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头发蛋白质组学区分个人特质的方法学探究
1
作者 吴晓淋 张涛 +2 位作者 徐平 张亚莉 张振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0-240,共11页
目的头发是一类重要的皮肤附属物,主要由角蛋白和角蛋白相关蛋白等组成。不同种族及性别样本的头发蛋白质组成和占比存在差异,且目前缺乏高效率提取头发蛋白的方法。本文探究基于定量头发蛋白质组学方法,旨在探索该方法区分不同个体的... 目的头发是一类重要的皮肤附属物,主要由角蛋白和角蛋白相关蛋白等组成。不同种族及性别样本的头发蛋白质组成和占比存在差异,且目前缺乏高效率提取头发蛋白的方法。本文探究基于定量头发蛋白质组学方法,旨在探索该方法区分不同个体的可能性。方法以3例头发样本,对样品处理方法和裂解缓冲液进行探究,发展一种名为PLEE(PTM lab for protein extraction from hair with high efficiency)的稳定、高效的头发蛋白质提取方法,对7例人发样本,以PLEE法进行提取,结合胶内消化方法进行蛋白质组学实验,产出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个体间的头发蛋白质组成及占比。结果共鉴定274种蛋白质,共有的蛋白质107种,非共有蛋白质种类在57~119,部分样本存在独特鉴定蛋白。使用共鉴定107种蛋白质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分析,通过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可将各样本进行区分,且技术重复样本可聚在一起,表明流程的稳定性。另外,筛选出10个关键蛋白(KRT33A、KRTAP9-6、KRT83、KRTAP7-1、KRT32、BLMH、KRT38、KRTAP11-1、NPAS1、KRTAP4-3)在不同个体之间差异比较大且在同个体中蛋白质鉴定稳定。结论不同个体的头发蛋白质组成存在差异,筛选出的10个蛋白质有望作为区分个体特质的关键蛋白,在个体识别、刑侦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发 蛋白质组学 个人特质 PLEE
下载PDF
人颈椎黄韧带交感神经纤维分布的组织学观察
2
作者 董德鹏 郭昭阳 +3 位作者 马原野 陈伯华 吴晓淋 相宏飞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886-889,共4页
目的探讨人颈椎黄韧带上交感神经分布的特点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行脊柱后路手术病人15例及成年尸体标本7具,取其黄韧带逐层三维切片进行乙醛酸染色,分析黄韧带不同区域交感神经的分布情况。观察离体后中立位、极端过伸过屈位黄韧带外... 目的探讨人颈椎黄韧带上交感神经分布的特点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行脊柱后路手术病人15例及成年尸体标本7具,取其黄韧带逐层三维切片进行乙醛酸染色,分析黄韧带不同区域交感神经的分布情况。观察离体后中立位、极端过伸过屈位黄韧带外侧附着点间距(M)、内侧附着点间距(N)以及M/N比例(λ)。结果黄韧带存在交感神经纤维,并且内带(Ⅱ区)相对于外带(Ⅰ区)分布较少(t=13.35,P<0.05)。黄韧带穿行微动脉壁上环绕分布着一些短而呈波浪形的短神经纤维(β型),韧带纤维中普遍分布点状、线形交感神经纤维(α型)。黄韧带M较N更短(λ<1),微血管在垂直或平行黄韧带纤维时,管壁分布的β型交感神经纤维受到来自韧带弹力纤维的剪切力。结论黄韧带上有交感神经纤维分布,且其分布方式可能与黄韧带的力学特点相关,这种力学相关分布特点可能是造成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始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黄韧带 肾上腺素能纤维 组织学 关节不稳定性
下载PDF
颈椎前路去后纵韧带减压对颈性眩晕中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晓淋 邱晨生 +2 位作者 董英伟 王荣环 陈伯华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7期171-171,173,共2页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去后纵韧带减压对颈性眩晕中短期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颈性眩晕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接受去后纵韧带减压手术的观察组和保留后纵韧带减压手术的对照组,观察两组...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去后纵韧带减压对颈性眩晕中短期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颈性眩晕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接受去后纵韧带减压手术的观察组和保留后纵韧带减压手术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卧床时间、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颈椎前路去后纵韧带减压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且取得与保留后纵韧带手术相当的创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减压手术 后纵韧带
下载PDF
脊柱外科中脑脊液漏的治疗和预防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晓淋 刘勇 孟祥君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7期90-90,92,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中脑脊液漏的治疗和预防,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该院自2009年12月—2013年6月以来收治的30例脊柱外科中并发脑脊液漏患者,术中均发现硬脊膜破裂,行修补硬脊膜漏口,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结合愈合周期讨论脑...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中脑脊液漏的治疗和预防,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该院自2009年12月—2013年6月以来收治的30例脊柱外科中并发脑脊液漏患者,术中均发现硬脊膜破裂,行修补硬脊膜漏口,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结合愈合周期讨论脑脊液漏的预防。结果该组30例脊柱外科术中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的伤口经过有效的保守治疗措施,全部痊愈,达到了100%,无一例发生脑脊髓膜炎、神经纤维疝、切口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大部分患者的伤口引流管在外科手术结束后的4~7 d拔除,引流口经缝合后完全愈合。