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汉阳陵到海德马克:两个遗址博物馆的社会人类学访谈——吴晓丛谈汉阳陵(下篇)
1
作者 许东明 吴晓丛 《住区》 2019年第2期82-93,共12页
从2009年至2015年,笔者就"遗址博物馆的中国与挪威案例对比研究"这一博士论文选题,以社会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为工具,对在挪威和中国所遴选的两个遗址博物馆案例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话遗产"栏目首批系列文章即为这... 从2009年至2015年,笔者就"遗址博物馆的中国与挪威案例对比研究"这一博士论文选题,以社会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为工具,对在挪威和中国所遴选的两个遗址博物馆案例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话遗产"栏目首批系列文章即为这一田野调查工作的人类学访谈笔记。此项调研工作的重点,是采访曾以不同角色参与相关遗址博物馆项目的专业工作者——包括文物保护官员、考古专家、博物馆学专家、博物馆管理者、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以及施工监理人员等——分别代表了参与项目实施的不同组织机构。社会人类学的参与式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与半结构化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是开展此项田野工作的主要科研工具。这一社会人类学田野调查访谈主要聚焦于挪威和中国的两个遗址博物馆的三则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建筑案例——即挪威哈马市(Hamar)海德马克博物馆(Hedmarksmuseet)的"大哈马谷仓"(Storhamarl(?)ven)和哈马大教堂遗址保护厅(Vernebygget over Domkrikeruinene pa Hamar),以及中国西安汉阳陵博物馆的汉阳陵帝陵外藏坑地下遗址保护展示厅。阳陵是西汉王朝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前141年)与皇后王氏同莹异穴的合葬陵园,坐落于西安以北泾渭两河交汇的咸阳塬上,在五陵原西汉帝陵群中位居最东。对汉阳陵的考古调查始于20世纪70年代,现已探明的阳陵陵园遗址区包括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邢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组成部分,共约20平方公里。汉阳陵博物馆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前身是1999年建成的汉阳陵考古陈列馆,是中国2010年首批公布的十二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汉阳陵博物馆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在2000年至2006年设计并实施完成。建筑位于阳陵帝陵封土东北侧,靠近帝陵封土,是中国首座对考古遗址实现全封闭保护,并采用国际文物保护先进技术的现代化全地下遗址博物馆。鉴于保护遗址及遗址周边环境真实性与完整性的考虑,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弃宏大而就无形",采用全地下建设方式,淡化了建筑对遗址环境的干扰,并运用先进科技,将遗址环境与参观环境分离,通过封闭模拟文物埋藏环境为文物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中国同类型考古遗址博物馆中的范例。笔者就汉阳陵博物馆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这一项目共采访了十余位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幸蒙受访人慨允,得以将这些访谈信息采集整理,作为基础数据以资进一步学术研究之用。这些访谈对于所聚焦的项目案例,堪为一份珍贵的口述历史记录。读者由此或不难勾勒出一幅有关具体案例的全景图像。而多位受访人在访谈中不乏于项目之外对文化遗产保护与遗址博物馆设计实践认知之盛意阐发,相信無论于笔者抑或读者,都既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收获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博物馆 汉阳陵 考古发掘 文化遗产 保护与利用 社会人类学
下载PDF
全新的地下遗址博物馆——西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 被引量:8
2
作者 吴晓丛 王保平 李库 《中国文化遗产》 2006年第2期80-83,共4页
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隐藏在绿色地面之下.建筑顶部覆土植草种树,恢复陵园原有的历史环境风貌和自然景观。
关键词 遗址博物馆 保护 帝陵 阳陵 西汉 自然景观 历史环境
下载PDF
汉阳陵大遗址保护与利用项目定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晓丛 薛凯 谭平 《文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3-58,共6页
关键词 咸阳 发掘 考古工作 汉代 陵园 皇后 出土 刘启 形神 作者
下载PDF
《文物志》纂修笔谈三则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晓丛 《文博》 2015年第1期111-112,共2页
地方志书是全面系统记述一定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的"资政""存史""教化"功能,自古为历代统治者和社会各界所重,使得编修方志成为中国特有... 地方志书是全面系统记述一定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的"资政""存史""教化"功能,自古为历代统治者和社会各界所重,使得编修方志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有道是"盛世修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修志热情高涨,方志事业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文物志》作为地方综合性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修工作也日益受到地方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世修志 资料性文献 地方志书 存史 地方综合性 生不立传 史志 编修工作 历代统治者 有道
下载PDF
