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砭石疗法联合改良型面部表情操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怡卿 吴海科 +2 位作者 梁艳桂 黄银珍 林静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9期1623-1626,共4页
目的观察砭石疗法联合改良型面部表情操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风寒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砭石疗法联合改良... 目的观察砭石疗法联合改良型面部表情操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风寒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砭石疗法联合改良型面部表情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FacE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Fac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砭石疗法联合改良型面部表情操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风寒证),有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急性期 砭石疗法 面部表情操 风寒型
下载PDF
电针八髎穴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吴怡卿 杨原芳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3期496-498,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八髎穴治疗。记录并对...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八髎穴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疗效、排尿日记(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和残余尿量)等水平。结果两组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残余尿量降低(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八髎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能改善尿动力学指标,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卒中后 电针 八髎穴 康复训练 尿动力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怡卿 黄漫华 林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7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依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吞咽功能、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依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吞咽功能、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吞咽功能、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护理前,吞咽功能、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32±2.64)分低于对照组的(18.64±2.15)分,吞咽功能评分(88.32±1.14)分、生存质量评分(87.42±1.2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4.25±2.12)、(74.26±2.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减轻了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了吞咽功能和生存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脑卒中 吞咽 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建立及对神经康复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4
4
作者 周建仪 陈景利 +7 位作者 李莹莹 许雪华 吴怡卿 刘吉昌 何怡 秦锋周 梁斯娜 徐兰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985-989,共5页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建立护理模式并进行干预,探讨其对卒中患者神经康复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80例,其中4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IMB模型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建立护理模式并进行干预,探讨其对卒中患者神经康复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80例,其中4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IMB模型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量表评估入院时和干预后6个月神经功能情况,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在入院时的平均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3,P=0.733),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9,P=0.029),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的MMSE评分和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在干预后6个月的MoCA评分中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与计算力、语言功能、抽象思维、延迟记忆力和定向力均显著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IMB模型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卒中患者的神经和认知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脑卒中 神经康复 认知功能 护理
下载PDF
化痰通络汤联合舌咽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被引量:44
5
作者 梁艳桂 吴海科 +5 位作者 谭峰 许雪华 卢婉敏 吴怡卿 陈景梅 张明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8期1974-1976,共3页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舌咽针刺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疗效及对血清P物质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痰通...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舌咽针刺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疗效及对血清P物质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痰通络汤及舌咽针刺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积分、藤岛-郎吞咽障碍积分及血清P物质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周和6周,治疗组吞咽功能障碍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积分及血清P物质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舌咽针刺疗法可明显提高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上调患者血清P物质水平可能与上述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络汤 舌咽针 脑梗死 假性球麻痹 吞咽困难
下载PDF
基于成人脑卒中新急救流程在佛山市缺血性脑卒中急诊创新绿色通道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4
6