结论通过术中对粘连硬膜的反复探查、仔细分离及对破裂硬脊膜采取及时的修补手术,采取有效的术后预防和系统治疗措施,可以缩短患者的愈合周期,以达到良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脑脊液漏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腰椎间盘应激状态下髓核组织中HSPA1A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刘畅 相宏飞 +7 位作者 吴晓淋 丁文元 李祥林 张薇 黄辉 王冠荣 陈伯华 张英泽 《精准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91-296,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不同应激状态下髓核组织中诱导型热休克蛋白70(HSPA1A)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9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腰椎手术治疗患者的腰椎间盘组织标本共42例,其中13例标本取自外伤后急性及亚急性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不同应激状态下髓核组织中诱导型热休克蛋白70(HSPA1A)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9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腰椎手术治疗患者的腰椎间盘组织标本共42例,其中13例标本取自外伤后急性及亚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应激组),17例标本取自无明显外伤史且经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慢性应激组),12例标本取自腰椎滑脱症患者(病理退变组)。术前根据MRI检查结果对患者的腰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术中取出纤维环及髓核组织,经电镜观察各组患者腰椎间盘纤维环形态;各组随机抽取6例组织结构较全的样本经组织学处理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各组髓核组织中HSPA1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经细胞培养及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HSPA1A抗凋亡特性进行检测。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急性应激组较慢性应激组及病理退变组Pfirrmann分级低(Z=2.725、4.651,P<0.05),而慢性应激组Pfirrmann分级与病理退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急性应激组椎间盘纤维环纤维排列整齐、有弹性且光滑,破裂处断面平整;慢性应激组和病理退变组中纤维环纤维排列紊乱,无弹性且粗糙,纤维交联,但两组纤维紊乱程度不一;各组髓核侵入处均有纤维粘连现象存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结果显示,3组腰椎间盘髓核中央区、髓核与纤维环交界区组织中HSPA1A均稳定表达但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606.531、1 129.424,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各组髓核细胞未干预组与HSPA1A干预组相比有下调早期凋亡细胞比例的现象(t=3.15~4.95,P<0.05)。结论HSPA1A在人椎间盘髓核组织急性、慢性应激状态及病理退变状态下均呈稳定表达,其表达与椎间盘应激程度具有相关性,HSPA1A抗凋亡特性在该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脊椎滑脱 椎间盘退行性变 诱导型热休克蛋白70 氧化性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人尿源干细胞外泌体对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周荣耀 郭柱 +8 位作者 苏炜良 秦明 张国庆 王岩 吴晓淋 陈五军 邢东明 相宏飞 陈伯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7-436,共10页
目的:探讨人尿源干细胞外泌体(USC-Exos)对退变髓核细胞(N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健康成人尿液中获得人尿源干细胞(USCs)并进行体外培养,通过成骨、成软骨、成脂诱导分化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对所提取细胞进行... 目的:探讨人尿源干细胞外泌体(USC-Exos)对退变髓核细胞(N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健康成人尿液中获得人尿源干细胞(USCs)并进行体外培养,通过成骨、成软骨、成脂诱导分化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对所提取细胞进行鉴定。使用USCs完全培养基培养USCs 48h后采用差速离心法从培养基中提取外泌体,应用电子显微镜、粒径分析及WB技术对USC-Exos进行形态、直径及表面标志物检测。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摘除的髓核中提取NPCs,并培养至P6。以加入50μg/ml USC-Exos干预的P6NPCs为实验组,以50μg/ml未培养过细胞的USCs完全培养基离心沉淀物干预的P6 NPCs为对照组,分别在干预后1~6d使用CCK-8法检测NPCs增殖情况。使用PKH26荧光染料标记USC-Exos,并用标记后的USCExos干预P6 NPCs,12h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NPCs对USC-Exos的摄取情况。两组在干预后48h进行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检测NPCs衰老比例,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蛋白聚糖(ACAN)、Ⅱ型胶原(COL2)的表达。干预后3d、5d、7d时用RT-PCR和WB检测两组NPCs中ACAN、COL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多肿瘤抑制基因P16(P16)的mRNA及对应蛋白的表达量,对两组ACAN、COL2、TIMP1、P1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比较,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从人尿中提取的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传代培养后可从中提取粒径为50~100nm的椭圆形囊泡结构,其表达CD63和Tsg101,不表达Calnexin蛋白,符合Exos特性。P6 NPCs经USC-Exos干预后细胞增殖速度变快。经PKH26标记的USC-Exos可被NPCs摄取。