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晁 谢军 +3 位作者 李兆丽 张大川 鲁常青 孙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形态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结合病理形态特点和免疫组化与其他肿瘤鉴别诊断,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镜下肿瘤细胞上皮样,轻一...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形态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结合病理形态特点和免疫组化与其他肿瘤鉴别诊断,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镜下肿瘤细胞上皮样,轻一中度异型,核分裂象易见,呈片状、巢状、条索状排,部分区域可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分支状血管性腔隙,内衬异型瘤细胞,亦可见单个瘤细胞或多个瘤细胞形成空腔包绕红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CD31和AE1/AE3均(+),CK8/18部分(+),CD34和F8(-);网状纤维染色血管腔隙结构(+)。结论原发于骨的上皮样血管肉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诊断要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免疫组化及网状纤维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可与转移癌、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恶性问皮瘤、恶性黑色素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肉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晁 陈陆俊 +4 位作者 谢军 李兆丽 虞华明 谈炎 鲁常青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组织芯片技术,分别检测105例食管癌组织和11例食管正常组织... 目的探讨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组织芯片技术,分别检测105例食管癌组织和11例食管正常组织中E-cadherin、Cytokeratin及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及相互之间的差异。结果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进行分组,105例食管癌组织中,E-cadherin高表达63例,低表达42例;Cytokeratin高表达51例,低表达54例;Vimentin高表达35例,低表达70例。E-cadherin在正常组织(H-score:172.7±40.7)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肿瘤组织(H-score:31.9±33.1)(P<0.0001);Cytokeratin在正常组织(H-score:272.7±12.0)及肿瘤组织(H-score:250.1±71.1)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1)。在105例食管癌组织中,肿瘤≥3.5 cm组中的Cytokerati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肿瘤<3.5cm组(P=0.0137);Vimentin在正常组织[阳性细胞百分比(3.5±1.4)%]及肿瘤组织[阳性细胞百分比(10.2±22.7)%]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1)。E-cadherin高表达组中Vimentin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cadherin低表达组(χ2=4.464,P=0.0346)。结论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在食管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表明食管癌组织中存在上皮-间充质转化现象,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食管癌浸润及转移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组织芯片 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 肿瘤侵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晁 王辉 +1 位作者 鲁常青 代云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GM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3例LGMS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结果镜下肿瘤组织由轻、中度异型的长梭形/胖梭形肿瘤细胞组成,核分裂象2—3个/10HPF。瘤细胞束状...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GM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3例LGMS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结果镜下肿瘤组织由轻、中度异型的长梭形/胖梭形肿瘤细胞组成,核分裂象2—3个/10HPF。瘤细胞束状排列,浸润周边脂肪组织或横纹肌组织,似侵袭性纤维瘤病或形成类似增生性肌炎中的棋盘样结构;部分区域细胞密度增加,呈交织束状或鱼骨样排列。免疫组化:3例梭形肿瘤细胞均vimentin和SMA(+),1例desmin(+);3例S-100、calponin、lysozyme、EMA和AE1/AE3均(-)。结论LGMS是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低度恶性间叶源性肿瘤,易复发,亦可转移,明确诊断需组织形态学与免疫组化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食管鳞癌中癌-睾丸抗原NY-ESO-1及MAGE-1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晁 陈同钰 +2 位作者 樊祥山 孟凡青 谈炎 《实用癌症杂志》 2007年第4期341-343,353,共4页
目的研究NY-ESO-1及MAGE-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为食管癌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组织芯片并结合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NY-ESO-1及MAGE-1蛋白在113例食管鳞癌及1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结... 目的研究NY-ESO-1及MAGE-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为食管癌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组织芯片并结合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NY-ESO-1及MAGE-1蛋白在113例食管鳞癌及1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结果10例正常食管黏膜均不表达NY-ESO-1及MAGE-1蛋白,而其在食管鳞癌组织芯片109例有效标本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9.4%和37.4%(32/109,41/109),阳性部位均位于细胞质。其中,59例至少表达1种CT抗原,占总数的54.1%(59/109),13例同时表达2种CT抗原,占11.9%(13/109);NY-ESO-1及MAGE-1蛋白的表达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分化较好的I级和II级食管鳞癌,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NY-ESO-1及MAGE-1可作为食管癌免疫治疗的靶标之一,含有CT抗原的疫苗可用于食管癌患者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Y-ESO-1蛋白 MAGE-1蛋白 食管鳞癌 组织芯片
下载PDF
癌-睾丸抗原NY-ESO-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5