作者 徐兰 李淑芳 +3 位作者 王海侨 周建仪 陈景利 吴怡卿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成人脑卒中新急救流程在佛山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急诊创新绿色通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于佛山市中医院通过新急救流程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并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共53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于2014年9月至2015年... 目的探讨基于成人脑卒中新急救流程在佛山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急诊创新绿色通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于佛山市中医院通过新急救流程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并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共53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以旧急救流程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并行溶栓治疗患者共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到达急诊后完成抽血、完成头颅CTA及MRI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查结果的时间,家属完成决策的时间,接诊到溶栓时间(DNT),对比两组患者到达急诊后60 min内完成溶栓患者的比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和72 h内的死亡率,卒中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病情伤残(mR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NT时间为(71.6±19.7)min,而对照组为(113.5±28.4)min,观察组患者DNT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t=22.543,P<0.001),观察组患者在接诊到护士抽血、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家属决策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其接诊后60 min溶栓率为1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χ~2=10.643,P=0.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12.564,P<0.001)。溶栓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NHISS评分和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基于成人脑卒中新急救流程在佛山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创新绿色通道的应用,显著减少了接诊后完成溶栓治疗的时间,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急诊 急救流程 绿色通道 溶栓
下载PDF
脑卒中伴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
7
作者 吴怡卿 黄银珍 梁文倩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第4期517-518,共2页
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该病发作迅急,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极高。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短暂脑缺血或脑出血、脑梗死等,可导致患者部分器官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等现象,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1,2]。
关键词 中医护理干预 中医护理 高血压患者 穴位按摩 症候积分 中医症状 脑卒中
下载PDF
声门下吸痰术在非人工气道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许雪华 黎爱金 +3 位作者 吴怡卿 梁淑云 王飞红 李顺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05-1806,共2页
目的探讨声门下吸痰术对非人工气道老年患者的吸痰效果。方法 120例因无力咳出黏稠痰液、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需要机械吸痰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患者采取声门下吸痰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吸痰法,对比两... 目的探讨声门下吸痰术对非人工气道老年患者的吸痰效果。方法 120例因无力咳出黏稠痰液、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需要机械吸痰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患者采取声门下吸痰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吸痰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吸痰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一次插管过声门成功率、平均每日吸痰次数、吸痰前后5 min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镜直视下声门下吸痰法在非人工气道重症老年患者吸痰中是一种操作简便、有效、并发症少的吸痰方法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门下吸痰 非人工气道
下载PDF
程序化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许雪华 吴怡卿 +1 位作者 卢婉敏 梁淑云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1年第8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程序化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54例脑卒中患者按照程序实施饮食管理,包括吞咽功能评估、正确选择食物、制作个体化饮食提示卡以及执行喂食程序。结果早期筛查出吞咽障碍患者265例,无一例因饮食不足... 目的观察程序化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54例脑卒中患者按照程序实施饮食管理,包括吞咽功能评估、正确选择食物、制作个体化饮食提示卡以及执行喂食程序。结果早期筛查出吞咽障碍患者265例,无一例因饮食不足而发生脱水、营养不良现象和误吸窒息意外事件;患者对饮食护理的满意度为98.0%。结论实施程序化管理模式能及早筛查吞咽障碍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护理方案,使患者安全进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饮食护理 程序化管理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评估 饮食方案提示卡 护理
下载PDF
老年病人照顾者饮食护理知识和行为调查 被引量:18
10
作者 许雪华 吴怡卿 +1 位作者 王飞红 卢婉敏 《全科护理》 2011年第21期1955-1956,共2页
[目的]了解老年病人照顾者饮食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及其行为,针对性地做好该人群的健康教育,有效预防老年病人饮食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98名老年病人照顾者的一般情况、饮食护理知识及行为,对结... [目的]了解老年病人照顾者饮食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及其行为,针对性地做好该人群的健康教育,有效预防老年病人饮食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98名老年病人照顾者的一般情况、饮食护理知识及行为,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照顾者中74.5%文化程度为初中、小学或文盲,45.9%的照顾者知晓根据病人的进食能力选择适当性质的食物、避免吃的食物,38.8%知道病人进食时的体位与姿势,34.7%知道照顾者如何选择喂食方位,32.6%知道选择大小合适的喂食勺子,42.8%知道进食后保持坐位或半卧位30 min以上;对进食呛咳有防范意识的照顾者占38.7%,误吸与喂食者不正确的行为动作有关者占36.7%,误吸现场应对正确占48.0%。[结论]非亲属、低文化者是老年病人的主要照顾人员,其饮食护理知识缺乏,风险意识薄弱,误吸现场应对方法欠掌握。医护人员应对新入院老年病人的照顾者及新更换的照顾者进行饮食护理知识的了解和培训,提高其对饮食护理安全意识,并定期检查其措施落实情况,预防因喂食不当所造成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照顾者 饮食护理 知识 行为
下载PDF
球拍式约束带预防置管患者管道拔脱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许雪华 刘莉 +2 位作者 吴怡卿 梁淑云 王飞红 《护理学报》 2011年第3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球拍式约束带预防长时间置管患者管道拔脱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用球拍式手掌约束带约束双上肢或健侧肢体手掌部,对照组采用普通约束带,即先用棉垫包裹手腕,再用棉布约束... 目的观察球拍式约束带预防长时间置管患者管道拔脱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用球拍式手掌约束带约束双上肢或健侧肢体手掌部,对照组采用普通约束带,即先用棉垫包裹手腕,再用棉布约束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将带子系于床缘上。观察约束的效果,有无脱出、管道拔出、肢体肿胀、皮肤损伤、家属接受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约束带发生不良事件(约束带脱出、管道拔出、肢体肿胀、皮肤损伤)4例,对照组发生33例,经比较χ2=32.61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家属对约束的接受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属比较接受球拍式约束带约束。结论球拍式约束带能有效预防长时间置管患者的管道拔脱,家属愿意接受,可以长时间使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带 球拍式 管道拔脱 预防护理