干预后48h实验组衰老细胞比例[(13.8±1.4)%]低于对照组[(19.6±2.4)%],ACAN、COL2的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干预后3d、5d、7d时,实验组细胞中ACAN、COL2、TIMP1 mRNA及对应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5),P16基因mRNA及对应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而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USC-Exos在体外条件下可促进退变NPCs的增殖,提高退变NPCs中ACAN、COL2、TIMP1 mRNA及对应蛋白的表达,降低P16 mRNA及对应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源干细胞 髓核细胞 外泌体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人髓核细胞诱导人尿源性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苏炜良 郭柱 +9 位作者 吴晓淋 周荣耀 邱晨生 王岩 徐瑞祥 张国庆 陈五军 邢东明 相宏飞 陈伯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7-1036,共10页
目的:探讨人髓核细胞(NPCs)诱导对人尿源性干细胞(USCs)向髓核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手术时获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的髓核组织,并采用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NPCs;从健康成年人尿液中获取USCs并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 目的:探讨人髓核细胞(NPCs)诱导对人尿源性干细胞(USCs)向髓核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手术时获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的髓核组织,并采用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NPCs;从健康成年人尿液中获取USCs并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成骨、成脂、成软骨三系诱导分化及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对所获取的USCs进行形态、分化潜能及细胞表面标志蛋白鉴定。使用Transwell小室将P3代NPCs与USCs培养以建立共培养体系,设实验组、对照组及NPCs组,实验组为NPCs与USCs共培养组,对照组为单独USCs培养,NPCs组为单独NPCs培养;培养14d后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B分别检测实验组USCs、对照组USCs与NPCs组NPCs中蛋白多糖(ACAN)、SOX-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Ⅱ型胶原(COL2)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3组COL2A1及ACAN荧光表达。结果:培养的USCs成骨、成脂、成软骨三系分化实验结果均为阳性;USCs中干细胞阳性标志物CD29、CD44、CD73和CD90呈高表达,未检出干细胞阴性标志物CD34和CD45。培养14d后倒置显微镜下对照组及NPCs组细胞形态无变化,实验组USCs向髓核样细胞分化,形态变化明显。经共培养诱导14d后实验组及NPCs组中的ACAN、SOX-9、COL2A1及HIF-1α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AN及COL2A1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上述各种mRNA及蛋白表达与NPCs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荧光强度与NPCs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体外实验中,人NPCs可通过共培养的方式诱导人USCs分化为髓核样细胞,可为椎间盘组织工程研究提供NPCs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源性干细胞 髓核细胞 共培养 分化
下载PDF
不同年龄腰突出椎间盘组织CCNDBP1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慈延东 邱晨生 +3 位作者 吴晓淋 方晓露 相宏飞 陈伯华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比较细胞周期D1型结合蛋白1(CCNDBP1)在不同年龄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椎间盘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收集不同年龄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共42例,其中30~岁、40~岁、50~岁年龄段病人各14例。取病人突出的椎... 目的比较细胞周期D1型结合蛋白1(CCNDBP1)在不同年龄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椎间盘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收集不同年龄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共42例,其中30~岁、40~岁、50~岁年龄段病人各14例。取病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退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PCR法、Western印迹法从细胞、基因、蛋白水平检测CCNDBP1的表达量。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各个年龄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腰椎间盘组织均有不同程度退变,退变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免疫组化法、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组织CCNDBP1的表达随病人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其中30~岁年龄段病人CCNDBP1的表达显著高于40~岁年龄段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2~168.30,t=3.06~6.78,P<0.05),40~岁年龄段病人CCNDBP1的表达显著高于50~岁年龄段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9.91,P<0.05)。