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枢椎关节畸形的影像学分类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昕峰 田伟 +4 位作者 王永庆 马赛 郑山 张宁 孙玉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4-7,共4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分析在结构学上进行寰枢椎关节畸形的总结和分类,为不同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 350个影像学资料完整的各种颈椎疾病病例进行重建CT图像分析并进行分类。结果共发现有35例寰枢椎关节畸形的病例。在矢状位畸... 目的通过影像学分析在结构学上进行寰枢椎关节畸形的总结和分类,为不同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 350个影像学资料完整的各种颈椎疾病病例进行重建CT图像分析并进行分类。结果共发现有35例寰枢椎关节畸形的病例。在矢状位畸形的26例病例中,我们分为5类畸形分别是前倾型侧块关节9例、后倾型侧块关节8例、双凸型侧块关节4例、融合型侧块关节2例和混合型侧块关节3例。另外我们还发现存在冠状位畸形5例(L型侧块关节2例、S型侧块关节1例和水平型侧块关节2例)、齿突前弓关节畸形3例和复杂型侧块关节1例,这些畸形可能和矢状位的畸形同时存在。结论寰枢椎关节存在诸多畸形,可能对手术方法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临床上术前应常规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CT扫描,以明确手术方法的选择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畸形 分类法
下载PDF
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损伤严重程度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昕峰 宋卿鹏 +2 位作者 靳培浩 郎昭 刘波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2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 探究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损伤严重程度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颈脊髓损伤患者217例临床资料,以院后1年死亡、存活评估患者预后。将出院后1年内死亡设定为预后不良。通过院后1年电话随... 目的 探究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损伤严重程度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颈脊髓损伤患者217例临床资料,以院后1年死亡、存活评估患者预后。将出院后1年内死亡设定为预后不良。通过院后1年电话随访情况,将死亡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47例),存活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170例)。统计所有患者性别、年龄、至伤原因、治疗方式、是否合并伤等临床资料,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柱损伤严重程度分级将患者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分析患者院后1年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探究脊柱损伤严重程度与其相关性。结果 两组脊髓损伤严重程度、损伤节段、合并脏器损伤、呼吸机支持、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完全性损伤、C1~C4损伤、合并脏器损伤发生率更高,且死亡组整体住院时间更长,呼吸机使用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损伤严重程度、合并脏器损伤、住院时间是影响院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颈脊髓损伤严重程度与预后存在正相关性(r=0.253,P<0.001)。颈脊髓损伤严重程度预测预后不良敏感度为55.3%,特异度为73.5%,曲线下面积为0.644,约登指数为0.288。结论 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损伤严重程度与患者预后不良存在一定相关性,损伤越严重,预后不良概率越高,使用脊髓损伤严重程度预测预后不良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颈锥 预后
下载PDF
复杂寰枢椎骨折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茅剑平 田伟 +2 位作者 孙宇庆 吴昕峰 肖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寰枢椎骨折 BABINSKI征 头颈部疼痛 双下肢痛 下肢肌力 运动障碍 受伤机制 头皮外伤
下载PDF
经斜侧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体间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秦世强 孙宇庆 +6 位作者 倪文卓 郎昭 吴昕峰 卢志 王建业 刘沙河 曹睿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6期701-704,共4页
目的探讨经斜侧路椎体间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明确诊断腰椎椎间隙感染,采用经斜侧路椎体间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联... 目的探讨经斜侧路椎体间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明确诊断腰椎椎间隙感染,采用经斜侧路椎体间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患者11例;术后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影像学检查评价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1例腰痛患者VAS评分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时分别为(8.2±0.8)分、(1.8±0.5)分、(1.4±0.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7例下肢痛患者VAS评分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时分别为(7.7±0.6)分、(2.1±0.9)分、(1.7±0.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11例患者ODI指数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分别为47.6%±9.5%、8.7%±2.8%、11.2%±4.2%,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分别为(4.5±0.7)mm、(13.6±3.5)mm、(11.6±2.6)mm,差异有显著性(t分别为5.68、2.37;P分别为0.04、0.02)。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分别为:17.8°±5.2°、36.0°±11.3°、31.4°±9.8°,差异有显著性(t分别为7.42、4.19;P分别为0.03、0.01)。Ⅰ级融合9例,Ⅱ级融合2例,融合率100%。结论斜侧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特别适合于感染早期或病灶侵袭前中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椎间隙感染 微创
