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及发展趋势遥感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曙亮 蔡则健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0-68,82,共10页
遥感技术用于广袤宽阔、复杂多变而难以实地勘测的潮间带资源调查是科学和最有效的选择。作者以三期低潮位卫星遥感数据图像为基础,对江苏沿海潮间带滩涂资源的总量、分布特点、发展趋势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江苏滩涂资源... 遥感技术用于广袤宽阔、复杂多变而难以实地勘测的潮间带资源调查是科学和最有效的选择。作者以三期低潮位卫星遥感数据图像为基础,对江苏沿海潮间带滩涂资源的总量、分布特点、发展趋势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江苏滩涂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匡围量大于可供匡围的滩涂资源生长量,应加强对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统一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滩涂资源 演变趋势 遥感 利用前景
下载PDF
江苏省沿海沙洲及潮汐水道演变遥感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吴曙亮 蔡则健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2年第3期29-32,40,T001,共6页
简述了不同历史阶段江苏省沿海沙洲的分布及演变情况。通过对 2 0世纪 70、80、90年代 3期卫星图像的解译和对比 ,着重对近 2 0a来江苏省沿海沙洲及潮汐水道的分布、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江苏 沙洲 潮汐水道 演变 遥感 分布 发展趋势 数据处理
下载PDF
江苏省沿海沙洲及潮汐水道演变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曙亮 蔡则健 《海洋地质动态》 2002年第6期1-5,共5页
江苏东部沿海发育有国内罕见的辐聚状沙脊群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结构、分布和演变特征。简述了不同历史阶段江苏沿海沙洲分布及演变 ,通过 2 0世纪 70、80、90年代 3期卫星数据图像的解译对比 ,对近 2 0年来江苏沿海沙洲及潮... 江苏东部沿海发育有国内罕见的辐聚状沙脊群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结构、分布和演变特征。简述了不同历史阶段江苏沿海沙洲分布及演变 ,通过 2 0世纪 70、80、90年代 3期卫星数据图像的解译对比 ,对近 2 0年来江苏沿海沙洲及潮汐水道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洲 潮汐水道 演变 遥感 江苏
下载PDF
溧阳火山岩盆地TM遥感图像线性构造密度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曙亮 《江苏地质》 2000年第3期161-164,共4页
利用 1∶10万溧阳火山岩盆地TM图像线性影像解译图上线性影像的长度、方位、频度及构造可信度为基本数据 ,通过作线性影像方位———频度直方图、线性构造等密度图等统计分析 ,研究区内线性构造的优势方位、异常带(构造软弱带 )的空间... 利用 1∶10万溧阳火山岩盆地TM图像线性影像解译图上线性影像的长度、方位、频度及构造可信度为基本数据 ,通过作线性影像方位———频度直方图、线性构造等密度图等统计分析 ,研究区内线性构造的优势方位、异常带(构造软弱带 )的空间展布规律及各向异性 ,为研究区域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盆地 线性构造 TM遥感图像 密度分析
下载PDF
江阴南部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光亚 施斌 +2 位作者 王晓梅 吴曙亮 武健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江阴南部地区在构造上呈现“两隆一凹”的格局,南、北边缘为基岩隆起带,中心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平原,受基底起伏及古河道的控制,土层厚度、岩性、结构及水文地质特征差异较大。由于长期超量开采第Ⅱ承压水,不仅形成了区域水位降落漏... 江阴南部地区在构造上呈现“两隆一凹”的格局,南、北边缘为基岩隆起带,中心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平原,受基底起伏及古河道的控制,土层厚度、岩性、结构及水文地质特征差异较大。由于长期超量开采第Ⅱ承压水,不仅形成了区域水位降落漏斗,也形成了地面沉降漏斗,最大水位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约75m,沉降漏斗中心最大沉降量达1300mm以上。并在长泾、河塘、祝塘等地由于差异沉降形成三处地裂缝,这些裂缝具有相似的发育特征,即在主裂缝处形成陡坎,陡坎高约10~30cm,主裂缝的NW侧则相对下错并形成宽约20~60m的凹陷带,带中发育有规模较小的次级裂缝。基底隆起及其所控制的第四系松散层厚度及结构差异是地裂缝发育的空间乃至时间特征的基础,是控制因素;深层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所导致的地层压缩或固结是地裂缝形成的主导因素,地裂缝正是基岩隆起带地层差异压缩所形成的差异地面沉降的结果。据估算,其发育深度可达基岩隆起的最浅处,并实际上已发展成为小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开采 地面沉降 地裂缝 形成机制 江阴南部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虚拟现实系统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于军 苏小四 +3 位作者 朱琳 段福洲 高立 吴曙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3-399,共7页