结论人腰椎间盘髓核组织退变过程中有CCNDBP1的参与,随着年龄的增长,CCNDBP1在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细胞周期蛋白质类 年龄因素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腰椎融合术与单通道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合并椎间盘突出的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范祚然 吴晓淋 +3 位作者 郭柱 周传利 陈伯华 相宏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8-1105,共8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腰椎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LIF)与单通道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TLIF)治疗合并椎间盘突出的腰...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腰椎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LIF)与单通道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TLIF)治疗合并椎间盘突出的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4月—2021年11月64例符合选择标准的合并椎间盘突出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ULIF治疗30例(ULIF组)、Endo-TLIF治疗34例(Endo-TLIF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以及术前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管面积、椎间隙高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腰、腿痛VAS评分以及ODI,以及影像学测量指标,包括椎管面积、椎间植骨面积、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情况(改良Brantigan评分)。结果与Endo-TLIF组相比,ULIF组手术时间缩短,但术中出血量较多、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doTLIF组、ULIF组分别有2、1例发生脑脊液漏,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术后两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示,两组术后椎管面积变化值、椎间隙高度变化值以及术后6、12个月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LIF组椎间植骨面积大于Endo-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椎间盘突出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ULIF不仅能获得与Endo-TLIF相似疗效,还具有减压效率更高、手术器械操作灵活、椎间隙处理更彻底、手术时间较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盘突出 椎间融合术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单通道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成形术术后处理策略和内固定翻修适应证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吴晓淋 相宏飞 +8 位作者 张国庆 丁文元 郭柱 王岩 张弛 王荣环 胡有谷 张英泽 陈伯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49-657,共9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初次经皮椎体成形术(PKP/PVP)术后处理策略和内固定翻修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单节段PKP/PVP术676例患者资料。其中637例未做处理常规康复,其余39例初次手术&q...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初次经皮椎体成形术(PKP/PVP)术后处理策略和内固定翻修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单节段PKP/PVP术676例患者资料。其中637例未做处理常规康复,其余39例初次手术"失败"的患者分为3个组:保守治疗组19例(含拒绝翻修手术患者3例),KP/VP翻修组12例,内固定翻修组8例。提取所有患者原始CT扫描数据应用Mimics 17.0软件计算骨水泥弥散减积率(Vx)。对翻修率与Vx近似量化值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对39例初次手术后"失败"患者均进行意识状态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然后对于翻修患者手术策略拟定流程。KP/VP翻修组和内固定翻修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测量和记录脊柱后/侧凸角度(cobb角)、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矢状面偏移(SV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各指标差值,分别用Δcobb、ΔPI、ΔPT、ΔSS、ΔSVA、ΔVAS表示。结果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应用内固定翻修策略病例发病率为1.18%(8/676)。椎体骨水泥弥散减积率Vx与翻修率符合相关关系y=0.53+0.04x(P<0.05)。对翻修率进行回归分析可知Vx与翻修率成正相关关系(r2=0.860,P=0.001);拟合曲线呈相关关系分布(r^2=0.916,P=0.001)。39例患者GSC评分:正常31例,轻度意识障碍6例,中度意识障碍2例。KP/VP翻修组和内固定翻修组PKP/PVP术后"失败"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性别、年龄、VA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P/VP翻修组和内固定翻修组Δcobb(6.3°±7.5°vs.19.2°±1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ΔPI(4.1°±5.2°vs.3.3°±6.7°)、ΔPT(0.7°±4.6°vs.0.4°±3.2°)、ΔSS(3.7°±6.2°vs.3.1°±5.3°)、ΔSVA[(-3.2±11.9)mm vs.(-7.9±9.5)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PKP/PVP手术结果对内固定翻修决策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初次椎体骨水泥灌注弥散方式、程度,其与再次翻修率有相关性。手术翻修方案应依据临床症状及进展程度分级分路径选择,内固定手术翻修方案应在保证患者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以"解决症状"和"适度矫型"为原则个体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骨折固定术 翻修 适应证
