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绘画对《海错图》艺术创作的影响
1
作者 白艳鸽 吴徐君 《漫动作》 2024年第6期0052-0054,共3页
下载PDF
群星璀璨的背后——透视华语大片明星现象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徐君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0-121,共2页
近几年,中国电影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产电影数量年年攀升,票房收入连创历史新高,有的单片票房甚至超过了进口大片,使中国电影从连续十几年的低迷中走了出来。这其中,华语大片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 华语 明星 中国电影 票房收入 国产电影 产业化
下载PDF
浅谈数字影像作品的节奏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徐君 王京晶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3-16,共4页
数字影像作品的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是数字影像作品中各种视觉元素(如画面主体运动、摄影机运动、景别、镜头衔接、构图等)和听觉节奏(如解说、音乐、音响)运动、变化的产物。数字影像作品的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设计是有依据和方法可以遵... 数字影像作品的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是数字影像作品中各种视觉元素(如画面主体运动、摄影机运动、景别、镜头衔接、构图等)和听觉节奏(如解说、音乐、音响)运动、变化的产物。数字影像作品的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设计是有依据和方法可以遵循的。数字影像作品中所有的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都可以作为节奏设计的手段,在创作实践中,应根据作品的主题、风格等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以更好地深化主题,体现作品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奏设计 视觉节奏 听觉节奏 数字影像
下载PDF
综合性院校影视和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徐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8-159,共2页
北京电影学院作为我国惟一的一所专门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在56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性院校的影视专业和新媒体专业应该学习和借鉴北京电影学院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结合各自专业特点构架课程... 北京电影学院作为我国惟一的一所专门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在56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性院校的影视专业和新媒体专业应该学习和借鉴北京电影学院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结合各自专业特点构架课程体系,并借鉴电影学院"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开展影视的大众教育和通才教育,同时注重师资实践经验的培养,以促进自己院校影视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院校 影视 新媒体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浅谈视频剪辑中镜头长度的确定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徐君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83-86,共4页
镜头长度的确定是视频剪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剪辑实践中,确定每一个镜头的长度,至少要考虑三个因素。首先,要根据作品的风格形态确定镜头长度;其次,要以观众的收视需要为依据,根据所表达的情绪和所表现的内容确定镜头的长度。这... 镜头长度的确定是视频剪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剪辑实践中,确定每一个镜头的长度,至少要考虑三个因素。首先,要根据作品的风格形态确定镜头长度;其次,要以观众的收视需要为依据,根据所表达的情绪和所表现的内容确定镜头的长度。这其中,被摄主体的位置、运动状态,画面的景别、亮度等都会对镜头的长度有影响;最后,还要根据作品的节奏需要,来确定镜头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辑 镜头长度 视频
下载PDF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文化扫描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徐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0,共3页
20世纪30年代,随着有声片的探索的深入,声音这一新的表意元素像一条纽带将原本各自独立发展的歌舞表演业、唱片业、广播电台等与声音有关的各种“有声”娱乐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特有的“有声”娱乐一体化的文化格局。其中,居于中心地... 20世纪30年代,随着有声片的探索的深入,声音这一新的表意元素像一条纽带将原本各自独立发展的歌舞表演业、唱片业、广播电台等与声音有关的各种“有声”娱乐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特有的“有声”娱乐一体化的文化格局。其中,居于中心地位的电影业充分发挥声音这一新媒体的优势,倾力打造电影歌曲,并将歌声魅力作为塑造明星形象的重要手段,使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业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 “有声”娱乐 电影歌曲 明星
下载PDF
景别的创作构思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徐君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5-78,共4页
景别是构成视听语言的基本镜头语汇之一。视频创作有两个核心环节——拍摄和剪辑,在创作中,景别构思的方法和技巧尤为重要。拍摄阶段,应综合考虑作品风格、场景空间、叙事或表演重点、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和情绪节奏等因素,设计出恰当、... 景别是构成视听语言的基本镜头语汇之一。视频创作有两个核心环节——拍摄和剪辑,在创作中,景别构思的方法和技巧尤为重要。拍摄阶段,应综合考虑作品风格、场景空间、叙事或表演重点、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和情绪节奏等因素,设计出恰当、有艺术感染力的景别;在剪辑创作时,要根据景别的表意作用、动作的连贯、主要事件与周围环境和人物的关系等,在前进式、后退式、累积式等几种基本的叙事剪辑基础上进行补充、强化,综合运用这几种剪辑手法,实现立体、完整地描述事件、叙述事实的目的。同时,不仅要保持上下镜头间景别的流畅,还要通盘考虑,注意景别在整部作品中的对位与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别 种类 设计 剪辑 构思
下载PDF
婚姻变革的先锋——1930年代上海电影演员婚恋状况的考察
8
作者 吴徐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0-136,共7页