从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实际需要出发,介绍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地面沉降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思路、开发模式、实现方法和功能特点。该系统真实表达了研究区三维地层结构特征,逼真再现了地面沉降模型所预测的... 从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实际需要出发,介绍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地面沉降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思路、开发模式、实现方法和功能特点。该系统真实表达了研究区三维地层结构特征,逼真再现了地面沉降模型所预测的地下水流场、地面沉降发展变化过程,并虚拟表现出地面沉降可能造成的后果,为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机理及预测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三维可视化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虚拟现实 地质结构 可视化模型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常州地区地面沉降及地层压缩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光亚 于军 +1 位作者 吴曙亮 武健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2-620,共9页
系统分析了常州地区地下水开采动态和地面沉降发生发展历史,概述了研究区地面沉降的框架,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常州市分层标从1984年至2002年的分层沉降资料。根据常州地区地下水含水层系统及土层特性,将研究区松散土层垂向划分为四个... 系统分析了常州地区地下水开采动态和地面沉降发生发展历史,概述了研究区地面沉降的框架,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常州市分层标从1984年至2002年的分层沉降资料。根据常州地区地下水含水层系统及土层特性,将研究区松散土层垂向划分为四个不同层次,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压缩变形历时特性及其与累计地下水开采量的关系,研究了各自的应变特性。由于土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地下水开采层次及强度的差异、土层不同应力历史的影响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效应,导致了地面沉降及分层压缩特性的显著差别。常州地区的主要压缩层为第II承压含水层的顶板弱透水层,与含水层距离近的土层变形量及应变量均较大,其次是第II承压含水层本身及其与第III承压含水层之间的弱透水层。地面沉降及地层压缩与地下水开采之间的滞后效应在常州地区表现得并不明显,这一点至少在月或年的时间尺度上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标 地面沉降 地层压缩特性 常州
下载PDF
江苏海岸线演变趋势遥感分析 被引量:53
8
作者 蔡则健 吴曙亮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2年第3期19-23,共5页
数千年来 ,海岸线的摆动使江苏省东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海岸线的进退都会给沿海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直接影响。作者利用 3期卫星遥感图像资料对江苏海岸线 2 0a来的演变特点和趋势作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根据史料 ,对历史岸... 数千年来 ,海岸线的摆动使江苏省东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海岸线的进退都会给沿海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直接影响。作者利用 3期卫星遥感图像资料对江苏海岸线 2 0a来的演变特点和趋势作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根据史料 ,对历史岸线作了概略地分析 ,同时对岸线的稳定性进行了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遥感 演变趋势 稳定性 卫星 江苏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防控最新进展评述 被引量:16
9
作者 武健强 吴曙亮 +1 位作者 闵望 李伟 《地质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319-323,共5页
苏锡常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平原地面沉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00年以来,通过监测、勘查研究结合地下水限采禁采管理,有效地控制了灾害的进一步蔓延。以多年的监测研究工作(水准测量、GPS测量、D-InSAR测量)为基础,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分... 苏锡常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平原地面沉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00年以来,通过监测、勘查研究结合地下水限采禁采管理,有效地控制了灾害的进一步蔓延。以多年的监测研究工作(水准测量、GPS测量、D-InSAR测量)为基础,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分析,总结了这一过程中地面沉降、地裂缝、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规律,所有证据都表明了地面沉降的减弱或停止。同时指出浅部沉降、局部区块地下水位漏斗与地面沉降依然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下水 地裂缝 GPS测量 地质灾害 苏锡常地区 江苏
下载PDF
D-InSAR与PS-InSAR技术应用于苏州地面沉降监测之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叶飞 于军 +5 位作者 武健强 吴曙亮 李向前 张景发 罗毅 苏一鸣 《地质学刊》 CAS 2010年第3期289-294,共6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为地表形变监测提供了极具应用潜力的手段,特别是D-InSAR和PS-InSAR技术在对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将D-InSAR和PS-InSAR方法分别应用于苏州地区地面沉降量的计算,并将两种方法的...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为地表形变监测提供了极具应用潜力的手段,特别是D-InSAR和PS-InSAR技术在对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将D-InSAR和PS-InSAR方法分别应用于苏州地区地面沉降量的计算,并将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水准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两种InSAR方法在苏州地区的具体应用,指出了它们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异同点及适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PS—InSAR 地面沉降 江苏苏州
