,根本原因正在于具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学术特色。因此西医化不应是中医发展的方向,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中医基本学术思想和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吸收包括西医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自己理论研究和诊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真正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变》文提出的“西医化”主张对中医来说是自毁根基之举,不可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现代化 西医化 学术争鸣
下载PDF
暑病的辨证论治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弥漫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1997年第5期38-40,共3页
暑病,指发生于夏季,具有暑热致病特点的一类疾病。 中医本着“人与天地相参”的思想,重视时令气候对疾病的影响,认为时令气候不同,疾病的发病特点亦因之而异,因此治疗必须“因时制宜”,根据时令气候特点处方用药,这是中医的传统特色,亦... 暑病,指发生于夏季,具有暑热致病特点的一类疾病。 中医本着“人与天地相参”的思想,重视时令气候对疾病的影响,认为时令气候不同,疾病的发病特点亦因之而异,因此治疗必须“因时制宜”,根据时令气候特点处方用药,这是中医的传统特色,亦是中医治疗疾病机动灵活的表现,这一特色在暑病辨证论治中尤其显得鲜明突出。 一、暑邪的致病特点 暑为六淫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病 辩证论治 中医
下载PDF
卫气学说研究近况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弥漫 温伟强 王洪琦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311-315,共5页
本文简要综述近十年来对卫气学说的研究情况。包括对卫气性质及功能的阐发,卫气所出及运行的争论,卫气病理及临床运用的研究,以及从实验和现代科学角度对卫气的研究,并对其中的一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作一简要评论。
关键词 卫气学说 中医 生物学 治疗
全文增补中
取象比类 辨证审机——简论《内经》六气病机的实质内涵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弥漫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0-12,共3页
《内经》六气病机的实质内涵,是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以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模式命名的六种病变类型和病变机理,与病因范畴的六淫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属于两类不同的概念,必须辨析清楚而不可混淆。以“中风”病为例,说明正确... 《内经》六气病机的实质内涵,是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以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模式命名的六种病变类型和病变机理,与病因范畴的六淫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属于两类不同的概念,必须辨析清楚而不可混淆。以“中风”病为例,说明正确把握六气病机实质,对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六气 病机
下载PDF
《内经》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点及其哲学基础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弥漫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1997年第12期24-26,共3页
《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奠基性著作,不仅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而且奠定了中医基本学术思想。为什么《内经》在当时科学技术水平限制下能取得如此重大的学术成就?为什么《内经》具有如此强盛生命力,其所确定的学术理论和学术思想至今已... 《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奠基性著作,不仅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而且奠定了中医基本学术思想。为什么《内经》在当时科学技术水平限制下能取得如此重大的学术成就?为什么《内经》具有如此强盛生命力,其所确定的学术理论和学术思想至今已历二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认识论 方法论 医学哲学
下载PDF
《内经》训诂札记(四则)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弥漫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医古文 训诂学 黄帝内经
下载PDF
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20
作者 吴弥漫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1999年第9期23-24,共2页
中医高等教育已经走过四十多年的历程,四十年来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并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振兴和发展中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改革的影响下,中医高等教育正面临严峻挑战——中医院校努力培养出来... 中医高等教育已经走过四十多年的历程,四十年来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并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振兴和发展中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改革的影响下,中医高等教育正面临严峻挑战——中医院校努力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一些医疗单位不受欢迎,毕业生在就业分配上遇到一定的困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高等教育 发展方向 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