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风藤中总生物碱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振启 郭剑明 +4 位作者 陈琴华 李慧峰 李伟亮 张菊根 王国民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5-497,共3页
目的采用索氏提取法对青风藤中总生物碱进行提取分离,并利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90%无水乙醇提取,盐酸酸化后,氨水碱化后三氯甲烷萃取,利用GC-MS对总生物碱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对其中的15... 目的采用索氏提取法对青风藤中总生物碱进行提取分离,并利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90%无水乙醇提取,盐酸酸化后,氨水碱化后三氯甲烷萃取,利用GC-MS对总生物碱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对其中的15种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该方法提取时青藤碱含量高,达到80.18%,安贝灵碱3.44%,光千金藤碱3.05%。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的成分占总流出峰面积的95.1%。结论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研究青风藤中生物碱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风藤 青藤碱 总生物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DNMT1和DNMT3b基因在人膀胱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振启 张旭 +5 位作者 刘毅 徐华 史涛平 权伟合 李虎宜 张有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在人膀胱癌组织和人膀胱癌细胞系BIU-87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DNMT1和DNMT3b蛋白在24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用RT-PCR和Western...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在人膀胱癌组织和人膀胱癌细胞系BIU-87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DNMT1和DNMT3b蛋白在24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DNMT1和DNMT3b基因在人膀胱癌细胞系BIU-87中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24例膀胱癌组织中,DNMT1阳性表达率为(75.29±2.51)%,而在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2.61±1.57)%,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DNMT3b在24例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91±2.86)%,在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仅为(10.16±1.22)%,二者差异亦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人膀胱癌细胞系BIU-87中,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均检测到DNMT1和DNMT3b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在膀胱癌组织中,DNMT1和DNMT3b蛋白的表达较正常膀胱组织明显增加,说明DNMT1和DNMT3b的高表达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DNMT1和DNMT3b在人膀胱癌细胞系BIU-87中存在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1 DNA甲基转移酶3B 膀胱肿瘤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开采关键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振启 吴欢欢 《煤炭科技》 2009年第3期55-56,共2页
在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期间,采用沿空留巷技术进行回采及支架拆除,减少了井巷工程的前期费用投入,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在防采空区漏风方面垛砌煤泥墙效果良好,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沿空留巷 支架拆除 煤泥墙
下载PDF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9
4
作者 颜伟 李慧峰 +3 位作者 吴振启 陈瑛 陈磐 郭剑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4期64-67,共4页
目的 评价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采用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70例(71侧),对其... 目的 评价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采用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70例(71侧),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期手术60例(61侧),Ⅱ期手术9例(9侧),Ⅲ期手术1例(1侧);单通道取石66例(67侧),双通道取石4例(4侧).手术时间53~115 min,平均71 min.术后2个月复查,结石总取尽率78.9% (56/71),其中Ⅰ期取尽率66.2% (47/71),Ⅱ期11.3% (8/71),Ⅲ期1.4%(1/71).5例术中发现肾盂尿脓性,均在低压灌注下Ⅰ期碎石,术后未出现感染性休克;2例术后4~5 d继发大出血,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行介入治疗后治愈;1例出现肠穿孔,禁食2周,肠内外营养对症支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输尿管中下段石阶,保留肾造瘘管2周,术后第10天行输尿管镜下取石术;未发生感染性休克、胸膜损伤、肾蒂损伤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8.5 d.结论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高效等优势,但术前需更完善的准备,注意预防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通道 经皮肾镜 气压弹道联合超声 复杂性肾结石
下载PDF
盆底肌功能训练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瑛 陈磐 +4 位作者 吴振启 颜伟 李慧峰 李伟亮 王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34-135,共2页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不自主的尿液外漏现象,女性人群的患病率高达23%~45%[1]。当前,对于SUI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研究比较盆底肌功能训练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对...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不自主的尿液外漏现象,女性人群的患病率高达23%~45%[1]。当前,对于SUI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研究比较盆底肌功能训练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3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盆底肌功能训练