博物馆经济效益浅见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晓丛 《文博》 1988年第5期76-77,72,共3页
博物馆的经济效益问题是当前博物馆事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国家搞活经济政策而提出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新问题。博物馆要不要搞经济效益,在什么样的前提下和范围内讲求经济效益,如何理解和提高博物馆的经济效益,这些问题关系到博物馆性质... 博物馆的经济效益问题是当前博物馆事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国家搞活经济政策而提出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新问题。博物馆要不要搞经济效益,在什么样的前提下和范围内讲求经济效益,如何理解和提高博物馆的经济效益,这些问题关系到博物馆性质、任务等基本理论,关系到我国博物馆事业能否尽快发展及坚持正确的办馆方向。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予以认真研究,在当前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正确认识博物馆的经济效益问题离不开对博物馆基本性质和任务的把握。那么,博物馆是一个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在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事业 博物馆工作 文博 理论与实践 国际博物馆 科学文化教育 组织管理者 胡乔木同志 工作活动 内部机构
下载PDF
主题·意志·逆反心理——再论秦俑的主题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晓丛 张文立 《文博》 1987年第1期26-31,共6页
秦俑主题思想是秦俑研究诸方面中一个十分重要而且较为复杂的课题.它关系到从总体上真正把握和认识秦俑这一文化遗产的巨大价值.随着秦俑研究领域的不断开拓,秦俑主题思想的探讨也逐渐被专家学者们所重视,从一般涉及到专文论述,以致初... 秦俑主题思想是秦俑研究诸方面中一个十分重要而且较为复杂的课题.它关系到从总体上真正把握和认识秦俑这一文化遗产的巨大价值.随着秦俑研究领域的不断开拓,秦俑主题思想的探讨也逐渐被专家学者们所重视,从一般涉及到专文论述,以致初步形成几种不同观点的争鸣,这是秦俑研究不断深入的可喜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思想 专文 作品主题 艺术作品 右相 《上林赋》 什么是艺术 羽猎赋 定于一 始皇帝
下载PDF
弃宏大而就无形 陕西汉阳陵博物馆遗址保护性展示建筑的创新实践 被引量:9
7
作者 吴晓丛 《时代建筑》 2006年第6期46-51,共6页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建筑是目前我国第一座对近帝陵封土及遗址实现全封闭保护的现代化全地下遗址博物馆。展示厅建筑设计“弃宏大而就无形”,以文物保护为核心,以文化展示为主线,全面运用了多种国际文物保护的先进技术,完整体现...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建筑是目前我国第一座对近帝陵封土及遗址实现全封闭保护的现代化全地下遗址博物馆。展示厅建筑设计“弃宏大而就无形”,以文物保护为核心,以文化展示为主线,全面运用了多种国际文物保护的先进技术,完整体现了当代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的先进理念,成为我国新一代遗址博物馆建筑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阳陵 文物遗址 保护 展示 博物馆
下载PDF
文物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晓丛 《文博》 1995年第4期84-86,共3页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及其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而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因其较之史书典籍等书面文字资料所独具的客观实在性、形象直观性、科学准确性等属性特征,被称为“立体的教材”,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文物 民族精神 华民族 忧患意识 客观实在性 形象直观性 优秀传统文化 杰出人物 民族凝聚力
下载PDF
张西堂、黄珮先生存藏学人翰墨过眼录
9
作者 吴晓丛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张西堂是我国著名经学家,“古史辨派”的重要成员。其生前与梁启超、钱玄同、顾颉刚、商承祚、马衡、刘盼遂、容庚等多位大师先贤多有过从,彼此诗赋唱和、学术结缘,故存藏有众多著名学者的手泽翰墨。这些遗物,不少已成文物,不仅具有较... 张西堂是我国著名经学家,“古史辨派”的重要成员。其生前与梁启超、钱玄同、顾颉刚、商承祚、马衡、刘盼遂、容庚等多位大师先贤多有过从,彼此诗赋唱和、学术结缘,故存藏有众多著名学者的手泽翰墨。这些遗物,不少已成文物,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从中亦可窥见当年大师硕儒深邃内敛的高情远趣。尤以新发现梁启超先生1925年亲笔信札,内容涉及有关重要学术见解,殊为珍贵。将这些学人翰墨刊布于世,必可裨益学界,嘉惠艺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西堂 黄珮 梁启超 手札
下载PDF
搜求几无遗珠 识见戛戛独造——读《陕西古塔全编》
10
作者 吴晓丛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7-109,共3页
古塔是不可移动文物古建筑庞大家族中的重要构成。在我国,广为分布的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古塔,不仅是当时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而且高度凝聚于其上的民族信仰、聪明才智、创造精神、审美情趣,使得古塔往往成为... 古塔是不可移动文物古建筑庞大家族中的重要构成。在我国,广为分布的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古塔,不仅是当时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而且高度凝聚于其上的民族信仰、聪明才智、创造精神、审美情趣,使得古塔往往成为华夏悠久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正因如此,对于中国古塔的考证研究、调查整理、介绍记述等工作素为学术界所重视,而对于那些致力于宗教和建筑文化研究的学者而言,更是无不涉其藩篱。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有关古塔的著述时见迭出,以罗哲文、张驭寰为此中巨擘。即使限于本世纪以来的陕西之境,有关古塔的专著也接踵而出。先有李魁元《华夏古塔集锦》、赵克礼《陕西古塔研究》,踵其后者又有马建岗《陕西古塔》、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古塔实录》等等,至于在一些综合类的著作中涉及古塔之内容,更不知有几。有感于此,有人慨叹,陕西古塔的文章似乎做尽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高浮雕 《陕西古塔全编》
