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盐度长期变化特征及可能的主导因素 被引量:47
1
作者 吴德星 牟林 +2 位作者 李强 鲍献文 万修全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基于渤海沿岸葫芦岛、秦皇岛、塘沽和渤海海峡北部北隍城4个海洋观测站35a(1961~1996年)和渤海常规断面21a(1978~1999年)的盐度观测资料,分析了渤海盐度的年际和长期变化特征;比较1958年8月和2000年8月渤海盐度场,讨论了它们之间的本... 基于渤海沿岸葫芦岛、秦皇岛、塘沽和渤海海峡北部北隍城4个海洋观测站35a(1961~1996年)和渤海常规断面21a(1978~1999年)的盐度观测资料,分析了渤海盐度的年际和长期变化特征;比较1958年8月和2000年8月渤海盐度场,讨论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异,并对导致渤海盐度场变异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近35a来全渤海平均盐度升高近2,渤海湾老黄河口附近海域盐度升高近10。2000年渤海的盐度已高于渤海海峡东侧北黄海的盐度。4个海洋观测站和断面站盐度观测值的时变曲线反映出明显的年际尺度变化。葫芦岛、秦皇岛和北隍城3个海洋观测站盐度观测资料的谱分析结果揭示,以上3个海洋站在12a频段均存在显著谱峰;另外,葫芦岛2.5,4和24a,秦皇岛3和24a,北隍城7和21a的谱峰也是显著的。基于年代平均淡水通量收支分析,认为黄河入海流量持续锐减是导致渤海盐度升高的主导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盐度 变化特征 盐度场变异 入海流量 黄河
下载PDF
1990~1999渤海SSTa年际变化的特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吴德星 李强 +1 位作者 林霄沛 鲍献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3-176,182,共5页
基于 1990~ 1999年逐周的 (18× 18)km分辨率的海表温度 (SST)资料 ,将其与历史资料 (195 9~ 1982 )对比 ,发现近 10年渤海SST较历史SST要高 ,但整体结构特征变化不大。进一步采用EOF方法对渤海SST异常 (SSTa)进行分析 ,得到 3个... 基于 1990~ 1999年逐周的 (18× 18)km分辨率的海表温度 (SST)资料 ,将其与历史资料 (195 9~ 1982 )对比 ,发现近 10年渤海SST较历史SST要高 ,但整体结构特征变化不大。进一步采用EOF方法对渤海SST异常 (SSTa)进行分析 ,得到 3个主要的模态。第一模态对总方差的贡献为 82 .4% ,表现为整个海区SSTa同步升温或降温的特征 ,结合渤海沿岸 2个测站的气温资料的分析 ,认为渤海SSTa第一模态的变化与渤海气温异常变化相互依存 ,另外 ,北黄海SSTa的变化可能是造成渤海SSTa第一模态在海峡口附近变化幅度大的主要因素。第二模态对总方差的贡献为 9.4% ,在空间上其对整个海区SSTa起东升温(东降温 )则西降温 (东升温 )作用 ,可能是ENSO现象影响渤海海温变化最直接的表现。第三模态对总方差的贡献为 5 .0 % ,在空间上其对SSTa起北升温 (北降温 )则南降温 (南升温 )的作用 ,认为其可能与山东陆域气温和黄海流域气温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SST异常 ENSO
下载PDF
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研究进展浅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吴德星 林霄沛 +1 位作者 万修全 兰健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共8页
综述了近几年太平洋年代际变化形成机制或起因的7种代表性观点,对已有观点作了初步评述,并提出未来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研究应关注以下方面: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多重模态及相应的多重机制,不同时空尺度海洋现象间的相互作用,南太平洋年代际... 综述了近几年太平洋年代际变化形成机制或起因的7种代表性观点,对已有观点作了初步评述,并提出未来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研究应关注以下方面: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多重模态及相应的多重机制,不同时空尺度海洋现象间的相互作用,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及在全太平洋年代际变化中的作用,ENSO与PDO的预测,海洋环流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作用,海洋热能、机械能的收支及转换等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年代际变化 机制
下载PDF
渤海动力环境研究应关注的新问题 被引量:9
4
作者 吴德星 林霄沛 鲍献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5-688,共4页
回顾了近几年关于渤海动力环境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渤海盐度长期变化、年际尺度上变化的成因、过程 ;与此关联的渤海环流乃至黄海环流的变异及其过程 ;黄河入海的水、沙变化所引起发的渤海沉积物源汇的再调整等应是... 回顾了近几年关于渤海动力环境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渤海盐度长期变化、年际尺度上变化的成因、过程 ;与此关联的渤海环流乃至黄海环流的变异及其过程 ;黄河入海的水、沙变化所引起发的渤海沉积物源汇的再调整等应是未来渤海动力环境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动力环境 盐度 年际变化
下载PDF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德星 兰健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7-672,共6页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海域,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及经济贡献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对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的了解有利于国家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加快创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因而对该海域的深入研究是当前面临的迫切...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海域,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及经济贡献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对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的了解有利于国家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加快创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因而对该海域的深入研究是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拟对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这样一个层化结构多变、多种运动形态耦合的复杂动力学系统中的物理环境的演变及其环境效应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揭示海洋环境演变规律,为国防安全、渔业生产等提供科学支持;同时对该项目研究的目的、科学意义、关键科学问题及预期目标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 海洋环境 生物资源 科学意义 科学问题