下载PDF
膀胱癌不同TNM分期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卫华 邓红琴 吴振启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0期3240-3243,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不同TNM分期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泌尿外科住院进行诊治的膀胱癌患者92例,CT检查TNM分期中T_1期(30例)、T_2期(20例)、T_3期(32例)和T_4期(10... 目的:探讨膀胱癌不同TNM分期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泌尿外科住院进行诊治的膀胱癌患者92例,CT检查TNM分期中T_1期(30例)、T_2期(20例)、T_3期(32例)和T_4期(1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观察所有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对比四组分期的手术时间,其差别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然而T_3/T_4期患者比T_1/T_2期患者有更多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P<0.05)。T_3/T_4期患者术后1个月的切口出血、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高于T1/T2期患者(P<0.05)。T_3/T_4期患者的膀胱容量和最大尿流率明显低于T_1/T_2期患者,而残余尿量明显高于T_1/T_2期患者,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不同TNM分期能有效预测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创伤情况和术后尿动力学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TNM分期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预后
下载PDF
DD3 mRNA及DD3 mRNA/D定量检测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灰区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慧峰 吴振启 +3 位作者 刘敏 陈磐 陈瑛 郭剑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15-718,共4页
目的:研究前列腺组织中DD3 mRNA及DD3 mRNA/D定量检测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灰区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sPSA 4~10 ng/ml的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112例和前列腺癌( PC)患者25例,进行RT-PCR、PSA检测、B型... 目的:研究前列腺组织中DD3 mRNA及DD3 mRNA/D定量检测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灰区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sPSA 4~10 ng/ml的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112例和前列腺癌( PC)患者25例,进行RT-PCR、PSA检测、B型超声检查及前列腺穿刺活检。观察其DD3 mRNA、DD3 mRNA/D、血清PSA( sP-SA)、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PSA(uPSA)、总PSA/游离PSA比值(f/tPSA)、s/uPSA、PSA密度(PSAD)等参数的差异,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2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2滗.87、12.31, P >0.05);tPSA、PSA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7.31、6.89, P <0.05);PC组DD3 mRNA/PSA mRNA比值明显高于BPH 组( t =7.86, P =0.009);PC组DD3 mRNA/D比值明显高于BPH组( t =7.28, P =0.05)。 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以0.27为截断值,DD3 mRNA/PSA mRNA的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 0.666~0.997);以2.01为截断值,DD3 mRNA/D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 0.790~0.869)。结论 DD3 mRNA含量、DD3 mRNA/D定量检测可以显著提高检出PSA灰区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对PSA灰区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诊断意义重大,DD3 mRNA/D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灰区前列腺癌 DD3mRNA/D DD3 MRNA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使用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定期灌注化疗治疗膀胱肿瘤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伟亮 谢宁 吴振启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902-904,共3页
目的:对比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使用吡柔比星及丝裂霉素两种药物定期灌注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并且行TUR-Bt手术治疗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丝裂霉素组、吡柔比星组,每组... 目的:对比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使用吡柔比星及丝裂霉素两种药物定期灌注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并且行TUR-Bt手术治疗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丝裂霉素组、吡柔比星组,每组各21例。吡柔比星组术后使用30mg吡柔比星定期膀胱灌注,丝裂霉素组术后使用20mg丝裂霉素定期灌注肿瘤。观察两组复发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48个月,期间共有3例患者失访,随访3年期间吡柔比星组共复发8例,复发率40.00%,丝裂霉素组共复发15例,复发率71.43%,3年总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灌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以膀胱刺激症状、恶心、胸闷、心悸、尿道狭窄等最为常见,其中吡柔比星组发生14例次,丝裂霉素组发生22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给予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两种药物进行定期灌注化疗,两种药物均能起到一定的预防肿瘤复发作用,但以吡柔比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治疗 电化学疗法 @吡柔比星 丝裂霉素 化学疗法 肿瘤局部灌注