下载PDF
颈后路单节段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黄韧带钙化症一例
5
作者 乐晓峰 胡临 +4 位作者 刘亚军 何达 吴昕峰 马赛 田伟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9年第1期44-45,共2页
患者女,72岁,因渐进性右侧肢体发凉1年,伴走路不稳于2017年2月被收入北京积水潭医院。现病史:1年前,在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发凉,涉及范围为前臂至指尖及小腿至足底,伴头痛;后出现走路不稳、四肢无力;4个月前,出现左上肢剧烈疼痛,范... 患者女,72岁,因渐进性右侧肢体发凉1年,伴走路不稳于2017年2月被收入北京积水潭医院。现病史:1年前,在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发凉,涉及范围为前臂至指尖及小腿至足底,伴头痛;后出现走路不稳、四肢无力;4个月前,出现左上肢剧烈疼痛,范围自上臂至前臂外侧,咳嗽时双手指尖有轻微麻木感。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痛苦面容;右侧肢体皮温较对侧低,双侧肱、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左上肢因肩疼痛抬高困难。专科检查:四肢感觉正常;四肢肌力Ⅳ级;Hoffman征(+),病理反射(+),直线连足试验(+);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8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8分。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显著异常。影像学检查:X线未见明显异常(图1);MRI示C5-6后方脊髓受压迫严重(图2);CT示C5-6黄韧带区域左右对称分布2个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规则整齐(图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开门椎管成形术 黄韧带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钙化症 单节段 颈后路 北京积水潭医院 实验室检查结果
下载PDF
药学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一帆 王玉记 +3 位作者 蒋方一 吴昕峰 李天钰 赵明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0期158-162,共5页
目的:建设药学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药学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依托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支撑,通过数据接口无缝对接。教学平台包括学生端的预习系统、演示系统、学习系统、考核系统、报告系统... 目的:建设药学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药学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依托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支撑,通过数据接口无缝对接。教学平台包括学生端的预习系统、演示系统、学习系统、考核系统、报告系统和评价系统以及教师管理端的实验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试题库管理系统、评价统计分析系统和考试成绩管理系统等,涵盖实验教学资源、虚拟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提交、创新项目训练、师生互动、实验操作考核及成绩查询等功能。结果:教学平台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在真实实验前进行虚拟实验,熟悉了实验标准操作,减少仪器破损,学生的实验成绩提升7%,实验水平有所提高且安全无事故。结论:药学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为师生提供安全便捷的学习平台,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药学 实验教学 实验安全
下载PDF
上颈椎畸形不稳定后路手术中斜坡-枢椎角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昕峰 田伟 +3 位作者 安岩 郑山 吕艳伟 孙玉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1-517,共7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颈椎畸形不稳定患者后路手术复位固定前后的斜坡-枢椎角(clivus-axial angle,CAA)改善情况和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4年4月到2014年8月,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共32例存在临床症状的上颈椎畸形不稳定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例再...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颈椎畸形不稳定患者后路手术复位固定前后的斜坡-枢椎角(clivus-axial angle,CAA)改善情况和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4年4月到2014年8月,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共32例存在临床症状的上颈椎畸形不稳定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例再手术者未纳入统计.游离齿突10例,齿突发育不良5例,Klipple-Feil综合征4例,寰枢椎半脱位4例,寰枢椎不稳定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寰枢椎半脱位1例,陈旧齿突骨折1例,齿突不连伴枕骨大孔狭窄症1例,颅底凹陷症并Klipple-Feil综合征1例.均采用颈椎后路手术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手术,通过对CAA的改善来解除脊髓的压迫.