原文传递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多裂肌影响的MRI评估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晓淋 丛文斌 +5 位作者 钟鑫 相宏飞 张国庆 石伟 段峰 陈伯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902-910,共9页
目的:应用MRI技术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对腰椎多裂肌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单节段(L ... 目的:应用MRI技术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对腰椎多裂肌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单节段(L 3,4、L 4,5、L 5S 1)单侧症状椎间盘突出症接受MIS-TLIF手术者23例,均于手术前1周内和手术后3、6个月行腰椎MR检查,在轴位T2加权像测量术前及术后椎间盘不同层面对应轴切面的多裂肌截面积(axial section of multifidus muscle cross section area,AxCSA)、长短径线比值(ratio of long and short lines,RLS)、多裂肌脂肪浸润截面积(axial section of muscle fat infiltration cross section area,FLSA)与AxCSA比值记为FLSA/AxCSA。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腰椎患侧和健侧、病变与非病变节段多裂肌各项指标的变化,观察MIS-TLIF术式对多裂肌形态学的影响。对患者术前及术后6月分别进行患侧肌肉截面核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测量,对比1H谱肌细胞内脂质(intramyocellular lipid,IMCL)与细胞外脂质(extramyocellular lipid,EMCL)积分值比值,评估脂肪浸润的程度。结果: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病变节段AxCSA健侧较患侧大(t=6.611,P<0.05)、非病变节段多裂肌AxCSA健侧比患侧大(t=-6.682,P<0.05),术前健侧肌容积具有优势。术后3个月病变节段AxCSA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7,P>0.05),非病变节段AxCSA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1,P>0.05),术后短期随访双侧肌容积有均等优势。患侧病变节段FLSA/AxCSA术前为9.5%±3.8%,术后3个月为8.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3,P<0.05);患侧病变节段RLS术前为3.3%±0.24%,术后3个月为2.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5)。MRS测定EMCL/IMCL术前中位数为2.010,术后6月中位数为1.475,术后6个月EMCL降低(Z=0.48,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双侧多裂肌的形态有别,MIS-TLIF手术对手术侧多裂肌影响小,明显降低胞外脂质蓄积促进脂质向胞内转移,同时增进胞内脂肪代谢,其保留肌肉止点和有限固定也可重塑代偿性肌肉萎缩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脊柱融合术 磁共振波谱学
原文传递
单纯斜外侧入路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近期疗效比较
12
作者 崔慧斐 李昊 +5 位作者 郭柱 吴晓淋 张治浩 武富通 陈伯华 相宏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047-1054,共8页
目的:比较单纯斜外侧入路(stand-alone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 O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近期... 目的:比较单纯斜外侧入路(stand-alone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 O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SA OLIF组(38例)和PLIF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测量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滑脱角(spondylolisthesis angle,SA)、融合率(fusion rate,FR)。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术中出血量(61.3±21.3mL vs 123.5±22.4mL)、手术时间(89.8±30.1min vs 112.1±15.2min)、术后引流量(44.2±23.2mL vs 163.5±22.2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2.0±1.0d vs4.2±2.1d)、术后住院日(5.8±3.0d vs 9.2±5.3d)及并发症发生率(5.3%vs 19.1%)比较,SA OLIF组均少于PLIF组(P<0.05)。术后1周时,SA OLIF组ODI[(19.3±6.6)%vs(30.9±8.3)%]及腰部VAS评分(2.3±0.5 vs 3.0±1.0)低于PLIF组(P<0.05);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两组ODI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内,SA OLIF组DH、FH增高程度高于PLIF组(P<0.05),SA、FR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A OLIF和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同样安全、有效,但SA OLIF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并且对椎间隙有更好的撑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疾病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颈长肌、颈伸肌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帅 郭柱 +7 位作者 相宏飞 刘畅 朱有福 郭昭阳 张国庆 吴晓淋 王岩 陈伯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目的评估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颈长肌、颈伸肌的容积变化,以及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单节段ACDF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7例,随访... 