下载PDF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菊根 吴振启 郭建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31-632,共2页
目的观察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选取BPH患者124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KRP组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组,各62例。分别观察2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 目的观察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选取BPH患者124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KRP组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组,各62例。分别观察2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组织的质量、血红蛋白(Hb)变化、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TKRP组的术后Hb改变、术后冲洗时间、置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TURP组明显降低(P均<0.01),而手术时间和切除组织2组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术后IPSS、QOL和残余尿水平、Qmax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P均<0.01),而2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TKR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URP组(P<0.01)。结论 TKRP治疗BPH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理想的微创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除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经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4
10
作者 颜伟 郭剑明 +2 位作者 吴振启 张菊根 李慧峰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4期400-401,共2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和经输尿管镜取石术(trans-ureteroscope lithotripsy,UR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和经输尿管镜取石术(trans-ureteroscope lithotripsy,UR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组(MPCNL组)和经输尿管镜取石术组(URL组),每组各65例。观察两组术后3~5d和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MPCNL组术后3~5d和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2.31%和96.92%,URL组术后3~5d和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64.62%和84.62%,MPCNL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URL组(P<0.05)。MPCN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67%,UR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77%,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优于URL,对于较大的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MPCNL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输尿管镜取石术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
下载PDF
补肾活血汤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伟亮 谢宁 +1 位作者 陈瑛 吴振启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19-121,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7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男性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双盲、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7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男性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双盲、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汤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进行治疗。结束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VR)、前列腺体积、前列腺质量以及治疗疗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QOL评分和IP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Qmax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V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质量均小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72.97%(P〈0.05)。结论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补肾活血汤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联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的疗效,且有效的缓解患者相关症状,其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汤 盐酸坦洛新缓释片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下载PDF
64层螺旋CT灌注参数值与灌注图变化对肾积水患者肾功能评价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瑛 李伟亮 +4 位作者 吴振启 颜伟 陈磐 李慧峰 王庆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6期82-84,F0002,共4页