下载PDF
运用FMEA预防留置胃管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赖慧晶 区智凤 吴怡卿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3期94-98,共5页
目的:评价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预防留置胃管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须留置胃管鼻饲的499例患者为干预前组,给予常规鼻饲护理;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须留置胃管鼻饲的46... 目的:评价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预防留置胃管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须留置胃管鼻饲的499例患者为干预前组,给予常规鼻饲护理;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须留置胃管鼻饲的463例患者为干预后组,采取FMEA质量改进方法后的预防误吸措施。比较干预前后6项高风险失效模式的RPN值及吸入性肺炎、误吸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组误吸防范措施中6项高风险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低于干预前组;干预后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组(P<0.001)。结论:运用FMEA分析误吸发生的原因,实施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留置胃管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吸 吸入性肺炎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下载PDF
分级运动提示卡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雪华 吴怡卿 梁淑云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1年第7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分级运动提示卡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住院脑卒中患者2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和观察组(143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方法并用口头讲解的方法对患者的运动进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 目的观察分级运动提示卡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住院脑卒中患者2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和观察组(143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方法并用口头讲解的方法对患者的运动进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能力对其进行分级,并采用分级运动提示卡对患者进行基本活动指导。结果观察组运动技巧掌握率及对康复护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分级运动提示卡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活动指导,可提高患者对活动技巧的掌握率并有助于减少活动意外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能力 分级运动提示卡 康复护理
下载PDF
中药熏洗联合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明霞 许雪华 +3 位作者 吴怡卿 卢婉敏 黄漫华 黎力生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4期36-37,共2页
目的:观察对比中药熏洗联合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方法:2018年4月-2019年7月至我院就诊的100例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进行观察对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 目的:观察对比中药熏洗联合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方法:2018年4月-2019年7月至我院就诊的100例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进行观察对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效果及患者对康复治疗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康复护理的方法对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手部色泽改变、肿胀及手部肩部的疼痛性运动障碍等症状,应当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洗 联合 康复护理 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Ⅰ期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改良开天门联合角调音乐疗法改善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漫华 李顺芳 +4 位作者 吴怡卿 陈红霞 吴海科 李琼 梁文倩 《循证护理》 2022年第17期2357-2360,共4页
目的:研究改良开天门联合角调音乐疗法对改善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80例脑血管病介入术后的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 目的:研究改良开天门联合角调音乐疗法对改善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80例脑血管病介入术后的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采用改良开天门联合角调音乐的护理。评估两组病人的睡眠质量、并发症、满意度。结果:入组第1天,两组病人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当天、术后第3天、出院日,观察组病人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对照组病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高于试验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7.50%)低于试验组(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开天门联合角调音乐疗法可以改善脑血管病介入术后病人的睡眠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开天门 角调音乐疗法 脑血管病 并发症 介入治疗 满意度 睡眠质量
下载PDF
三级康复技术在社区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明霞 许雪华 +2 位作者 卢婉敏 吴怡卿 黎力生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2期23-25,共3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疾病患者在社区医疗结构中接受三级康复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该社区医院就诊的脑卒中疾病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脑卒中干预;观察组实施三级康复... 目的研究脑卒中疾病患者在社区医疗结构中接受三级康复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该社区医院就诊的脑卒中疾病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脑卒中干预;观察组实施三级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MBI和FMA评分的改善幅度、对脑卒中疾病社区康复干预计划的满意度、在社区康复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FMA评分分别为(82.05±5.31)分、(69.19±6.75)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4.59±5.86)分、(53.68±6.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卒中疾病社区康复干预计划的满意度达到95.5%,高于对照组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区康复治疗期间仅有1例不良反应出现,少于对照组的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疾病患者在社区医疗结构中接受三级康复干预,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转归更加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社区 三级康复 效果
