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格尔顿与叔本华“身体理论”的审美伦理功能比较研究
1
作者 吴怡蔓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6-79,共4页
叔本华理论体系中的“身体”作为表象的世界和意志反映的镜子,势必与伦理、艺术、政治、审美等关键词相互作用。伊格尔顿在《美学意识形态》中,表现出对叔本华审美与艺术、欲望与同情等理解的关注。通过建构唯物主义伦理学,伊格尔顿不... 叔本华理论体系中的“身体”作为表象的世界和意志反映的镜子,势必与伦理、艺术、政治、审美等关键词相互作用。伊格尔顿在《美学意识形态》中,表现出对叔本华审美与艺术、欲望与同情等理解的关注。通过建构唯物主义伦理学,伊格尔顿不断打破意志与身体的二元论式观照,逐渐发展其对身体作为功能性中介、工具理性等思维的研究。叔本华的“主体论身体”理论与伊格尔顿的“身体理论”总结性言论是不同思想契机与不同时代环境下产生的不同理论姿态。研究二者在“身体”话语中的不同理论建构,辨析“身体”美学与伦理在社会思想环境中的不同走向,既是对主体论身体美学发展在发生学视角上的探索,也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借助感性基础进行身体革命的可能性与弊端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本华 伊格尔顿 身体 审美 伦理
下载PDF
痕迹的回归:物质性转向后的理论进路
2
作者 吴怡蔓 《东南传播》 2022年第12期23-27,共5页
在物的延展性和生产性中观察“物质性”的自我构成和对主体间性的构形,已成为解决“理论之后”与新世纪科技走向客体导向论等问题的新转向。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物”的存在逐渐走向超验唯心与神性澄明。新唯物主义、他者现象学理论研... 在物的延展性和生产性中观察“物质性”的自我构成和对主体间性的构形,已成为解决“理论之后”与新世纪科技走向客体导向论等问题的新转向。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物”的存在逐渐走向超验唯心与神性澄明。新唯物主义、他者现象学理论研究中的“物质性”“缺席”等概念丰富了物质存在意义的内涵。从作为“物质”到成为“物质性”的过程,是理解“存在”的新维度。从存在的缺席与后知中理解存在者,是理论研究的“物质性转向”。物质性作为缺席的痕迹在后知中回归,正是理论“延异”的反思批判性所在,理论研究的物质转向也正是当下历史文化语境下理论重要性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物质性 缺席现象学 延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