目的明确64层螺旋CT灌注参数值与灌注图变化在肾积水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65例肾积水患者纳入观察组,由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取65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应用64... 目的明确64层螺旋CT灌注参数值与灌注图变化在肾积水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65例肾积水患者纳入观察组,由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取65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检查,先行常规CT平扫,采取多层连续动态电影扫描模式对所选层面进行灌注扫描,之后行CT增强扫描。分析肾积水患者CT影像表现、灌注图,对比肾积水患者与正常体检者肾皮质及肾髓质BF、PS、BV、PBV等CT灌注参数。结果肾积水患者CT影像主要表现为患侧后腹膜纤维化致患侧输尿管狭窄、肾盂输尿管扩张及肾功能减退。肾积水患者的肾皮质BF、PS、BV、PBV等参数值分别为(208.4±28.6)ml·100ml^(-1)·min^(-1)、(30.7±6.6)ml·100ml^(-1)·min^(-1)、(27.5±4.3)ml·100ml^(-1)、(46.6±5.0)ml·100ml^(-1),肾髓质BF、PS、BV、PBV等参数值分别为(102.7±18.2)ml·100ml^(-1)·min^(-1)、(51.7±7.2)ml·100ml^(-1)·min^(-1)、(18.5±4.0)ml·100ml^(-1)、(21.2±1.6)ml·100ml^(-1),均低于正常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空间与时间分辨率,可获得良好解剖图像与清晰三维图像,利用灌注图及灌注参数对患肾功能进行精确定量评价,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积水 梗阻 螺旋CT 灌注 肾功能
下载PDF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175例报告 被引量:43
13
作者 李虎宜 吴振启 +1 位作者 杨碧云 王凉梅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90-190,193,共2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175例190侧。结果:一次性碎石成功率96.0%(168/175),1周内结石排净率94.0%(178/190)。术中并发症发生率4%(11/175)。结论:输...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175例190侧。结果:一次性碎石成功率96.0%(168/175),1周内结石排净率94.0%(178/190)。术中并发症发生率4%(11/175)。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较安全,疗效确切,损伤小,可作为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气压弹道碎石术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中DNMT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增殖和凋亡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全玉 何炜 +2 位作者 蔺强 李莉蕊 吴振启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13期1855-1858,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DNMT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增殖和凋亡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膀胱癌组织标本80例和正常膀胱组织标本80例进行DNMT蛋白免疫组化分析。同时选择ABS-1膀胱癌细胞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空白组加入常规培养基,对...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DNMT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增殖和凋亡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膀胱癌组织标本80例和正常膀胱组织标本80例进行DNMT蛋白免疫组化分析。同时选择ABS-1膀胱癌细胞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空白组加入常规培养基,对照组转染50nmol/L的空载体,实验组转染50nmol/L DNMT1 siRNA载体,然后进行肿瘤的增殖与凋亡分析。收集细胞进行DNMT蛋白表达检测。结果:DNMT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5%,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对比差异明显(P<0.05)。转染后DNMT1在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12±0.014、0.485±0.037和0.100±0.034,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增殖性明显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与膀胱癌细胞中存在DNMT1蛋白过表达,抑制DNMT1蛋白表达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组织 DNMT蛋白 肿瘤增殖 肿瘤凋亡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与开放离断肾盂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宏召 张旭 +3 位作者 黄定平 吴振启 马鑫 郑涛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年第9期517-520,共4页
目的:通过与开放离断肾盂成形术的效果比较,评价后腹腔镜离断肾盂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离断肾盂成形术56例(A组)及开放离断肾盂成形术40例(B组)的临床资料,就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 目的:通过与开放离断肾盂成形术的效果比较,评价后腹腔镜离断肾盂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离断肾盂成形术56例(A组)及开放离断肾盂成形术40例(B组)的临床资料,就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疼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和成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数据类型选用X2检验、成组t检验或Mann-WhiteyU检验。结果: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疼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和成功率与B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离断肾盂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存在较明显的学习期。熟练后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腹腔镜术 离断肾盂成形术
下载PDF
坦索罗辛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梁志恒 吴振启 +1 位作者 刘卫华 刘毅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8年第8期606-607,610,共3页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与甲基泼尼松龙联合应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0.4~1.0cm)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坦索罗辛0.4mg,1次/d;C组在B组基...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与甲基泼尼松龙联合应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0.4~1.0cm)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坦索罗辛0.4mg,1次/d;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甲基泼尼松龙8mg,2次/d。均观察期为2周,统计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使用止痛剂的例数。结果:A组排出结石者为19例,B组为31例,C组为38例,B、C组排石率高于A组(P〈0.05),C组排石率高于B组(P〈0.05);平均排石时间分别为(9.3±3.5)d,(5.1±2.8)d和(4.9±2.4)d,B、C组短于A组(P〈0.05);出现肾绞痛而给予哌替啶者分别为10例,2例,1例,B、C组少于A组(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坦索罗辛和甲基泼尼松龙联合治疗可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止疼药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下段结石 坦索罗辛 甲基泼尼松龙
