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对压力负荷性心脏收缩功能及钙调控蛋白的表达
1
作者 吴智业 卢俊江 +5 位作者 唐诗彦 王兰青 赵路宁 邓菊 董颀 陈敏生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13,共5页
目的:建立压力负荷性心衰大鼠模型,观察白藜芦醇对心肌收缩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心肌钙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压力过负荷心肌肥大模型,术后4周给予白藜芦醇[4 mg/(kg·d)]治疗4周和6周,用IE 33彩超仪无... 目的:建立压力负荷性心衰大鼠模型,观察白藜芦醇对心肌收缩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心肌钙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压力过负荷心肌肥大模型,术后4周给予白藜芦醇[4 mg/(kg·d)]治疗4周和6周,用IE 33彩超仪无创测量左室室壁厚度以及射血功能相关指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左心室组织匀浆中CaMKⅡ、PLB、NCX_1、SERCA_2、RYR_2的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4周,与假手术组相比,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左室室壁厚度、射血分数(EF)及收缩系数(FS)明显增高(P<0.05)。术后8周和10周,即药物干预后4周和6周,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手术组EF及FS明显降低(P<0.05);白藜芦醇干预组EF和FS较单纯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且与假手术组比无显著差别。另外,与假手术组比较,单纯手术组CaMKⅡ、PLB、NCX_1的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而SERCA_2、RYR_2的mRNA表迭明显降低(P<0.05);经白藜芦醇干预4周和六周后,CaMKⅡ、PLB、NCX_1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SERCA_2、RYR_2的mRNA表达则明显回升(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显著改善压力负荷所致的心脏收缩功能损害,阻止心脏向失代偿阶段演变,其作用可能与调控心肌细胞中多种钙调节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负荷 心脏收缩功能 白藜芦醇 钙调控蛋白
下载PDF
腹腔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对压力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敦正 邢晓雯 +2 位作者 卢俊江 吴智业 陆东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50-1051,1054,共3页
心肌纤维化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多种心脏疾病最终走向心力衰竭的病理改变,它还可引起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如何减缓或逆转心肌纤维化已日益成为临床治疗中的关键。心肌纤维化形成的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其... 心肌纤维化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多种心脏疾病最终走向心力衰竭的病理改变,它还可引起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如何减缓或逆转心肌纤维化已日益成为临床治疗中的关键。心肌纤维化形成的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慢性炎症被认为是心肌纤维化进程中重要的因素之一,炎性因子的释放及炎性细胞的聚集可以导致组织损伤、血管再生以及胶原沉积,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而免疫球蛋白是临床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它可能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干预心肌纤维化的形成。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球蛋白是否能延缓在压力超负荷心力衰竭情况下心肌纤维化的进程,为今后临床工作中开展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心肌纤维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与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秀丽 吴智业 +3 位作者 王秋实 缪绯 李和慨 陈敏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7-562,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招募了224例患者,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分为非CHF(Non-CHF)组(117例)和CHF组(107例),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qPCR)进行外周血白细胞端...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招募了224例患者,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分为非CHF(Non-CHF)组(117例)和CHF组(107例),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qPCR)进行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测量。比较Non-CHF组和CHF组患者端粒长度,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端粒长度与CHF发生风险是否相关。【结果】Non-CHF组和CHF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相对长度分别为0.9(0.64~1.18)、0.7(0.53~0.89),CHF组患者的端粒长度比Non-CHF组患者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端粒长度与CHF发生风险相关[OR=0.17,95%CI为(0.07,0.40),P<0.05]。