下载PDF
科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被引量:59
6
作者 吴德星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共4页
新型精英人才是我国宏大人才队伍中的核心人才、骨干人才,是各条战线上的领军人才,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必须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就是要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新型精英人才是我国宏大人才队伍中的核心人才、骨干人才,是各条战线上的领军人才,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必须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就是要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奠定未来成为学术精英、管理精英和科技精英的潜质和基础。在研究型大学实施精英教育则必须走"科教融合"的道路,这就需要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教师准确把握"科教融合"的内涵和实现路径。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局限性,通过培养和弘扬人文精神,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大学教育必须积极推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精英教育 科教融合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
下载PDF
论国家权力的分工与制约──现代制衡制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吴德星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1995年第1期19-28,共10页
论国家权力的分工与制约──现代制衡制度比较研究吴德星制衡即制约和均衡。它主要是指对国家权力的运转和行使,必须进行一定的限制。使各种权力互相制约,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以避免权力负作用。制衡以对权力的分工为前提,以对权力... 论国家权力的分工与制约──现代制衡制度比较研究吴德星制衡即制约和均衡。它主要是指对国家权力的运转和行使,必须进行一定的限制。使各种权力互相制约,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以避免权力负作用。制衡以对权力的分工为前提,以对权力的制约为手段。是对权力分工与制约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分工与制约 国家权力 三权分立 制度比较 立法机关 行政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立法权 联邦宪法 联邦政府
下载PDF
构筑创新人才培养文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德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3,共1页
对于钱老之间,我想仅从构筑创新人才培养文化的角度向诸位谈一下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首先,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应该是个充满好奇心、有着非凡的想象力、洞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且自由、独立发展的人。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文化 创新型人才 逻辑推理能力 好奇心 想象力 洞察力
下载PDF
推动异地高考需稳步前行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德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共1页
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目前已有5省市明确了异地高考的具体标准。作为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异地高考逐渐升温成为最受瞩目的社会民生议题之一。
关键词 高考 国务院办公厅 社会公平 教育公平 社会民生
下载PDF
探索资源整合新机制 打造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德星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11,共3页
海洋科学是一门高投入、集团军作战为主的科学。中国是个海洋大国,但海洋科技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整体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各科研机构间协同合作开展研究的路径和方式少。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以"创新合作,开放共... 海洋科学是一门高投入、集团军作战为主的科学。中国是个海洋大国,但海洋科技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整体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各科研机构间协同合作开展研究的路径和方式少。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以"创新合作,开放共赢"的理念,不断凝练战略方向,集中优势资源,通过全力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强力共建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高起点强化海洋特色理工文综合交叉学科建设,在更大的地域尺度和更长的时间维度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海洋合作共享研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科技创新 学科建设
下载PDF
行政程序法论要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德星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1995年第6期13-16,共4页