按术中是否减压分为两组:未减压组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13~65岁,平均50.1岁)和减压组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19~68岁,平均49.6岁).手术前后测量CAA,观察其变化.临床疗效评价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Nurick脊髓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未减压组随访时间0.7~10.7年,平均2.9年;减压组随访时间0.3~5.5年,平均2.9年.未减压组与减压组术后CAA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未减压组和减压组患者术后NDI评分和Nurick脊髓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小腿肌间隙血栓,1例出现面部肿胀视物模糊,1例出现椎管减压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未出现椎动脉损伤、感染及内固定松动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上颈椎畸形不稳定患者术中改善CAA能够缓解脊髓受压引起的症状,颈部功能和脊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寰枕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脊髓压迫症 颅窝
原文传递
MRI在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吴昕峰 安岩 曾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6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MRI在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2月—2020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3例,女157例;年龄25~70(50.6±10.4)岁... 目的探讨MRI在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2月—2020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3例,女157例;年龄25~70(50.6±10.4)岁;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L4/5273例、L5/S1227例。患者均行椎间孔镜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6个月行MR检查。观察指标:(1)评估手术疗效,比较术前和术后1、6个月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2)测量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椎间盘还纳值、硬膜外压痕纵轴值;(3)观察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椎间孔、侧隐窝的狭窄发生率,计算手术后不同时间患者椎间隙高度率的变化;(4)分析术后1个月硬膜外压痕纵轴值与患者疼痛VAS评分、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5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6个月。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1)患者术后1、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4.81±0.94)和(2.50±0.65)分,均低于手术前的(7.14±1.48)分;JOA评分分别为(20.64±3.26)和(27.03±2.45)分,均高于术前的(16.06±2.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2、P=0.010;F=4.15、P=0.016)。(2)患者术后1、6个月的硬膜外压痕纵轴值分别为(6.37±2.47)、(6.37±2.65)mm,均低于术前的(8.45±3.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34,P<0.001);术后1、6个月的椎间盘还纳值分别为(5.25±2.06)、(5.30±2.3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720)。(3)术后1、6个月患者的椎间孔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1.2%(56/500)、3%(15/500),侧隐窝狭窄发生率分别为6.2%(31/500)、1%(5/500),均低于术前的48.2%(241/500)和20.4%(10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2.01、120.71,P值均<0.001)。术后1、6个月患者的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P=0.116)。(4)术后1个月硬膜外压痕纵轴值与患者VAS评分呈正相关(r=0.73,P=0.015),与JOA评分呈负相关(r=-0.68,P=0.023)。结论MRI可作为评估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有效影像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斜坡枢椎角的正常值及其与延髓脊髓角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田伟 安岩 +4 位作者 李加宁 刘亚军 吴昕峰 吕艳伟 曾成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目的获取斜坡枢椎角的正常值范围,并探讨其与延髓脊髓角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颈椎CT检查未见颅颈交界区外伤、疾病及先天性畸形的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25例,于CT片上齿突面积最大的平面测量... 目的获取斜坡枢椎角的正常值范围,并探讨其与延髓脊髓角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颈椎CT检查未见颅颈交界区外伤、疾病及先天性畸形的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25例,于CT片上齿突面积最大的平面测量斜坡枢椎角,斜坡枢椎角定义为斜坡平面与枢椎椎体后缘之间的夹角;其中117例行颈椎MR检查,于MRI片上分别测量斜坡枢椎角与延髓脊髓角,延髓脊髓角定义为上颈髓腹侧与延髓腹侧之间的夹角。应用回归分析评价斜坡枢椎角与延髓脊髓角的相关性。影像学测量在计算机数据库中用Pacs测角软件进行,测量精度0.01°。