下载PDF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及发展趋势遥感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蔡则健 吴曙亮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2年第3期24-28,36,共6页
遥感是进行潮间带资源调查的有效技术手段。作者以 3期低潮位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 ,对江苏省沿海潮间带滩涂资源的总量、分布特点、发展趋势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江苏省滩涂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 ,匡围量大于可供匡围的滩涂资... 遥感是进行潮间带资源调查的有效技术手段。作者以 3期低潮位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 ,对江苏省沿海潮间带滩涂资源的总量、分布特点、发展趋势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江苏省滩涂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 ,匡围量大于可供匡围的滩涂资源生长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滩涂资源 演变趋势 遥感 利用前景 分布特点
下载PDF
苏北沿海地面沉降区地下水资源管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于军 武健强 +3 位作者 王晓梅 吴曙亮 李伟 那云龙 《地质学刊》 CAS 2013年第1期91-94,共4页
苏锡常地区实例证明,沿用单一的取水许可制度已很难解决地下水资源超采及由此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问题,地下水资源管理目标应定位于地质环境保护前提下的科学适度开采。对苏北沿海盐城、大丰地面沉降区现行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 苏锡常地区实例证明,沿用单一的取水许可制度已很难解决地下水资源超采及由此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问题,地下水资源管理目标应定位于地质环境保护前提下的科学适度开采。对苏北沿海盐城、大丰地面沉降区现行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了探索性补充设计,重点探讨了地下水开采权交易模型和地下水资源动态规划机制,为该地区今后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面沉降 水资源管理 取水许可交易 动态规划 沿海地区 江苏北部
下载PDF
基于不同方法的江苏镇江地区下蜀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瞿婧晶 陆燕 +2 位作者 吴曙亮 刘健 苟富刚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1年第1期35-42,共8页
边坡失稳是一定区域内的地质环境条件相互作用不断演化的结果,对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本文以镇江地区下蜀土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粗糙集属性约简理论得到对边坡影响较大的6项影响因素;通... 边坡失稳是一定区域内的地质环境条件相互作用不断演化的结果,对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本文以镇江地区下蜀土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粗糙集属性约简理论得到对边坡影响较大的6项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得出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和重要性程度以及权重值。最后建立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及量化标准,并确定SII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对应的边坡稳定性分级,从而形成镇江地区下蜀土边坡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方法,为该地区边坡稳定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评价 粗糙集理论 影响因素 关系矩阵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1989—2019年江苏中部海岸线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明亮 吴曙亮 +3 位作者 龚绪龙 杨磊 苟富刚 李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68,共9页
海岸线是海岸带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江苏中部海岸1989—2019年海岸线变化特点、潮滩围垦特征以及围填海潮滩断面地貌响应过程,研究人类围填海活动对海岸线演变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近30a来江... 海岸线是海岸带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江苏中部海岸1989—2019年海岸线变化特点、潮滩围垦特征以及围填海潮滩断面地貌响应过程,研究人类围填海活动对海岸线演变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近30a来江苏中部海岸线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不对称性,变化速率变异系数空间差异显著,岸线的向海推进是在人类围填海活动驱动下的被动变化过程,二者相关性系数达93%。另外,在江苏中部海岸围填海对潮滩上部有促淤作用,但也引起潮间带下部潮滩的侵蚀,这种“上淤下侵”的潮滩地貌格局对未来海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中部海岸 围填海 海岸线变化 潮滩断面 盐沼湿地