目的评估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颈长肌、颈伸肌的容积变化,以及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单节段ACDF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7例,随访时间为(23.0±4.8)个月(范围16~34个月)。所有纳入对象均于术前1周内和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MR检查,在轴位MRI T2WI测量C2~C7各椎间盘水平的颈长肌截面积(axial section of longus colli cross section area,AxCSA)、长短径线比值(ratio of long and short diameter line,RLS),并依据层厚计算颈长肌容积。同时测量相同层面包括多裂肌、颈半棘肌、头半棘肌、头夹肌、颈夹肌在内的颈伸肌截面积(cervical extensor cross-sectional area,CESA),并将CESA与相应椎体截面积(vertebra body area,VBA)的比值作为颈伸肌容积进行分析,即CESA/VBA。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轴性疼痛程度,改良日本矫形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mJOA)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颈椎功能状态。分析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颈长肌、颈伸肌的形态学变化,并与VAS、mJOA及ND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手术节段AxCSA在术后第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前(140.84±19.51)mm2均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113,P<0.05),分别减少至(117.74±17.15)mm2(t=6.714,P<0.05)、(116.37±18.67)mm2(t=6.841,P<0.05)和(116.27±18.65)mm2(t=6.873,P<0.05),较术前分别减少16.40%、17.37%和17.45%;RLS则较术前1.97±0.67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12,P<0.05),分别增加至2.73±0.60(t=6.380,P<0.05)、2.82±0.64(t=6.926,P<0.05)和2.74±0.62(t=6.368,P<0.05),较术前分别增加38.58%、43.15%和39.09%;颈长肌容积均较术前(8853.48±458.65)mm3均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511,P<0.05),分别减少至(7834.53±461.59)mm3(t=11.822,P<0.05)、(7926.42±456.24)mm3(t=10.819,P<0.05)和(7892.38±450.78)mm3(t=11.283,P<0.05),较术前分别减少11.51%、10.47%和10.86%。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非手术节段AxCSA、RLS及颈长肌容量与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与非手术节段CESA、CESA/VBA与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颈长肌容积与VAS在术后第3个月(r=-0.308,P<0.05)、第12个月(r=-0.210,P<0.05)及末次随访时(r=-0.404,P<0.05)均呈负相关性;颈长肌容积与NDI在术后第3个月(r=-0.511,P<0.05)、第12个月(r=-0.518,P<0.05)及末次随访时(r=-0.352,P<0.05)也均呈负相关性;但颈长肌容积与各随访时间点的mJOA无相关性(P>0.05);术后第3个月、第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ESA/VBA与VAS、NDI、mJOA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ACDF术后颈长肌容积较术前明显减少,且其形态也发生明显改变;但颈伸肌容积未发生明显变化。ACDF手术主要影响手术节段相对应的颈长肌,颈长肌容积与术后的VAS、NDI存在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切除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干细胞治疗退变性椎间盘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帅 吴晓淋 +6 位作者 刘畅 王晓雄 王岩 郭柱 张国庆 相宏飞 陈伯华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502-507,共6页
椎间盘位于相邻椎体之间,由外周的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中央胶冻样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组织以及上下两端薄层透明的软骨终板(cartilage endplate,CE)组成。外周纤维环主要由类似成纤维细胞的纤维环细胞组成、髓核组织的... 椎间盘位于相邻椎体之间,由外周的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中央胶冻样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组织以及上下两端薄层透明的软骨终板(cartilage endplate,CE)组成。外周纤维环主要由类似成纤维细胞的纤维环细胞组成、髓核组织的主要细胞类型为星状软骨样细胞、软骨终板则是一层与关节软骨组织相似的薄层软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椎间盘退行性变 组织工程 综述
原文传递
人体特征的头发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晓淋 徐平 +1 位作者 张亚莉 张振鹏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638-3647,共10页
人类头发是以角蛋白和角蛋白相关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天然纤维,是一种可表征一定时间内机体状态的良好生物学样本。头发易采集、低成本、易于运输和存储等优点使其在毒品、酒精及兴奋剂等的检测中具有独特优势。蛋白质组学是一种在整体水... 人类头发是以角蛋白和角蛋白相关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天然纤维,是一种可表征一定时间内机体状态的良好生物学样本。头发易采集、低成本、易于运输和存储等优点使其在毒品、酒精及兴奋剂等的检测中具有独特优势。蛋白质组学是一种在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表达和调控的新兴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广泛。蛋白质组学技术可用于不同人群头发蛋白组成及动态变化研究,在寻找疾病标志物、区分个人特质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从头发的结构及组成、心理压力下头发的变化以及头发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对理解头发蛋白质组学表征人体特征以及指导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发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角蛋白 压力表征