测量工作由两位高年资脊柱外科医生分别独立完成,取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结果225例患者的斜坡枢椎角为13).52°~172.16°,平均156.93°±6.53°;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斜坡枢椎角的95%置信区间为(145.10°,170.19°),女性斜坡枢椎角的95%置信区间为(142.67°,168.47°);不同年龄组间(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与及ET测量的斜坡枢椎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例患者的延髓脊髓角为130.38°±168.75°,平均154.17°±6.54°,95%置信区间为(141.35°,166.99°);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斜坡枢椎角与延髓脊髓角存在线性正相关(r=-0.95,P=0.007)。结论男性斜坡枢椎角正常值为145.10°±170.19°,女性斜坡枢椎角正常值为142.67°~168.47°;斜坡枢椎角与延髓脊髓角呈正相关,斜坡枢椎角正常范围可作为术中复位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窝 枢椎 延髓 脊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脊柱退行性疾病需手术治疗患者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旭 张会英 +3 位作者 娄路馨 吕艳伟 吴昕峰 吴俊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退行性疾病需手术治疗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以及合并2型糖尿病对骨代谢和BM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脊柱... 目的探讨脊柱退行性疾病需手术治疗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以及合并2型糖尿病对骨代谢和BM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脊柱退行性疾病需手术治疗患者139例。患者术前进行腰椎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同时测定其血清中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B特殊序列(B—CTX)、N-端骨钙素(OC)、25-羟基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清钙、磷的水平。采用偏相关分析腰椎QCT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差、协方差分析BMD水平不同的3组间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腰椎QCT骨密度的影响因素。t检验比较BMD与骨代谢指标在2型糖尿病有无的两组间的差异。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2.74±6.83)岁,腰椎BMD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40.2%(56/139),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为43.8%(61/139),骨量正常的比例仅有16.0%(22/139)。25(oH)D〈30nmol/L的比例为47%(66/139),30~50nmol/L的比例为40%(55/139),50~125nmol/L的比例仅为13%(18/139)。偏相关分析提示在控制性别、糖尿病的作用后,腰椎QcT骨密度与PINP、B—CTX、OC呈负相关(r=-0.352,P〈0.01;r=-0.356,P〈0.01;r=-0.276,P=0.001)。并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BMD的下降,PINP、B-CTX、OC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75,P〈0.01;F=11.550,P〈0.01;F=9.738,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PINP是决定脊柱退行性疾病需手术患者BMD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B=-1.863,t=-5.425,P〈0.01;B=-0.393,t=-2.061,P=0.041)。根据有无血糖异常及2型糖尿病的诊断,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两组间的PINP(36.56±14.56和49.51±16.68μg/L)、B—CTX(0.39±0.20和0.52±0.21μg/L)、OC(14.21±5.13和20。74±6.84μg/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48,P〈0.01;t=2.754,P〈0.01;t=4.573,P〈0.01)。结论脊柱退行性疾病需手术治疗患者普遍存在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和维生素D缺乏的状况。伴有PINP水平升高的老龄患者,更容易发生BMD的降低,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处于一种低骨转换状态,这可能是不依赖于BMD、增加骨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糖尿病 2型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玮玮 刘佳佳 吴昕峰 《中国病案》 2022年第3期90-93,共4页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性应激障碍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5月10日-2019年12月10日某院脊髓损伤住院患者264例,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尺、医院...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性应激障碍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5月10日-2019年12月10日某院脊髓损伤住院患者264例,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尺、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患者进行评测。结果 264例脊髓损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总分均值为(78.29±41.341)分,总分≥40分者125例,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47.34%;疼痛评分、神经损伤平面、脊髓损伤分级、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进入急性应激障碍总分回归方程,重度疼痛、颈椎损伤、脊髓损伤分级为A级、焦虑、抑郁患者在急性应激障碍总分及各个维度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损伤患者存在明显的急性应激反应,脊髓损伤分级为A级、颈椎损伤、重度疼痛、焦虑、抑郁的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急性应激反应 焦虑 抑郁 疼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