下载PDF
无锡光明村地裂缝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武健强 周钢军 +2 位作者 吴曙亮 李伟 闵望 《地质学刊》 CAS 2013年第2期203-207,共5页
根据差异性地面沉降是引发地裂缝的基本原理对光明村地裂缝进行了实证。通过对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比较,认为该地裂缝与江阴南部地裂缝同属一条地裂缝带,在发生的时空关系上具有高相关性。地下水超采是产生地裂缝的主要原因,光... 根据差异性地面沉降是引发地裂缝的基本原理对光明村地裂缝进行了实证。通过对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比较,认为该地裂缝与江阴南部地裂缝同属一条地裂缝带,在发生的时空关系上具有高相关性。地下水超采是产生地裂缝的主要原因,光明村与地下水位埋深超过40m的河塘镇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近期的实测数据表明,光明村地裂缝仍处于活动中,最大差异沉降量达5mm/a。光明村地裂缝的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江阴南部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裂缝 地下水 地质灾害 江苏无锡
下载PDF
从遥感图像看人文工程对港口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以连云港拦海大坝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蔡则健 吴曙亮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2年第4期27-29,共3页
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图像对江苏省连云港拦海大坝分析研究后认为 ,拦海大坝在为地方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 ,也彻底改变了港口的水文地质环境 ,改变了近岸海流、泥沙流运移路径和对港池的冲刷作用 ,引起港池淤积加剧和周边水文地质环境向不... 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图像对江苏省连云港拦海大坝分析研究后认为 ,拦海大坝在为地方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 ,也彻底改变了港口的水文地质环境 ,改变了近岸海流、泥沙流运移路径和对港池的冲刷作用 ,引起港池淤积加剧和周边水文地质环境向不良方向发展 ,并提出了治理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人文工程 港口 水文地质环境 连云港 拦海大坝
下载PDF
统一管理江苏省海涂资源势在必行
17
作者 蔡则健 吴曙亮 《江苏国土资源》 2003年第1期32-33,共2页
海岸带滩涂资源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地匮乏的江苏来说十分珍贵.阐述了滩涂资源总量分布特点、发展趋势、开发程度及目前在滩涂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对滩涂资源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规划,以保证海岸带开发事业的顺利... 海岸带滩涂资源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地匮乏的江苏来说十分珍贵.阐述了滩涂资源总量分布特点、发展趋势、开发程度及目前在滩涂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对滩涂资源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规划,以保证海岸带开发事业的顺利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滩涂资源 管理 江苏 分布 开发前景 利用
下载PDF
“第二届全国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18
作者 吴曙亮 《江苏地质》 2007年第1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地面沉降监测 学术研讨会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环境监测 国土资源部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淤泥——一种新型的矿产资源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宜吉 王浩 吴曙亮 《江苏地质》 2003年第3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淤泥 矿产资源 矿物混合物 流水搬运作用 人工淤泥 含水铝硅酸盐
下载PDF
基于PS-InSAR的1995—2000年苏州地面沉降监测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叶飞 陈火根 +4 位作者 张登明 武健强 吴曙亮 张景发 罗毅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8-434,共7页
永久散射体(PS)技术在传统差分干涉测量(D-InSAR)中引入时间维,分析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像元集相位变化,获得毫米级的地面测量精度,但是该技术要求处理的范围较小。采用分块处理的方法,通过PS差分干涉测量处理,得到1995—2000年苏州地区... 永久散射体(PS)技术在传统差分干涉测量(D-InSAR)中引入时间维,分析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像元集相位变化,获得毫米级的地面测量精度,但是该技术要求处理的范围较小。采用分块处理的方法,通过PS差分干涉测量处理,得到1995—2000年苏州地区地面沉降场的测量值。地面水准测量数据的验证分析表明,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精度可达5mm(以水准测量代表地面形变的真实情况),基于分块处理的PS-InSAR技术在进行城市地面沉降监测和时空演化特征研究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PS-INSAR 苏州 地面沉降 ERS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