1930年代的上海是中国电影制片业的黄金时代,也是传统婚姻发生激烈变革的时代。在时代的裹挟下,电影演员大多婚姻自主,不仅同居、订婚、结婚、离婚、再婚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而且婚礼也大多采用与传统迥异的新式婚礼、集体婚礼、西式婚... 1930年代的上海是中国电影制片业的黄金时代,也是传统婚姻发生激烈变革的时代。在时代的裹挟下,电影演员大多婚姻自主,不仅同居、订婚、结婚、离婚、再婚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而且婚礼也大多采用与传统迥异的新式婚礼、集体婚礼、西式婚礼等形式,无论是婚姻的观念、行为还是结婚仪式都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成为当时婚姻变革的先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电影演员尤其是女性电影演员通过职业取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演员这一职业拥有广泛的社交和从业者大多热衷"表演"、喜欢追逐时髦、出风头的心理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 上海 电影演员 婚姻自主 新式婚仪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演员的职业外收入考察
9
作者 吴徐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0,共2页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早期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制片中心上海,电影演员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逐渐为社会所接受,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电影演员队伍。但这些电影演员在遵从雇佣合同的安排为制片公司拍摄影片的同时,还热衷从事很多职业外的活动如...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早期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制片中心上海,电影演员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逐渐为社会所接受,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电影演员队伍。但这些电影演员在遵从雇佣合同的安排为制片公司拍摄影片的同时,还热衷从事很多职业外的活动如登台表演、灌录唱片、开业剪彩等,并以此获得了很多职业以外的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演员 职业外收入 登台表演 灌录唱片 开业剪彩
下载PDF
谈颜色探索BIGC微信公众号的学习资源建设
10
作者 吴徐君 柳真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0-42,共3页
"颜色探索BIGC"公众号是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微信公众平台,是为补充课堂教学的内容而开发的一个公众号。它以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设计为主要内容,既有主题突出的、以介绍传统色彩知识为主的版... "颜色探索BIGC"公众号是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微信公众平台,是为补充课堂教学的内容而开发的一个公众号。它以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设计为主要内容,既有主题突出的、以介绍传统色彩知识为主的版块,又有碎片化的、定期推送的有关色彩设计的文章,具有原创性和专业性的特点。文章的内容注重与设计热点相结合,并且运用新颖的交互形式、结合大量的图片使信息的传递更加生动、有效,有益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定位 内容设计 运营
下载PDF
多媒体节目的视频设计思路与方法探析
11
作者 吴徐君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7-20,共4页
多媒体节目是综合运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形式传递艺术信息的新出版物形式。其中,对视频这一传统出版物无法表现的媒体形式的运用,更加使人耳目一新,受到广泛的欢迎。本文即着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多媒体节目中视频设计的依... 多媒体节目是综合运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形式传递艺术信息的新出版物形式。其中,对视频这一传统出版物无法表现的媒体形式的运用,更加使人耳目一新,受到广泛的欢迎。本文即着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多媒体节目中视频设计的依据和方法。在整体构思阶段,不仅要根据作品的题材、主题和风格确定是否采用视频这一媒体形式,还要考虑视频媒体的位置、内容,把握视频媒体的总量;在具体的视频片段的设计中,不仅要精心构思视频的内容和形式,还要考虑到视窗和视频控制功能的设计,才能够充分发挥视频媒体的特点,使其与其他媒体形式和谐统一,互相配合,共同营造多媒体节目的艺术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节目 视频 构思 设计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电影明星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乃华 刘藩 +3 位作者 范倍 吴徐君 潘国美 丁宁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4-115,共2页
在电影生产中,电影明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对于观众的号召力是基于身体景观之上的。由电影文本与其他传媒关于明星个人生活的各种信息共同构成了明星的公众形象,该形象具有普通演员所不具备的形象附加值——品牌价值,影片借助于... 在电影生产中,电影明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对于观众的号召力是基于身体景观之上的。由电影文本与其他传媒关于明星个人生活的各种信息共同构成了明星的公众形象,该形象具有普通演员所不具备的形象附加值——品牌价值,影片借助于明星形象对影迷的吸引力,实现附加值的资本套现。当代语境中的中国电影明星,已逐步实现由意识形态缝合的有力工具到电影资本再生产的有效手段的变迁,体现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明星 政治经济学 当代中国 当代语境 身体 公众形象 电影资本 电影生产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演员的居住状况研究:社会关系和经济地位的空间呈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徐君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7-113,共7页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认为,不同职业背景、文化取向、收入状况的居民住房选择趋于同类相聚,使城市居住空间呈现出相对集中、相对独立、相对分化的现象。20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演员的居住分布也呈现出这种同类相聚的特点,即电影演员往往...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认为,不同职业背景、文化取向、收入状况的居民住房选择趋于同类相聚,使城市居住空间呈现出相对集中、相对独立、相对分化的现象。20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演员的居住分布也呈现出这种同类相聚的特点,即电影演员往往倾向于与其他电影演员或电影界的同行居住在制片公司附近的同一条里弄或同一幢住宅中,形成了以"业缘"为纽带的聚居格局。这些聚居区大多位于当时上海租界内地价较高的地段,房屋质量也比较高档,体现了当时电影演员较高的经济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演员 聚居对象 聚居区域 房屋质量 社会关系 经济地位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电影演员的管理模式——以20世纪30年代上海为中心的考察
14
作者 吴徐君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24,共8页
上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产业的黄金时代,作为产业中心的上海,不仅电影演员的数量达到了解放前的最高峰,而且,对电影演员的管理也形成了相对固定、成熟的模式,从而依据电影演员与制片企业的关系而形成一定的模式化体系。
关键词 电影演员 30年代 管理模式 中国早期 20世纪 上海 电影产业 黄金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