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打印颅内压平衡装置预防幕上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郭鹏 李涛 +5 位作者 彭玉涛 吴文汧 张浩宇 杨子文 宋英伦 李锦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0-1127,共8页
目的:探讨三维打印颅内压平衡装置预防幕上去骨瓣减压术(DC)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DC术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性2... 目的:探讨三维打印颅内压平衡装置预防幕上去骨瓣减压术(DC)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DC术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48.7±14.9)岁(范围:17~74岁)。其中19例患者DC术后应用颅内压平衡装置固定于骨窗缺损处,纳入试验组。该装置采用医用二氯乙酸树脂材料作为骨架,通过患者术后头部CT检查数据进行三维打印制作而成。16例患者DC术后不放置颅内压平衡装置,作为对照组,其他治疗及操作同试验组。收集患者DC术后并发症及行颅骨修补术前残留并发症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颅骨修补术后临床功能情况。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35例患者中,30例(85.7%)发生DC术后并发症,其中硬膜下积液27例(77.1%),发生于术后(8.8±6.5)d(范围:1~23 d);脑组织膨出15例(42.9%),发生于术后[M(IQR)]7.0(21.0)d(范围:2~106 d);脑积水6例(17.1%),发生于术后34.5(111.0)d(范围:22~136 d);脑梗死3例;脑出血1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DC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差异(P值均>0.05);患者颅骨修补前残留DC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有差异,试验组硬膜下积液的患者少于对照组(0/19比5/16,P=0.013)。两组患者颅骨修补术后mRS评分无差异(χ^(2)=0.923,P>0.05)。结论:颅内压平衡装置对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具有防治效果,但并未明显改善DC术后患者预后,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骨切开术 颅内压 减压术 外科 颅内压平衡装置 去骨瓣减压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的显微外科手术疗效
2
作者 郭鹏 宋英伦 +8 位作者 李雄 谭可 王宇 李涛 彭玉涛 张浩宇 董乐 吴文汧 李锦平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560-563,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SAH)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收治的14例SaSAH患者,收集一般资料、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再出... 目的分析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SAH)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收治的14例SaSAH患者,收集一般资料、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再出血时间、手术时间、检查方法、动脉瘤大小、预后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入组14例SaSAH患者,男5例,女9例,Hunt-HessⅣ级8例,Ⅴ级6例。7例入院后再出血,再出血距首发症状时间平均为11.21 h。13例术前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14例患者明确诊断后均接受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其中颞叶沟回疝5例,单纯大脑镰下疝3例,脑疝患者手术中均去除骨瓣。术后6个月随访,14例患者中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4分2例,3分3例,2分7例,1分2例。结论24 h内治疗SaSAH责任动脉瘤是防治颅内再出血、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重要原则。显微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SaSAH的重要方法,尤其对于存在颅内血肿、进行性颅内压升高的SaSAH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重症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再出血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手术机器人导航系统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谭可 董乐 +3 位作者 李涛 彭玉涛 吴文汧 杨子文 《中国病案》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索手术机器人导航系统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外科阶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20年10月1日-2023年1月31日在某院神经外科进行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112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名。... 目的探索手术机器人导航系统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外科阶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20年10月1日-2023年1月31日在某院神经外科进行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112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名。实验组采用手术机器人导航系统辅助下教学+常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考核学员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进行不计名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及教学评价。结果t检验分析显示实验组学员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90.68±5.09比85.04±4.98分)及总成绩(90.96±4.61比88.23±4.2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学员的教学满意度、学习参与度、学科知识拓展、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神经外科住培教学实践中,手术机器人导航系统辅助与常规教学模式相结合,可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和学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机器人 教学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老年人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2
4
作者 谭可 李锦平 +4 位作者 彭玉涛 吴文汧 杨子文 王宇 汪阳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1-835,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导航定位计划系统辅助完成老年人三叉神经痛经皮球囊压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1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导航定位计划系统辅助完成老年人三叉神经痛经皮球囊压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1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薄层CT扫描,应用机器人工作站多模态影像融合,计算麦氏囊体积。手术规划设置两条路径:实际穿刺路径,靶点为卵圆孔内口前内象限;测量用虚拟路径,用于规划球囊置入深度。机械臂适配器引导下完成实际穿刺路径卵圆孔穿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侧位X线透视下完成测量用虚拟路径,将球囊置入预定深度,充盈球囊至梨形完成手术。术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采用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分级评估面部麻木程度,术后随访1~12个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穿刺卵圆孔并进入麦氏囊,球囊充盈呈梨型。10例(90.9%)患者术后即刻完全缓解,1例术后第5天延迟愈合。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随访患者均无疼痛复发,BNI麻木分级2~3分。球囊充盈体积与术前测量麦氏囊体积适宜的比值大致为1.7。结论机器人手术导航定位计划系统辅助完成三叉神经痛经皮球囊压迫术后和短期随访结果均表明在老年人患者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机器人 经皮球囊压迫术 立体定位技术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谭可 李锦平 +5 位作者 彭玉涛 吴文汧 杨子文 汪阳 陶立波 刘畅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205-214,共10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SICH)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199例S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经济数据。将所有患者按手术...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SICH)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199例S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经济数据。将所有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4组:机器人手术组77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神经内镜组65例,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组21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硬通道组36例,采用硬通道血肿清除术。对比分析4组患者术后近期至1年的临床随访结果和医疗费用指标。选择机器人手术及内镜手术患者的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方法进行抽样匹配,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指标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手术后出院时,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残余量、住院总费用、手术相关费用、ICU住院天数、呼吸机使用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机器人手术组中再出血、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6%、1.3%,平均住院时间15.45 d,平均住院费用46077.90元。4组患者中mRS≤3分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机器人手术组术后3个月和1年的mRS≤3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5.8%和74.0%。采用倾向性评分抽样匹配,最终得到均衡可比的机器人手术组及神经内镜组,每组37例。手术后1年,机器人手术组能够人均节省36862.14元的成本并多获得0.062个QALYs。结论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具有成本更低且疗效更好的卫生经济学优势,更进一步的结果有待于开展多中心、扩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机器人 立体定向手术 微创手术 卫生经济学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