作者 吴晁 陈同钰 +1 位作者 孟凡青 樊祥山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检测NY-ESO-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NY-ESO-1蛋白在晚期食管鳞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13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标本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NY-ESO-1蛋白的表达,SPSS... 目的检测NY-ESO-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NY-ESO-1蛋白在晚期食管鳞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13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标本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NY-ESO-1蛋白的表达,SPSS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109例有效标本中,有32例NY-ESO-1阳性(29.4%),阳性部位在细胞浆,1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无一例表达NY-ESO-1蛋白。NY-ESO-1蛋白的表达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分化较好的Ⅰ级和Ⅱ级食管鳞癌,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NY-ESO-1是目前已知的免疫原性最强肿瘤抗原,可诱导自发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其在晚期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提示NY-ESO-1可作为食管癌的免疫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Y-ESO-1 食管鳞癌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ER、PR、CerbB-2、P_(53)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卉 刘艳萍 +2 位作者 钱翠娥 谈炎 吴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6-500,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与ER、PR、CerbB-2、P53表达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2009-01~2009-12177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定这些免疫分子的表达情况,通过超声表现中的肿块大小...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与ER、PR、CerbB-2、P53表达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2009-01~2009-12177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定这些免疫分子的表达情况,通过超声表现中的肿块大小、内部的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边缘的"毛刺征"及血流分级与ER、PR、CerbB-2、P53表达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77例导管癌中,肿块边缘"毛刺征"和内部血流信号分级0~Ⅰ级与癌细胞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肿块内部的钙化与癌细胞CerbB-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和血流信号分级Ⅱ~Ⅲ级与癌细胞CerbB-2、P5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肿块大小与ER、PR、CerbB-2、P53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与ER、PR、CerbB-2、P53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相互结合对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生物学标记
下载PDF
胃钙化性纤维性肿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兆丽 李青 +3 位作者 吴晁 鲁常青 谈炎 虞华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1-303,307,共4页
目的探讨胃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胃CFT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胃CFT胃镜下均表现为胃体部息肉样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最大径分别为1.5... 目的探讨胃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胃CFT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胃CFT胃镜下均表现为胃体部息肉样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最大径分别为1.5 cm和1.2 cm。镜下特点为胶原玻璃样变的纤维组织内伴有钙化或砂砾体形成,其间夹杂稀疏的梭形纤维母细胞,间质内可见散在或灶性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vimentin(+),Pgp 9.5、SMA、desmin、CD34、CD117、DOG-1、S-100、AE1/AE3、Ki-67和ALK1均(-)。结论胃CFT是一种极少见的良性纤维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需注意与发生于胃壁的其他间叶源性肿瘤如胃肠间质瘤、神经鞘瘤、纤维瘤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MSCT征象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8
作者 蒋振兴 丁玖乐 +2 位作者 吴晁 卢海涛 邢伟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MSCT征象与病理危险度分级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MSCT图像资料,采用Fisher准确概率法,Spearman,Logistic统计方法分析CT征象与危险度的相关性。结果:110例病例中,胃部发病率最高(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MSCT征象与病理危险度分级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MSCT图像资料,采用Fisher准确概率法,Spearman,Logistic统计方法分析CT征象与危险度的相关性。结果:110例病例中,胃部发病率最高(67.3%),而后依次是小肠(27.3%)、胃肠外(2.7%)、食管(1.8%)、结直肠(0.9%)。发病部位、大小、肿瘤形态、平扫密度、囊变、坏死、出血、钙化、气体、轮廓、生长方式、与胃肠道关系、强化方式、肿瘤血管、腹水、远处转移在危险度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小、肿瘤血管、形态、强化方式、坏死、平扫密度、轮廓、生长方式与危险度呈中-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818,0.698,0.673,0.648,0.624,0.589,0.544,0.498,P值均小于0.05)。在多分类Logistic模型中,肿瘤大小及形态是预测高危胃肠道间质瘤的指标(P<0.05)。溃疡、肠梗阻、强化程度、淋巴结肿大征象在危险度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征象可反映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肿瘤大小及形态可作为高危险胃肠道间质瘤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危险度分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晁 谢军 +6 位作者 陈陆俊 李兆丽 虞华明 谈炎 吴昌平 蒋敬庭 鲁常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3-913,共1页
我们通过构建食管癌组织芯片,检测食管癌组织中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1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 协同刺激分子 食管癌组织 B7-H1 临床意义 负性 组织芯片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相关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晁 陈同钰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06年第5期641-644,共4页