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端粒长度仍与CHF发生风险相关[OR=0.14,95%CI为(0.05,0.33),P<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CHF发生风险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端粒 端粒长度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小分子水凝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分化过程中早期分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区彩文 张建武 +3 位作者 陈国钦 邓菊 吴智业 陈敏生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小分子水凝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心肌分化过程中早期分化基因Desmin和α-actin的表达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P9 MSCs细胞表面标记物,分别应用10μmol/L5-aza(5-aza组)、小分子水凝胶+5-aza(水凝胶组)对第9代M... 目的:探讨小分子水凝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心肌分化过程中早期分化基因Desmin和α-actin的表达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P9 MSCs细胞表面标记物,分别应用10μmol/L5-aza(5-aza组)、小分子水凝胶+5-aza(水凝胶组)对第9代MSCs进行联合诱导24 h,诱导4周后,QRTPCR和Westem-blot ting法检测Desmin、α-act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第9代MSCs CD44阳性表达、CD34阴性表达;诱导4周后,5-aza组细胞难以形成球状细胞团,细胞容易脱落,凋亡及死亡细胞较多;水凝胶组细胞死亡少,数量较诱导前增多,细胞之间的分支连接紧密,有聚集生长的趋势,形成球状细胞团块,个别细胞内形成类肌管状结构。5-aza组和水凝胶组心肌早期分化基因Desmin、α-actin均有阳性表达,水凝胶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5-aza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小分子水凝胶可作为细胞的三维培养支架,有利于MSCs生长,具有促进5-aza诱导的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小分子水凝胶 5 氮胞苷 DESMIN Α-ACTIN
下载PDF
MiR-499促进MSCs心肌样细胞分化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邓菊 区彩文 +3 位作者 张建武 吴智业 刘启才 陈敏生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miR-499体外是否能诱导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并验证其是否通过靶作用于结肠腺瘤样息肉(APC)调控WN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方法:在MSCs中过表达miR-499后,Q-RT-PCR检测心肌特异性基因GATA4、Nkx2.5、c... 目的:探讨miR-499体外是否能诱导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并验证其是否通过靶作用于结肠腺瘤样息肉(APC)调控WN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方法:在MSCs中过表达miR-499后,Q-RT-PCR检测心肌特异性基因GATA4、Nkx2.5、cTnI及miR-499及其靶基因APC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靶基因APC。结果:niR-499、GATA4、Nk2.5、cTnI表达明显上调(P<0.05),但APC表达无明显差异(P=0.3);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结果显示与转染空载体组比较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37);结论:miR-499可促进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但不通过靶作用于APC发挥促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样细胞 WNT信号转导通路 大鼠
下载PDF
小分子水凝胶结合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区彩文 陈国钦 +3 位作者 张建武 邓菊 吴智业 陈敏生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89-95,共7页
目的 观察小分子水凝胶(SMH)结合腺病毒(Ad)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修饰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第9代MSC株进行实验,分为普通培养下MSC对照组(MSC组)、普通培养下转染Ad-HGF的MSC组(Ad-... 目的 观察小分子水凝胶(SMH)结合腺病毒(Ad)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修饰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第9代MSC株进行实验,分为普通培养下MSC对照组(MSC组)、普通培养下转染Ad-HGF的MSC组(Ad-HGF+MSC组)、在SMH中培养的转染Ad-HGF的MSC组(SMH+Ad-HGF+MSC组)、在SMH中培养的MSC组(SMH+MSC组).将Ad-HGF转染MSC,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SC组、Ad-HGF+MSC组、SMH+Ad-HGF+MSC组细胞转染48 h后的mRNA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Ad-HGF+MSC、MSC、Ad-EGFP+MSC、SMH+Ad-HGF+MSC组细胞上清液中HGF蛋白的含量,持续至转染后23 d.普通显微镜观察比较MSC组、SMH+MSC组、Ad-HGF+MSC组、SMH+Ad-HGF+MSC组细胞在转染继续培养7d后的形态.MTT法检测各组细胞1~7d的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2周后各组细胞表面标志物和细胞周期.