行政程序法论要吴德星一、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行政程序法是规定行政权运行的方式、方法、步骤、空间、时限的法律规范①。其功能不外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控制不法行政,规范行政权的正当行使,并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救济等方面... 行政程序法论要吴德星一、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行政程序法是规定行政权运行的方式、方法、步骤、空间、时限的法律规范①。其功能不外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控制不法行政,规范行政权的正当行使,并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救济等方面。因而,从行政程序法的概念出发,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程序法 行政程序立法 基本原则 行政公开原则 行政行为 民主政治 法律公平 行政效率原则 公民权利 中国行政法制
下载PDF
McCreary和Fickian湍扩散形式差异的分析
12
作者 吴德星 李国璋 +1 位作者 李宝辉 陈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S2期137-146,共10页
用矩阵方法,求解McCreary和Fickian铅垂向湍扩散形式下,无界海洋条件时在风应力和深层浮力作用下的线性解。得出不同的湍扩散系数A情况下McCreary与Fickian湍扩散形式的流场结构。指出随湍扩散系数的增加,McCreary和Fickian湍扩散形式下... 用矩阵方法,求解McCreary和Fickian铅垂向湍扩散形式下,无界海洋条件时在风应力和深层浮力作用下的线性解。得出不同的湍扩散系数A情况下McCreary与Fickian湍扩散形式的流场结构。指出随湍扩散系数的增加,McCreary和Fickian湍扩散形式下u分量结构及其量值差异增大。在Fickian湍扩散形式下,能量穿越密度跃层的传递能力较强。当A=0.1cm^2s^(-3)时,在风应力和深层浮力作用下两种湍扩散形式造成流场的差异很小。提出在小湍扩散系数下,用McCreary湍扩散形式研究热带海洋环流,其结果和Fickian形式应相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Creary湍扩散 Fickian湍扩散 矩阵解 线性系统 体积力
下载PDF
热带海区温跃层深度空间变化——对波致环流的影响
13
作者 吴德星 王彩霞 冯士笮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4期391-395,共5页
在温跃层深度存在空间变化的条件下,建立约化重力热带海洋波致环流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热带海洋波致环流可看作是“广义地转运动”;波致子午向水体输运方程具有和Sverdrup输运方程相似的形式;特别是波致环流对赤道准定常... 在温跃层深度存在空间变化的条件下,建立约化重力热带海洋波致环流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热带海洋波致环流可看作是“广义地转运动”;波致子午向水体输运方程具有和Sverdrup输运方程相似的形式;特别是波致环流对赤道准定常流系的“正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海区 温跃层 深度 空间变化 环流
下载PDF
热带连续层化海洋中的海底地形影响——海洋波动控制方程组
14
作者 吴德星 陈学恩 吕建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1期17-22,共6页
给出了可描述热带连续层化海洋中海底地形对海洋波动影响的方程组。方程组揭示,由于有限振幅海底地形的存在,线性系统中波模态不再相互独立;模态间的线性叠加已不能真实地反映海洋环流场的结构;另外,方程组揭示。
关键词 有限振幅 海底地形 正压模态 斜压模态 海洋波动控制方程组 热带海洋
下载PDF
15
作者 吴德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关键词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社会主义现代化 海洋开发 综合调查 国家海洋局 小康社会 近海海域 中国近海
下载PDF
创新办刊理念,迎接新的挑战——纪念《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
16
作者 吴德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关键词 大学学报 中国海洋 办刊理念 创刊 创新 编辑出版 工作者
下载PDF
赤道深层急流动力机制初步探讨
17
作者 吴德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17,共9页
多年现场观测揭示,在大洋深层许多区域存在出人意料的高能区,诸如在赤道1000~3000m深度间存在着东西流向随深度交替变化的急流,本文提出连系不同密度水体输运的局部浮力振荡所产生的波动以及关连的能量辐射和沿赤道产生的... 多年现场观测揭示,在大洋深层许多区域存在出人意料的高能区,诸如在赤道1000~3000m深度间存在着东西流向随深度交替变化的急流,本文提出连系不同密度水体输运的局部浮力振荡所产生的波动以及关连的能量辐射和沿赤道产生的局部能量辐聚是形成赤道深层急流的主要动力机制.本文结果还揭示,铅垂向湍粘系数和湍扩散系数的大小与赤道深层急流的结构和强度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对应大的铅垂向湍粘系数和湍扩散系数,急流强度减弱且其纬向相干尺度和铅垂尺度增大.另外不同周期的浮力振荡产生不同结构和强度的急流.振荡周期越长,急流的核心位置离东边界越远、沿赤道的相干尺度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 深层急流 浮力振荡 海流 动力机制 海洋
下载PDF
赤道深层射流对深层浮力源响应解之特征的分析
18
作者 吴德星 冯士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50-657,共8页
基于赤道深层射流动力模型,研究赤道深层射流对深层浮力源的响应特征,指出线性、连续层化海洋中浮力源驱动下的单一垂直模态建立深层环流的过程等价干线性浅水系统中深水源驱动的深层环流的建立过程。分析赤道深层射流对深层浮力源响... 基于赤道深层射流动力模型,研究赤道深层射流对深层浮力源的响应特征,指出线性、连续层化海洋中浮力源驱动下的单一垂直模态建立深层环流的过程等价干线性浅水系统中深水源驱动的深层环流的建立过程。分析赤道深层射流对深层浮力源响应解的某些特征,结果表明,在给定确定被数量值的诸参数下,浮力源在纬向上范围的大小对赤道深层射流的铅垂结构及射流流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深层射流 赤道陷波 每流 深层浮力源
下载PDF
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水文估算方法 被引量:82
19
作者 陈友媛 惠二青 +2 位作者 金春姬 邱汉学 吴德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从水文学出发 ,考虑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和运移规律 ,结合当前水文水质资料 ,提出了一种简易的流域污染负荷划分的估算方法 ,并应用到莱州湾的小清河流域。结果表明 ,该估算方法对小清河流域的污染治理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水文估算方法 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 污染负荷划分 流域
下载PDF
渤海、黄海、东海AVHRR海表温度场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69
20
作者 鲍献文 万修全 +1 位作者 高郭平 吴德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5-133,共9页
关键词 季节变化 AVHRR资料 订正方法 渤海 黄海 东海 SST 海表温度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