下载PDF
FAST评分量表对门诊疑似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筛查价值
17
作者 柯颖华 刘晓伟 吴怡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22期165-167,共3页
目的分析面、臂、言语、时间评分量表(FAST)对门诊疑似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于佛山市中医院门诊FAST量表筛查后进入绿色通道处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于佛山市中... 目的分析面、臂、言语、时间评分量表(FAST)对门诊疑似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于佛山市中医院门诊FAST量表筛查后进入绿色通道处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于佛山市中医院门诊普通流程处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到院至急诊接诊时间、到院至抽血时间、到院至完善头颅CT时间、到院至应用药物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病情伤残量表(m R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到院至急诊接诊时间、到院至抽血时间、到院至完善头颅CT时间、到院至应用药物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及m 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I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T评分量表对门诊急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筛查价值,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评分量表 急性脑卒中 筛查价值
下载PDF
改良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18
作者 梁文倩 吴怡卿 +1 位作者 刘伙娟 黄漫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2年第11期36-39,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2019年2月至9月收治)和观察组41例(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收治)... 目的 探讨改良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2019年2月至9月收治)和观察组41例(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收治)。两组均留置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良肠内营养支持方法,且进行个性化护理。两组均以肠内营养期间为干预时间段。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期间的胃残留量、并发症、营养状况、基本生活活动能力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营养支持第1天和第7天时的胃残留量较少,第7天时的NRS2002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支持第7天时的基本生活能力评分较高,反流误吸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更有利于促进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营养物质的吸收,并能减少反流误吸的发生,促进生活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肠内营养支持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基本生活能力 反流误吸
下载PDF
电视荧光吞咽功能检查及预见性治疗对脑卒中后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梁艳桂 吴海科 +5 位作者 谭峰 许雪华 卢婉敏 吴怡卿 陈景梅 张明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30-2632,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荧光吞咽功能检查(VFSS)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初步筛查中的作用及预见性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24 h内仅做常规吞咽功能评定、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 目的探讨电视荧光吞咽功能检查(VFSS)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初步筛查中的作用及预见性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24 h内仅做常规吞咽功能评定、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电针治疗;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干预组,入院24 h内进行VFSS进行初步筛查,针对不同程度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预见性治疗,即早期电针治疗,并采用Vital 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触发吞咽反射进行吞咽训练。结果干预组经过VFSS评估后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P<0.05);采用电针加Vital 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相结合的方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其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干预组通过VFSS可较为准确判断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针对不同程度吞咽障碍给予预见性治疗,采用电针联合Vital 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触发吞咽反射进行吞咽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荧光吞咽功能检查 吞咽障碍 吸入性肺炎 预见性治疗
下载PDF
自制组合式防跌倒离床预警装置在住院跌倒高危老年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赖慧晶 吴怡卿 +1 位作者 许志茂 李顺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第23期1771-1776,共6页
目的探讨自制组合式防跌倒离床预警装置在住院跌倒高危老年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0例有高危跌倒风险的老年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跌倒的干预措施,试验组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使用... 目的探讨自制组合式防跌倒离床预警装置在住院跌倒高危老年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0例有高危跌倒风险的老年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跌倒的干预措施,试验组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使用自制组合式防跌倒离床预警装置。对患者监测2周,记录2组患者跌倒发生率;分别于入组时和出院时采用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评价患者跌倒效能,采用《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无一例发生跌倒,对照组有4例患者发生跌倒(7.3%),试验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为4.151,P<0.05)。出院时试验组沐浴、上床与下床、应门或接电话、在房间走动等项目得分和跌倒效能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55 ± 0.81)分、(6.68 ± 1.39)分、(5.23 ± 1.14)分、(5.97 ± 0.86)分、(67.98 ± 4.28)分vs (3.13 ± 0.49)分、(5.27 ± 0.94)分、(4.57 ± 1.10)分、(4.57 ± 0.55)分、(63.17 ± 3.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90~11.049,均P<0.05)。试验组患者对服务与技术、环境与指导、总体评价等护理满意度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1.60 ± 13.75)分、(46.76 ± 14.18)分、(5.97 ± 0.72)分vs (45.67 ± 9.17)分、(41.65 ± 10.82)分、(5.29 ± 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24~4.424,均P<0.05)。91.7%(11/12)的护士对自制组合式防跌倒离床预警装置使用效果满意。结论组合式防跌倒离床预警装置能预防住院跌倒高危老年患者跌倒发生,提高患者跌倒效能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跌倒 预警 风险管理 住院护理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