原文传递
干细胞外泌体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炜良 吴晓淋 +8 位作者 郭柱 沈娜娜 刘畅 杨帅 王岩 张国庆 陈五军 相宏飞 陈伯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3-261,共9页
外泌体是拥有由脂质构成双层球状膜的囊泡,能够被干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所分泌。外泌体所具有的独特生物学特性和无法替代的强大功能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干细胞外泌体所含有的多种细胞因子、信号蛋白、脂质以及调节性... 外泌体是拥有由脂质构成双层球状膜的囊泡,能够被干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所分泌。外泌体所具有的独特生物学特性和无法替代的强大功能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干细胞外泌体所含有的多种细胞因子、信号蛋白、脂质以及调节性核酸等成分能够对肾脏、肝脏、心脏、血管以及神经等的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干细胞外泌体在通过抑制髓核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外基质合成等方式延缓椎间盘的退变进程,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主要通过miRNA及相关信号通路。虽然对干细胞外泌体在椎间盘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但外泌体所包含的成分复杂,具体情况尚未完全明了,仍需深入研究。主要通过对干细胞外泌体的特性及功能、提取、鉴定和贮存方法,对其他多种组织的作用,及其对椎间盘的作用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细胞间通讯 干细胞 贮存方法 椎间盘退变 细胞因子 髓核细胞 信号蛋白
原文传递
微创与传统入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晴晴 张子安 +5 位作者 王田田 房晓 李涛 吴晓淋 陈伯华 李海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术后早期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19年12月行单侧TKA的90例KOA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5例行微创TKA(微创组),45例行传统TKA(传统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微创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术后早期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19年12月行单侧TKA的90例KOA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5例行微创TKA(微创组),45例行传统TKA(传统组)。比较两组早期临床结果、骨代谢检测与骨密度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微创组术后24 h内VAS评分显著小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间术前1 d的β-CTX、P1NP、TRACP5b和BG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术后3 d上升至峰值,而后持续下降,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30 d,微创组的β-CTX、P1NP、TRACP5b和BGP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的BMD-AKJ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BMD-AKJ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TKA术后早期骨代谢水平低于传统T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代谢 骨重建
原文传递
人颈椎后纵韧带交感神经节段分布性特点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茂华 王景东 +5 位作者 相宏飞 邱晨生 郭柱 张建华 陈伯华 吴晓淋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上交感神经纤维分布密度的规律,为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方法选取自2012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前路颈椎手术的颈椎病患者80例,收集术中切下的后纵韧带,将椎间隙区后纵韧...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上交感神经纤维分布密度的规律,为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方法选取自2012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前路颈椎手术的颈椎病患者80例,收集术中切下的后纵韧带,将椎间隙区后纵韧带设为A组,椎体区设为B组,经石蜡固定、切片、乙醛酸生物荧光染色后制成玻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统计所有标本后纵韧带上交感神经纤维分布的密度,对组内及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组间对比,同节段后纵韧带交感神经纤维分布密度椎间盘区大于椎体后缘区。不同节段的后纵韧带神经纤维密度为C3~4=C4~5>C5~6>C6~7[(84.06±2.70)%vs.(81.97±3.06)%vs.(76.88±3.02)%vs.(71.19±3.08)%],不同节段椎体后缘层面神经纤维密度C3>C4>C5>C6[(54.64±4.68)%vs.(49.98±3.20)%vs.(44.30±2.69)%vs.(39.08±1.37)%]。颈椎不同节段纤维密度总体趋势是由上到下逐渐递减(F=77.0,P<0.001)。结论人颈椎后纵韧带上存在丰富的交感神经纤维,且分布密度呈区域性变化,由上到下呈总体递减的节段性分布,且椎间盘区>椎体后缘区,这与人椎旁神经节的解剖特点相符,推测这些交感神经纤维是由相应节段椎旁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是交感神经感受周围病理刺激引起颈性眩晕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纵韧带 肾上腺素能纤维 眩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