各组细胞在5-aza诱导24 h后继续培养3周,免疫荧光化学检测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情况.结果 Ad-HGF转染MSC 48 h后,转染率为74.7%.转染后48 h,MSC组Ct值为14.99;SMH+Ad-HGF+MSC组Ct值为8.38;Ad-HGF+MSC组Ct值为8.51;转染两组均出现明确的HGF基因表达.Ad-HGF+MSC组、SMH+Ad-HGF+MSC两组上清中均有HGF蛋白分泌,Ad-HGF+MSC组转染后48 h含量达最高峰,为121 μg/L,持续至23 d.SMH+Ad-HGF+MSC组HGF含量高峰在第3天,达118μg/L,持续至23 d.MSC组、Ad-HGF+MSC组细胞均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而转染或未转染Ad-HGF的MSC细胞在SMH水凝胶中三维培养时,细胞多为棒状,一些成球形,细胞之间的分支连接紧密,有聚集生长的趋势.Ad-HGF+MSC组与MSC组细胞生长曲线相似,各时间点吸光度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长趋势吻合.SMH+MSC组与SMH+Ad-HGF+MSC组细胞生长速度前4d与MSC、Ad-HGF+MSC组比较,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d后细胞的吸光度A值则较Ad-HGF+MSC组、MSC组细胞明显升高(均P<0.05).SMH培养的两组细胞生长趋势吻合,各时间点吸光度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后SMH+MSC、Ad-HGF+MSC、SMH+Ad-HGF+MSC、MSC组细胞的CD44、CD90、CD49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而CD45、CD34、CD31的阳性表达率均较低,相同抗原各组之间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组细胞的G0-G1期、S期、G2-M期的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5-aza诱导MSC 24 h后并继续培养3周,SMH+Ad-HGF+MSC、Ad-HGF+MSC、SMH+MSC组细胞cTnT阳性表达率较MSC组明显增高[(27.07±6.49)%、(21.43±6.75)%、(28.12±7.26)%比(20.09±4.17)%,均P<0.05],SMH+Ad-HGF+MSC组细胞cTnT阳性表达率较Ad-HGF+MSC、MSC组明显增高,而与SMH+MS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MH作为三维培养载体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增殖.MSC经Ad-HGF基因修饰后结合SMH培养并没有改变其细胞表面标志物及细胞周期.SMH结合Ad-HGF基因修饰有可能促进5-aza对MSC的诱导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水凝胶 腺病毒 肝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 间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促血管生成疗法对大鼠缺血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张金池 +2 位作者 纪仕萍 吴智业 张训梁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以骨髓干细胞辅以生物活性因子组成的促血管生成疗法对大鼠缺血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切除右后肢股动脉及其分支制作后肢缺血模型,每3 d记一次双下肢足背与足底的皮温,成模后第60天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 目的探讨以骨髓干细胞辅以生物活性因子组成的促血管生成疗法对大鼠缺血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切除右后肢股动脉及其分支制作后肢缺血模型,每3 d记一次双下肢足背与足底的皮温,成模后第60天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给予缺血的后肢内外两侧肌肉注射干预,NS组注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BSCs组注射纯骨髓干细胞混悬液,HGI-BSCs组注射加有透明质酸(HA)、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IL)-2因子的骨髓干细胞混悬液。干预治疗后第60天,对3组大鼠进行"一次性运动力竭"试验,记录各组大鼠跑步距离。过麻处死大鼠取缺血后肢肌肉观察微血管密度(MVD),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结果干预治疗后,NS组健侧后肢皮温[足背:(28.85±0.38)℃,足底:(28.91±0.41)℃]高于缺血后肢体皮温[足背:(26.70±0.36)℃,足底:(27.15±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3、3.317,P<0.05);BSCs组健侧后肢[足背:(27.79±0.30)℃,足底:(27.84±0.30)℃]与缺血后肢体皮温[足背:(27.26±0.36)℃,足底:(27.54±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6、0.618,P>0.05);HGI-BSCs组健侧后肢[足背:(29.34±0.65)℃,足底:(29.48±0.65)℃]与缺血后肢体皮温[足背:(28.80±0.59)℃,足底:(29.11±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1、0.390,P>0.05)。在运动功能方面:HGI-BSCs组[(1540.00±90.51)m]高于BSCs组[(753.10±60.42)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40,P<0.01);BSCs组[(753.10±60.42)m]高于NS组[(233.00±84.81)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5,P<0.01)。MVD计数:HGI-BSCs组(25.33±0.52)高于BSCs组(17.5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20,P<0.01);BSCs组(17.53±0.43)高于NS组(8.8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40,P<0.01)。结论促血管生成疗法可改善大鼠缺血后肢皮温、促进血管生成和改善其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血管生成疗法 骨髓干细胞 透明质酸 白细胞介素-2 肢体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