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对病人的成功治疗至关重要。现有检测方法仍不能满足早期准确诊断前列腺癌的要求,新的治疗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现就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生物学标记
原文传递
成人Kasabach-Merritt综合征一例临床及病理观察
11
作者 吴晁 鲁常青 +1 位作者 康定华 孙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6-808,共3页
患者女,52岁,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29年、右面颊部紫红色斑块9年.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病情稍有好转,但血小板从未上升至正常,糖皮质激素减量后长期服中药调理.近来患者面颊部斑块肿胀疼痛,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血常规检查白细胞3.0 ×... 患者女,52岁,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29年、右面颊部紫红色斑块9年.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病情稍有好转,但血小板从未上升至正常,糖皮质激素减量后长期服中药调理.近来患者面颊部斑块肿胀疼痛,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血常规检查白细胞3.0 × 109/L,血红蛋白85 g/L,血小板2×109/L.CT检查示肝内多发血管瘤,其中肝左外叶1个14 cm×5.7 cm.内科治疗后手术切除肝左外叶巨大血管瘤.术后血小板上升至120×109/L,面颊部肿胀消失.术后病理诊断: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血管腔内广泛血栓形成伴机化.综合分析,本例诊断:成人Kasabach-Merritt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 病倒报告[文献类型]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大川 鲁常青 +5 位作者 李青 吴晁 田波 徐斌 卢斌峰 蒋敬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利用光镜对956例胃癌组织中的TILs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χ2检验分析TIL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利用光镜对956例胃癌组织中的TILs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χ2检验分析TIL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TILs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在435例(45.5%)胃癌组织中观察到高表达的TILs,并具有特殊的组织病理形态特征。TILs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P=0.000)、分化程度(P=0.000)、浸润深度(P=0.000)、大小(P=0.002)、淋巴结转移(P=0.000)、神经侵犯(P=0.005)和血管侵犯(P=0.003)有关。高表达TILs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期为(69.96±2.12)个月,低表达TILs患者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为(54.78±1.99)个月(P=0.000)。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TILs[风险比(HR)=0.815,P=0.030]、患者年龄(HR=1.496,P=0.000)、TNM分期(HR=1.756,P=0.000)、血管内癌栓(HR=1.389,P=0.001)和淋巴结转移(HR=1.864,P=0.000)为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胃癌组织中TILs可对机体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细胞 预后 生存时间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组织因子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陆俊 罗光华 +3 位作者 谈炎 魏江 吴晁 徐宁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39-641,共3页
食管鳞癌是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2位。食管鳞癌的治疗目前主要有外科、放射、药物及免疫治疗等。对于Ⅱ期以上的病例,单一的治疗方案往往效果不佳,故多采用综合治疗。组织因子又称凝血因子Ⅲ,是一... 食管鳞癌是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2位。食管鳞癌的治疗目前主要有外科、放射、药物及免疫治疗等。对于Ⅱ期以上的病例,单一的治疗方案往往效果不佳,故多采用综合治疗。组织因子又称凝血因子Ⅲ,是一相对分子质量为47×10^3的单链跨膜糖蛋白,由26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包括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三个结构域。组织因子在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与凝血因子Ⅶ/Ⅶa结合,继而激活凝血因子Ⅸ和Ⅹ,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组织因子 临床意义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 肿瘤死亡率 相对分子质量 免疫治疗 凝血因子Ⅲ
原文传递
载脂蛋白M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4
作者 陈陆俊 罗光华 +4 位作者 谢军 吴晁 王海涛 XU Ning 张晓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6-1176,共1页
我们通过检测载脂蛋白M(apoM)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探讨apoM在胃肠道肿瘤进展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载脂蛋白M 临床意义 APOM
原文传递
胃具有腺和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的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妍 雷婷 +4 位作者 吴晁 王辉 史勇强 夏存燕 陈铜兵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探讨胃具有腺和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的癌(A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2020年诊断的胃AC 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殊染色及二代测序等技... 目的探讨胃具有腺和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的癌(A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2020年诊断的胃AC 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殊染色及二代测序等技术分析其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例1,54岁,病变位于胃窦,肿瘤最大径为4 cm;例2,75岁,病变位于贲门,肿瘤最大径为2 cm。镜下观察肿瘤细胞主要呈片状或条索状分布,细胞异型性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肿瘤细胞主要为印戒细胞样,例1可见神经内分泌肿瘤成分,并伴淋巴结转移,例2局灶伴有细胞外黏液,还可见瘤巨细胞。2例肿瘤细胞均弥漫强阳性表达突触素、嗜铬粒素A和CD56,广谱细胞角蛋白、MUC1和MUC4也有表达,不表达MUC2、MUC5AC及MUC6。特殊染色结果: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阳性。二代测序结果:例1 RAD51D p.Arg266Cys错义突变,例2 TSC1、SMAD4、PALB2、VEGFA、FGFR3错义突变,TP53无义突变,PTEN剪接位点变异,MYC拷贝数扩增。结论胃AC是一种同时具有神经内分泌和腺上皮分化特征的罕见肿瘤,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AB-PAS染色结果及基因变异特点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特殊染色 组织学形态 免疫表型 细胞异型性 RAD51 无义突变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