下载PDF
α_1受体阻滞剂辅助治疗提高ESWL后上尿路结石清除率 被引量:7
17
作者 权伟合 吴振启 +2 位作者 李虎宜 梁志恒 王凉梅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证实上尿路结石在ESWL治疗后口服α1受体阻滞剂坦索洛辛0.2mg/d能否增加结石清除率。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20例患者按结石的部位随机分成三组,在ESWL治疗后再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另一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增加坦索洛辛... 目的:证实上尿路结石在ESWL治疗后口服α1受体阻滞剂坦索洛辛0.2mg/d能否增加结石清除率。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20例患者按结石的部位随机分成三组,在ESWL治疗后再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另一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增加坦索洛辛0.2mg/d,持续1个月,将随访1个月和采取ESWL以外的治疗方法作为每位患者的研究终点。每个患者分别在治疗1、2、3、4周末通过B超或KUB了解结石排出情况。结果:把所有研究的患者按结石部位分成肾盂结石组、输尿管上段结石组和输尿管下段结石组。在治疗组中,结石排出率分别为52.1%、72.7%和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6.3%和39.1%。在治疗后,两组肾绞痛的发生率亦有显著差异,因而对于镇痛剂的需求也明显不同(P<0.005)。结论: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后联合坦索洛辛0.2mg/d可以提高结石清除率,同时减少了镇痛剂的使用量和多次ESWL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Α1受体阻断剂 体外冲击波碎石
下载PDF
后腹腔镜非离断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凯 张旭 +6 位作者 李大登 张军 傅斌 郎斌 吴振启 艾星 史涛坪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6年第11期827-829,832,共4页
目的:评价3种后腹腔镜非离断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对36例UPJO均有不同程度肾盂积水患者,分别使用FoleyY-V成形术、Fenger成形术及Hellstrm术行非离断成形术。结果:无一例改开放手术。在平... 目的:评价3种后腹腔镜非离断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对36例UPJO均有不同程度肾盂积水患者,分别使用FoleyY-V成形术、Fenger成形术及Hellstrm术行非离断成形术。结果:无一例改开放手术。在平均28个月的随访中,17例接受FoleyY-V成形术的患者中有2例复发,行开放离断成形术后解除梗阻;11例接受Fenger成形术的患者中1例复发,使用球囊扩张后治愈;8例接受Hellstrm术的患者均达到手术成功标准。结论:非离断成形术中保留异常狭窄段可能是导致术后有较高复发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选择离断成形术。对于Hellstrm术,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前提下,不失为一种治疗单纯因异位血管压迫而导致UPJO的较好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 非离断成形术
下载PDF
睾丸扭转复位后附睾MDA、TAC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志恒 吴振启 +1 位作者 刘卫华 刘毅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8年第5期389-390,394,共3页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复位后附睾丙二醛(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MDA)、总抗氧化物(Total antioxidants content,TAC)含量与时间变化及意义。方法:SD大鼠建立左侧睾丸扭转复位模型。48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术后1、2、5...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复位后附睾丙二醛(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MDA)、总抗氧化物(Total antioxidants content,TAC)含量与时间变化及意义。方法:SD大鼠建立左侧睾丸扭转复位模型。48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术后1、2、5、10和15天五组,每组各8只。硫代巴比妥法检测附睾MDA的含量,铁离子还原法检测TAC的含量。结果:扭转复位1天组扭转侧附睾组织MD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天、5天、10天组MDA含量较1天组显著升高,15天组MDA含量与1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天组扭转侧附睾组织中TAC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天、5天、10天组TAC含量较1天组显著降低,15天组TAC含量与1天组差异不显著。结论:睾丸扭转复位后附睾组织中脂质过氧化反应先升后降,抗氧化物活力先降后升。提示氧自由基是引起附睾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抗氧化物的使用对防止附睾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醛 总抗氧化物 附睾 睾丸扭转 复位
下载PDF
电化学介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志恒 权伟合 +1 位作者 夏勤学 吴振启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92-293,296,共3页
目的:观察电化学介入在Ⅱ型和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40例(Ⅱ型和Ⅲa型各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行电化学介入治疗,在治疗后第1、2周和第4周评估NIH-CPSI评分和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以观察疗效。结果:电化学治疗结束后... 目的:观察电化学介入在Ⅱ型和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40例(Ⅱ型和Ⅲa型各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行电化学介入治疗,在治疗后第1、2周和第4周评估NIH-CPSI评分和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以观察疗效。结果:电化学治疗结束后第2周、第4周,患者症状评分、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有效率为9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电化学介入是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电化学介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