下载PDF
熔古铸今 自成高格——评《西周金文名家释评书法展》
11
作者 吴晓丛 《文博》 1997年第2期24-26,共3页
在《西周金文名家释评书法展》的艺术长廊中漫步徘徊,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朱光潜先生在谈美学的一篇文章中曾发出的感慨:“慢慢走,欣赏啊!”的确.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熔古铸今、格调高雅的展览,好看,耐看,值得细细欣赏和品味.位于陕... 在《西周金文名家释评书法展》的艺术长廊中漫步徘徊,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朱光潜先生在谈美学的一篇文章中曾发出的感慨:“慢慢走,欣赏啊!”的确.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熔古铸今、格调高雅的展览,好看,耐看,值得细细欣赏和品味.位于陕西扶岐一带的周原,乃周人灭商前的都邑所在地,也是周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自汉以降,大量青铜器干此出土问世,史不绝书.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伴之而出的西周钟鼎铭文,字逾四万余,约为两部《尚书》之和,既有极其宝贵的历史考古价值,又是中国书法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篇章.孔子云:“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书法展 《尚书》 书法作品 毛公鼎 青铜器 钟鼎铭文 书法理论 书法艺术 史料价值
下载PDF
在’95上海“越窑、秘色瓷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代表陕西省文物局讲话
12
作者 吴晓丛 《文博》 1995年第6期6-6,共1页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参加这次盛会我感到非常荣幸。在上海、浙江、陕西三省市的文物部门联席召开的国际秘色瓷讨论会在上海胜利开幕,值此,我代表陕西省文物界同仁,代表因公务不能到会的陕西省文物局王文清局...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参加这次盛会我感到非常荣幸。在上海、浙江、陕西三省市的文物部门联席召开的国际秘色瓷讨论会在上海胜利开幕,值此,我代表陕西省文物界同仁,代表因公务不能到会的陕西省文物局王文清局长,张廷皓副局长向会议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全体与会代表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色瓷 国际学术讨论会 文物局 开幕式 越窑 历史文化 先生们 表示热 中国瓷器 探讨交流
下载PDF
西安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规划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
13
作者 韩骥 吴晓丛 +4 位作者 傅清远 侯卫东 王桢 周魁英 刘克成 《建筑与文化》 2007年第8期100-103,共4页
采取什么样的建设模式? 韩疆:提出要把大明宫搞成遗址公园.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形势所迫。根据西安半个世纪以来的建设经验,往往文物保护不先下手,最后将一事无成。从90年代开始.在最近10年里我们不断地向领导呼吁大明宫得有一... 采取什么样的建设模式? 韩疆:提出要把大明宫搞成遗址公园.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形势所迫。根据西安半个世纪以来的建设经验,往往文物保护不先下手,最后将一事无成。从90年代开始.在最近10年里我们不断地向领导呼吁大明宫得有一些动作了.单纯地保是保不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公园 公园建设 西安 专家 规划 文物保护 大明宫
下载PDF
汶川地震三秦文物损毁实录与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宪曾 吴晓丛 《文博》 2008年第4期3-12,共10页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黑色瞬间,山崩地裂,建筑坍塌.四川天府之壤,满目疮痍,数万同胞,悲惨罹难.国殇之巨,危害之大,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关键词 陕西省 文化遗产 嘉靖 大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震 余震 三秦
下载PDF
一代文豪留在陕西的遗墨
15
作者 吴晓丛 《金秋》 2021年第21期50-52,共3页
郭沫若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作为历史考古学家的郭沫若,对陕西这个号称"天然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大省不免多有关注青睐。自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郭老去世,其间20余年,他先后多次莅陕,所... 郭沫若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作为历史考古学家的郭沫若,对陕西这个号称"天然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大省不免多有关注青睐。自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郭老去世,其间20余年,他先后多次莅陕,所到之处多有题字题词。1954年,考古工作者在位于西安东郊的浐河之畔发现了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遗址。郭老闻讯,于1957年11月27日亲临遗址视察,并欣然命笔,给正在建设的半坡博物馆题写了馆名并题字"半坡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坡博物馆 考古工作者 古文字学家 历史博物馆 半坡遗址 仰韶文化 一代文豪 文物大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